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曉培)近日,徐州博物館館藏的 2 件(組、套)玉器以及漢畫像石藝術館館藏的 1 件畫像石,登上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文物之美——走進博物館實踐課程》教材,應用于小學五年級上學期。該篇教材内容的撰寫者陳钊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采訪時稱,他在文中還埋下了 " 彩蛋 ",希望有一天同學們能來到徐州找一找書中的漢畫像石,聽聽石頭背後的故事。
△《文物之美——走進博物館實踐課程》五年級上冊
選課題投稿," 璜形玉器 " 登上小學教材
今年 55 歲的陳钊,是徐州博物館漢畫像石綜合辦公室副主任,談及此次撰寫《雙橋落彩虹——璜形玉器》被收錄進小學教材的事兒,陳钊說,本是抱着試試看的态度投了稿,沒想到真被選中了。
△陳钊
" 是南京博物總館的一位老師,告訴我這個消息,說出版社在征稿,他覺得我的寫作文風比較适合,建議我試一試。" 就這樣,2012 年底,陳钊以館藏文物 " 璜 " 為主題,開始着手撰寫文章,幾個月共改了 10 餘稿,最終于 2022 年 9 月份定稿。
△教材内容
記者了解到,這篇文章以 " 渭水釣璜 " 典故開篇,介紹了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出土的玉璜、駱駝山漢墓群出土的組玉佩的文化背景、發展演變、實際用途等。
△商代鹦鹉形璜,現藏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線圖描繪:陳钊)
什麼是璜?璜是我國最古老的玉器形制之一,大緻是一種弧片狀玉器。玉璜是構成組玉佩的主要配件,陳钊以徐州駱駝山漢墓群出土的組玉佩為例,介紹了這一西漢初期由 11 件玉器組成的漢代文物精品,并在文中介紹,組玉佩在随主人行走時,由于玉器間的輕微撞擊而發出節奏,提醒主人要調整步伐的緩急合乎禮儀的标準。
△徐州駱駝山西漢墓組玉佩
埋下 " 彩蛋 ",希望更多人聽一聽畫像石故事
記者注意到,因為璜的形狀像彩虹,陳钊在文章中聯想到了甲骨文 " 虹 " 字,其實就是用兩條弧線鍊接兩端,妥妥地雙龍首形璜的形狀。到了漢代,畫像石中也有此類圖案的出現,因此陳钊又将 " 魚車出行 " 漢畫像石圖配在了文章上。
△東漢 " 魚車出巡 " 畫像石(局部)
" 可能會有人問,這塊模糊不清的漢畫像石有何過人之處?也可能會有人問,我去過漢畫像石館很多次,怎麼沒見過這塊畫像石呢?其實這是我埋下的一個‘彩蛋’。" 陳钊介紹,配圖的這塊畫像石是邳州占城出土的東漢時期的一個畫像石祠堂的頂蓋,縱 84 厘米,橫 248 厘米,厚 28 厘米。這塊畫像石陳列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的新館(南館)的二樓 " 敬天法地 廟堂祀祖 " 單元,這個畫像石祠堂的正後方就是大名鼎鼎的 " 力士競技圖 ",從祠堂的正面難以看到,必須繞到後面仰視,才勉強能夠看到。
△教材内容
據了解,該石通過拓片技術可以看出中心畫面描述了河伯的出行,他端坐在一個三魚拉動的、車輪為雲的雲車之上,正在經過兩道彩虹形成的拱門。左右兩格對稱刻有蓮花,象征着藻井裝飾,蓮花的四角刻有四條魚。
陳钊講起石頭上所畫圖像的故事。簡單地說,河伯通過到渤海入海口的一日遊,增長了見聞,開闊了視野,知道了謙虛的意義,改掉了自滿的缺點,從此走出了自高自大的心理誤區,還給後人留下了 " 望洋興歎 " 和 " 贻笑大方 " 兩個成語。
" 為什麼選擇這一個畫像石?通過乘坐魚車的河伯,能想到課本裡的《西門豹治邺》,還能引出兩個成語,這不都是彩蛋嗎?" 陳钊說,他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通過看了這篇教材内容,來徐州找一找書中的漢畫像石,聽聽講解員介紹石頭背後的故事。
自我定位:想做圈内和媒體之間的媒介
1992 年畢業于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的陳钊,1999 年進入徐州博物館工作,目前已工作 20 餘年。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一個 " 外圍 " 工作者。
△陳钊
" 我在博物館幹過很多工作,考古、藏品、講解、工程、文物研究等等,都幹過。" 陳钊說,自己曾利用業餘時間幹過兩年博物館講解員,講的東西怎樣讓老百姓聽懂,這是他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 考古專家寫的東西,隻有圈内專業人能讀懂,裡面各種專業術語,其實老百姓未必能懂。像這次被選入教材的文章,我也在反複琢磨,寫的東西一定要讓孩子們能理解。" 陳钊說,為了把更多的古文物知識傳播給大衆,他多年來不斷琢磨寫作方式,學習媒體的寫作技巧,希望自己能成為圈内和媒體之間的媒介。
" 一直在嘗試,在努力,希望我寫的文章,能夠激發大家對古文物的興趣,從而願意了解曆史,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 陳钊說,文物能夠記錄過去,映照當下,啟迪未來,文物中承載的中華文化,始終在滋養着我們。挖掘文物價值,講好徐州的漢文化故事,是文物從業者永遠的責任和追求。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