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叔 第 991 篇原創文章
看了一段楊瀾的訪談:
有一次,當當網創始人俞渝女士坐客楊瀾主持的《天下女人》時被問道:" 你最不自信的地方是哪裏?"
俞渝回答道:長相。
楊瀾說:" 我很想知道,你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有自信了呢,因爲我覺得你現在越來越有氣質和光芒了!"
随着年齡的增長,爲什麽越來越自信了呢?
俞渝給出的答案是:我越來越接受自己了。
放棄讓自己成爲不可能的人,然後自己去接受,我可以做八分,那就做八分;我如果可以做六分,我就做六分。
我覺得這種全然的接受,讓一個女性更平靜、更坦然。她自己會舒坦下來之後,她表現出來的,就沒有以前那種焦慮、緊張,她就更容易相處。
這讓我想起了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說過的一句話:
對于普通人來說,一生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學會接受自己。
在二十出頭的年紀,讀到這句話時并不是很懂,如今再讀,已深有感觸。
很多時候,我們全然接受自己,不與自己爲敵,這才是人生最高級的一種活法,也是最智慧的。
01
接受自己的普通與平凡
成年人世界裏的很多焦慮和痛苦,往往并非都來自外界。
更多的情況,可能是因爲我們無法與自己和解,無法接受自己普通甚至是平庸的事實。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曾遇到過一位讀者,對其印象深刻。
之所以對他印象深刻,是因爲他的執着,已連續八年備考公務員,大小幾十次的考試,屢敗屢戰,雖身心俱疲,痛苦萬分,卻仍在堅持。
他找我談心的那天,是國 慶小長假行将結束的時候,因爲我記得特别清楚,他說自己整個假期都在家裏看書,沒有出門。
這樣的執着和勤奮,多少有些悲怆。
人有夢想和追求是值得慶幸的,但在聊天的最後,我還是沒忍住對他提了個建議:或許你可以換種活法。
我的言外之意是:請認清事實,考了八年都沒考上,很大程度上說明你并不具備應對這種考試的實力。
話雖不中聽,但卻極有可能是事實。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邊界的,很多事你可能真的就幹不好。
正如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裏的一句台詞:
小時候,誰都覺得自己的未來閃閃發光,但是一旦長大,沒有一件事能遂自己的心意。
現實就是如此赤裸且殘酷。
說實話,哪個中年人曾經不是意氣風發的少年,誰在青春年少時,不曾有過抱負和理想,不曾夢想過自己是手握巨劍的屠龍勇士,認定自己将有一個與衆不同的人生。
但真正長大以後才發現,我們手裏握着的,隻不過是一把再普通不過的菜刀,忙活着爲家人做口熱飯,過着的也是自己當年所不屑一顧的人生。
實際上,絕大多數人的底色就是平凡且普通的,正如樸樹在歌裏唱道: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普通的長相,普通的出身和背景,普通的天賦,普通的學曆,幹着普通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什麽都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丢到人群裏就再也找不到。
當一個人能認清這一點,能接受這些事實,那麽他往往就會變得平和、坦然,不再偏執,也不會讓自己陷入一種漫無邊際的焦慮和無謂的努力之中。
很多時候,平庸的人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庸而不自知,這才真的要命。
接受普通,往往不是妥協,也不是結束和放棄,而是開始新的征途,以更理智的姿态上路。
02
接受生命中的挫折與不幸
人生中有兩件事是最難以接受的,一是接受自己平庸的事實,二是接受生命中的不幸。
因爲這兩件事都是極其反人性的,沒有誰不希望自己金光閃閃,無所不能,也沒有誰會希望自己受到傷害和挫折。
但現實往往并不友善,命運有時真的會和你開那種惡意滿滿的玩笑,讓你難以招架,刻骨銘心。
史鐵生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作家,這個被命運摁在輪椅上大半生的男人,有着最健全、堅強的靈魂。
1951 年 1 月 4 日,史鐵生出生于北京的一個大雜院裏,中學在清華附中就讀,極具運動天賦,曾是學校裏的 80 米跨欄冠軍,酷愛田徑。
18 歲那年,史鐵生相應号召,去了陝北的農村插隊務農;20 歲那年,大病一場,一年後出院時,下肢徹底癱瘓,隻能永遠坐在輪椅上。
從一個酷愛田徑的運動健将,到一個餘生将在輪椅上度過的殘疾人,命運同史鐵生開了一個難以承受之重的玩笑,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在《秋天的懷念》裏,史鐵生這樣寫道:
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複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 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總是這麽說。
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以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麽勁兒!"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 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
這是史鐵生寫的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那年他 30 歲,母親早已離世,母親的猝然離開,讓他認識到了生命的厚重,要麽好好活着,要麽死。
他選擇了活着,走上文學之路,在餘生的幾十年裏,雖百病纏身,卻也一直筆耕不辍。
當一個人能開始坦然接受生命中的種種挫折和不幸,那麽他便不再自憐自艾,戾氣滿身,他的生命也将有了色彩,而不再是灰色的。
比如他後來被查出尿毒症,需要隔天就去趟醫院做透析來維持生命,面對這種生不如死的折磨,史鐵生卻這樣調侃道:" 做透析就像去上班,有時候也會煩,但我想醫生、護士天天都要上班,我一周隻上三天,比他們好多了。"
史鐵生曾戲說自己的主業是生病,副業是寫點東西,但他愣是将副業幹出了名堂。
在被病痛折磨的幾十年裏,他寫了 20 部短篇小說,6 部中篇小說,2 部長篇小說,18 部随筆散文及其他,還有 2 部電影劇本,也遇到了愛情。
史鐵生生前常說:
" 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運。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我盡力了,所以沒有遺憾。"
很多時候,真正的強者并非要幹出多麽驚天動地的大事,能坦然接受生命裏的一切,認真地活着,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我們絕大多數人的這一生,終究是平凡普通的,但也可以是不平凡的。
在往後餘生裏,請學着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普通和不完美,接受命運的笑意和刁難,然後好好活着。
這才是人生最高級的活法。
各位可以在文章下方的「寫留言」處暢所欲言,互相交流。
文/哈叔
寫在文後
哈叔 2023 全新力作《破局思維》已在當當、京東等平台上架,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入手。
真正的高手,之所以能屢屢打破僵局,從困局中走出來,往往就赢在「破局思維」。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大家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早日走出迷茫和困惑,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