2023 年可以說是智能駕駛迎來的第一個春天,消費者開始用錢包投票,智能駕駛滲透率加速超出預期。
根據天風證券發布的智駕滲透率的研究報告,2024 年 2 月,标配 L2 及以上智能駕駛滲透率爲 44.57%,已經接近一半了,同比增加 10.94% ,增速着實驚人。
從分價格段區間來看,市場上新能源乘用車 20 萬元以上的車型,有接近 80% 都搭載了 L2 及以上的智駕功能配置。
果然,配置剛上來,價格就被打下來了,今年的車市之卷,可見一斑。
消費者對智駕的熱情不是毫無征兆的。
去年 6 月小鵬 G6 上市,高階配置一度銷量占比超過 50%;7 月,新款問界 M7 緊跟着上市炸場,選擇華爲的消費者,看中的就是華爲高階智駕的水平。
官方數據顯示,問界新 M7 上市 2 個半月累計大定超過 10 萬台,其中智駕版占比 60%,城區智駕選裝率達 75%,智駕的 NPS 推薦值超過 87%。
也就是說在智電時代,高階智駕功能在問界品牌這裏,已經成爲一個基礎性的配置。
就算是車圈裏的專業人士,也可能一直存在一個誤解:以爲高階智駕功能,尤其以城區 NOA 爲代表,都是造車新勢力的專屬身份标識。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幾乎每個中國的車企都在瘋狂推進高階智駕功能城區 NOA 上車。
比亞迪在 "2024 比亞迪夢想日活動 " 上官宣:"2024 年,比亞迪将推出 10 餘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高階智駕車型,高價智駕将成爲旗下 30 萬以上車型的标配。"
王傳福果然說到做到,從騰勢 N7、仰望 U7,到即将上市的 2024 款漢,比亞迪一系列新上市的車型均提供了高階智駕功能。
雖然落地速度不及華蔚小理,但是據說第一批搭載城區 NOA 的智駕車型也即将在 3 月底交付,首批或開放包括深圳在内的一批主要城市。
而上汽的智己,吉利的極氪,長城的 WEY,這些傳統造車大廠,也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硬磕 " 城區 NOA"。
就在上個月,極氪官方宣布,新款極氪 001 全系标配激光雷達,3 月 31 日前下定新款極氪 001 的用戶,0 元開通 ZAD 完全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包含城市高速 NZP、城市 NZP 所有智駕功能終身免費。
"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怪不得博世前中國區總裁陳玉東總,在前不久的直播中說到:" 五年之内城區 NOA 會滲透到十萬元級别的車型上。"
國外汽車廠商呢?有的表示看不懂,有的已經慌了。
北京車展即将拉開序幕,豐田寄給汽車媒體的邀請函上就寫着:" 今年,豐田将以智能化爲中心,爲大家帶來重磅信息及全新提案 "。
具體是什麽方案呢?有消息稱,豐田的全球車型智能駕駛方案将采用 " 豐田 + 華爲 +Momenta" 三方聯合方案模式。
也有媒體發文稱,豐田海外智駕訂單的供應商包括德賽西威、高通以及 Momenta。這三家公司各自承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豐田海外項目的智能駕駛系統開發。
而德系大廠,似乎并沒有特别鍾情于 " 半生不熟 " 的城區 NOA,大家紛紛把高階智能駕駛定義在了 L3 以上。
去年年底中國開始發放 L3 測試牌照,第一個拿下測試牌照的,正是一直低調的寶馬,終于找到對外證明自己技術實力的機會。
和寶馬一樣,德系三大在智駕領域的布局一直高舉高打,錨定 L3 以車企兜底的高階智能爲目标,希望可以交付一個稱得上是 " 好用 " 的智駕功能,哪怕這個功能隻能在高速公路的低速場景能夠啓用。
在高階智駕領域,ABB 三家無一例外都選擇了激光雷達的方案,德系車廠的智駕開發負責人甚至認爲,未來因爲不同的消費市場對智能駕駛的功能定義的差别太大,激光雷達的産品形态将會出現參數和形态上的絕對差異。
正如車載攝像頭也有前視、魚眼、周視的差異,激光雷達在未來一定會出現類似攝像頭的品類細分,前視激光雷達要能真正實現超視距,理想的探測距離需要超過 300m,而環視的激光雷達需要覆蓋車身一圈 50m 左右的距離,其重要功能是解決低速擁擠場景下的快速避讓。
在歐洲,高階智駕功能從 L3 開始,以高速爲核心場景。眼下 L3 功能之所以隻能在低速場景啓用,正是因爲目前市面上還并不存在一款适配歐洲高速 L3 的超遠距離激光雷達産品,要知道在德國有超過 60% 的高速是沒有限速的。明白了這一點,相信大家也不會再取笑德國人小心謹慎的 L3 功能了。
回看中國市場,以城區 NOA 爲代表的高階智駕功能,作爲各家車企争相 PR 的熱點,到底實現了多少呢?餘大嘴說的 2023 年底 " 全國都能開,都能用 " 的城區 NOA 到底實現了沒有?又難在哪裏?
