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之家 10 月 2 日消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宣布,該台韓金林研究員領導的 " 王绶琯巡天突擊隊 " 利用 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IT 之家注:被譽爲 " 中國天眼 ")最近有了新發現。
" 中國天眼 " 在 " 銀道面脈沖星快照巡天 " 中新發現了 76 顆偶發脈沖星,當中包括人類目前已知的脈沖星中最暗弱的一批天體。這批暗弱天體僅在少數旋轉周期中偶然輻射脈沖,國際上稱之爲 " 旋轉射電暫現源(RAAT)"。
▲ 圖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下同
據介紹,該突擊隊利用 " 中國天眼 " 對國際上已知的 59 顆旋轉射電暫現源進行高靈敏度觀測,最終确認其爲偶發脈沖星。這些新發現以及相關研究成果論文已在今日以封面論文形式在中國天文學國際學術期刊《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RAA)上發表。
韓金林研究員表示,此項研究對理解銀河系中恒星死亡後的緻密殘骸及其輻射特征具有重要意義。
早先發現的 RRAT 顯得非常特殊,不像大多數脈沖星那樣持續輻射脈沖,一般都是很多周期偶然發射一個脈沖,因此很難在正常的脈沖星搜尋體系裏捕捉到,需要從高靈敏度望遠鏡觀測數據中進行一個脈沖的檢測,檢測到幾個脈沖之後挖掘出公共周期。
IT 之家此前報道,我國科研團隊于 8 月中旬利用 " 中國天眼 "FAST 探測到脈沖星輻射新形态:從一顆脈沖星原本被認爲 " 熄滅 " 的狀态中探測到一批極其微弱的窄脈沖。相關成果已于 8 月 18 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發表。
當前," 中國天眼 " 已進入成果爆發期,今年以來發布多個重要成果,包括發現軌道周期僅爲 53 分鍾的脈沖星雙星系統、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性證據等,繼續保持了我國在低頻射電天文學方面的國際領先地位。
截至今年 7 月下旬,我國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 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經發現了 800 多顆新脈沖星,這一數字是國際上同一時期所有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總數的 3 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