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 60 歲的楊紫瓊憑借去年的熱門電影《瞬息全宇宙》拿到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相信會有很多公衆号回顧她從影 40 年的光輝歲月,我們這裡就不再贅述。
最讓我感歎的其實不是楊紫瓊本身,而是環境和時機。橘生淮北則為枳,同樣堅持拍戲 40 年,輪到潘虹的就隻有歇斯底裡、格局逼仄、自我重複的婆婆媽媽了。
楊紫瓊獲獎,并沒有合作過的劉亦菲在微博送祝福,正兒八經搭檔過的章子怡一言不發,想來子怡應該是在家默默銀牙咬碎,因為比你牛逼很多的人成功你是不痛苦的,同事成功最痛苦。
金球獎曾經也是 20 歲意氣風發的小章的夢想。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瞬息全宇宙》的刺激,這兩年一心一意擁抱主旋律的章子怡叛逆了一把,選擇出演陳可辛的《醬園弄殺夫案》。
說回楊紫瓊,雖然是華裔,但楊紫瓊是馬來西亞人,祖父楊錦坤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創建了馬來西亞近打巴士公司,父親楊建德曾經被冊封為 " 拿督 " ——這是馬來西亞特有的榮譽性頭銜。
很多中國人知道 " 拿督 " 這個封号,是因為胡靜的老公朱兆祥——世界超級小,朱兆祥也是楊紫瓊的前男友。
△朱兆祥和楊紫瓊
《瞬息全宇宙》裡扮演楊紫瓊的老公演員關繼威,也收獲了金球獎最佳男配,搜了一下,發現他是出生于越南胡志明市的華裔。
而知名度最高的,出生于越南的華裔應該是徐克。祖籍廣東海豐,1950 年出生于胡志明市。
除此之外,我們熟悉的歌手梁靜茹也是馬來西亞華人,之前她還因為奧運會上給馬來西亞運動員李宗偉加油打氣,被罵上過熱搜,哪怕有人解釋了她的國籍,很多人還是不買賬——認為馬來西亞隻是你的出身地,你不還是中國人嗎?
怎麼說呢。 東南亞華人跟母國的關系,那真是一段漫長的恩仇錄。我們小時候被灌輸的 " 下南洋 ",是鄭和乘着大船浩浩蕩蕩宣揚國威,那是官方的曆史,對于民間來說," 下南洋 " 一直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生存策略,每一個東南亞華人身後都有一部血淚傳奇。
02
首先分享一個驚到我的數據:
1830-1930 年的世界移民潮期間,總共有超過 1 億 6000 萬人次的人口流動,其中吸收移民最多的三個地區:
一是美洲,美國以一己之力吸收了 3700 萬人次的移民,這個很好理解,富有活力的新大陸嘛;二是北亞地區的中亞、西伯利亞,吸收了 3000 萬的俄國移民——當然,與其說他們是移民,不如說是沙皇治下的流放者;最後就是東南亞,一百年間,到達東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華人,達到了 2000 萬人次。
當然這些移民絕大多數都是苦命人,他們是所謂的 " 豬仔 ",因為貧窮自發或者被拐騙去到東南亞的廉價勞動力。但是華人憑借着聰明、肯幹,照樣能夠在錫礦、種植園裡掙紮出一番天地。
2022 年泰國發布的富豪榜裡,掌管正大集團的謝氏家族占據半壁江山。跟我年齡相仿的人一定看過楊瀾主持的《正大綜藝》,那就是正大跟中央廣播電視台聯手制作的。正大集團在中國的産業包括農牧食品、批發零售、制藥、地産、工業、金融、供應鍊、教育和傳媒 …… 迄今都是在華投資規模最大的外企。
而謝氏家族的第一代謝易初,就是廣東汕頭人,1922 年他帶着 8 塊銀元下南洋,靠着賣菜籽油起家。
2022 年 12 月印尼的福布斯富豪榜出爐,黃惠祥和黃惠忠兄弟連續第 14 年登頂。他們的父親是黃維源是福建晉江人,1920 年,生活所迫來到了印尼爪哇島,靠擺攤賣香煙維持生計。攢了點小錢後,黃維源盤下了當地一家瀕臨倒閉的卷煙廠,黃氏家族招牌 " 針記 " 由此誕生。
除了針記煙草之外,印尼最大的私有銀行「中亞銀行」,最大的商場「大印尼購物中心」,最大的在線論壇 kaskus,最大的電商平台 blibli…… 全是黃家的。
△上世紀 50 年代黃家人的合影
馬來西亞的首富郭鶴年也是中國消費者的老熟人,素有 " 亞洲糖王 " 和 " 酒店大王 " 之稱:我們熟悉的金龍魚、香格裡拉、嘉裡等品牌,都來自郭氏集團。他祖籍福建蓋山郭宅村,其父郭欽鑒在 16 歲時從家鄉泛海到新山,一開始在雜貨店裡當小店員,後來和兄長一道經營糖、米、雜貨。
問題來了,華人在東南亞如此輝煌,為何又如此低調,以至于——沒什麼存在感?
