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頌文,攤上事了?
最近,電影《不止不休》剛官宣定檔,就鬧出一場 " 争番大戰 "。
這部三年前拍的電影,原本的海報是白客和苗苗的雙人海報。
沒想到随着張頌文走紅,如今的海報立馬換成了白客跟張頌文的雙男主。
圖源:豆瓣
片方這種蹭熱度的行爲,當然也遭受到了網友毫不留情面的嘲諷。
" 勢利眼的樣子很惡心,就非得把張頌文架在火上燒嗎?"
" 貴圈名利場真是太會見風使舵了,拜高踩低是金科玉律嗎?"
圖源:新浪微博
不過,這也不是張頌文第一次被蹭熱度了。
《狂飙》之後,前有李立群老師,劇還沒看就開始評論張頌文的演技。
更尴尬的是,他還錯把張頌文說成了 " 張頌之 "。
後有于正,從沒合作過的就開啓彩虹屁模式,稱 " 張頌文的表演是中國男演員的天花闆 "。
當然,我們也不能把所有誇張頌文的,都歸爲蹭人氣、攀附。
畢竟,張頌文老師在業内 " 明星教父 " 的名号,也是有口皆碑的。
但也不排除其中有人真是爲了攀附而強蹭熱度。
像葉璇,特地發文透露,跟張頌文是同一個經紀公司,還跟過同一個經紀人。
可打臉的是,她根本就不認識張頌文,還是經粉絲提醒才發現自己曾和張頌文合作過。
吃相最難的,當屬娛樂圈裏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也都趕來刷存在感 ......
真應了黃渤那句話:
" 人紅了之後,身邊全是好人。"
張頌文的爆火,像是娛樂圈的一面照妖鏡。
讓名利場那些 " 妖魔鬼怪 ",醜态畢露。
娛樂圈有多拜高踩低?
娛樂圈嘛,懂的都懂。
勢利、拜高踩低、看碟下菜,早已屢見不鮮。
不止張頌文,「大嫂」高葉也深有體會。
早年在拍攝電影《邊境風雲》時,高葉飾演被綁架的警察的妹妹,臉被保鮮膜纏繞到差點窒息。
圖源:電影《邊境風雲》
可電影上映後,海報上孫紅雷、王珞丹、張默、倪大紅等大咖雲集,唯獨抹去了高葉的名字。
在拜高踩低的娛樂圈,高葉人微言輕。
幸好大哥孫紅雷出面揭露了資方除名這種無恥行徑。
圖源:網絡
片方這才态度大轉變,立馬向高葉道歉,還不忘跪謝孫紅雷及時提醒。
試想,如果不是孫紅雷站出來替她打抱不平,可能高葉隻能獨自一人,咽下這苦果。
因爲沒有名氣被欺負的,不隻高葉一人。
賈玲曾經說過,小演員命真賤,什麽人都能來踩兩腳!
她說的就是張小斐。
拍爆炸戲,眼睛被爆物的碎片劃傷,沒人安慰不說,還被工作人員罵到哭;
出席活動,也無人在意這個小透明有沒有座位,别人打麻将,她被晾在一邊,尴尬地摳手指。
圖源:網絡
諷刺的是,張小斐憑借《你好,李煥英》爆火後,一夜之間飛升「斐媽」。
資源跟商務蜂擁而至,出席活動告别了此前「無座可坐」的尴尬,曾挨過的白眼都變成了笑臉。
就連造型也從 ZARA 一路升級爲 PRADA。
不得不說,從無人問津到一夜爆紅,張小斐完美诠釋了什麽叫娛樂圈的捧高踩低。
即便是圈内的 " 前輩 ",也逃不過因爲咖位太低而受盡委屈。
" 你們有誰願意跟我這個小老頭一塊玩?"
當車保羅一臉真誠地問出那句話時,全場年輕藝人們面面相觑,無人願意選他。
圖源:綜藝《無限超越班》
這尴尬的一幕,發生在《無限超越班》的學員反選導師環節。
當爾冬升、惠英紅、吳鎮宇等一衆名導影帝影後選角時,年輕藝人們恨不得搶破頭。
而到車保羅這,作爲演藝界的前輩,他再賣力地吆喝自己,依舊落得個無人問津的下場。
即便爾冬升出面救場,車保羅依舊被後輩無情地拒絕。理由是他看中了别的本子。
說白了,哪是看本子,不過是「看人下碟」。
看誰更紅、誰手裏資源更好。
沒資源、沒人脈的,誰願意跟着浪費時間?
