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吳文汐
編 輯丨李博
圖 源丨視覺中國
都市圈 " 國家隊 " 再度擴容。
近日,湖北省發改委對外表示,《武漢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複。
去年 2 月以來,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武漢 7 個都市圈發展規劃相繼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複,上升為國家層面規劃,标志着我國都市圈建設進程邁入提速發展的新階段。
都市圈作為城市群下具體運作的空間形态,其發展将對區域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具體數據來看,獲批的 7 個都市圈 2021 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超過 17.4 萬億元,占全國 GDP 的比重超過 15%。
從七大都市圈分布的地區來看,除南京和福州都市圈外,其餘 5 個都市圈均分布在中西部地區;除福州和西安都市圈外,其餘都市圈均處于長江經濟帶,且處于我國最主要的五大城市群範圍内。
受訪專家認為,在中國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之中,中西部地區面臨的挑戰要大過東部地區,如今國家級都市圈 "2+5" 的格局設置中也存在這樣的考量。下一階段,國家層面批複的都市圈将進一步擴容,可能會進一步向黃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區域拓展,目前存在空白的華北、東北等地區也可能會獲批新的國家級都市圈。通過國家級都市圈的示範帶動不同層次都市圈的發展,從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七大都市圈晉級 " 國家隊 "
2018 年,國務院提出,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闆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次年,國家發改委印發相關指導意見指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 1 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态。
在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的模式下,都市圈作為城市群組成中範圍更加精細的單元,為城市群内的經濟發展和融合互動提供了重要支撐。
去年以來,都市圈 " 國家隊 " 不斷擴容,如今已有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武漢七大都市圈建設上升為國家規劃。
這七大都市圈發展狀況如何,為何能率先 " 晉級 "?
具體來看,2021 年,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武漢七個都市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依次為 4.67、1.9、2.5、1.79、1.36、2.23、3.01 萬億元,合計超過 17.4 萬億元,占同年全國 GDP 的比重約為 15%。同時,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七大都市圈常住人口總數近 1.7 億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 7 個都市圈中心城市均為直轄市或省會城市,且均為萬億 GDP 城市。除南京都市圈外,其餘 6 個都市圈中心城市 GDP 所占比重均超過 50%。其中,被劃定在都市圈範圍内的重慶主城區 GDP 占重慶都市圈的比重超過了 90%。這一方面說明中心城市具有充分的輻射帶動能力,但另一方面,周邊城市、城區的經濟發展仍需進一步發力。
武漢大學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 / 區域與城鄉發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長王磊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何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拉動周邊地區發展,這是都市圈規劃建設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南京位于長三角地區,是我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周邊縣市區經濟發展較好,所以南京作為中心城市在都市圈中的首位度相對較低。都市圈建設中,難以避免出現 " 一城獨大 " 的問題,需要關注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之間的協同關系。其中,首當其沖的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在此基礎上,中心城市在産業上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與周邊地區做好合理分工。
" 在都市圈建設中,中心城市下一步應該做的不是擴大體量,而是提升功能。在城市功能提升之下會帶來體量的增加,但這并不是主要的目的。" 王磊表示。
這在 7 個都市圈印發的發展規劃中也有所體現。各城市群的規劃中,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加強産業融合協同發展均是重點。
獲批最早的南京都市圈目前在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地區發展上已經收獲一定成效。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 年,南京都市圈 10 個地區中,8 個地區的 GDP 增速高于全國;都市圈 10 個地區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國,其中溧陽、金壇、鎮江增速居都市圈前 3 位,分别高出全國 9.9、7.4、5.5 個百分點。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長江經濟帶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城市群的地域面積相對寬廣,城市之間的聯系程度以及與中心城市的互動關系,相對沒有都市圈内緊密,隻有在城市群内培育和壯大一批都市圈,通過都市圈發揮示範效應才能真正把城市群做好。
秦尊文認為,中心城市首位度較高是都市圈建設中一個必經的階段,在建設不斷推進下,中心城市的功能會從以集聚為主逐步轉向以輻射帶動為主。例如,武漢都市圈汽車、鋼鐵、電子信息等産業目前已經對周邊地區産生了溢出效應,産業向周邊轉移和擴散能夠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從而實現建設都市圈的初衷。
多數國家級都市圈位于中西部
武漢都市圈獲批後,中西部地區也迎來了第 5 個國家級都市圈。
秦尊文表示,國家持續強調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包括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等,其中就有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内容,武漢都市圈既是中部崛起中的關鍵環節,也是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的重要支撐,武漢都市圈的獲批建設對于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王磊表示,一方面,武漢具有地處中部地區的區位優勢,在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疫情和經濟複蘇背景下,武漢具有龐大的消費市場,能夠助力盡快振興國内投資和消費,提升市場信心。所以,武漢都市圈的批複可以說正當其時。
值得一提的是,7 個都市圈中,除南京和福州都市圈外,其餘 5 個都市圈均位于中西部地區。而除了福州和西安都市圈外,其餘都市圈均處于長江經濟帶。
王磊認為,在中國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和現代化的進程中,中西部面臨的挑戰要大過東部發達地區,如今 "2+5" 的格局是為了補短闆。而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經濟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方向是實現上中下遊的協同,國家對于都市圈的布局中也體現了這樣的考量。
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地區發展迅猛,但從近年的表現來看,中西部主要城市也在迎頭趕上,逐步回歸到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位置。從具體數據來看,2010 年時,重慶、成都、武漢、長沙、西安五市 GDP 分别排名全國第 7、第 13、第 12、第 19 和第 30 名,到 2021 年時,已經分别上升至第 5、第 7、第 9、第 15 和第 24 名,而以這些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建設将進一步釋放出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潛力。
從另一角度來看,7 個獲批都市圈中,除福州和西安都市圈外,其餘都市圈均分布于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和成渝雙城經濟圈内,這也是國内發展相對成熟的三個城市群,與京津冀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并稱為五大增長極。
秦尊文認為,處在五大城市群範圍内的都市圈,其目标是要為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群提供支撐,而福州、西安都市圈可能會優先服務于省内的發展,承擔的責任會有所不同。
從各城市群發展目标來看,南京和成都的目标是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國際競争力的現代化都市圈;重慶提出,到 2035 年,對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西安也同樣提出了全面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和曆史文化魅力的現代化都市圈的目标;福州提出的目标則是成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若按照近兩年都市圈建設不斷擴容的步伐,即将到來的 2023 年或将有更多都市圈加入 " 國家隊 " 行列。下一階段,都市圈格局将如何改變?
秦尊文認為,現階段國家級都市圈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向黃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其他區域拓展,目前存在空白的東北、華北等地區也有可能獲批國家級都市圈。同時,在城市群、都市圈模式成為一種普遍發展形态的趨勢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對于所處省份内的省級都市圈也将起到示範帶動作用,促進不同層次的都市圈發展,從而服務于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王磊表示,下一階段,都市圈建設應該進一步做實,要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做好産業協同分工,做好民生服務的高水平均等化,還要強調生态保護的重要性。" 把這四個方面的工作做好,都市圈對于中國經濟的支撐作用将非常巨大。"
E N D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李睿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