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ChatGPT 問世,哪些工作會被人工智能替代一直是熱門話題," 因爲 AI 失業的人出現了 " 這樣的話題屢上熱搜。但與過去 " 機器人替代體力勞動者 " 不同的是,這次 AI 浪潮影響最大的是腦力勞動者。
比如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成爲設計師的門檻已經大大降低——輸入想法,AI 就能生成創意十足的設計作品。這對于設計行業究竟是一次沖擊,還是機遇?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像平面設計這樣的專業還值得學習嗎?
△ AI 生成圖 GAO 供圖
AI 時代,人人都是設計師
你是否在社交平台上看到過一張上世紀 90 年代的中國情侶照片?男女生穿着夾克和牛仔褲,并排坐在屋頂上,看起來和大多數情侶并無區别。其實,這是一張由 AI 生成的 " 假照片 ",你是否感到驚訝?
△ Midjourney 出圈的中國情侶圖
這張圖片正是由時下最火的一款 AI 繪畫工具 Midjourney 生成的。它的強大在于,能夠根據你所給的任何文本,在不到一分鍾的時間裏,生成相應的圖像,甚至能夠一次生成四種不同風格的圖片供你選擇。
像 Midjourney 這樣采用自然語言交互生成式 AI 的誕生,意味着設計的門檻變得很低。因爲即便你對藝術一無所知,你也可以通過給它輸入一些關鍵詞,從而得到一幅不亞于專業畫家的藝術作品。
△ AI 生成圖 GAO 供圖
如果你是行業中資曆不算深厚的初級設計師,那麽你或許要小心了。因爲對于要求沒那麽高的設計任務,AI 已經能夠出色地完成。不過,如果你能利用 AI 來爲自己的工作增加效率,或許你能夠成爲 " 吃香 " 的那一批人。
智聯招聘、BOSS 直聘等招聘網站上,已經開始出現要求會使用 AI 繪畫工具的職位描述,甚至出現了 Midjourney 專設崗。不管你是否願意接受 AI 參與你的工作,但是它的的确确正在受到很多公司的青睐。因爲人工智能大大提高了出圖率,甚至可以優化一個設計團隊的工作量,隻需要部分設計師參與核心設計。AI 帶來的高效率低成本,讓各大公司很難拒絕利用它完成更多的項目。
△招聘網站上出現要求會使用 AI 繪畫軟件的職位
原創的設計,正在受到來自 AI 的挑戰。
AI 改變設計,設計師們的反應如何
王奇霖目前是某大學工業設計工程專業包裝設計方向的研究生。工作一年後,他選擇再次回到校園,提升自己的能力。2022 年 7 月,彼時正是 Midjourney 進入公開測試階段,作爲行業相關的繪圖工具,王奇霖很早就體會到了這個工具的優勢。
△ AI 生成圖 王奇霖供圖
"AI 其實會彌補設計師的一些不足之處。" 王奇霖坦言,自己在插畫設計上有短闆,而通過 AI,自己隻需要将想要的效果輸進去,很快就能得到初步的作品,隻需要加工修改即可。某種程度上來說,降低了自己的學習成本。
設計的門類有很多種,設計師們往往隻能專注于某一領域,但也不能完全放棄其他形式。王奇霖認爲,人工智能的出現讓自己重新看待設計領域的學習。" 許多創意和想法可以直接轉化爲設計作品,而無需去過多地關注技術層面的問題。在我看來,人機協同的概念将很快變爲現實。"
△ AI 生成圖 王奇霖供圖
但是 AI 還是讓他産生了不小的危機感。" 我特意問了自己在國外學習計算機的同學,他告訴我,如果我們能夠主動擁抱新技術,就算工作要被取代,你也是最後一個被替代的。" 朋友的話啓發了王奇霖,王奇霖更願意樂觀地去面對 AI 的未知性,這也是他主動接觸 AI 的原因之一。
△ AI 生成圖 王奇霖供圖
不過在王奇霖看來,AI 目前更像是一個輔助性工具,要說替代,還爲時較早。" 目前這個工具首先不能替代我們去和顧客溝通,其次想要得到你理想中的效果,還是需要使用者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 王奇霖記得自己有一次爲了讓 AI 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大概花了兩個小時訓練它。
設計博主 GAO 是就讀于倫敦藝術大學的設計碩士,平時在個人的社交賬号上也會分享 AI 繪畫的教程,雖然拿到了設計行業的 offer,但最終沒有選擇從事對口工作。" 我學的是交互設計,現在行業變得飽和,研究生畢業後反而比本科時更難找工作。"GAO 說。
△設計博主 GAO
最終,今年 5 月份,GAO 選擇從設計師轉行成爲醫療器械行業的工程師,但談及 AI 是否是影響他轉行的因素,他并不這麽認爲。" 轉行是因爲不看好這個行業的前景,目前我身邊還沒有出現因爲 AI 轉行的人,隻能說 AI 助推了大家做出不同選擇。"
在 GAO 眼中,現在 AI 還不能替代設計的大部分工作。" 設計的門類有很多,AI 可能在視覺設計的作用大一些,但在我學習的交互設計上,它發揮的作用就小一點。"GAO 進一步解釋,交互設計十分注重邏輯性,這就需要設計師和上下遊溝通協作。
△ AI 生成圖 GAO 供圖
GAO 給記者舉了個例子:以微信界面爲例,其底部有四個圖标,每個圖标有對應的功能,AI 可以幫助你完成圖标的視覺設計,比如圖标是一個指南針或者頭像。但是底部放四個還是五個圖标,這就需要設計師思考其間的邏輯。GAO 認爲現階段 AI 更像是一個輔助性工具,能夠提升設計的效率,并非設計師的替代品。
