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略大參考,作者 | 小遙,編輯 | 原野
到目前爲止,微博成立 14 年,成爲現象級産品 13 年,新浪依然沒有能讓自己跑起來的第二條腿。微博是新浪最成功的産品,目前看來也是唯一一個。它的理想 " 綠洲 ",還不見蹤影。
01 綠洲走向沙洲
每到晚上 8 點 06 分,很多人的微博私信裏會準時出現一條消息,内容是一個個極其吸睛的八卦故事,再配上一條相關的熱評。
這條消息來自綠洲,沒錯,就是你以前經常在明星微博裏看到的那個綠洲。
這個軟件上一次吸引大衆目光是在今年年初,有媒體發現,綠洲已經轉型爲戀愛交友軟件。不過,這一話題雖然得到了近 30 萬浏覽量,卻并沒有引起太大波瀾,話題下隻有兩條微博内容,除了該媒體之外,隻有一名網友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什麽鬼,卸載掉吧 "。而僅僅兩位數的互動量,說明大多數網友隻是點進來,然後選擇退出,去看下一個話題。
圖:左近期綠洲,右前期綠洲
我們也得以看出,綠洲再也不是那個曾經在微博刷屏的綠洲。
2019 年 9 月,微博正式推出綠洲 APP。
在官方語境中,它的定位是 " 時尚生活社交平台 "。外界對其内部界面的形容則是:小紅書與 instagram 相融合的産物。
迎接它的首先是質疑。有人發現綠洲的 LOGO 涉嫌抄襲韓國平面設計工作室 studio fnt 在 2015 年爲 Ulju Mountain 電影節設計的視覺形象,随後微博 CEO 王高飛(網名:來去之間)回應已将應用下架。
讓更多用戶産生反感的,是它會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同步其微博動态,甚至是在并沒有開通綠洲賬号的情況下——至少,很多用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允許這一切發生的。
新浪确實曾經爲這款産品投入了大量資源,其中包括微博産品最具優勢的娛樂圈明星。
在那段時間,你可以看到各位明星像完成指标一樣瘋狂在綠洲上發布自己的日常。
如果隻是發布的數量多,或許你難以分辨他們是急切想與粉絲多互動,還是在沖 KPI。但細看他們發的綠洲内容,嗯,很明顯,他們不裝了,攤牌了:
以楊幂、白宇、範丞丞、王子異爲代表的一派,敷衍得肉眼可見,綠植、面條、背影、健身 ...... 圍繞同一個主題發布相似到可以去玩連連看的内容,還把發布的數量直接體現在标題裏,想完成指标的心思不要太明顯;另一邊,以林彥俊爲代表的一派,即使内容不同,但文案永遠不變,傻瓜式發日常,甚至懶得計數。
圖:綠洲截圖
有傳聞稱,這是新浪與明星們達成的合作,隻是具體合作條款,并沒有公開信息。
不過,新浪微博最擅長的明星打法,在綠洲産品上失靈了。
明星帶來的流量并沒能讓綠洲成爲一個微博想要的,用戶依賴并沉浸其中的地方。爲了追星下載軟件的粉絲們隻會在自家愛豆營業時點進去看一眼。上面所謂獨家的内容,實際上并不能吸引更多人的駐足。
何況,明星能夠營業、與粉絲互動的平台太多了,綠洲隻是其中一個而已。
漸漸地,就連糊一點的藝人也不再在綠洲上營業了。自然,這個軟件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弱,幾乎隻有每晚準時發送到微博的消息才能提醒人們,它還活着。
綠洲倒是也沒有徹底躺平。明星的路沒走通,它又找到一個新的賣點:匿名。去年開始,綠洲在應用商城的介紹中加入了衆多匿名元素,包括 " 匿名閃聊 "、" 匿名傾訴 ",slogan 也從 " 在綠洲,發現美好世界 " 換成了 " 遇見美好遇見你 "。打開綠洲,用戶可以在樹洞傾訴自己的心事,也可以交友,而這些活動,都在匿名的前提下進行的。
然而,這條路就能走通嗎?
