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政策層面,還是房企活下去的意願和民意基礎,新房價格下調,都成了現在的一個趨勢所在。
适當降低新房房價,守住房地産的盤子,才能讓整個經濟大盤穩住。
當然,前提是百姓們兜裏有錢,也對未來有信心。
01
周末,《中國房地産報》的一篇文章,讓一潭死水的樓市瞬間泛起漣漪。
作爲住建部有着一定官方背景的融媒體,中房報呼籲 " 三降 ",降首付、降稅費、降房價。
特别是 " 降房價 "。
文中提到 " 應當給予開發商更大的自主定價權,允許開發商以降價促銷的方式展開自救,以盡快回籠資金。"
這樣的發聲,讓人很難不聯想到是官方表态。
消息一出,瞬間引爆了輿論。
要知道,對 " 開發商降價 " 這件事,一些地方之前可不是這個态度。
如果大家經常在互聯網上沖浪,對地方 " 不準降價賣房 " 的政策導向,不會陌生。
去年 8 月,合肥長豐縣一樓盤推出直降 4000 元 /㎡,結果被定性爲非法銷售,被叫停。
今年 5 月,昆山兩家房企因爲 " 擅自大幅度降價銷售 ",被當地住建發文公開通報批評并處罰。
這些都不是個案,因爲很多省份,都專門出台過相關 " 限跌令 "。
比如東北 " 一哥 " 沈陽,就發布過 " 盡量避免以價格優勢吸引購房者達到銷售目的 " 的通知;西南地産大市昆明,也發布了 " 房企若惡意降價将被約談,情節嚴重者将停止網簽 " 的說明。
安徽蕪湖宣布,如果銷售價格低于備案價格 5% 以上的,需重新申報。
湖南嶽陽市規定,新房銷售的實際成交價不得低于備案價格 85%。
總之," 限跌 " 一直是過去樓市調控政策裏,被奉爲圭臬的一個大方針。
簡單的說,過去是不允許降價的。
02
盡管過去一段時間,無論是民衆也好,大 V 也罷,都讨論過有關 " 限跌令 " 的合理性,比如馮侖,就公開抨擊過 " 限跌令 ",認爲不讓開發商漲價降價,是侵害企業自主定價權。
嚴重違反了《物權法 》。
但其實網友們心裏也明白,房價作爲跟民生百姓息息相關的一件事,早已不能單獨用《物權法》去規範了。
" 限跌令 ",看似是不合理,但是地方上的一個 " 急招 ",最終目的就是爲了穩固房地産市場。
畢竟,房地産市場出問題,銀行、信貸、開發商現金流、老百姓的資産、當地政府的土地市場,全都會受到巨大影響。
因此," 限跌令 " 一直心照不宣地實施着,開發商也默默遵循,民衆也大多理解。
但沒想到,情況逐漸失去了控制。
8 月中,克而瑞公布百強房企的全國總銷售額,整個 7 月隻有 3504 億,相比往年跌了三分之一。
頭部開發商,都沒什麽資金進賬。
而與此同時,彙率也開始失守,人民币貶值嚴重。
很多借美元債的開發商,借錢彙率是 6.2,到了要還錢的時候,彙率來到了 7.3。
8 月初,碧桂園宣布債務違約,正式爆雷。這家曾經的宇宙房企,光是美元債,就借了不少,再加上老百姓的錢袋子緊繃,房企交付成了難題,大家更不敢買房了,最終導緻開發商的銷售回款出了大問題。
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下,局勢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8 月中旬,江西省省會南昌爆出了一件地産圈大八卦。
下轄的南昌縣的一個樓盤,因爲銷量不佳,收到了當地政府部門的工作函,要求 " 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加大營銷力度,壓實營銷責任,對銷售不力的營銷團隊進行約談、調整、解聘。"
事情一出,網友們繃不住了,都 2023 年了,還有這種笑死人不償命的事情。
大家關注的焦點一方面是覺得官方管得太寬了,另一方面居然如此不尊重勞動法,提出 " 解聘團隊 " 這樣的建議。
但這件事背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後續,根據澎湃新聞報道,當地政府雖然管得寬,但是是允許開發商打折降價銷售。
結合文章開頭提到了中房報的呼籲 " 應當給予開發商更大的自主定價權,允許開發商以降價促銷的方式展開自救,以盡快回籠資金。"
大家是不是能感受到一些信号了。
沒錯,曾經鐵網一張的 " 限跌令 ",終于開始松動了。
新房價格松動體現在三方面:
1、政策導向開始松口。
這一點,從《中房報》的吹風方向,大家應該已經可以感受到了。
2、開發商降價意願強烈。
在碧桂園爆雷前夕,我聽過一個小道消息,一家爲數不多未爆雷的民企,提前得知碧桂園的資金流動性困難後,内部要求 " 不顧一切打折促銷,隻求回款。"
畢竟目前前 100 強房企,46 家出了問題,前 30 強房企,20 家爆雷,前 10 更是隻剩龍湖一家民企獨苗。
這種情況下,利潤都是浮雲,虧本甩賣,斷臂求生才是開發商活下去的唯一選擇。
3、民衆對于降價的态度。
應該說,不少人對于新房降價都是喜聞樂見的,畢竟房價過去 20 年房價漲幅,讓不少開發商賺得盆滿缽滿。
再看到恒大等的房企所作所爲,如今民衆對于能看到開發商割肉,都是拍手稱快的。
因此,無論從政策層面,還是房企活下去的意願和民意基礎,新房價格下調,都成了現在的一個趨勢所在。
換句話說,這才是 " 救市 " 衆多方案裏中能夠奏效的一條路徑。
03
當然,這條舉措,會讓很多人産生陣痛。
首先,割肉的是開發商。這一點剛才說過了,很多開發商已經想明白了,虧本甩賣,但是保留一個可以留在牌桌上的資格。
其次,陣痛的是二手房房東們。要知道二手房價的定價權,在當下的市場,完全受到周邊新房價格影響的,一般是周邊同地段的 8 折左右,根據房齡和産品力有些許不同。
如今新房一旦開啓降價模式,那麽二手房價肯定就得随行就市了,至于房東的心情,沒人顧及了,畢竟大局爲重。
最後,遭遇陣痛的當然是一些地方政府。
一旦 " 限跌令 " 收回,土地價格肯定難以爲繼,這時候,如何支付政府的公共支出,如何盤活當地的經濟,如何保持當地的運轉,如何支付公務員工資。
這些資金缺口,一方面可以通過縮減開支,很多地方縮編,清退合同工,甚至關掉公交車的空調,已經在執行了。
而與此同時,操盤手們也在想方設法拓展收入,比如上半年出圈的淄博燒烤旅遊,貴州萬人空巷的村 BA,都是盤活經濟的方式。
但這些遠遠比不上房地産,畢竟房地産既能賣地,又能帶動當地建築制造業等上下遊産業,還能解決就業的産業,放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香饽饽。
所以,适當降低新房房價,守住房地産的盤子,才能讓整個經濟大盤穩住。
當然,前提是百姓們兜裏有錢,也對未來有信心。
這非常考驗當前操盤手的能力。
以上文章内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功夫财經無關。如因作品内容存在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功夫财經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