AI 作品的著作權算誰的?仍很模糊
今年 3 月,鑒于近年來 AI 領域的迅速發展,美國版權局出台了針對 AI 生成作品的版權注冊指南。指南中提到,申請版權保護的人必須聲明作品中包含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并簡要描述人對該作品的貢獻。
在國際上,大多數現行法律都仍然建立在以人爲核心的基礎上。也就是多數人都認可,受到版權保護作品的作者,應該是人,而不是生成式 AI。
東南大學法學院副研究員徐珉川告訴記者,AI 生産有三個環節涉及版權問題。一是輸入數據,即對 AI 進行訓練。在中國現行法律中,預訓練的數據是要獲得授權的,所以給 AI" 投喂 " 的訓練材料應是有授權的;二是對 AI 訓練這個行爲本身;三是利用訓練好的 AI 生成了新的作品,作品判定給誰。
" 雖然 AI 具有創造作品的能力,但這背後還是離不開人的深度參與,人的參與度越高,産生的作品才會效果更好、價值更高。所以法律即便給予 AI 作品著作權的保護,也是基于人的創造性。" 徐珉川提到,今年 4 月網信部門公開征求關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 ( 征求意見稿 ) 》的意見,也是意在将 AI 控制在 " 工具 " 屬性上,而并非賦予其法律主體的地位。
在徐珉川看來,處理這一類争議不僅會涉及到《著作權法》,可能還會涉及到《反不正當競争法》和《反壟斷法》等,所以真正的難點在于如何将不同的法律協調在一起。
北京炜衡(南京)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胡曉聞同樣認爲,知識産權的保護和科技的發展不應該是對立的,知識産權的保護都是有限的保護。" 鑒于法律有滞後性的特點,我們往往要參考技術發展的程度,才能夠制定具體的法律。"
胡曉聞認爲,如果要将 AI 作品納入法律保護之中,務必要先完善當前的知識産權體系。現階段來看,由于 AI 不具備自然人人格,著作權可能歸屬于軟件開發者、軟件使用者或投資方,而判給誰則要視情況而定。
在胡曉聞看來,給 AI 賦予法律主體地位要慎重,這将對整個法律體系造成沖擊,同時也會造成不法分子利用 AI 鑽空子的現象,時下的 AI 詐騙就是一種佐證。"AI 入法的影響将是一系列的,以保護期長短爲例,我國法律對自然人作品的保護期是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 50 年,這個時間對于 AI 技術的發展是否合适?因此立法時,需要懂法和懂技術的人一同商讨。" 胡曉聞說。
" 如果 AI 僅僅是通過收集信息後對他人的成果進行二次加工,那麽其生成的作品就算受到保護,保護力度也不會很大,且保護期應當縮短。" 江蘇鍾山明鏡律師事務所呂金豔律師告訴記者,我國著作權法規定,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産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AI 的創作訓練建立在大量學習他人作品的基礎上,那麽就有可能涉及侵權的問題。但是如果把 AI 作品認定爲無版權,又會打消設計師們創作的熱情。" 呂金豔認爲,對于 AI 作品的著作權界定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AI 已來,給自己多一點信心
實際上,每隔幾年,AI 威脅論似乎就會出現一次。當記者在網絡上搜索 "AI+ 設計師 + 人工智能 " 時,發現早在三四年前的時候,就有很多讨論 " 設計師是否會被人工智能替代 " 的文章。
那麽在業界大佬的眼中,AI 會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
5 月 27 日,英偉達 CEO 黃仁勳在近期公開演講中表示,AI 會改變每一個工作,大幅提升工程師、設計師、藝術家等的工作表現。" 你們之前的每個世代,擁抱科技以獲得成功。每個公司與你必須學會利用 AI 的優勢,在 AI 的幫助下做出驚人成就。"
讨論 " 是否會被替代 " 的話題無可厚非,至少現階段來看,人還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生産力。但需要明确的是,我們對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有多高,能夠在日益變化的時代之下生存下來的幾率就越大。或許,需要擔憂的,不是作爲人的工作價值是否在下降,而是自己能否學習并運用好這些新技術,爲工作賦能。
AI 的出現已經是不可倒退的事實,正如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珍妮機的出現,讓生産效率大大提高,卻依舊沒有完全替代人工。生成式 AI 的出現,也許比起一次大規模的行業沖擊,更是一次能夠讓設計師們重新審視設計本質的機會。
在《第一财經》發布的《2023 年設計趨勢報告》中,開篇這樣寫道:盡管在過去一年中,對于設計行業來說,有許多艱難的時刻,但隻要人們仍然在活動、在消費、在思考,就一定會有新鮮事。
現代快報 + 記者 龍秋利
(校對 李凱波 編輯 邵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