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做過多次校招的工作。然而喧嚣的校招之後留給我的,不是高校多麽漂亮,不是旅途多麽艱辛,更不是學生多麽有熱情,而是一連串數字背後的沉思。
2015 年高校畢業生 749 萬,比 2014 年多了 22 萬。嚴峻的經濟形勢下,讓大學生就業變得更加嚴峻起來。目前 2015 年的就業數據尚沒有。據《2014 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顯示,截至 2014 年 4 月底,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簽約率爲 31.5%,臨近畢業的時候,大學生簽約率不足一半,當然,這或許跟學生主動不就業有關,但更多的是被動不就業。
現在有剩男剩女的說法,然而現在也有了畢剩客的說法。畢剩客就是指一畢業就失業的應屆畢業生,或者畢業很久都沒有工作的人。
" 不是學霸,但也不是學渣,爲什麽我連簡曆篩選都過不了?"
" 過了第一關爲什麽群面過後就被擠掉了?"
" 馬上就要畢業了。而自己還沒有一個 offer,心裏越來越慌,特别是看到身邊的人一個個都有了去向。"
" 爲什麽總是企業選擇你而你卻不能選擇企業 ?"
" 爲什麽我喜歡的企業不選擇我 "
這些疑問在無數應屆畢業生的心裏都會問過。這些疑惑的發生與中國現有的教育體制有一定的關系。現在的大學教育大部分都與社會脫節,據調查,在學校裏學的知識,将來在工作中百分之八十都用不到,填鴨式的教育更是讓很多學生成了書呆子。這導緻很多企業都不願意用大學生。
但有一個事實是:一般會招聘應屆大學生的企業都是有一定規模的。這種企業對中國教育模式認識得也比較深,他們招聘大學生并不是希望把他們招聘過來馬上就用。大部分的企業招聘了應屆生後,會有系統的應屆生培養計劃與方案,會花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對應屆畢業生進行培養,從而讓他們能夠從學生的角色,順利往職場角色轉變。
基于此,應屆畢業生剩下來雖然與中國教育體制有一定的關系,但其實跟個人的關系更大,因爲大家都處在同樣的體制下,爲什麽别人拿了那麽多 offer 而你一個都沒有呢?這是我們每個應屆畢業生都應該深深思考的問題。
在哲學上有一句經典的話是 " 你,是一切的根源!" 一個不會做事的人,老換工作是解決不了自己的能力的;一個不懂經營愛情的人,老換男女朋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很多時候,我們不要希望去改變别人,改變環境,能夠改變環境的,都是偉人!無論是人際還是其他,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
其實在現實的招聘中,也有一個非常尴尬的問題就是企業招不到合适的人,學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國内一家研究機構針對國内一百家企業做過調查,調查該企業在校招中的招聘數量及錄用比,結果發現其實百分之八十的企業,都沒有完成之前制定的招聘目标。經過深入訪談,這些企業均表示,候選的學生很多,但是面試下來後,适合的很少,那就甯缺毋濫,不能爲了完成目标而降低标準去招人,所以其實對中國的大學生來說,機會還是很多的,關鍵是你是否符合企業的用人要求?
如果你被剩下來了,你是否好好想過你被剩下來的原因?包括很多工作很多年的人,依然每天拿着簡曆到處面試,奔波于人才市場,爲自己的去留在迷茫地執着。如果你是這種狀态,停止忙碌的腳步,給自己一點改變的時間吧,當你向積極的方向去轉變的時候,或許,以後的步伐會走得更加穩健和有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無論是做人還是職業發展,我們都應該多從自身找原因,改變自己,把主動權握在自己的手裏。你變了,一切就變了。記住,你 ,是一切的根源!
所以,大學生越來越越難找工作的根本原因,還是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