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雷的認知中,vivo 的 S 系列一直是一個異常特殊的存在,論配置論性價比它絕對算不上第一梯隊,甚至可以說有點「價不對位」,但它也是市面上最懂消費者需求的手機之一,在自拍和人像拍攝領域,S 系列絕對是 T1 水準。
這台剛剛發布的 vivo S18 也是如此,在一周多的使用過程中,小雷發現了不少專屬的賣點和出色體驗,也感到了爲了這些賣點而做出的一些取舍。具體表現到底如何,我們現在就開始正式進入體驗階段。
從 vivo S10 開始,我對 vivo S 系列的外觀就一直很心水,獨特的配色、輕薄的機身、出色的握持感難怪會讓它在線下和女性市場「大殺四方」。本次小雷拿到的 S18 花似錦配色便是如此,官方表示這一配色的靈感來源于陽光打在貝殼上呈現的獨特光影和花朵綻放時的美好瞬間,搭配稍稍帶有磨砂的材質,後蓋确實有一種藝術氛圍感。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不過 vivo S18 的相機模組讓小雷有些略微不理解,上方是由兩顆攝像頭組成的相機 Deco,下方則是由柔光燈帶和閃光燈組成,這就顯得上方的黑色相機 Deco 看起來異常突兀,跟 vivo S18 的整個背闆設計非常不搭,或許像 S17 那樣将攝像頭獨立設計會更加美觀一些。
但不得不說,vivo S18 的機身握持感非常不錯,7.45mm 的厚度、185g 的重量、流線型的曲面設計和中框之間的絲滑銜接造就了它不錯的質感。可能有些讀者會不理解,這麽輕薄的機身如果做成直屏得多好,實際上隻有曲面屏的設計才能盡可能收窄屏幕邊框和降低中框的厚度,從側面看過去才會更加輕薄。
vivo S18 的屏幕素質算是 S 系列中最強的一塊,畢竟哪怕你影像能力再強,拍得照片再好看,屏幕無法還原出照片的原生色彩都是白費功夫。其屏幕參數爲:2800*1260 分辨率(即 1.5K)、452ppi、6.78 英寸、10bit 色深、局部峰值亮度 2800nits、2000Hz 瞬時觸控采樣率,實測這塊屏幕在色準和色溫上的把控非常出色,但它的出廠膜稍稍有些影響到顯示效果,建議用戶到手就換一張更高清更通透的膜。
另外 vivo 上備受好評的應用自定義高刷功能也下放到了 S18 上,在「屏幕刷新率」選項就能找到該功能并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調整,當然小雷個人是更建議将所有日常應用都鎖定高刷新率,畢竟都 2023 年了,還讓某些應用以 60Hz 的狀态運行,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圖片來源:雷科技制圖)
早在 2016 年,vivo 就在 X7 系列上實現了前置柔光燈設計,這樣的設計不但能讓用戶在自拍時的膚色更爲紅潤自然,也能有效提升在暗處拍攝時的畫質。而到了 vivo S9 系列,vivo 更是直接将兩顆前置補光燈「塞入」到頂部邊框中,完美解決人臉亮背景暗或者背景亮人臉暗的問題。
在經過多次叠代和升級後,vivo S18 上的這組前置柔光燈再次刷新了小雷對自拍的認知:90 ° 的廣角打光和屏幕柔光補光組合,就像是主動打了一盞 300W 的神牛補光燈一般,至于它的實際表現我們在後續體驗部分會正式提到。
總得來說,vivo S18 在外觀上給小雷帶來的感受是「有憂有喜」,它的手感和背殼設計确實非常亮眼,但這個相機模組的設計卻又讓小雷難以接受。不過審美這種東西見仁見智,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相信它還是能在線下市場做到「大殺四方」。
vivo 在人像領域的表現在這幾年一直是斷崖式領先,不管是摳圖方面的精準度、膚色方面的美化程度、背景的模拟虛化還是人物和背景之間的過渡都算是 T1 水準,之前小雷測試過的 vivo X100 系列在這一方面的表現堪稱專業級。
vivo S18 的影像配置乍一看算不上出彩,但仔細研究一波不難發現,它的幾乎所有配置都是爲了拍好人像而生。5000 萬像素、F/2.0、90 ° 廣角對焦的前置攝像頭放在整個市場中都是相當罕見的,雙柔光燈設計更是放大了這顆前置攝像頭的優勢。
後置攝像頭則是由 5000 萬像素主攝和一顆 8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組成,雖說官方沒說明主攝的型号,但小雷依靠其詳細參數推斷大概率是 IMX 766V 這位老朋友,它的表現相信不用小雷多說也知道。