先說結論。地平線創始人兼 CEO 餘凱在今年百人會論壇上公開表示,高速 NOA 剛抵達 " 好用 ",未達消費者 " 愛用 ",城區 NOA,未達 " 可用 "。這可以說是專業人士最爲 " 實誠 " 的總結。
我們先來看橫評的測試結果,就在上個月,我們發布了一個最新的城區 NOA 的橫評報告,選取是目前市面上宣稱已經(或者即将)推送了輕圖城區 NOA 功能的車型,分别是問界新 M7,小鵬 G6,蔚來 ES8 和理想 L9。
108 公裏的測試路線,僅一個車型做到了全程可啓用城區 NOA 功能的,就是問界新 M7。其餘車型表現參差不齊。
第二次測試選擇了上海城區的 180 公裏的道路,各家 NOA 也有多次接管,問界新 M7 在測試中也有 4 次降級,26 次接管,平均接管率在 7km/ 次。而一直宣傳城區 NOA 的小鵬 G6,在上海的這段測試當中,功能啓用率達到 55%。
到底是哪些魔鬼場景讓城區 NOA 頻繁降級?
簡單歸納一下,目前導緻城區 NOA 退出或者降級的場景,大緻分爲三類:
第一類,車輛對動态目标物,尤其是行人、電驢子這類靠的又近,移動速度又快的目标物的識别和響應,依然是有很大難度的。
保守一些的智駕策略,遇到障礙物就會提醒接管,但是這時候留給駕駛員的時間已經非常有限了,在最後一刻才甩鍋給駕駛員。甚至有的策略在提醒接管的同時還不會減速,這個是很危險的。
這類場景,感知如果能盡早識别,也不至于要挑戰人類反應的極限。
對動态目标物 - 電驢子識别不夠迅速
對動态目标物 - 行人避障失敗
以上兩個場景都是車的智駕功能一邊提醒接管,一邊還在繼續前進,危險可想而知。
第二大類是對靜态目标物的識别有問題,比如說高速上的防護欄,城市中随處可見的錐桶、三角警示牌等等。
這時候智駕功能往往就表現得 " 傻裏傻氣 " 或 " 極其莽撞 ":要麽就是等着不走,要麽就是直接撞上。比如下面這個視頻裏面,上匝道的時候直接貼在高速的防護欄上一路摩擦,如果後向有跟車,多半要發生追尾。
無法識别高速栅欄,直接高速剮蹭
甚至包括大家平時以爲很安全,大不了就停下來,絕對不會撞到的 APA 自主泊車功能,實際上事故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APA 場景能調用的傳感器極其有限,基本上用魚眼攝像頭單挑各種 APA 泊車場景,對于算法同學來說壓力山大。
攝像頭本身就是二維傳感器,并沒有深度信息,再加上魚眼攝像頭對于物體的識别還需要畸變矯正,各種算法疊加,往往出現十幾個厘米的誤差,已然是竭盡全力了。
然而對于很多城市裏狹小的停車位和超大的車身而言,這十幾個厘米的誤差,都是造成各類泊車碰撞事故的罪魁禍首。
車庫 APA 泊車車頭撞了
車庫 APA 車頭撞車了
再就是輕圖 NOA 普遍存在的問題,即對城市裏面的馬路邊沿、路障的識别能力有限,可能功能不會降級,但是體驗一言難盡。堪稱算法工程師的噩夢,智駕測試員得罵娘。
各式各樣的 " 馬路邊沿 "
一邊是車企拼命要将城區 NOA 普及到每一台車,另外一邊卻是城區 NOA 實際功能表現不盡如人意。
