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1 年的人社部十四五規劃和 2022 年的大會報告中,都強調了三件民生大事:第一要實施延遲退休,第二要延長社保繳費最低年限從 15 年至 30 年(女性 25 年),第三要延長醫保繳費最低年限 15 年至 25 年(女性 20 年)。
進入 2023 年以來,延遲退休或将 2023 年啓動的話題持續發熱,南昌從 2023 年 1 月起延遲靈活就業女性人員退休年齡 5 年;2 月 17 日,江蘇率先官宣,從 2023 年 6 月 1 日起,職工醫保繳費年限,男性從 15 年延長至 25 年,女性從 15 年延遲至 20 年。
其實,2023 年 1 月至 2 月,各地召開的兩會基本都傳出了這些消息,可謂兩會一錘定音。那麽,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在 2023 年 3 月的兩會上,會不會對延遲退休、延長社保繳費年限、延長醫保繳費年限做出具體安排。
【一】我國很多城市已經延長了醫保繳費最低年限。
養老金已經在 2022 年實現了全國統籌,但醫保還沒有實現全國統籌,所以,各地區的政策各有不同。原來,大多數地區的社保繳費 15 年就可以享受終身醫保待遇,現在普遍都延長到 25 年(女性 20 年),不到年限不能享受醫保待遇,必須繼續繳滿 25 年或 20 年才能報銷醫療費。
所以說,江蘇這次官宣,隻能算是姗姗來遲,其他城市早就延遲了。有的還延遲到了 30 年。這個延遲政策,對普通人造成很大沖擊:比如說,某男 45 歲開始繳納醫保,繳滿 15 年達到 60 歲退休時可享受醫保待遇。現在延遲至 25 年,他要多繳 10 年到 70 歲才能醫療保險,變相等于延遲退休。他也可以一次性補繳,估計很多人拿不出這樣一大筆錢,估計要放棄社保了。
【二】延遲醫保繳費年限,三人笑、三人哭。
【1】有錢人不在乎,沒錢人哭暈了。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有錢人可以輕松看名醫,把再難的病治好;沒錢的人遇到大病隻能硬扛,扛不住就不治了。
【2】有優越感的階層笑了,沒有醫保的人哭紅眼。有一定級别的人看病,可以走綠色就醫通道、入住保健病房,甚至享受國際醫療和免費醫療待遇。很多人并沒有醫保待遇,生病了不敢去大醫院。
【3】機關事業人員笑了,參加城鄉醫保的人哭了。公務員事業編可以享受特殊的醫保待遇、享受優厚的醫療資源,報銷比例遠遠高于企業人員。企業職工參保由單位繳大頭,報銷待遇也不錯。參加城鄉醫保的尤其是農村老人哭慘了。
【三】這三個現實太無奈。
第一個:網上有個段子,享受免費醫療的人決定要延長普通人醫保繳費年限。第二個:沒有繳滿 25 年醫保就要繼續繳,等于延遲了退休。第三個:沒有繳滿 25 年的可以一次性補繳,這又是要支出一大筆錢。
PS:請多多轉發,共同呼籲政策更加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