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 月 6 日)上午 10 時,國新辦舉行 " 權威部門話開局 " 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 " 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 有關情況。
那麽如何看待兩會提出的 5% 增長目标?在穩物價方面将采取哪些舉措?如何看待中美經濟總量差距擴大?将采取哪些措施促進消費?如何支持就業?國家發改委一一解答。
如何看待
" 兩會 " 提出 5% 的增長目标?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5% 左右的經濟增長年度預期目标,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認識把握:
第一,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是第一要務,實現黨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務,需要在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基礎上長期保持合理經濟增長;同時,統籌推進擴大就業、改善民生、防範化解風險等工作,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
第二,5% 左右的預期目标符合經濟運行走勢,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也有利于引導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第三,各地區發展信心和勁頭很足,确定了今年本地區經濟增長預期目标。作了統計和分析,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有 27 個預期目标高于全國,其中有 23 個爲 5.5% 或以上。各地的發展信心、采取的務實舉措,爲全國目标實現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
今年我國物價形勢?
有記者提問,去年全球通脹高企,但我國物價總水平持續平穩運行,如何看待今年我國物價形勢?在穩物價方面将采取哪些舉措?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2022 年,在全球通脹創多年新高、輸入性通脹壓力明顯加大的背景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糧食和能源爲重點,有力有效開展重要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可以說取得了非常漂亮的成績。國内物價持續平穩運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單月漲幅始終沒超過 3%,全年漲幅隻有 2%,與國際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
今年,受地緣政治沖突、輸入性通脹風險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内物價運行仍然面臨一些不确定、不穩定的因素。但要看到,我國糧食 " 十九年連豐 ",多年保持在 1.3 萬億斤糧食以上,糧食豐收是我們保障物價平穩的最大 " 壓艙石 "。同時,生豬産能合理充裕,商品供應充足,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穩價體系進一步健全。可以說保持物價平穩運行的基礎十分堅實,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今年全年 CPI 的預期目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突出做好穩就業、穩物價工作。下一步,我們将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物價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突出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進一步強化監測預測預警。緊盯國際國内重點大宗商品和重要民生商品市場變化,加強供需和價格走勢分析研判,及時采取針對性調控措施。二是進一步強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全面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壓實 " 菜籃子 " 市長負責制,穩定生産供應,加強産銷銜接,開展儲備調節,保障市場供應。三是進一步強化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保供穩價。穩定煤炭生産,加強儲備能力建設,持續抓好煤炭價格調控監管,引導煤炭價格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大國内油氣、礦産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推動增儲上産,增強供給保障能力。四是進一步強化市場監管和預期引導。加強現貨期貨市場的聯動監管,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擡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爲。加強政策宣傳和信息發布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中美經濟總量差距擴大?
有記者提問,很多評論作了這樣的分析,中國去年經濟增速 3%,美國經濟增速 2.1%,但從經濟增量來看,美國的增量要比中國增量大,中美經濟總量差距在擴大,請問如何看待這樣一個變化?
趙辰昕表示,第一,我想強調一下,2022 年,在多重超預期因素疊加沖擊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是可圈可點的。我在開場的時候用了三句話,就是綜合表現十分亮眼,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安全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同時,從多個經濟指标綜合來看,我國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的表現是非常突出的。拉長時間跨度,從 5 年、10 年來看,更能夠全面深入的看待去年的成績。綜合表現突出,更能夠凸顯出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第二,在閱讀觀察經濟數據時,要分析清楚這些數據的準确含義。去年我國經濟增長 3%,美國增長 2.1%,一些主要經濟體還有增長 1.9% 的、有不到 1% 的,這個增速是用不變價計算的,能夠相對客觀、相對準确的反映一個經濟體的增長。
您講到中美 GDP 總量比較,各國在做 GDP 總量核算的時候,用的都是本币現價計算的名義 GDP,物價因素會在名義 GDP 規模核算中産生重要影響。去年美國高通脹,CPI、PPI 同比分别增長 8%、16.5%,而我國去年物價非常平穩,CPI、PPI 分别上漲 2%、4.1%。美國的高通脹大幅拉高了名義 GDP 規模,當然生活在高通脹水平之下,老百姓到底有沒有獲得感,相信本國的居民最有體會。GDP 總量比較,還要将以人民币計價的中國 GDP 規模折算成美元計價,彙率在其中也會産生重要影響。爲遏制國内高通脹,美聯儲 2022 年全年加息 7 次共 425 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達到 2007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元利率升高造成其他貨币兌美元被動貶值,人民币彙率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在做 GDP 總量規模折算的時候又産生一定幅度的縮減。我提供這些信息供您和大家在觀察分析這些經濟數據,分析出真實、準确的含義作一些參考。
第三,中國的發展,是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目的是造福人民。我們在紮紮實實辦好自己的事,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成爲更好的中國,通過發展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時也讓中國的發展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作爲擁有 14 億多人口的大國和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本身就是對人類發展的重大貢獻。我們秉持互利共赢的開放戰略,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緻力于各國共同發展。我們願意以中國發展的新成績爲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我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 " 快車 "、" 便車 "。
第四,當前中國經濟運行整體向好,近期不少國際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今年是非常重要的年份,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非常重大。全國上下認識高度一緻,各地方各部門都在采取紮實、務實、有效的舉措,我們對通過努力實現今年的年度目标以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前景充滿信心。
将采取哪些措施促進消費?
