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食通社 Foodthink ,作者孔令钰
作者:孔令钰 @食通社
編輯:澤恩 @食通社
圖片:除特别署名外,均爲作者提供
原文标題:《隻見光伏,不見農業:光伏農業的神話與現實》
闆上發電、闆下種植,一塊土地長出兩份收入—— " 光伏農業 " 宣稱可實現清潔電力、土地高效利用、農業現代化和鄉村發展等多重效益,常常被視爲同時解決食物、能源和氣候問題的多赢技術創新。
據學者統計,過去十多年間,光伏農業在中國實現了指數級的增長規模:從 2011 年僅有兩個項目并網,到 2021 年已有四百多個拟建或已并網項目遍布全國,裝機量超過 40GW。
山東中部某縣的果園和耕地被征用後用于發展光伏農業,征用後部分土地已經撂荒,長滿了野草|食通社讀者
但當鏡頭拉近到土地,便會發現絕大多數項目隻見光伏,沒有農業——被光伏闆遮蔽的地塊往往撂荒或低産。
以山東省西部某縣的光伏農業項目爲例,公司在 1000 多畝的耕地上建起 460 個光伏大棚,每年穩定産電上網 6000 萬度,然而隻有極少幾個大棚被租給村民養家禽或儲物,其餘全部閑置。
這種名爲綠色發展、實則掠奪土地的光伏農業項目,在國内并非個例。爲什麽這些光伏農業沒能實現最初承諾的多重效益?以綠色發展爲名的光伏農業,究竟是在助農還是阻農?
光伏農業:
當産能過剩撞上綠色轉型
2013 年後,光伏農業開始在我國中東部地區大規模鋪開,原動力并不是農村社區或農業對新能源的需求,而是爲了消納國内過剩的光伏産能。
2000 年後,歐美國家對清潔能源的政策和補貼支持刺激了中國的光伏制造業蓬勃發展。2011 年前,95% 的光伏組件皆出口海外。2011 年,中國光伏組件的産量占到全球總産量近 80%,堪稱絕對意義的世界第一。
很快,美國和歐洲先後啓動了對中國光伏産品的 " 雙反 " 調查,并開始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爲了給光伏産能尋找新出路,中國政府連續出台減稅、簡化項目審批、投資補貼等多重政策,鼓勵國内的光伏電站建設。光伏企業則抓住機遇,開始了新一輪的跑馬圈地。
華北平原霧霾掀起國内能源綠色轉型的政治風向,地方政府産業升級的需求與光伏産能轉移一拍即合。圖爲 2011 年 12 月北京朝陽區霧霾實景。|©️綠色和平 /Wang Yi Kun
光伏發電需要充足的光照資源和大面積平坦土地。理論上說,人少地多、光照充足的西部地區是發展光伏的理想場所,但受限于消納和輸電障礙,早年間西部地區光伏發展得并不順利。據綠色和平報告,2016 年上半年,我國光伏 " 棄光 " 現象主要發生在西北五省,其中新疆和甘肅的棄光率分别達到了 33% 和 32%。
于是政策開始鼓勵在土地緊俏的中東部地區發展分布式光伏項目,那麽企業就必須想辦法和已有的産業相結合,讓有限的土地資源産生多重效益," 光伏 +" 模式應運而生。
屋頂、污水坑上都可以架設光伏闆," 光伏 +" 還可與漁業、治沙、牧業等相結合。過去十年間,真正大規模鋪開的是光伏 + 種植 / 漁業 / 林地。左圖:hakunamatata 右圖:食通社
華北電力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呼占平向食通社表示:" 前些年各級政府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支持力度很大,每度 0.5 元左右的補貼比比皆是,有些地方的補貼額度疊加起來甚至能達到每度 1 元。"