不光是演藝圈,慣會跟紅頂白的時尚圈,更是将這種現象放大到淋漓盡緻的地步。
劉宇甯曾在直播時分享自己跟品牌借衣服的經曆。
沒紅前,他去跟品牌借衣服,對方常以衣服已經被借走爲由婉拒他。
随着他人氣漸長,品牌方的态度 180 度大轉變,爽快地拿出六件衣服讓他随便挑。
圖源:抖音
不止品牌借衣服有鄙視鏈。
一張看似簡單的合影,都要分個 " 三六九等 "。
最 drama 的當屬 2017 年那場「芭莎明星慈善(名利)晚會」。
明明是做公益活動,卻挂羊頭賣狗肉,硬生生辦成了明星們的争豔大會。
一場晚宴下來,明星們勾心鬥角、明争暗鬥,光 C 位都得搶半天,足以腦補出一部時尚圈版《甄嬛傳》。
真正能展現名利場 " 刀光劍影 " 的,還有很多明星最關心的 " 番位大戰 "。
還記得 2019 年 GQ 舉辦的那場「名利場」盛典嗎?
包括但不限于經紀人悄悄潛入會場對調更好的桌牌,多位明星想要壓軸出場,甚至有人倒貼也要參加 ......
小到一張海報的排位,大到紅毯出場順序,都能掀起腥風血雨,堪稱一出活生生的大型娛樂圈名利錄。
GQ 小編寫的後記
這隻是名利場故事的一小部分。
這些名利場故事看似 drama,卻真實地把娛樂圈的 " 臭毛病 " 展現得淋漓盡緻——
永遠拜高踩低,永遠看人下碟,永遠趨利附勢。
娛樂圈,适者生存
但也無需過多苛責。
娛樂圈向來是名和利最顯眼的圈子。
攀龍附鳳、拜高踩低,是這個圈子的生存之道。
要踏進這個圈子,就必須遵守這個圈子的生存規則,否則就會被邊緣化。
最典型的,就是曾經叱咤名利場的「時尚女王」蘇芒。
她一手創辦的芭莎慈善晚會,充斥着名聲、權勢、财富和美貌,是内娛最大的名利場。
蘇芒站在名利場的金字塔頂,遊走于權貴和明星之間,一時間風頭無兩。
但風水輪流轉。
彼時的蘇芒有多風光,卸任後的她就有多落魄。
卸下「國際時尚大刊主編」身份後,号稱大半個娛樂圈都是她朋友的蘇芒,基本在時尚圈消失。
她一向引以爲傲的人脈資源也 " 失效 ",自制訪談節目毫無水花,輾轉綜藝節目接連踩雷。
就連昔日的 " 好閨蜜 " 章子怡也把她從合照中裁掉(不知道當年「裁」掉洪晃的蘇芒,看到自己也被「裁」又作何感想)。
上:章子怡微博;下:網絡
不過也不意外。畢竟明星權貴們結交的根本不是蘇芒,而是她手裏湧動的人脈資源。
如今時尚帝國坍塌後,蘇芒在娛樂圈讨生活的姿态,完美诠釋了什麽叫「人走茶涼」。
綜藝《五十公裏桃花塢》
這種兩極反轉的态度,何炅也有深刻體會。
曾幾何時,每年何老師生日這一天,大半個娛樂圈的明星都會卡點送上祝福。
進而延伸出了 " 何榜 ",也一度成爲驗證某位明星紅與不紅的風向标。
但這兩年,何炅生日評論的數據就斷崖式下跌,再也沒有了往日的輝煌。
原因很簡單。《快樂大本營》停播,何老師也因爲收禮陷入各種争議。
名利場的勢利與殘酷,再一次在何老師身上得以體現——
你紅,萬人追捧,周圍全是恭維的話。
你糊,那對不起,那就得做好被全世界抛棄的準備,尊嚴被随意踐踏都隻能默默忍。
聽起來很殘酷,但這就是娛樂圈的生存規則。
蘇芒、何炅這樣精通人情世故,尚且如此。
更别提那些「查無此人」的十八線藝人了。
還記得小愛豆彭楚粵嗎?