匿名不是一個新鮮事物,這門生意一直以來都是流量與風險并存。騰訊的兩大國民社交軟件,QQ 和微信分别在 2010、2011 年推出了漂流瓶的功能,吸引用戶與陌生人對話,大受歡迎。但随之而來的風險是,匿名之下,漂流瓶成了很多人用來傳播詐騙、色情等違法違規信息的工具,最終隻得下架。今年 8 月,網友們發現,QQ 群聊匿名功能已經悄然下線。
此外,知乎也一直因匿名功能帶來的造謠诽謗問題備受争議,最終在今年 7 月,匿名功能被下架。
匿名機制設置的初衷,是讓用戶更加自由地交流。但随之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及正在不斷變化的環境,讓這套玩法的風險越發高于收益。
7 月 7 日,國家網信辦就《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其中拟規定,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加強對網絡社區版塊、網絡群組的管理,不得在詞條、話題、超話、群組、貼吧等環節集納網絡暴力信息,禁止創建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話等名義發布導向不良等内容的話題版塊和群組賬号。
在這種情況下,綠洲的選擇更像是 " 别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 "。不過,擁抱匿名模式的 " 逆流 " 之舉,其實也是新浪微博的無奈之舉。
它太需要找到新的增長線了。
02 衆多的探索
綠洲并不是新浪推出的第一個 " 其他産品 "。
2018 年,新浪微博推出微博超話 APP,希望進一步開發微博超話的能力,放大明星資源優勢,打造興趣社區。但可以說是反響平平,因爲它幾乎是直接照搬了微博上的超話模塊,有網友直言 " 這和我用微博有啥區别?"。
截至目前,小米應用商店的數據顯示,微博超話 APP 的下載次數爲 673 萬次,在聊天社交軟件排行榜中排名第 152。
微博超話 APP 官方微博從 2018 年便開始每天發布各種内容,明星、美食、萌寵、音樂 ...... 各類話題大雜燴,硬生生活成了營銷号——隻是沒有營銷号該有的數據。後來,賬号更新頻率從最初的一天 3~5 條到了一天 1 條。說它放棄了嗎,好像沒有;但是說沒放棄,好像也不是。
當然,綠洲也不會是新浪推出的最後一個産品。
就在綠洲發布後不久的 2019 年 10 月,新浪推出了一款名爲 ADA 社區的 3D 時尚社交軟件,揉合了捏臉、換裝和高端奢侈品等熱點,用虛拟形象合照、充值購買虛拟裝飾品的玩法兼顧社交與電商變現。但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該軟件用戶門檻較高,并不會大規模邀請用戶,隻會定向邀請時尚和科技領域的媒體或朋友。
目前,該軟件依然隻有 IOS 版本。
2020 年 6 月,微博推出的短視頻社區 " 星球視頻 " 開啓内測,這是對标抖音、快手兩大短視頻平台的産物,是當年微博乃至新浪集團最重視的産品,内部優先級甚至高于綠洲。軟件上的視頻大多來自于微博推出的視頻号計劃中博主的投稿。最終的結果顯而易見:抖音和快手依然牢牢占據短視頻行業的霸主地位,而星球視頻未曾激起波瀾。
兩年後,該軟件升級改版爲 " 星球 ",定位興趣互動社區,依然依托微博超話,主打圈層社交,和此前的微博超話比較相似。至少目前來看,前景同樣不明朗。
同樣在 2022 年,新浪推出了一款名爲 HOBBY 的 APP,定位爲年輕人的潮流探店共創社區。
但使用上同樣給人一種熟悉的感覺,有着許多長短視頻平台的影子:首頁與 B 站極其相似,除了首頁,APP 底部推薦欄還有 " 星球 "、" 星河 " 和 " 星社 " 三個模塊,星球爲短視頻模塊,上下滑動和左右滑動均可查看新的視頻,星河爲用戶提供同城玩樂拼場服務,星社則又是興趣圈子。
圖:左 HOBBY 首頁,右 B 站首頁
這樣一個複雜的軟件,表現也十分一般,在小米應用商店中下載次數爲 498 萬,并未上榜。
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與探索,換來一次又一次還沒激起水花就沉了下去的産品。
這是新浪繼微博之後的全部嗎?
