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點電影原創
上世紀 90 年代,東北某暖瓶廠召開動員大會。
台上,領導誇誇其談:沖出亞洲,熱乎全世界。
台下,一名保衛科的職員,正認真地做着筆記。
大背景之下,此人表現格格不入。
同事竊竊私語:你看商大師多能裝。
下一秒,鏡頭轉向商大師。
诶,彪哥?
再看看筆記内容:
好家夥,格局瞬間就打開了!
12 集網劇,上線不久,拿下 7.9 分。
東北味兒沖,喜劇味兒濃。
其間,再穿插若幹懸疑元素。
近期下飯伴侶、電子酸菜,這不就來了嘛——
本劇名爲《立功 · 東北舊事》,又稱《立功 · 東北妖山志異》。
有人說它是,東北版《怪奇物語》。
但看完第一幕,彪哥進軍科幻領域 ……
老妹兒更願稱之爲" 重生 · 在三體世界狂彪 "。
咱們範影帝 AKA 遼北教父,這次拿的小人物劇本,包含太多過往角色的影子。
比如,《馬大帥》裏範德彪的彪、《求求你,表揚我》裏楊紅棋的軸、《劉老根》裏藥匣子的清高與狡黠、《耳朵大有福》裏王抗美的堅韌與純樸 ……
當然,人物本身都很立體,屬性之間也有交叉。
範偉更像一個融會貫通的存在。
老妹兒甚至相信,編劇兼導演查慕春,一定是他的鐵杆影迷。
片頭映入眼簾,造型相當酷炫。
暗黑系連帽披風,配景雲山霧繞。
能人異士?深藏不露?
老妹兒差點就信了。
其實,這故事主線依然圍繞着,保衛科職員商全亮(範偉 飾)不甘平庸的晚年生活。
開場食堂一幕,直接定住本劇的喜劇調子。
老商住在雙魚河,閨女商瑾(種丹妮 飾)在周邊縣城當護士。
父女關系存在矛盾,全因老商默默背下所有——
謊稱與男人私奔的商瑾親媽,是被自己趕走。
外甥胡廷(潘斌龍 飾)看了難受,勸他說出真相。
但老商一開口,隐忍的父親形象更具體了:
可我一個人禍禍吧。
人設挺苦情?别急。
片頭的 " 立功 " 二字,才是真正貫穿始末。
老商的日子越過越憋屈,将公安局當作人生出口。
作爲胡廷的嫡親老舅,他由衷希望這個當警察的大外甥,能夠拉自己一把。
胡廷爲難,公安局不好進,何況自己剛惹了麻煩。
怎麽辦?榜樣在前。
一個百貨公司的庫管員,因爲抓了兩個賊,被公安局點名找來之後,特别追立三等功。
還有這好事?老商動了心思。
立功方式并不局限爲抓賊,重在見義勇爲。
從此,老商是卯足了勁兒要蹿上光榮榜,可惜一路跌跌又撞撞。
小男生遭遇校園霸淩?
無所謂,老商會出手。
原以爲立功在望,誰料到,高中生個個發育良好、來自體校摔跤隊。
老商有點迷糊。
甭說對付仨了,一個都得掂量掂量。
打頭的體校大哥發話:大爺别硬出頭,高興連你都搶。
老商眨巴眨巴眼睛,掏出一張毫無震懾作用的工作證。
雙方短暫僵持。
緊接着,老商的狀态 be like:
首戰告敗,不怕,做好事哪有一蹴而就的?
越挫越勇,與胡廷一起執行任務。
專門搞一套行頭,自我感覺挺帶勁。
不過,他 " 嗷 " 一嗓子暴露目标的表現,屬實是紮紮實實地幫了個倒忙。
瞬間,把胡廷搞得賊被動。
但咱說,老舅這人能處,有事兒他是真 …… 躲啊?!
嘴不閑着,沒一句有用的。
急夠嗆,也吓夠嗆。
臨了還得埋怨:讓你小心小心,負傷了吧?
把胡廷氣得不行,滿臉寫着:帶不動。
雪琴餃子館的賀雪琴(餘男 飾),素來與老商關系不錯。
某天,店裏來個白吃白喝的傻子。
老商本能出手相助,又有了請功的由頭。
做好事,要留名,要轟轟烈烈。
表揚信、錦旗缺一不可,甚至得追加一支樂器班子。
可惜好巧不巧,廠内女澡堂子有流氓偷看。
領導斥責老商失職,商 · 福爾摩斯 · 全亮緊急上線。
真 · 立功路漫漫。
老商的日子過得挺精彩,但跳出他求功心切的視角,整個雙魚河近來都不太平。
徒弟小輝,車子意外爆炸,至今昏迷不醒。
遊戲廳喪命兩人,包括與老商發生争執的體校生。
他們都與老商存在關聯,而老商本人也時常在危機邊緣徘徊、陷入九死一生。
追蹤兇犯,遇襲。
酒醉歸家,又被放了煤氣。
驚險是真的,吉人天相也是真的。
老同志不甘示弱,年輕人的憂慮各自擔當。
暖瓶廠裏既不高也不英勇的高英勇,對商瑾一見鍾情,天天沖着 " 未來老丈人 " 使勁兒。
結果,勁兒使猛了,差點多個老大哥。
胡廷與妻子呂玲(袁晶 飾),夫妻生活并不和諧,孩子遲遲未能要上。
呂玲早先是舞蹈演員出身,負傷後做了售貨員。
理想與現實相去甚遠,唯一能讓她短暫宣洩苦悶的消遣活動,就是去皇冠歌舞廳唱歌。
但歌舞廳的老闆邊第五,頗有城府,一眼相中了呂玲。
接下來那便是,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邊第五攪得呂玲與胡廷不得安生。
開頭說過,本劇别名包含 " 老妖山 ",自然也是題眼。
老妖山埋有金子,已經傳說多年,讓各方勢力虎視眈眈。
有人進山染了怪病,有人在山裏見過不明生物。
老商也曾隻身犯險,清晰聞聽有人一遍一遍地叫自己的名字,回來便堅稱自己撞了鬼。
山野詭事錄般荒誕離奇,已能讓隔着屏幕的我們隐約察覺。
誠然,全劇不長,但其融合元素之多,卻涵蓋喜劇、罪案、推理、家庭等元素。
老商每将怪事歸咎于外星人一次,主創對踏足科幻界的野心也就夯得更瓷實。
坦白來講,迷你劇兼容元素過多,難免會在呈現過程中顯得吃力。
從評價反饋來看,情節上串珠成鏈不夠緊湊,也讓一些觀衆頗有微詞。
但在這樣一次嘗試中,老妹兒更多地看到了主創的誠意。
他們願意走出舒适區、願意發揚冒險精神,去打造一部不那麽主流的作品。
國産劇的發展,需要這樣一群人。
畢竟,争議與反思,往往構成一件事物從幽暗走向光明的必由之路。
放眼整部劇,表現最出彩、最令人難忘的,當然還是範偉。
塑造小人物駕輕就熟,是他讓商全亮這個生活在雙魚河的邊緣市民變得有血有肉。
其實想想,老商的人生瓶頸,又何嘗不代表着絕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困境——
不甘平凡,又不具備打破現狀的能力,隻能一遍遍在原地轉圈。
他的持之不懈,盛放着小人物的生命力。
怯懦的、憤怒的、認真的、彷徨的。
當他送别女兒踏上列車,手捧四個紅薯,眼中流淌的父愛也是那般熱氣騰騰。
十二集短劇,盡力平衡各類元素,熱度低得可憐。
大概是要悄無聲息地來,毫無水花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