他的遭遇完美呈現了一個不紅的藝人在娛樂圈有多慘。
彭楚粵和肖戰原本都是「x 玖少年團」的隊友。當年,兩人都沒什麽知名度,一起參加一檔綜藝。
在節目裏有一個吃火雞面的比拼環節。原本以爲是節目組 " 貼心 " 爲選手們準備牛奶解辣。
但彭楚粵喝第一口就感覺不對,但爲了節目錄制,也不敢喊停。
最後是肖戰察覺出來不對勁,嘗了一口發現瓶子裏裝的是油漆。
更讓人生氣的是,謊言被拆穿,主持人不僅毫無歉意,還嚣張地讓他多喝水就好了。
直到節目錄制結束後,彭楚粵才被送往醫院洗胃。最後以 " 火雞面太辣 ",不了了之。
原因不言自明。一個沒名氣的十八線小透明,沒背景沒後台,哪敢随便得罪人。
其實在演藝圈,這樣的例子可謂是遍地開花。
她姐說這麽多,并不是想苛責「勢利」是什麽大惡的罪過。
其實是想說,娛樂圈越縱容拜高踩低的勢利眼,等于越變相地助長「劣币驅逐良币」的風氣。
想象一下,如果當年試戲被拒絕成百上千次的張頌文,人人都把他拒之門外,無人問津。我們還會看到「大哥高啓強」嗎?
如果投了十年簡曆都沒人找演戲的高葉,當年沒人願意把她從灰撲撲的 " 垃圾堆 " 裏捧出來。我們還會看到「大嫂」陳書婷嗎?
如果一度羞于見已經功成名就的同班同學和老師的張小斐,當年人人都上去踩她一腳。我們還會看到「李煥英」嗎?
如果人人都爲了名利擠破頭,争排面、争上位、争 C 位、争番位、争咖、争級别、争封面、争角色 ......
久而久之,隻會把這個行業搞得烏煙瘴氣、群魔亂舞。
近兩年,娛樂圈「昨天起高樓大宴賓客,今天高樓塌」的例子,并不少見。
鏡頭前的人設光鮮,背後盡是不爲人知的「勾當」,也接連被暴曬在陽光下。
走出半生,歸來仍是素人的藝人,更是不計其數 ......
這不是偶然,實則是娛樂圈積弊已久。
寶貴的「人情味兒」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過去的娛樂圈。
那時的藝人,即便身處金字塔,也從不把自己當「明星」,更不會覺得「明星」是特權階級。
就像劉德華。
早年有幸得到周潤發提攜入圈,一直在以真性情爲他人 " 撐傘 " ——
張衛健破産之際,劉德華二話不說給他開了一張支票;李克勤低谷的那幾年,劉德華出錢幫他開演唱會;導演許鞍華電影資金出現問題,劉德華零片酬出演;藍潔瑛落魄潦倒時,劉德華主動借錢給他 ......
正如劉德華所說:" 學到的就要教人,賺到的就要給人。"
他傾其所有,用自己的 " 光環 " 去扶持那些有潛力卻被輕視的人。
更可貴的是,這份善意的扶持,不僅僅是金錢上的幫助,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傳承。
當年,甯浩執導的電影《瘋狂的石頭》遇到資金短缺的困境,半途夭折。
幸虧遇到了劉德華的青年導演扶植計劃,給甯浩投資了 300 萬。
正是這部作品成就了甯浩,也讓新人時期的黃渤在娛樂圈嶄露頭角。
圖源:電影《瘋狂的石頭》
現今,已經躍居圈内著名導演和投資人的甯浩,像當年的劉德華一樣,推出 " 壞猴子 72 變 " 電影計劃,扶持那些有才華但沒資金的青年導演。
這個計劃,先後幫助文牧野拍出《我不是藥神》,路陽拍出《繡春刀 2》。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流浪地球》的電影版權也是甯浩轉給導演郭帆的,這才開啓了國内電影的科幻元年。
在拍攝《流浪地球》時,甯浩不僅給郭帆提供資金支持,甚至把自己的拍攝場地跟劇組服裝都借給了郭帆。
這也是爲什麽,《流浪地球》片尾出現了一個這樣的字幕:鳴謝劉德華先生。
如果沒有遇到劉德華,他們或許還隻是娛樂圈裏,某個有才華的「無名之輩」。
劉德華就像這個行業的标杆,給那些同樣懷揣夢想、努力肯幹的人,指引着方向。
還有另一個前輩,古天樂。
疫情期間,作爲香港演藝人協會的會長古天樂,号召數家公司及電影發展基金,共計籌款 3900 萬港元,給部分香港底層藝人每人發 9000 港币。
雖說對大部分人而言,這筆錢隻是杯水車薪,但這份心意卻很溫暖。
諸如此類的故事,還有很多。
盡管如今香港藝人協會日漸沒落,但沒人可以否定。
老一輩港星鮮少有撕 X、勾心鬥角,有的隻是向弱勢群體身處援手 ......
