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EV 智行 Author 周文紀
我記得五六年前看過一條奔馳的宣傳片,内容是老外下班的時候,奔馳車自動行駛到跟前,車主坐在駕駛位脫手,把駕駛交由車輛,然後安全到家。當時看了很震撼,原來有自動駕駛這麽高科技的技術。
這麽多年過去了,自動駕駛還沒有實現,當時喧嚣一時的海外品牌也都偃旗息鼓,反而自主品牌走在了前面,激光雷達、高算力芯片等硬件往上堆;全棧自研算法,高速領航、城市領航各種專業名詞讓人眼花缭亂。這些東西靠譜嗎?别擔心,EV 智行幫你梳理目前智駕領域的脈絡。
目前隻有輔助駕駛
自動駕駛也稱爲無人駕駛,意思是 A 點到 B 點的過程由汽車接管,人不做任何動作。你可能聽過 L0-L5 總共 6 個等級,對應相應的輔助駕駛功能,其中 L5 就是無人駕駛了。
那我們要不要了解每個等級對應的功能呢?并不需要,因爲大多數車都具備 ACC 自适應續航,同時帶自動泊車等功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 L2 級輔助駕駛了,我們隻需記住這個就可以了。
駕駛輔助分級之後,車企可以玩太多的花樣,比如說 L2.5、L2.999 無限趨向于自動駕駛,這些字眼無疑會誤導消費者。
其實最根本的隻有輔助駕駛以及自動駕駛之分,自動駕駛目前還沒有實現,那麽所有的車型都隻能實現輔助駕駛。人依舊是主導地位,這句話很重要,千萬别把命交給車輛。
所有宣傳高階輔助的車型都是在 L2(也就是我讓你記住的功能)的基礎上添磚加瓦,比如高速領航輔助、城市領航輔助等等。
不過你也别看不起這些功能,因爲這些功能已經可以看出一點自動駕駛的雛形了,比如城市領航輔助,從 A 點到 B 點的距離,自動變動、超車、刹停、避讓等等動作都是由車輛完成,駕駛員隻需把手放在方向盤上,并集中注意力。
而且這些高階輔助駕駛功能并不是所有的車企都能實現,目前隻有 10 來家車企能把這些功能放在量産車上,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占了絕大多數。
上百萬的豪華品牌純電動車尚且還隻是具備 L2 級輔助駕駛功能,也沒有激光雷達、高算力芯片等硬件,而自主品牌在 30 萬左右的車型上硬件、軟件都配備齊全,由此高低立判。
領先一個時代的水平
爲什麽自主品牌車型的輔助駕駛功能更高階?當然是因爲國内新能源市場最爲内卷了,海外品牌因爲各種原因畏手畏腳,不過有品牌因素存在,還能吃吃燃油車的老本。
自主品牌沒什麽大優勢,因此要想盡辦法想取得優勢,電機電控很難做 " 文章 ",就隻能從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方面入手。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 2022 年,智能駕駛公司獲得的投資超過了百億人民币,其中還不包括車企的投入,這是極其恐怖的。
有了投入,自然有産出了,因此我們能看到自主品牌在駕駛輔助領域領先海外品牌一大截的優勢。這當然還包括特斯拉,該品牌重視視覺感知系統,把所有任務都交由攝像頭,總讓人感覺有短闆。況且它在國内不能使用高階的駕駛輔助功能(自身及法規影響),因此沒自主品牌有優勢。
下面我們通過實例,看看自主品牌到底有多牛 X?
自主品牌全部采用多重感知系統,在硬件層面,由激光雷達 + 毫米波雷達 + 超聲波雷達 + 高清攝像頭 + 高算力芯片組成;在軟件層面上,車企都有自己的底層系統(前、後、前後疊加融合)。
比如,小鵬 G9 配備雙 NVIDIA DRIVE Orin 智能輔助駕駛芯片,算力達到 508TOPS;感知硬件有 31 個,包括 2 個激光雷達,12 個攝像頭,5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傳感器。
自研的小鵬 XNGP 能實現高速 NGP(領航輔助)、城市 NGP 功能,具體來說就是用戶基于普通地圖發起導航後,車輛從起點停車位到終點停車位全程使用輔助駕駛。
小鵬是首個實現城市 NGP 功能的車企,同時輔助駕駛功能也是小鵬最爲亮眼的名片。
極狐阿爾法 S 配備華爲 MDC810 高算力平台,算力達到 400TOPS;全車有 34 個傳感器,包括 3 路激光雷達,6 路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傳感器,13 路高清攝像頭。
可實現 NCA 城區智能駕駛導航輔助、NCA 高速智能駕駛導航輔助,以及在停車場實現 AVP 代客泊車等功能(需依靠高精地圖使用)。
問界 M5 同樣采用了華爲的智駕方案,不過是最新一代,它可以不依靠高精地圖實現高速以及城區的領航輔助功能。
它由 1 個頂置激光雷達、3 個毫米波雷達、11 個側向與前後向視覺感知高清攝像頭組,及 12 個超聲波雷達組成。
有趣的是,問界 M5 使用的是 MDC610 平台,算力比極狐的 MDC810 平台低 200TOPS,但是卻能使用無圖 BEV?爲什麽?
當然是因爲軟件的升級,以目前的硬件冗餘來看,實現無人駕駛都是有可能的,但是車企并沒有将硬件的潛力全部發揮出來。
從這裏我們可以得到幾個信息,1. 目前大多數車企使用的是英偉達的芯片,算力足夠高。2. 華爲有自研的智駕平台,算力不比英偉達差,且配合華爲的軟件,可能效果更佳。3. 除了這兩家之外,當然還有其他的智駕解決方案,隻不過名聲不顯。4. 以目前的硬件冗餘可實現自動駕駛,前提是軟件算法要跟上。
我們要搞大事了
說了這麽多,大家應該最想知道哪家的智駕功能更好?老實說從這些數據對比看不出什麽來,還得在路上跑起來才更爲直觀。
在這裏我先提前預告一下,EV 智行将聯手愛車兵團舉行 " 最強智駕 " 深度測評,預計 6 月初推送。屆時會有小鵬 G9、問界 M5 智駕版、阿維塔 11、極狐阿爾法 S 全新 HI 版、智己 LS7 等車型參與測試。從高速到城區,從鬼探頭到自動泊車,測試它們的各種功能。
如果你還想看哪款車?想看某個具體功能,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寫在最後
那有些人會說了:既然不能做到絕對安全,拿出來做什麽?輔助駕駛重點在輔助二字,因此在使用的過程中駕駛員應該要留一部分心在道路前方,如有意外能夠随時接管。說句非常實在的話,哪有絕對安全的事物,況且上千億的投入,輕飄飄的一句否定也并不合适,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