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文丨馮曉亭 高宇哲 馬舒葉
李 欣 張 琳 謝中秀
編丨謝中秀
正所謂 "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 囤貨 " 與大多數人都密切相關,甚至源遠流長。
古人雲,有備無患。囤貨的本質是儲備,也是爲長遠做準備。《詩經》中便有記載," 我有旨蓄,亦以禦冬 ",指的就是把蔬菜提前囤積起來,用以過冬。
盡管現在社會發展," 囤糧過冬 " 的行爲在消退,但在新時代," 囤貨 " 卻永不過時。
一方面,因網購的興起,受 618、雙 11 等 " 電商狂歡節 " 的影響,不少消費者借大促的契機,以優惠的價格囤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需要用到的商品。另一方面,有 " 庫存焦慮 " 的年輕人,也時常刷着購物軟件,看到商品時心想 " 這個東西用得上,備一點 ",于是越囤越多。
這樣導緻的結果,便是新一代年輕人,大舉 " 省錢 " 旗幟,并喊着 " 理性 " 口号,将 " 囤貨 " 這件事整得明明白白。
" 平時忙得都沒時間逛超市,趁着大促有活動買夠一年的量也挺好,快遞還能直接送上門。" 在北京工作的 95 後阿白直言,囤貨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囤 " 安全感 "," 不怕買得多,就怕家裏沒。"
阿白自诩是一名 " 都市松鼠人 ",家裏像個百寶箱,需要用什麽就有什麽,而且自用之外,家裏存備東西的份量還多到足以開個小型便利店——雜物間堆着能用上一年的紙巾、洗護用品和護膚品,冰箱裏的冷凍食品也夠吃上幾個月," 幾個月足不出戶,完全沒問題。"
然而出于滿足内心安全感的需求,購入的商品量遠超當下所需,過上了 " 松鼠人 " 生活的年輕人,卻無法逃過 " 時間 " 這一天敵。畢竟凡是消費品,都有使用期限。
本期小酒館,我們就和幾位有着 " 囤貨 " 習慣的小夥伴聊了聊 " 無用囤貨 " 這件事,囤貨爲他們帶來了一時的滿足和充實,更平添了超過實際需求的麻煩。
他們當中,有人圖便宜囤臨期商品,結果直到過期都沒用完;有人因大促入手了大量護膚品,此後三年都在與保質期作鬥争,趕 "deadline" 般抓緊使用;有人因爲薅羊毛買反季衣服卻遺忘在角落,至今一件都沒穿過;有人因爲一時沖動想自制飲品和烘焙食品,最終卻裝備一堆、不見成果;有人因爲圖書五折活動,買了很多便宜書卻連塑封都沒拆過 ……
大家各有各的囤貨初衷,但 " 浪費 " 往往也是這場打着 " 理性消費 " 旗号的副作用。簡而言之,囤貨能省錢雖好,但還是要從實際出發,免得 " 得不償失 "。
雙 11 狂囤 20 支洗面奶,用到臨期
Amy 丨 26 歲 公司職員
遙想 2020 年的雙 11,電商平台們爲了大促使盡渾身解數,各大主播也可謂神仙打架,當時淘寶第一帶貨主播李佳琦的購物清單,還被做成 Excel 表格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瘋傳。
在各種大促的狂轟亂炸下,我也忍不住跟風 " 買買買 "。直播間促銷力度最大,品牌最豐富的當屬護膚品和洗護用品,在 " 不買就是虧了 " 的心态下,我最終在雙 11 當天的淩晨穿梭于各大主播的直播間,買了一堆水乳、精華和面膜等護膚品,以及洗面奶、牙膏、洗發水等洗護用品。
但彼時的我對自己一年能消耗多少個護用品完全沒有概念,也從沒計算過一瓶水或乳液能夠用多久,因爲大部分時間,這些洗護用品都是沒等用完,就已經被我 " 抛棄 ",再換成另一個品牌的産品。
