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玉刷到一個炸裂的視頻。
片中,一對母女倆,居然在一起逛「小玩具」店。
兩人沒有一絲尴尬,認認真真地挑選着。
畫面别提有多和諧。
評論區紛紛表示,不敢相信這是在東亞出現的畫面。
實際上,這段視頻出自一部新出的韓劇。
劇裏講的就是這對不同尋常的母女,以及她們生猛的日常——
提到「母女」,你會想到什麽?
偉大、犧牲、溫情、感恩 ……?
但,這部劇完全繞開了這些陳詞濫調,講述了一對非典型母女的日常。
劇中,女兒金珍熙(崔秀英 飾),是一名警察。
媽媽金恩美(全慧珍 飾),一名按摩師。
劇名以「陌生人」來概括她們的關系。
因爲她倆看上去的确沒有多複雜的交集。
珍熙并不依賴母親。
工作慘遭背鍋、被迫降職,完全沒有告訴母親。
當天,母親還一無所知地在家看着島國電影,解決生理需求。
之後更是出現了那一名場面,女兒帶母親去逛情趣用品店。
顯然,母親更是迥異于傳統認知中的母親形象。
她活得懶散、自我。
很少打掃房間、做飯,更喜歡出門吃大餐、逛街。
每天一上班,她們都活在各自的世界,有各自的煩惱。
下班回家後,有興緻時,會像姐妹一樣一起出門吃東西、喝酒。看電影。
沒興緻時,就各忙各的,至多吐槽兩句,完全不會真的遷怒對方。
當然,生活在一處,也少不了吵架。
但也都是些吵過即忘的家務瑣事。
而且倆人會像小學生一樣厮打在一起。
一次因爲洗衣服産生争執,兩人推推嚷嚷,一不小心将内褲飛出窗外,掉在了騎車路過的領導頭上。
平時,母親也會毫不避諱地談戀愛。
她絕不會在珍熙面前隐藏自己性感的一面。
會随意在家試性感内衣,欣賞自己的身材。
還會向女兒分享可以藏巨多胸墊的内衣。
而母親新的戀愛對象,居然是珍熙從未見過面的渣男父親。
他多年前生下珍熙一走了之。
如今珍熙長大成人後,他又回來了。
卻不是爲了補償母女,隻是單純和母親談戀愛。
更詭異的是,珍熙坦然接受了這一現實。
她隻當對方是母親的普通男友,不在意他生物學上的父親身份。
一家三口不計前嫌又不談親緣地友好相處,還一同出門旅遊。
誰看了不說一句「離譜」。
怎麽會有這樣的母女關系?
追溯起來,那是個很老套的青春故事。
二十年前,中學時期的母親是個不良少女。
她愛上了一個學霸,之後倆人闖了禍。
出事後,學霸很快被父母轉學到異地,并嚴加看管,嚴禁他們見面。
隻留下她自己收拾殘局。
她一意孤行,生下了孩子,辍學打工,漸漸成了技藝過硬的按摩師。
母親其實一直是個戀愛腦。
哪怕有了孩子後,身邊也少不了男人。
以前帶小珍熙去海邊玩,滿眼都是帥哥,總是暗戳戳指使珍熙去一邊玩。
但一旦到談婚論嫁的地步,對方都不願意接受她的女兒。
她思來想去不願意,還是一個人養大了女兒。
珍熙高中時,無意間吐槽母親整天就知道男人,算什麽媽媽。
無心之語,卻使得媽媽徹底剪短頭發,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再談戀愛。
那麽多次戀愛經曆中,媽媽隻有一次真正爲結婚動搖過,稍稍考慮過将珍熙留給姥姥姥爺帶。
但偏偏那一次,被年幼的珍熙深深記在心裏。
這件事讓珍熙極度缺乏安全感,總擔心被母親抛棄。
從小做什麽都十分努力,讀書考第一,做飯洗衣也勤快,還很擅長運動。
爲了讓母親驕傲,中學就去讀警察學校,幫母親省了一大筆錢。
養成了獨立自主的性格。
母親從不良少女成長爲單身母親,一直性格強悍。
年輕時被别人說閑話,會當場暴揍對方。
因爲一開始就沒有過上循規蹈矩的人生。
後來的人生也完全是憑意氣做事,從事服務行業,卻從不低眉順目,也很懂得如何在不讓自己受傷的前提下反擊。
每次被性騷擾,都能假借給對方正骨,使其痛不欲生。
珍熙也受母親性格影響,活得大大咧咧。
在警局工作,有很多拿不上台面的潛規則和權力制衡。
她卻總是不分場合地仗義執言,惹了不少人,職位也一直升不上去。
不過最後也因爲遺傳了母親的粗神經。
反而能在處處被排擠的環境中,随便抱怨幾句就能排解出情緒。
兩個人都活得簡單随意,母女關系才顯得格外輕盈。
珍熙的朋友不理解,她爲什麽能接受親生父親的出現。