03
這個問題有點大,我們不得不再把時間往前推。
曆史真的很有趣。比如我小時候下意識覺得 " 中央集權制 " 比亂糟糟的軍閥割據要好,後來才知道,皇帝權力沒那麼 " 奏效 " 未必是壞事,沒有了那些苛捐雜稅,老百姓反而能安居樂業。
再比如我一直以為中華文明就是農耕文明,走哪都能給你拓出個菜地來。翻閱了大量資料才知道,原來我們的祖先并沒有我想得那麼沉悶乏味,他們自帶冒險基因,硬是在山窮水盡處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 19 世紀的東南亞華僑苦力
在古代,海上貿易最發達的就是福建,其次是浙江、廣東。
福建人出海,完全是被逼出來的——古代以小農經濟為主,而福建幾乎沒有平原,隻能出海打漁為生、偶爾兼職點貿易和海盜的副業。
但明朝嚴厲的海禁政策,使得民間貿易一直處于小打小鬧的程度,直到隆慶年間,皇帝認為堵不如疏,批準了海上貿易,史稱隆慶開關——自此,蘇杭地區的絲織品從廣州出發,經澳門、呂宋,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運往世界各地,當時世界上三分之一以上的白銀流入中國。
對外貿易的利潤有多高呢?把中國的絲綢販賣到美洲可以得到百分之一千的利潤。
馬克思說過,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铤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被絞死的危險。
這樣高額的利潤讓福建商人紛至沓來:隆慶四年,馬尼拉隻有四十多名華人,但到了十六世紀,馬尼拉華人就有兩萬人。
△清朝商人羅芳伯甚至建立過一個 " 蘭芳共和國 "
但朝令夕改的中央政策一直是懸在這些商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有時候生意做得好好的,朝廷突然一個心血來潮又海禁了:比如康熙二十三年一度放寬過海貿政策,開海範圍比隆慶還大,結果沒幾年,又不讓了。
很多商人就被迫滞留在了當地,也有不少商人狡兔三窟、未雨綢缪,在東南亞布置了自己的後路,以防中央政權的 " 清算 "。
△大明王朝裡自焚而死的商人沈一石
因為稀缺、所以珍惜,這些背井離鄉的商人,更重視 " 家族傳承 " 以及 "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 這回事,稍有實力的家庭就會修祠堂、編族譜,告誡祖孫 " 日久他鄉即故鄉,晨昏須上祖宗香 "。相比于大陸,很多東南亞華僑家庭顯得更保守、更頑固,仿佛他們駛船離岸的那刻起,價值觀就沒有再更新過。
04
但對于中央政權來說,這幫 " 海商 " 對于确實是一種隐患,首先商人比農民、士子更難控制,你可以剝奪農民的土地、褫奪官員的職位,但你能拿一個滑不溜秋的商人怎麼辦呢?
其次他們财力巨大,以明朝末期的大海盜鄭芝龍——也就是鄭成功的父親舉例,他通常被認為是當時的世界首富。我就問你,你要是明朝皇帝你氣不氣?你小子誰啊,怎麼比我還闊氣?
當然最重要的是,那些東南亞商人,還随時有颠覆政權的危險,是不安于室、亂臣賊子的代言人——
因為古代打仗,都是從北往南打,所以皇室餘孽逃命的時候,也都是從北往南逃(所以小朝廷通常被命名為南宋、南明 ……)
我們都知道南宋跟元朝的最後一戰 " 崖山之戰 " 就發生在廣東最南端,也是在這裡,陸秀夫背起幼帝驚天一跳。
等到南明的時候,隆武帝朱聿鍵就受到過大海盜鄭芝龍的扶持,不少南明殘軍也逃到了越南生活。再加上不少漢人接受不了清朝 " 留發不留頭 " 的規定,索性盤踞海外不回來了——那對于清廷來說,這不就是反對勢力嗎?