眼下 "BEV+Transformer" 剛從前瞻研究論文到來到産業界不久,再提起,居然感覺已經有些過時了。
智駕工程師們剛剛學習完機器視覺的最新的論文研究成果,又馬不停蹄的要奔向 " 端到端 "、" 大模型 "。
畢竟前面有特斯拉," 端到端 " 号稱已經上車 OTA;後面又有小米,号稱今年底就要進入智駕第一陣營。群狼環伺,敵手遍地。
仔細看看國内智駕第一陣營和緊随其後的第二陣營,沒有一家能完全舍棄激光雷達。無論是 BEV,還是占用網絡,國産的智駕方案都已經融合了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在智駕功能中不僅僅是冗餘的備份,其輸出的三維感知,尤其是深度(距離)信息,功能目前還無可替代。
尤其是輕地圖方案盛行的今天,激光雷達配合 GNSS+IMU 實現車輛自定位,将是又一個主打功能。眼下,大家關注更多的是激光雷達的成本能不能再降一點。
王傳福也号稱要自研激光雷達,成本希望控制在 900 元左右,當然,如果仔細看他說的原話,他傳達出來的完整信息是:" 不是那種高分辨率的,而是那種夠用的性能的激光雷達,我們認爲可以控制在 900 元左右。"
在苦苦等待産業界拿出更便宜組件的同時,重新從實際需求出發,重新定義傳感器的參數,重新尋找夠用的、好用的激光雷達,很可能是激光雷達成功的另外一條道路。
而這,也恰恰和我前面說到的德國車企對傳感器的定義的說法不謀而合。
城區 NOA,要求車輛能盡量提前輸出近距離感知的障礙物,隻要阻擋前進,車輛就先減速,不要在碰撞前一刻,還在一邊速度輸出,一邊提醒接管。
這就是激光雷達的感知邏輯,隻要探測到有障礙物,無論是什麽物體,都會在探測到的第一時間向系統反饋 "unknown big" ,"unknown small"。
簡單點說:别問是啥,先減速再說。
對比攝像頭感知,無論用什麽大模型,都要先識别是什麽,再向系統反饋,往往這掐指一算,就快撞上了。
對于城區 NOA,側向激光雷達也是一個重要的可選項,50 米以内可以實時輸出精确感知,超大的垂向視場角,對貼身的行人橫穿,外賣小哥的蛇形走線,都可以及時探測,避免燈下黑的情況。
激光雷達安裝在車頂,車身 5 米之内都沒有點雲,也就沒有激光雷達雷達的感知,處于感知盲區。
尤其是城市裏面各式各樣的花壇、綠化帶、隔離帶和石墩,中國這麽大,障礙物是無窮無盡,用側向激光雷達,這些訓練的成本都可以省下來,又離輕圖的城區 NOA 更近了一步。
眼下,已經有一些車企開始在布局側向激光雷達的上車,和兩年前的 "4 顆以下别說話 " 不同,側向激光雷達的回歸,恰恰是不少車企冷靜之後的理性選擇。
眼下又到了北京車展,各家的新車發布年度大戲上演的關鍵時刻了,城區 NOA 功能今年又要新上哪些車型?大家還會繼續卷 " 開城 " 的速度嗎?會不會更加關注自家産品的每百公裏接管次數呢?會不會讓我們看到更加接近 " 可用 " 的城區 NOA 功能呢?
北京車展,我們拭目以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