雖然大多以失敗而告終,但新浪也曾經押對過。
比如古早回憶中的秒拍和小咖秀,在名人們的參與、分享下,也算是引領了一波浪潮,其中,2014 年的冰桶挑戰是最爲巅峰的高光時刻,從網紅明星到企業家,幾乎人人都參與進了這場展示關愛的公益活動中,将自己淋冰水的視頻上傳到秒拍。2014 年 9 月,距離這項活動傳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 冰桶挑戰 # 在微博上已有 44.9 億次浏覽量,背後的漸凍症也因此廣爲人知。
可惜的是,随着其他短視頻平台的崛起,這兩個軟件最終還是逐漸被人遺忘。
再比如現在還有人不時懷念的 2017 年微博上線的微博故事功能,雖然又是對 instagram 的一次模仿,但是可以切實提高粉絲與博主互動度,同時因爲視頻在 24 小時後自動消失,發布的人不用擔心留下 " 黑曆史 ",還可以督促粉絲及時上線查看,否則很容易錯過。
2021 年,有網友發現微博故事似乎下線,主頁已經找不到這一模塊,而通過舊版本微博也無法發布視頻,随後微博包括微博故事在内的視頻業務被整合升級爲視頻号,與普通視頻無異。
而 2016 年誕生,一上線便與微博緊密捆綁、最終被對方收購的一直播,曾是國内明星最多的直播平台,成爲一代追星人的回憶。
一直播也通過 slogan 直白地強調了這個優勢:" 明星直播就上一直播 "。然而 2019 年之後,很少再有明星在上面直播,一直播也沒能擺脫逐漸被遺忘的命運。就 2019 年一直播公布其舉辦的 " 直播最大 V" 年度活動預選賽結果來看,僅有一位主播蟬聯榮譽,且粉絲未上千萬的主播居多,競争門檻降低,可以看出主播和用戶流失較爲嚴重。
03 新浪的焦慮
微博是新浪最成功的産品,目前看來也是唯一一個。
然而,作爲老牌社交平台的微博,已經不複當年風采。從内容質量上,不管是同一時代的豆瓣和知乎,還是近年來勢頭很猛的小紅書,它們都因爲明确的内容風格和優勢,形成了更健康的内容生态。
相比之下,微博裏經常充斥着不同圈子的罵戰。水軍也紮堆在這裏活躍,在虛拟世界貼着内容重複的小廣告,制造着虛假的數據繁榮。
微博也清楚這些問題,頻頻出台過相關治理措施。比如,針對飯圈亂象,微博下線了 " 明星勢力榜 " 并約談明星工作室及經紀公司,還推出了《明星經紀公司及官方粉絲團社區行爲指引》,明确規定明星及其經紀公司應對其粉絲團體肩負正向引導責任,對違規的明星工作室進行了處罰;此外還清理了違規微博 4 萬餘條,解散違規群組 5763 個,關閉違規超話近 3000 個,處置互撕謾罵話題 2354 個,處置違規賬号 7000 多個。
針對營銷号,微博發布了 " 惡意營銷号專項整治行動公告 ",公告顯示:微博處置引戰類營銷号 28 個;違規采訪類營銷号 0 個;謠言冒充類營銷号 23 個;涉黃低俗類粉絲較多的營銷大号 55 個,小号 193705 個。以上四類惡意營銷号視違規情節嚴重程度采取禁言、關閉等處置措施。
但即便如此,微博對用戶的吸引力,依然沒能保持持續增長。
體現在數據上,2019 年,微博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長 5400 萬,而這一數據此前三年曾連續同比增長 7000 萬及以上;2019 年日活躍用戶同比增長 2200 萬,2017、2018 年這一數據分别爲同比增長 3300 萬、2800 萬。
圖:微博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長趨勢
疫情三年期間,居家生活普遍提高了社交媒體的用戶數據,微博在三年間的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長 500 萬、5200 萬、1300 萬,由 2019 年的 5.16 億到 2022 年的 5.86 億;日活躍用戶同比增長 300 萬、2400 萬、300 萬,由 2019 年的 2.22 億到 2022 年的 2.52 億。
