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名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陳壯桂:兒科主任、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過敏科副主任、神經感染性疾病診療中心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中華醫學會變态反應分會第六屆青年委員會副主委、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互聯網 + 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童重症醫師分會委員 / 免疫學組組長、中華預防醫學會過敏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變态反應醫師分會主委。
生死的邊緣,我們是生命的‘擺渡人’。站在生命的起點,希望這條路能延伸得更長一點。
PICU(兒童重症監護病房),一個特殊的科室,它模糊了内科、外科的界限!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裏,彙聚了形形色色生命垂危的兒童患者。
這裏,又常被稱爲 " 守住孩子生命的最後一道門 ",門内是面臨死神威脅、生命瀕危的兒童,和随時處于緊張狀态、不眠不休的醫務人員,他們都在拼盡全力,用生命守護生命,打赢每一場和死神的争奪戰。
陳壯桂,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兒科主任、PICU 創建者和首任主任。在 PICU 工作即将滿 10 年,他說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孩子被急匆匆轉進來 PICU 直接進行心肺腦複蘇,也記不清有多少孩子突發呼吸暫停或者心率驟降緊急插管,更記不清匆忙之中還要跟多少家長解釋病情……
而在更早之前,他的日常工作主要從事兒童呼吸與過敏性疾病。談及爲何會有如此大的 " 跨界 " 選擇?向來行事果斷、快言快語他怎麽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答案卻在後面的談話中浮現個一星半點。
◎ 陳壯桂爲小患者進行鼻内鏡檢查。/ 醫院供圖
" 我還記得剛開始在兒科工作的時候,一個 4 歲的小男孩,因爲長期發燒和掉頭發來到醫院看病,做了血液免疫指标、骨髓檢查等,都是陰性,原因不清楚,就隻能先進行對症治療,症狀緩解後出了院。直到他第二次來醫院的時候,幕後的黑手才逐漸顯現,發現了蛋白尿和水腫,最終确診爲系統性紅斑狼瘡。" 陳壯桂說," 這麽小的年紀,又是個男孩,發病率又極低,後續的治療效果非常差,最後他因爲病情晚期出現心力衰竭死亡。"
親眼見證一個幼小的生命在眼前逝去 , 無力挽回的遺憾讓陳壯桂久久無法釋懷。腦子裏總有一個想法揮之不去," 如果那個時候能有一個很好的重症救治平台和團隊,對這個小男孩進行全程‘護航’,或許結局會不同。"
1
兒科醫生辛苦一陣子,
能讓這些孩子幸福一輩子,
随着經驗的積累和醫學知識的更新 , 陳壯桂逐漸意識到,兒科危重症醫學與傳統兒科疾病的臨床思維和技術體系存在巨大的差異,危重症兒童的救治,必須要組建能爲重症的孩子提供更好監護條件與救治技術的專科 ICU。2015 年初,在醫院和科室領導的支持下,陳壯桂負責籌建 PICU," 從籌建到開科,不到 3 個月,建科初期,4 個醫生,7 個護士,硬是扛過來了。"
陳壯桂作爲科室主任,帶頭沖在第一線,他說這對身心都是巨大的考驗。" 和成人 ICU 不同,進了 PICU 的孩子病情随時在變化,而且患兒往往說不出自己到底哪裏不舒服,就需要醫生在最短的時間内用臨床積累的經驗、缜密的邏輯思維,去推測從而做出正确的診斷,提供最有效的治療。"
" 在 PICU 裏面,神經都是繃得緊緊的,每一個瀕危的孩子,都寄托了整個家族的關切,我們不敢有絲毫松懈,拼盡全力去救治,直到孩子恢複健康出了 PICU 的大門,大家才有片刻輕松。" 陳壯桂玩笑地說道,在 PICU 工作,身心靈素質都要好。
◎ PICU 建科初期的醫生團隊。/ 醫院供圖
身體上的辛苦和精神上的壓力疊加,有時陳壯桂也累到麻木,但每次看到瀕死的孩子能被救回來,心裏的成就感還是會油然而生。"孩子那種生命力的頑強,真的太有感染力了,能夠瞬間将人治愈。" 陳壯桂說。
這些年,他一直忘不了這一幕:2017 年的大年初一,一位粵西小男孩因爲腦炎,持續抽搐,意識障礙持續進展,由當地醫院緊急轉到 PICU。經過 3 天系列救治,孩子意識恢複不理想,當時邀請廣州市多位知名的兒童神經急救專家進行會診,大家給出的結論是搶救回來的幾率非常渺茫。當把這個消息告訴孩子父親時,孩子的父親一下子崩潰了,癱坐在陳壯桂的面前,懇求道 " 我以前隻顧着工作,從來沒有真正陪伴過孩子,現在我希望能夠彌補,醫生,求你給我一次機會救救孩子!"