有記者提問,去年消費對中國經濟的貢獻顯著減少,中國高層提出今年要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您如何評估當前中國的消費形勢有哪些不利因素制約了消費?将采取哪些措施促進消費?
李春臨表示,最終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總體來看,我國消費市場呈現快速恢複态勢,地區間人口流動愈發頻繁,跨省出行和旅遊大幅提升,餐飲、文化、娛樂等行業迅速回暖,疊加春節、元宵等我國傳統長假,年初消費實現了 " 開門紅 "。這裏有一組數據,今年春節期間,國内旅遊收入和人次分别增長了 3758 億元和 3.08 億人次,同比分别增長 30%、23.1%,這兩個數字分别恢複到 2019 年同期的 73%、89%。全國消費相關行業收入增長 12.2%,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 14.5%,從春節期間消費的這些數字看,我國開年以來消費加速恢複。當前一些制約消費釋放的不确定因素正在逐步消除,随着消費潛力的快速釋放,上半年消費領域主要指标增速有望逐步回升。展望全年,消費能夠成爲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更好發揮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這是對今年消費形勢的預判。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更爲優先位置。趙辰昕主任剛才提到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消費對穩增長的作用至關重要,起到基礎性作用。
下一步,我們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推動消費持續恢複和擴大,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多措并舉推動消費平穩增長。制定出台關于恢複和擴大消費的政策文件,圍繞穩定大宗消費、提升服務消費、拓展農村消費、營造放心消費環境等方面出台務實有效的政策舉措,釋放居民消費潛力。
二是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消費能力來自于就業、來自于收入,所以一定要創新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全鏈條良性循環促進機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做好基本消費品保供穩價工作,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
三是改善消費環境。進一步完善促消費體制機制,研究制定關于營造放心消費環境的政策文件,健全标準質量管理體系,完善消費争議多元化解機制,在線消費糾紛調解機制,持續優化消費環境,讓老百姓獲得感強願消費。
四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新型消費,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教育醫療文化衛生體育等重點領域的消費,鼓勵發展消費新業态新模式新場景,進一步激發消費市場活力。
新的一年,我們政策工具箱裏有很多政策工具來應對制約消費的不利因素。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證今年促消費措施落實,在全年 GDP5% 左右的增速中讓消費做出更大貢獻。
鼓勵青年群體
依托平台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
有記者提問,疫情期間年輕人和高校畢業生失業率偏高,今年關注到什麽樣的就業趨勢,計劃出台什麽樣的政策支持?
李春臨表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民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穩就業工作,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動就業形勢逐步企穩回升,總體保持穩定。昨天大會上的計劃報告也提到,我們今年目标任務是新增就業 1200 萬人左右,比去年目标任務淨增 100 萬人,這個目标的制定我們是有充分信心的。
從今年情況看,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内高校畢業生人數和城鎮就業需求均創新高,就業擴容提質依然面臨一些壓力和挑戰。但我們更要看到,随着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各項政策舉措持續發力顯效,企業等經營主體恢複發展,帶動用工需求擴大、就業崗位增加,就業形勢将穩定向好。去年我們定的新增就業目标是 1100 萬人,實際完成 1206 萬人,比計劃目标多 100 萬人。今年确定的目标是 1200 萬人左右,比去年目标多了 100 萬,這充分反映了我們對穩就業的信心和決心。
出台什麽樣的政策來穩就業、保就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确提出要把促進青年特别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國家發展改革委将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就業優先導向的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協同推進 " 拓崗、穩崗、服務、創業 ",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高質量充分就業。重點在四個方面着力:
一是着力擴大高校畢業生市場化就業水平。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生活服務消費加快恢複,通過擴大國内有效需求拓展市場化就業空間。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開發更多知識型技術型崗位。讓高校畢業生和有一定技術專長的青年人穩定就業。
二是着力推動企業、個體工商戶加快纾困。适時調整優化并落實好減負纾困政策,持續做好降成本工作,強化能源資源、重要産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推動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增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能力,推動經營主體恢複發展,提升就業吸納能力。
三是着力加強青年群體就業服務。加大力度、健全機制,爲高校畢業生提供精準高效的不斷線就業服務,紮實做好就業困難青年兜底幫扶工作。深化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職業技能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增強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技能素質,讓學生所學和市場所需緊密結合起來。
四是着力釋放青年創新創業活力。充分發揮雙創示範基地引領和服務作用,促進創業資源開放共享。加強返鄉入鄉創業園建設,引導有創業意願和創業能力的大學生返鄉入鄉創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态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鼓勵青年群體依托平台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
編輯 |段煉 蓋源源
校對 |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中國網直播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