這樣的成績看起來不錯,但經不起與其他泛内容平台的比較。2020 年,抖音的日活躍用戶已突破 6 億,外部估計,2022 年,這一數據已突破 8 億。2019 年 8 月,小紅書月活躍用戶突破 1 億,日活超 2000 萬;2021 年 2 月,小紅書月活 1.38 億,日活超 5500 萬;2023 年初,小紅書月活 2.6 億,日活已達 1 億。此消彼長的趨勢,已然清晰。
用戶使用時長,是考量用戶粘性的重要指标。
根據 QuestMobile 的數據,2015 年 9 月 ~2016 年 7 月,微博的月均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在 19.5~26.7 分鍾範圍波動,即微博用戶人均每月使用時間爲 585~801 分鍾。在調查的微信、QQ、微博、今日頭條、花椒直播、映客直播、一點資訊、知乎八個軟件中排名第六。
此外,易觀千帆統計數據顯示,2019 年 5 月 -2020 年 4 月這段時間内,微博用戶平均每月使用時長爲 600 分鍾左右。而在 2020 年 3 月的同期,QuestMobile 做過統計,抖音用戶月人均使用時長爲 1709 分鍾,快手用戶月人均使用時長爲 1205 分鍾,B 站用戶月人均使用時長爲 978 分鍾——都遠超微博。
這種差異,在疫情期間也表現得大同小異。QuestMobile 數據顯示,2022 年 9 月,微博人均每月使用時長爲 612 分鍾。而小紅書 2022 年的人均每月使用時長爲 1659.3 分鍾。
本質上,微博也好,抖快 B 站也好,做的都是用戶碎片時間的生意。這是一場零和遊戲,用戶能用來浏覽内容的時間基本是固定的,在這家流連的時間長一些,必然就會導緻在那家的時間變短。
與用戶停留時間呈正相關的,是廣告收入。對于微博而言,與用戶增速放緩幾乎同期發生的,是廣告收入的增長降速。
廣告和營銷業務對微博來說一向很重要,從 2015 年開始,這項業務在總營收的占比就一直保持在 84% 及以上,最高曾達到 88%。而這一業務也在 2015~2018 年迅速發展,增速最高曾達到 75%,最低也有 42%。
然而 2019 年,這一業務營收增幅驟降至 2%,2020 年更是直接下降 3%,而在 2021 年增幅終于回到兩位數達到 33% 後,2022 年這一業務營收再次下降 19%。這背後固然有大環境的原因,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微博的營收跟影響力,都已經下降。
對于新浪而言,焦慮可想而知,人們也不難理解,它爲什麽如此執着于推出新的産品。
回想起來,綠洲的推出非常高調,CEO 王高飛親自下場宣傳,可見内部的重視程度。
在 2019 年第三季度财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王高飛解釋了爲什麽推出綠洲:綠洲與微博是互補關系,綠洲更加側重于垂直領域和生活化内容分享,因爲明星們在微博上發布的大多是宣傳、推廣方面的内容,而垂直領域的内容在微博上也得不到曝光,綠洲可以幫助他們得到更多的關注。
也就是說,微博雄心勃勃地,想要打造一個明星和粉絲之間的朋友圈。
然而,出師不利。
對于新浪來說,落寞的味道并不陌生。到目前爲止,微博成立 14 年,成爲現象級産品 13 年,新浪依然沒有能讓自己跑起來的第二條腿。它的理想 " 綠洲 ",還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