在這種無知與懵懂之下,這次雙 11 我 " 超常發揮 ",僅洗面奶就囤了 4 個品牌的,将近 20 支。
圖 / 雙 11 囤的部分洗面奶
來源 /Amy 供圖
直到兩年過去,我依舊能在 " 庫存 " 裏看到 2020 年雙 11 購入的洗面奶、精華和面膜,回過頭來仔細一算,才明白原來我一年拼命用也隻能用 4 支洗面奶、3 瓶精華和 2 套水乳。
但一切都爲時已晚,我隻能抓緊把兩年前雙 11" 無腦囤 " 的個護用品趕緊用完。對于品牌的使用順序我也沒得選,隻能按保質期先後趕緊用,好好的東西硬是被我用成了臨期産品,然而吊詭的是,這個時候我又發現,如果我直接買臨期的個護用品,價格還會便宜不少。
隻能說這些都是沖動消費的代價。
我也因此缺席了兩個雙 11,今年的雙 11 我預計還是沒辦法參與,因爲我要繼續消耗存貨。也正是因爲受到這次沖動購物的教訓,現在每當我要買東西之前,都會問自己 " 是不是真的需要 " 和 " 能不能用完 ",也逐漸不再沖動消費和囤東西。
貪便宜囤購臨期食品,結果放到過期
李然丨 34 歲 互聯網運營
作爲一個并不十分熱愛購物的人,一場直播開啓了我新世界的大門。
平時我的工作比較忙,閑下來的時候就想躺着追劇,但是家裏平日需要的各種護膚品、營養品又不少,所以我經常是用到空瓶了才想起來要去買。
直到一次偶然刷視頻,我看到一個專賣臨期食品的直播間,才突然開了竅——如果我算好時間買各種臨期用品,豈不是省錢又省心。
爲了有效購買臨期産品,我也花了不少心思琢磨,比如綜合維生素、鈣片、魚油等保健品,多久可以吃完一瓶;還有 VC、VA 類的護膚品,大概多久可以用完一瓶。隻要算好時間,在保質期内用完買來的低價臨期商品,正好。
一番精心的計算下來,我甚至覺得自己賺了一個億。從此之後,我就走上了購買臨期産品的道路,并且不遺餘力地安利給身邊的姐妹。
平常維生素、鈣片等保健品,如果購買新鮮日期的海外品牌,可能幾瓶下來就要花近千元。但是很多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一旦變成臨期,可能一瓶百元以上的産品,花幾十元就能買到;還有臨期食品,愛吃小零食的我,在家囤了一箱又一箱,想吃随時有。
來源 / 視覺中國
如果一切按照原計劃進行,确實是省錢小妙招。但遺憾的是,每天忙于工作和刷劇的我,根本就忘了一瓶瓶擺在櫥櫃裏的營養品,小零食也基本顧不上吃,很懶的時候甚至連護膚品都省略了。
就這樣,我囤來的居家臨期用品,最後的命運還是在家裏積灰,并從臨期走向了過期。
在認清了這個事實之後,我收回了購買臨期用品的手,還是乖乖購買正常日期的産品,而且再也不敢随便囤貨了。
囤買反季衣服的下場,隻有遺忘
羅安丨 27 歲 公司職員
省錢是當下年輕人的必修課,我也是其中一員。
對于省錢,我也頗有心得,無外乎是消費時多想一下,要麽 " 延遲滿足 ",新品等一等再買;要麽 " 反向消費 ",囤積一些非剛需但價格很便宜的,總之就是要保證享受到不變的生活質量的同時,還能花更少的錢。
原本我在 " 囤貨省錢 " 這條路上一直身體力行,并且頗爲自得。但上周我在家裏翻出來好幾件全新,卻一次沒穿過的衣服,才意識到自己過去 " 囤買 " 的消費行爲,實際上卻是一種實打實的浪費。
那天整理物品,看到快遞盒子裏裝着的幾件帶包裝的 T 恤時,我想了好久自己什麽時候買了這幾件衣服,最後還是通過訂單檢索功能,才準确定位到當初購買的訂單。
圖 / 羅安去年雙 11 買的反季衣服,放到遺忘
來源 / 羅安供圖