這才是一個演藝圈該有的樣子。
相比之下,内娛某些慈善晚會完完全全就是特權階層的遊樂場,充斥着虛僞的人設、刻薄的玩笑和拜高踩低。
不過好在總還是有些人,盡管在這個聲色犬馬的名利場裏浸淫多年,卻仍不失「人味兒」。
前陣子,張頌文與他已故的經紀人趙玉德的故事,沖上熱搜。
彼時,趙玉德已經是香港知名經紀人,帶過舒淇、張家輝、餘文樂等一衆大牌明星。
隻因欣賞張頌文,他抛下香港的事業,孤身來北京,做張頌文的經紀人。
圖源:新浪微博
而對劇本要求極高的張頌文,從來不接自己不喜歡的戲,也因此八年間基本都處于失業狀态。
即便如此,趙玉德也不強迫他接戲,直到自己窮得快交不起房租,才第一次開口跟張頌文坦白自己的窘境。
張頌文這才恍然,深感太對不起趙玉德了,連累他也跟着自己一起吃苦。
于是那一年,張頌文一口氣接了五部戲。
可遺憾的是,也是那一年,趙玉德因心肌梗塞倒在了張頌文家裏。
趙玉德葬禮
趙玉德走後,有不少經紀公司主動找過來,想簽下張頌文。
他都拒絕了:" 經紀人剛去世,我就簽約别的公司,會覺得很對不起他。那八年,最苦的時候,他都和我在一起。"
直到現在,每年張頌文生日都會在這位摯友的生前最後一條動态底下留言,分享日常。
此外,張頌文一直留着趙玉德那件橘黃色皮夾克,重要場合都穿着。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發布會
于張頌文而言,趙玉德是攜手并肩的好搭檔,更是患難與共的好兄弟。
另一個讓人淚目的故事,是高葉和她經紀人李洋。
在遇到李洋前,高葉也是個名不見經傳的 " 小糊咖 ",接連被好幾個經紀人抛棄。
就在所有人都認定高葉不可能成功時,李洋把她從灰撲撲的 " 垃圾堆 " 裏捧起來,拂去了她身上的 " 灰 ",堅定地鼓勵她:
" 你是一塊金子,垃圾場不是你的歸宿,時機到了總會發光。"
終于高葉憑《狂飙》爆紅,李洋甚至比高葉本人還開心,興奮到半夜睡不着覺。
回看這對娛樂圈姐妹花 " 互相救贖 " 的經曆,讓我想起了賈玲和張小斐。
張小斐籍籍無名之時,沒少被忽略或者挨白眼。
心疼得賈玲在社交平台上給張小斐打氣:" 命賤小演員,趕快變大腕吧!"
後來,賈玲終于有能力拍攝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時,直接把最重要的女一号位置留給了張小斐。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了。
賈玲憑借《你好,李煥英》成爲票房最高女導演時,張小斐也捧起金雞獎杯,成功封後。
在聲色犬馬的名利場上,我們看過太多争名逐利、擡高踩低、互相傾軋的故事。
也因此,這些「活人」身上的真誠、真實,才來得更動人、更寶貴。
但不知從何時起,這卻成了内娛罕見的品質。
所以,她姐真心希望這個圈子能将這種「人情味兒」傳遞下去。
當那些毫無話語權的底層藝人們,懷着夢想而來時,都能被公平地對待。
那些真正熱愛這個職業的人能得到溫柔對待。
那時人們的口頭語,将不再是「内娛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