研究發現,中節能在陝西渭南市的全資子公司 20MW 光伏農業項目即享受了充分的政策優待:作爲縣政府招商引資的第一家央企,該項目前三年 1000 多畝土地的流轉費用 280 餘萬元由政府全額補貼,并享受稅收 " 三免三減半 " 的優惠;上網售電标杆價格爲每度 1 元,國家能源局給予每度 0.6654 元的全周期、全電量度電補貼,享受期限 25 年,每年售電和補貼收入接近 4700 萬元。
" 所以哪怕遇到巨大的土地流轉阻力,光伏企業依然有極大驅動力做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成爲 2013 年以來我國光伏農業熱潮的重要推動力。" 呼占平說。
光伏 + 大棚:農光難互補
光伏農業項目在全國一路綠燈、高歌猛進的時期,其商業模式被包裝爲一個美好的故事:農民将土地流轉給光伏農園,獲得租金收入,同時可以進入農園工作,即可獲得兩份收入。
農民熟悉了大棚日常運作後,還可自己租大棚,身份升級爲 " 農業創客 ":棚頂光伏闆可以爲大棚提供免費電力,其餘電量賣給國家電網,大棚承包者根據公司的技術指導和訂單要求種植有機蔬菜,以高于市場價的方式銷售給公司,經濟效益是同等面積大棚的好幾倍。
但事實上,這一場景很難在現實中見到。
首先,萬物生長靠太陽,光伏不僅和農業争地,也搶光。
呼占平在山東壽光發現,小農戶并不願意在自家大棚頂上裝光伏,一是嚴重影響西紅柿、黃瓜等蔬菜生長,二是投資和維護的成本太高,他們既無意願、更無能力來承擔。
因此,光伏企業往往選擇爲了光伏新建大棚,适種的作物種類隻限于喜陰的綠葉蔬菜、蘑菇等。然而," 在光伏大棚裏實現農業生産效益是很難的,我在實地還沒見過成功的案例。" 呼占平說。
過去兩年間,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在站博士後陳靖調研了北京、山東、江蘇、廣東等地的光伏大棚,也發現很多棚内撂荒。
" 前幾年光伏 + 大棚概念炒得很火,很多地方都建了,紮堆去種一些經濟作物,比如蘑菇。" 她說,蘑菇産量上去了,但價格卻下跌,收益較低甚至虧損,很多人又不願意種了。
新華社報道浙江某地的 " 菌光互補 " 光伏農業項目,圖中菇農正在檢查菌棒刺孔情況|網頁截圖
在她看來,問題在于光伏企業一般不懂農業,爲了拿到光伏指标而強搞農業,然後發現并不能可持續地盈利,農用地的性質又限制了其他用途,所以幹脆就撂荒了。
文章開頭提到的山東省光伏農業項目亦是一例。該項目最初聲稱每年計劃發電量超過 1 億度、棚内種植 7 萬噸蘑菇、飼養 15 萬隻鵝、爲當地提供穩定就業崗位 500 多個。但由于設計缺陷,冬季棚内溫度不足,無法種植蘑菇及養鵝,造成絕大多數大棚空置。
許多光伏農業項目也在積極發展農業旅遊觀光。2017 年,上文提到的渭南光伏農業項目通過春夏季采摘爲公司帶來每月 15000 多元的收入,但與售電收入及政策優惠相比依然九牛一毛|網頁截圖
陳靖并非沒有見過成功運轉的案例:安徽某光伏大棚試驗項目,通過在光伏闆間安裝特殊的玻璃材料和補光燈技術,讓太陽光在大棚裏均勻分布,可保證棚内作物産量不低于露天種植産量。但分光玻璃引自國外,成本高昂,目前在國内還難以大規模推廣。
在陳靖看來,光伏農業的粗放發展還和标準空白有關。
" 德國已經在立法層面規範光伏農業的高度、遮光比例、農作物産出等,如果企業要做,就必須遵守一定的行業标準。目前我們也正在研究制定光伏農業的标準。"
标準最起碼要考慮:第一,種什麽,才能适合當地的氣候、土壤和水分;第二,設計光伏闆的高度、遮擋面積等參數時,如何一開始就把農業協同進去。
占用耕地,光伏阻農?