看到訂單那一刻我才想起來,這些衣服都是我去年雙 11 期間,搶到了這個品牌的大額券後購買的,從價格來看的确是 " 薅了羊毛 ",但看着全新的短袖,以及快入秋的北京天氣,我還是選擇把快遞包裝盒蓋上并放回了原處。我想的是," 明年再穿吧。"
認真回想,像這樣圖便宜買反季衣服卻忘了穿的情況,在我身上不止發生這一次,我家裏甚至還有前一年雙 11 期間買的短袖 polo 衫,幾乎每一次想着爲第二年囤買的反季衣服,歸宿都隻剩下 " 遺忘 "。
在我這裏,也形成了一個死循環。每每看到前一年買的反季衣服在第二年被遺忘在角落時,我都會默默表示 " 不再買 ",但每一次看到 " 羊毛價 " 我又控制不住自己下單的手 …… 但這背後實際造成的也是浪費,即便當初少花了 80%,但花的那 20% 也是白費。
從今往後,我要克制自己,不再買當下用不到的反季商品,希望我能說到做到。
打折囤入 30+ 本書,結果一本沒看過
萌萌|27 歲 廣告人
" 讀書如抽絲,買書如山倒 ",可以說是每個 " 讀書人 " 的真實寫照。前幾年我也幹過這種事,爲了湊活動滿減額度,買了一堆書卻一本都沒看過。
爲了 " 用知識武裝自己的大腦 ",我偶爾會想起來翻幾頁書,所以偶爾也會購書。那時候我剛好聽别人推薦《鄉土中國》《國富論》,于是打開電商平台,準備把它們買回家,好好 " 學習 " 一番。
結果遇上 " 讀書日 ",平台做活動 " 滿 200 元-100 元,滿 400 元-200 元 ",心想着 " 折扣力度好大 "" 買到就是賺到 "" 先買着後面肯定會看 " 的我,最開始想湊 200 元,結果東湊西湊,最後買到了 400 元,抱回了 30+ 本書,當時我還心想,實付 200 元買到了 30 本書,合一本不到 7 元,簡直太便宜了。
然而我卻忘記了,最開始我隻是想買《鄉土中國》《國富論》兩本書。而且爲了 " 占便宜 " 強行湊單的結果是,這些湊單買的書我一本都沒看過,甚至有一半連塑封都沒拆過,另一半拆了塑封也隻是爲了 " 打開看看 ",僅翻了兩下,又 " 束之高閣 "。
圖 / 那些買來卻 " 束之高閣 " 的書
來源 / 萌萌提供
更令我崩潰的是,在擁有這 30+ 本書之後,我還因爲租金、工作等原因,搬過三次家,每次搬家看着這一堆書都 " 舍不得 " 扔掉,心想 " 以後也許會看的 ",所以每次搬家都額外增加了不少負重,尤其其中還有一本巨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 30 年年鑒》。
每次看到這堆書,我都感覺看到自己當時腦子裏進的水。
現在,不管折扣力度有多大,我都不會再爲了湊滿減而硬囤東西,畢竟你最開始是想花 80 元買點自己需要的東西,即使硬湊到 " 滿 200 元-100 元 " 也得支付 100 元,而且買到一堆無用的東西,浪費的時間、精力和空間,也是自己買單。
爲高溫怒囤清涼噴霧,最後全閑置
方然丨 27 歲 互聯網運營
進入夏季,北京早早地迎來 40° 的高溫,在夏日炎炎似火燒的時候,如何讓自己安全過夏,就成了打工人們最大的焦慮。
過去,我曾經嘗試過遮陽傘、手持小風扇等清涼套裝,但從地鐵站一下來,熱浪瞬間就能将手裏電風扇的一點小涼風 " 吞噬殆盡 ",從地鐵站走到公司不過 900 米的路,就能讓打工人體會何爲 " 汗濕重衫 ",等到了公司,往往已經是一頭一臉的汗。
不管多精緻的都市白領,都無法從北京的夏天全身而退。因此,每年爲了清涼防暑,我沒少投入,今年,偶然在小紅書刷到 " 清涼噴霧 " 時,我便瞬間被吸引了。
圖 / 極具吸引力的廣告
來源 / 方然提供