△清朝時期,東南亞的天地會合照
後來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不少将領也流落到了東南亞。我們熟知的巴黎和會上的中國外交官顧維鈞的第三任太太,黃蕙蘭,1893 年出生于爪哇(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她父親是華僑首富,3 歲的時候她就戴着 80 克拉的鑽戒玩——以至于胸口留下了印痕。
但她的祖父就是呼應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流竄到印尼的。
△黃蕙蘭
總之,對于中央王朝來說,這幫 " 逆賊 " 不捉拿就不錯了,支持啥的就别想了。
1740 年,荷屬東印度當局在爪哇的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大規模屠殺華人一萬餘名,被稱為 " 紅溪慘案 ",事發後,荷蘭也很心虛,覺得這事怎麼也得跟清廷有個交代,所以特意派了個使臣請罪。而乾隆的反應隻能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不說人話,他的原話是:" 天朝棄民,不惜背祖宗廬墓,出洋謀利,朝廷概不聞問。"
這也差不多就是曆代統治者對于東南亞華僑的态度,他們認為這些華僑是 " 自棄王化 ",客死異鄉也是活該。而與此同時,荷蘭、西班牙、英國 …… 都在不遺餘力地支持本國商人搞遠洋貿易,所以客觀地說,中國人并沒有錯過風起雲湧的大航海時代,是中國政府錯過了。
△《情人》電影裡,20 世紀初的越南港口
當然,你還别說,清廷倒是也沒有冤枉他們——東南亞是孫中山為首革命黨的重要海外基地,反賊确實是從海上來的。
05
勢單力薄的華僑商人當然幹不過殖民者們。歐洲殖民者采取了一種叫做 " 分而治之 " 的狡猾戰略,他們把土地和行政權力給到土著乃至印度人,隻把經商權力留給中國人。所以一度東南亞華僑有 " 東方猶太人 " 的稱号,再加上中國人本身就熱衷兩件事:傳承後代和積累财富,對政治偏冷感,所以東南亞華人一直是 " 有錢但社會地位不高 "。這一點在電影《情人》裡展現得淋漓盡緻。
正因為一直沒有取得跟财富匹配的社會地位,所以華人在印尼、馬來西亞都受到過政治迫害,當地民衆認為是華人擠壓了他們的生存空間。唯一華人當政的新加坡,1965 年還被馬來西亞開除出了 " 聯邦 "。
隻能說,潤是中國人的傳統藝能,憑借着全世界最聰明的頭腦和最肯幹的雙手,走到哪裡都能活下來。但想要尊嚴和安全感,光有頭腦和雙手是不夠的,還需要一種名為勇氣的東西。
這可能也解釋了東南亞華人為什麼愛國熱情這麼高——抗戰期間 1/3 的軍費開支都是他們募捐的,平均每個華僑捐出了 15 元,這在當時可以供一個三口之家體面生活三個月。
06
最後給大家講個八卦吧。在下南洋的隊伍裡,不止有男性,也有女性。1920 年左右,廣東有了一批立誓不嫁人的 " 自梳女 ",她們能夠擁有 " 不婚自由 " 的原因也很簡單:當時廣東有了紡織産業,女性第一次實現了經濟獨立。
△自梳女
1930 年,美國提高了對中國紡織品的關稅,出口驟減,生絲價格暴跌,大量紡織廠倒閉,這些女性面臨失業。萬般無奈下,她們坐着輪渡 " 下南洋 ",不少人淪為了妓女,但也有一些成了家政女工,被稱為 " 媽姐 " ——這個稱呼真的既心酸又準确,上千年以來,中國女性不就是 " 又當媽又當姐 "?
其中有一個叫歐陽煥燕的廣東女孩,先是到了華僑陳嘉庚家裡當女傭,日軍戰火燒到了新加坡,戰争期間,歐陽煥燕帶着陳嘉庚的二女兒四處躲避,忠心感動了一戶姓李的人家。他們聘請了歐陽煥燕,沒過多久,他們家的二兒子留學回國,歐陽煥燕在他們家呆了 40 年,一路看着他從普通律師變成新加坡的國父,這個人就是李光耀。
歐陽煥燕又照料了李光耀的三個孩子長大,對于李顯龍、李偉玲三兄妹而言,這個講話帶有廣東口音的 " 媽姐 ",是童年最溫暖的記憶。
歐陽煥燕後來回到了廣東,買了個房子,侄子替她請了保姆安享晚年,但這麼幸運的 " 媽姐 " 是極少數,她是沾了李顯龍家族的光。絕大多數的 " 媽姐 " 都會把積蓄一筆一筆彙給家裡,先是給兄弟、再是給侄子 …… 而她們自己就等着把力氣用完,然後像一片葉子輕輕飄落在人行道上一樣,安靜地消逝在異國他鄉。
07
每次翻閱曆史都會慨歎中國人的生命力之頑強。跟普通老百姓相比,美國西部拓荒牛仔算得了啥。
2023 年還是祝福我們,祝福我們可以擁有 " 更嬌氣 " 的下一代,可以不必那麼善于忍耐,那麼過分頑強,不必時時刻刻咬牙切齒才能生存,可以擁有清澈透明的自由——就像《瞬息全宇宙》裡那兩塊石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