" 我們 PICU 人有一句行話,隻要孩子有一口氣在,我們就有一萬個理由去拼搏!" 陳壯桂看着善良又無助的孩子父親,他決定放手一試。每天和同事仔細研究患兒的病情變化和影像學特征,查詢資料、閱讀文獻、調整儀器參數……經過 36 天的精心治療,患兒竟奇迹般康複了。
陳壯桂也因此和孩子的父親約定,之後的每一年帶着康複好的孩子來醫院看看他,他說,這是醫患之間的一場 " 雙向奔赴 "。" 這是兒科醫師高光時刻,你當時辛苦的一陣子,能換來的是這些孩子幸福的一輩子。" 陳壯桂感慨。
正是這份醫者初心,陳壯桂和他的團隊,在 PICU 裏把一個又一個年幼瀕危的生命從死神手裏搶回來,拯救了一個個即将破碎的家庭。
◎陳壯桂同科室醫護人員爲 PICU 過年不能回家的小患者送上新年禮物。/ 醫院供圖
2
讓孩子兒童期疾病得以延續治療
醫生的意義在哪裏?從一名年輕醫生,到成爲一名資曆頗深的前輩,陳壯桂近些年來有了更深的感悟:爲醫之道,始于仁心,貴在創新。在這條路上要不斷去創新,培養優秀的醫師,推廣先進的診療模式,惠及普羅大衆。
陳壯桂曾協助會診過一個紅斑狼瘡的患兒,由于家長擔心激素的治療會帶來副作用,因此在此前長達六年的治療過程中都以其它方法代替。當患兒十六歲後,被迫從兒童專科醫院轉到綜合醫院風濕免疫科治療,這也意味着患兒要重新度過不同專家給予不同方案的 " 磨合期 ",此時患兒自己卻提出了請求," 我從小就是由兒科醫生看診的,爲什麽要中斷我的治療方案?"
這是患者的痛點,也一直是我國兒科診療體系改革的重點,如何實現兒童期疾病全生命周期管理?陳壯桂認爲作爲綜合醫院的兒科,對于兒童期延續至成年期的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療更具有先天優勢。比如兒童期白血病,在 14 歲至 18 歲後,在綜合醫院就可以實現成年期慢病全病程管理。
" 對于綜合醫院的兒科來說,未來不僅需要更加注重專病的精細化、專業化的多學科診斷和治療,發揮傳統中醫藥的特色,而且也要重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2024 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正式成立兒童醫學中心。陳壯桂擔任中心的主任,如果說 10 年前籌建 PICU 是一次突破,那兒童醫學中心的建設無疑是一次全新模式的創新,對他來說挑戰更大。
◎ 2024 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成立兒童醫學中心。/ 醫院供圖
這一年裏,陳壯桂不斷整合醫院 " 兒童病 " 相關的優勢專業," 兒童脊柱側彎門診 "、" 兒童消化與免疫針灸調理門診 "、" 兒童包皮專科門診 " 相繼開設,兒内科、兒外科、中醫科、心理科四大專科群相互合作,中西醫相互配合,患兒在兒童醫療中心既治療疾病也治療伴随而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 我們希望所有患兒在兒科就能‘一站式’享受到全院最好的醫療團隊。" 陳壯桂說,統籌規劃、内外兼顧,雖然是摸着石頭過河,但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慮," 這個過程雖然很辛苦,但完全打破傳統就醫模式,獲得病人肯定的時候,感覺到了自己的價值。"
◎ 陳壯桂的辦公室牆上,善良、堅守、創新這六個字格外醒目。/ 作者攝
忙碌了一天的陳壯桂終于有時間在辦公室坐下,他捏了捏眉心,露出些疲憊的神色,目光最終落在牆壁上的挂着的一幅橫幅上,上面寫着 " 善良、堅守、創新 " 六個潇灑飄逸的大字,被他一直奉爲自己從醫的圭臬和信條。
" 善良、堅守、創新是 2018 年擔任兒科主任時,凝練出來的兒科科訓。他說這是 " 兒科人 " 做人、做事、做學問的三個層面的價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善良是底色,所謂堅守,就是在從醫過程中,始終堅守自己的價值追求,在自己選擇的領域中始終保持初心和持久的努力。創新是學科發展的靈魂,是個人成長的導向,唯有不斷探索創新,醫者仁心、仁術才能不斷深化、升華。" 陳壯桂說,他最初的理想是做一名兒科醫生,現在一直是這個理想,用激情點燃更多的激情。
"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陳壯桂說,橫幅上的六個字是他給每次新來的醫生上的第一課。
作者|王慧明
排版|深深
通訊員|周晉安、甄曉洲
封面|醫院提供
首圖|醫院提供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