爲一路狂飙的光伏農業踩下刹車的,還有近年來屢屢收緊的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政策。
原則上,政策鼓勵利用廢棄土地、荒山荒坡以及農業大棚等場地建設光伏項目,此類用地也符合土地高效利用的原則。早年間,光伏電站以集中式爲主,分布在西部大面積荒地上,比如戈壁灘。
河北内蒙一帶山坡上的光伏闆|食通社
但西部并沒有足夠的用電行業來消納新能源電力,遠距離輸電條件亦不成熟,一度發生過大規模 " 棄風棄光 " 事件,因此 2013 年後,光伏企業開始掉頭向東發展。
過去十年間,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光伏企業占用耕地甚至基本農田的情況時有發生。
2023 年 8 月,中國學者李仲玢等人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文章《太陽能項目使糧食安全面臨風險》指出:光伏電站的空間擴張正在侵占農田。數據表明,僅 2017 年一年,中國糧食主産區——華北平原就新建了約 100 平方千米光伏闆,超過北京市東城區和西城區土地面積之和。
2023 年 3 月,自然資源部聯合林草局、能源局發布《關于支持光伏發電産業發展規範用地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光伏方陣不得占用耕地。此後多個省份陸續發布最新的光伏規範用地管理細則,并開始排查光伏占用耕地的問題。
據《第一财經日報》報道,某地級市的 2022 年光伏電站項目涉及占用耕地數百畝,其中還有一部分涉及永久基本農田,最終部分項目被拆除|《第一财經日報》官網
這些年來,爲了讓光伏項目通過審批,政府在收獲時節拔掉莊稼、任荒草生長,好将耕地包裝成棄田的荒唐事件時有發生。期間,強迫村民簽訂土地租賃合同、甚至直接強占土地的事件也屢見不鮮。
以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上碑鎮爲例:2022 年 4 月,距離麥收還有一個月,光伏公司在尚未簽訂土地租賃合同的情況下,将幾十畝麥田鏟平,與村民發生肢體沖突。
呼占平坦言,他在山東、河北、河南等地調研中,發現絕大多數光伏農業都存在占用耕地排斥小農的現象,唯一例外是山東濟甯一處煤礦塌陷區。
由于礦坑積水無法發展農業,多年來農民隻能從煤礦公司獲得微薄的補償款。後來光伏公司在水塘上架設光伏闆,号稱漁 / 農光互補,會再付給農民一筆土地租金。本地農民也可以承包水塘來養魚。
既然土地已經失去了耕種價值,那麽多一點租金收入總是件好事。在呼占平看來,這是他見到的農民相對滿意的一個案例,但是," 僅僅是土地租金的增加,尚未帶動村莊整體的發展,比如促進一些産業。"
2017 年天津某污水坑上的光伏項目。當時正處于 " 光伏 +" 快速擴張時期,每一寸可以架設光伏闆的地塊對企業都充滿了吸引力。
陳靖在廣東台山看到了相似的故事。企業将多個廢棄的灘塗、小型魚塘租下來,改造成大型連片魚塘,發展光伏 + 漁業 + 觀光,飼養對斑蝦、魚類,吸引遊客前來垂釣,農民從中獲得地租收益。
" 農民不再種地或養魚了,因爲收益太低。不隻是廣東,我們在山東、江蘇也看到了農民不再務農的現象。" 陳靖說。
農民需要什麽樣的光伏農業?
在糧食安全和耕地紅線等自上而下的治理思路以外,受到直接影響的農民群體,始終處于失地且失語的境地。
光伏農業對農民來說意味着什麽?農村社區又需要怎樣的光伏農業?
