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首批中證 A500ETF 上市時間正式敲定。
10 月 9 日晚間,首批中證 A500ETF 同時發布上市交易公告書,定于 10 月 15 日(下周二)在滬深交易所正式上市。
機構紮堆前十大持有人
随着上市公告書的披露,10 隻中證 A500ETF 的前十大持有人和建倉步驟出爐。從持有人類型來看,券商、私募、信托、險資身份頻現,機構投資者正在成爲 ETF 新發的主力。
據财聯社梳理,從整體結構來看,券商、私募、信托、險資等機構頻頻出現在各家前十大持有人行列,尤其是券商。從第一大持有人來看,華泰證券開啓 " 買買買 " 的認購模式,持有華泰柏瑞中證 A500ETF15.38%,持有國泰中證 A500ETF4.44%。此外,招商證券、銀河證券、國聯證券也現身招商中證 A500ETF、南方中證 A500ETF 和景順長城中證 A500ETF 第一大持有人位置。
量化私募也是持有人的主要構成,以銀華中證 A500ETF 爲例,第一大持有人即鶴禧阿爾法一号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份額占比 3.71%。
銀華中證 A500ETF 持有人還出現了 ETF 牛散朱翠華,單人豪擲 3000 萬元,爲第二大持有人。此外,朱翠華也是芯聯集成的第七大流通股東。個人持有人方面,有投資者 1000 萬元買入國泰中證 A500ETF,南方中證 A500ETF 也湧現了 3 名個人投資者,投資金額 500 萬元到 700 萬元不等。
國泰中證 A500ETF 前十大持有人還出現外資的身影,上市告知書顯示,巴克萊銀行買入超千萬,成爲這隻 ETF 的第六大持有人。
險資方面,平安人壽 - 個險分紅成爲摩根中證 A500ETF 的第一大持有人,占份額超 20%。更有看頭的還有泰康中證 A500ETF,前十大持有人中,股東方泰康人壽旗下保險産品組合占據四個席位,合計持有比例 25.66%。
首批中證 A500ETF 建倉速度快慢不一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首批中證 A500ETF 合計募集規模爲 200 億元,目前仍處于建倉期,根據基金公告,在上市首日前,中證 A500ETF 的股票投資比例将不低于 90%,目前部分 ETF 股票倉位已超過 90%。
具體來看,率先完成募集并成立的嘉實中證 A500ETF,截至 10 月 8 日,持有股票市值占基金總資産比例達到 85.37%,其中重倉制造業、金融業等,目前持有貴州茅台、中國平安、甯德時代的比例超過 2%。
截至 10 月 8 日,目前持有股票市值占基金總資産比例超過 90% 的有景順長城中證 A500ETF、摩根中證 A500ETF、招商中證 A500ETF 分别達到 93.77%、92.64%、90.2%,基本上完成了建倉。
也有一些中證 A500ETF 保持中性倉位水平,如國泰中證 A500ETF、南方中證 A500ETF、華泰柏瑞中證 A500ETF 持有股票市值占基金總資産比例分别爲 65.96%、53.02%、52.84%。
倉位水平直接影響了這些基金的業績情況。同花順 iFind 顯示,截至 10 月 9 日數據,摩根中證 A500ETF、富國中證 A500ETF、南方中證 A500ETF 分别大漲 5.97%、5.38%、5.07%。
圖片來源:同花順 iFind 截圖
爲何要重視 A500 ETF?
招商策略 9 月 25 日指出,一是中證 A500 ETF 在發行過程中 " 非同尋常 " 的快,或意味着市場各方對其有着較高的重視程度。二是今年以來 ETF 資金掌握風格定價權,均有 " 盈利——吸引更多增量資金——獲得超額收益 " 的正向循環,A500 ETF 發行後有望對自身風格産生強化。三是近期 ETF 交易結構由滬深 300 一家獨大逐漸轉向多種寬基 ETF 齊頭并進,A500 ETF 的發行有望進一步強化這一趨勢。四是十一前後或是 A500 ETF 集中建倉時點。
此外,該機構還指出,中證 A500 指數成分股在盈利能力和成長性方面表現優異,三年平均營收增速超 10%,以 10% 的公司數量貢獻了全市場近 70% 的盈利。同時中證 A500 指數具有高 ROE、高 FCF 的龍頭風格,盈利能力與自由現金流均優于市場平均。
對于 A500 ETF 存在哪些投資機會?招商策略表示,市場部分參與者擔憂持續申購滬深 300 會帶來 " 頭重腳輕 " 的結構性問題,而公募基金發行速度也降至低位,青睐高股息的保險資金又與市場其他參與者擁有不一緻的考核體系和風格審美,所以綜合考量下中證 A500 指數或成爲下一階段資金的主要流向。那麽關注中證 A500 ETF 與其他主要資金行業配置上的差異,或許會從資金層面窺見下一階段的投資機會。從行業配置上看,中證 A500 指數相對于滬深 300 超配行業主要集中在成長風格,從個股上看,需要注意屬于滬深 300 但不在中證 A500 指數中的大市值個股。
(聲明:文章内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