爲了進一步驗證 vivo S18 在人像領域的表現,小雷也是專門選擇了一個燈光和環境都非常不錯的室内進行人像拍攝。
在有外部光源打亮模特整體的情況下,整張畫面的觀感非常出色,人物的膚色、主體和背景之間的過度銜接以及最主要的立體感都被很好地烘托了出來。
在人像模式中還有多個風格和濾鏡可供選擇,其中尤爲有意思的是這個法式印象濾鏡。因爲小雷之前也拍攝過一組法式風格的照片,但前期的準備和後期的各種調整弄得是心力交瘁,短時間内都不會再去嘗試第二次,而 vivo S18 的這個自帶濾鏡卻真的很好地還原了
不過或許是處理器方面還未完全調校好,在人像模式下拍完照片後進入相冊,需要等待個一兩秒後才能輸出一張完整的樣張,雖然小雷知道這是在使用算法進行相關優化,但這個處理速度确實需要加把勁。
熟悉攝影的讀者們應該都明白,想要在光線較差的情況下拍出好照片,基本隻能靠提高 ISO、降低快門速度等一系列操作,麻煩不說,整體效果也比較一般。所以在拍攝一些夜景人像時,小雷一般會帶上兩盞補光燈或是依靠引閃器給人物的臉部補光,如果身邊有朋友幫助還好,在單兵作戰的情況下幾乎每拍幾張就要停下來休息一會。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未開啓柔光燈)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開啓柔光燈)
而 vivo S18 的柔光環就很好地承擔起這個職責,在光線條件非常極端的情況下,依舊能夠打亮模特的臉部,而且柔光燈的光線強度也十分合理,不會出現臉部過曝的情況,既保證了畫面的清晰度,又控制了畫面中的噪點和塗抹感。
小結一下,vivo S18 系列的補光系統着實是神來一筆,讓一套硬件性能不那麽拔尖的影像系統,通過補光,在多個惡劣情況下仍獲得了很好的實拍效果。當然,S18 的相機也不止是能拍人,它的主攝表現還算不錯,對焦速度很快,對焦速度和畫面細節也相當到位,起碼拿來記錄生活什麽的是完全沒問題。
小雷覺得如今的手機攝影主要分爲兩種發展趨勢,一種是 1 英寸超大底 + 潛望長焦的那種,憑這套過硬的硬件怎麽拍都不會差,另一種則是 S18 這種軟硬結合的方式,當你按下快門那一瞬間,手機就會通過算法和硬件把照片調整得足夠好看。其實照片這東西并不是越真實越好,看起來最賞心悅目的才是最好的。
在核心配置方面,vivo S18 搭載的是第三代骁龍 7 處理器,其采用了台積電 4nm 制程工藝,CPU 部分爲 1 顆 2.63GHz 的 A715 大核以及 3 顆 2.4 GHz 的 A715 中核,還有 4 顆 1.8GHz 小核;GPU 部分則是 Adreno 720。從參數來看,第三代骁龍 7 的性能似乎算不上亮眼,但這恰恰符合高通對于 7 系處理器的定位。
實測 vivo S18 在安兔兔跑分測試中的數據爲 923686 分,在 Geekbench 6 跑分中的單核跑分和多核分别爲 1203 和 3361,整體數據要比天玑 8100 機型強上 20% 左右。
讓我感到無比意外的是,vivo S18 居然在不到 8mm 的機身中塞入了一塊 5000mAh 的大容量電池,vivo 還表示這塊電池也搭載了 vivo X100 系列同款的藍海技術,能夠有效提升手機的續航表現和使用壽命。
優點:
1、機身手感非常好,可能是同價位中最好的;
2、人像拍攝表現依舊高水準,玩法多;
3、續航表現超乎意料;
缺點:
1、馬達的反饋非常糟糕;
2、外觀設計有些見仁見智。
vivo S 系列從誕生至今,輕薄機身和出色的人像拍攝一直是這個系列的主要賣點,通過對用戶需求的深入分析,以及人像攝影技術的不斷深耕,讓大家提起 S 系列便能想到這個足夠出色的人像功能。
S 系列的定位和賣點是一直不變的,它能在某些方面去滿足用戶的需求,這些特質也是同價位機型所不具備的,這正是所謂的差異化,是值得我們去認可的。
畢竟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要去追求什麽水桶高性價比機,能夠在某一點上做得足夠出色,就一定會有目标群體會爲其買單,總比一直去強調自己的性價比、性能要更重要。整個 S 系列一直以來都是如此,市場和消費者的反饋也證明 S 系列的注重點是完全 OK 的,所以如果你對人像拍攝有着較高的要求,那麽 vivo S18 一定是你不容錯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