下單時,考慮到北京動辄 4 個月往上的夏季長度,我直接激情下單了一整箱,大概有十瓶之多。我當初想的是,算上每天上下班時間,以及平常戶外出行的需求,這些備貨還遠遠不夠,也許還需要補貨。
但該産品用實際效果向我證明,是我想多了。
想象裏,我應該是手持噴霧,清涼過夏,但實際上,雖然反複按照店家說明的方法嘗試,噴霧卻實在 " 無甚效果 ",帶這個噴霧甚至不如我随手拿瓶冰水來得清涼。甚至有時,看着噴霧瓶子裏清澈的液體,我更懷疑裏面裝的是水。
最終,從 6 月囤貨至今,整整 3 個月,我連一小瓶都沒能用完。看着囤貨時下單的一大箱子,我隻能露出苦笑,或許把這些噴霧當做普通的水來用,擦擦桌子,可能才是它最好的用途。
吃灰,是 " 一時興起 " 囤貨的結局
喬喬丨 26 歲 公關
囤貨,有的是深思熟慮以備不時之需,但也有的是一時興起卻反受其累。我便是後者之一,這兩年,我吃夠了因 " 三分鍾熱度 " 而 " 囤貨 " 帶來的一堆苦楚。
2022 年夏天,在抖音、小紅書衆多 " 喝水博主 "" 飲品博主 " 的影響下,我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自制夏日飲品," 蓄謀 " 成爲抖音博主這條 " 歪路 "。
那時有整整一周,我幾乎每天都泡在淘寶購物,先下單了兩盒茶包、兩盒茶葉——畢竟 " 茶基底 " 是最重要的,而且茶包和茶葉的保質期一般都比較長,囤了之後可以慢慢喝;之後又買了各種 " 特調 " 所需的糖漿和粉包,包括一大罐蜂蜜柚子茶,以及可可粉、抹茶粉、巴西梅粉各兩袋。
在逛電商平台的過程中,我發現永璞在做活動,買咖啡送杯子、手沖壺,于是我又火速下單了将了近 200 包的挂耳咖啡。
考慮到博主們的咖啡都是 " 濃縮 ",我還選起了咖啡機,但在搬家壓力下,我最後隻購入兩個摩卡壺,以及幾包咖啡豆。一番操作下來,最終我七七八八花了快 2000 元。
但又要做飲料,又要拍攝、還要剪輯的現實,直接使我當博主的興趣僅持續了一周,這種爲了展示而不停做飲料、喝飲料的情況讓我倍感壓力。一周後,我就把材料們都收到了櫃子裏,眼不見心不煩。
現在,家裏唯一還在 " 服役 " 的,就隻有摩卡壺和咖啡豆了,直到今年 5 月,我男朋友才消耗完我去年屯的咖啡豆,并将開封近一年但隻喝了不到 5 次的蜂蜜柚子茶,扔到了垃圾桶。而各種粉類的材料依然堆在角落吃灰。
因爲一時興起而 " 大肆 " 囤貨的事件不止于此。2022 年冬天,我開始 " 自炊 ",一來二去,愛上了烘焙,一周之内,我陸陸續續下單了烤箱、面包機,以及兩大包高筋面粉、兩小包低筋面粉、一包全麥面粉,還有十幾包酵母。
圖 / 喬喬的部分訂單
來源 / 喬喬提供
按計劃,每周做 6 個貝果、一個吐司,再烤一些戚風蛋糕、松餅之類的,可以自給自足滿足我和家屬一周的口糧,囤貨也會完美消耗。
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兩周之後,在男朋友 " 換換口味,實在不想吃貝果這種烤饅頭 " 的要求下,我暫停了做貝果。當然,我自己也啃不動貝果了。計劃暫停後,我對烘焙的熱情也與之一同停歇。從時間上來看,我 11 月下單的工具和食材,又僅僅 " 服役 " 了一個月。
今年,趁着五一假期,我又翻出庫存的材料做了一回烘焙,但我也沒有檢查材料是否臨期,或者過期。因爲隻要我不看,我的囤貨通通都在保質期内。
* 題圖及部分内文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 文中阿白、羅安、李然、方然、悄悄、Amy、萌萌爲化名
*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