但她隻是将問題簡單化處理了,盡可能忽視血親關系,僅僅看作自己母親的男友,既不給自己添堵,也不讓母親爲難。
很多人看過後,都羨慕這樣的母女關系。
很顯然,因爲現實中的母女關系過于複雜難解,總與恩情、犧牲等沉重的字眼捆綁在一起。
導緻很多母女注定很難像劇中主角一樣簡單相處。
更貼近現實的,反倒是很多國産劇裏相愛相殺的母女關系。
比如,《小舍得》雞娃媽的望子成龍,《小歡喜》裏中國式親媽的「爲你好」,《歡樂頌》裏重男輕女母親的無底線吸血。
無一不是嘔心瀝血,又落得兩敗俱傷。
前段時間,還有一個引發熱議的新聞。
一個母親擅自拆了女兒的檔案袋,女兒看到後一時情緒崩潰 。
更讓很多網友感到不适的是,母親後續的操作。
她即使認識到自己錯了,也沒有對女兒道歉。
反倒認爲女兒大驚小怪,并将女兒生氣的視頻發到網上,陰陽怪氣配文「把大小姐吓到了」。
完全以長輩高高在上的姿态,輕視女兒的情緒,轉移問題的重點。
這部劇反其道而行,不制造一種供人豔羨的幻象,也不是說母女之間的代溝和摩擦可以被輕易抹去。
更像是在爲糟糕的母女關系提出可能的解決之道。
因爲,劇中其實并沒有繞開沉重的話題,經常會插入一些回憶,讓我們看到這對母女并不是一開始就可以自如相處的。
母親獨自撫養孩子的辛苦、女兒成長中的委屈和孤獨、雙方互不理解的掙紮 …… 這些也都曾發生在她們身上,直到當下也沒有消失。
但會發現,她們每次出現問題,都會擺在台面上很好地解決。
她們之間不講長幼尊卑,總能平等對話。
也不逃避問題,總是就事論事。
而且最後都會互相認真道歉。
比如劇中最炸裂的片段,實際上過程沒有那麽絲滑。
母親自己解決生理需求,意外被女兒發現。
她們的第一反應也都和正常人一樣,母親覺得尴尬,女兒很生氣地走了。
但重點在于她們沒有擱置問題。
女兒找朋友讨論了一番,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問題,最後認識到母親應該也很寂寞。
随後她才主動向母親示好,陪她去逛了用品店。
還有一次,母女倆在外面吃飯,下起了暴雨。
珍熙突然難過地說,我小時候上學,你也不像其他家長一樣送傘接我回家。
母親沒好氣地說,怎麽淨記得不好的事,我可是上班途中跑回家,特意給你在浴缸放好熱水,還準備了熱牛奶。
彼時她們很像常見的母女倆,女兒總記得母親對自己的不好,母親也嘴硬不願意道歉。
但不同的是,等尴尬勁過去後,母親還是對女兒表達了抱歉。
她說因爲她也沒體驗過被父母送傘的滋味,當時沒有意識到還可以這樣做。
這讓女兒不僅不再怨恨媽媽,反而更能理解她的苦衷。
後來又有一個雨天,女兒也給媽媽提前準備好浴缸裏的熱水。
母親與初戀對象,也就是女兒的親生父親重逢,并再次戀愛。
看起來是拎不清的「戀愛腦」。
但其實母親也糾結了很久。
她最後隻是意識到自己對他的感情,選擇順從自己的内心。
指責她作爲母親「應不應該戀愛」的聲音,反倒是在禁锢她作爲個體的自由。
更何況,她的選擇也不妨礙她作爲母親,對女兒的保護和愛。
她告訴初戀,他們相處的前提就是不要妄想成爲小孩的父親。
她也很清醒地表示,如果交往中出現問題,會及時分手。
這些想法也都被完完整整地傳達給女兒。
女兒才能完全理解并認同母親,不插手母親的人生,隻專注于自己的生活。
這也讓香玉想到國劇《搖滾狂花》,劇中也是一對互不幹涉,形同姐妹的母女關系。
姚晨飾演的媽媽對女兒不聞不問,一心追尋自己的搖滾夢。
女兒也對母親毫無尊敬,多年沒見,見面禮是一盆從頭澆下的冷水。
但這對「不正常」的母女反而讓很多觀衆獲得了難得的纾解。
《奇葩說》中,黃執中的一句話引起無數人共鳴。
「中國的父母一輩子都在等着子女感激,而中國的孩子一輩子都在等着父母道歉。」
東亞文化給母女身份套上了太多沉重的枷鎖。
給了女兒、母親一套既定規範,讓她們無法自由地成爲自己。
這部劇就是用一個「反面教材」,爲我們打開了另一種可能。
家人縱然血濃于水,也未必要如水之于魚。
保持邊界、給予尊重,又何嘗不是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