" 目前看來,農戶在光伏項目中更多地受益于租地的租金。但在農業生産方面,實際是農業公司或者光伏公司在獲益。" 陳靖說。
她在調研中發現,大部分光伏農業項目和當地農民的互動并不多,隻偶爾有一些農民作爲農工被招進園區幹活,因爲大部分農民不具備參與光伏農業的能力。
還以光伏 + 大棚爲例。事實上,很多農民連大棚種植技術都不掌握。" 我們去天津南部地區,當地村民自己做大棚實驗,但由于缺乏對二氧化碳濃度和溫度控制的知識,種植還是失敗了。" 陳靖說。
食通社近期文章《小農戶爲什麽不願意種大棚蔬菜?》也詳細分析了小農戶如何被攔在大棚蔬菜的技術門檻之外。大棚再疊加上光伏,普通農戶操作的難度就更高了。
相關閱讀
" 很多光伏企業聲稱他們會給當地農戶提供工作和培訓,但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很少發生。" 陳靖說。
她在海南見到過光伏企業提出爲村民提供管理大棚的工作機會,但農民更傾向于進城打工而非種地,企業事實上也更樂意雇傭外來的技術工人。" 現在的情況大部分都是這樣,但這是整個農村發展結構的問題。"
呼占平給出了相似的評價:" 僅從技術理念來看,光伏農業的模式挺好。如果能真的讓農民通過自己努力或政府扶持,發展起小規模的光伏農業,既滿足自家、社區的電力需求,餘電上網獲得補貼,還能同時收獲農業産出,這對本地發展是好的。"
" 但咱們是地方政府和大型光伏企業結合,以純粹外生式、大規模、資本化的模式,自上而下直接往前推,很難實現實現鄉村的内生發展。" 呼占平說。
" 實際上,現在無論從學術研究還是國際實踐上看,光伏農業模式整體仍然處于實驗、試點階段。盡管在實驗上能夠證明其技術經濟潛力,但學界對于光伏農業在現實中的經濟效益表現的結論并不一緻。因此,光伏農業的發展不妨放慢腳步,一是等技術經濟模式更加成熟,二是通過在實踐中慢慢地試驗試點,尋找适合由本地農民推動的光伏農業模式。"
參考文獻
[ 1 ] https://finance.sina.com.cn/esg/2023-10-14/doc-imzqzsqp5603284.shtml
[ 2 ] http://www.news.cn/photo/2023-09/09/c_1129854512.htm
[ 3 ] https://www.efchina.org/Attachments/Report/report-cre-20150601-2/%E6%88%91%E5%9B%BD%E5%88%86%E5%B8%83%E5%BC%8F%E5%85%89%E4%BC%8F%E5%8F%91%E7%94%B5%E6%94%BF%E7%AD%96%E8%B7%AF%E7%BA%BF%E7%A0%94%E7%A9%B6-%E7%BB%93%E9%A2%98%E6%8A%A5%E5%91%8A P6
[ 4 ] https://www.gov.cn/yaowen/tupian/202309/content_6904511.htm#1
[ 5 ] https://new.qq.com/rain/a/20220930A09CGY00
[ 6 ] https://www.sohu.com/a/552637638_115362?g=0
[ 7 ] https://www.ctg.com.cn/sxjt/xwzx55/zhxw23/1422490/index.html
[ 8 ] https://www.gov.cn/xinwen/2015-08/27/content_2920770.htm
[ 9 ] https://www.yicai.com/epaper/pc/202310/20/node_A09.html
[ 10 ]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310192875303553.html
[ 11 ] 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12-1018954925.htm
[ 12 ]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j1614
[ 13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3148604952650455&wfr=spider&for=pc
[ 14 ]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7Q364FA05531V2F.html
[ 15 ] https://new.qq.com/rain/a/20220516A0A3X800
[ 16 ]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ERUQF5F05446KAV.html
[ 17 ] https://www.solarbe.com/news/201712/11/121721.html
[ 18 ] https://www.greenpeace.org.cn/wp-content/uploads/2017/04/%E3%80%8A%E8%83%BD%E6%BA%90%E8%BD%AC%E5%9E%8B%E5%8A%A0%E9%80%9F%E5%BA%A6%EF%BC%9A%E4%B8%AD%E5%9B%BD%E9%A3%8E%E7%94%B5%E5%85%89%E4%BC%8F%E5%8F%91%E7%94%B5%E7%9A%84%E5%8D%8F%E5%90%8C%E6%95%88%E7%9B%8A%E3%80%8B%E7%A0%94%E7%A9%B6%E6%8A%A5%E5%91%8A.pdf
作者 : 孔令钰
前媒體人,公益從業者,關注氣候、環境和食農議題。食通社項目主任,新晉打鹵面小能手。
亓博淑對此文亦有貢獻
編輯:澤恩
版式:開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食通社(ID:foodthinkchina)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