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生無法避免的三件事,出生,死亡以及對土味劇真香。
你在下班後無聊刷着視頻,不小心瞥到一部《重生之腹黑繼女》,不知不覺看完已經是半夜 1 點。
地球另一端,将人性揣摩到位的 " 霸總短劇 ",乘着出海的東風遇上堪稱白紙一張的歐美觀衆,開始一場命中注定的 " 上頭 "。
前幾天,熱搜上火了一個話題叫 # 中國霸總短劇收割歐美 #,隻看文字很容易誤會成中文短視頻平台上,那些由不知名演員演繹的豪門恩怨、逆襲複仇的戲碼正在歐美觀衆的手機上大殺特殺。
真相卻是,劇情還是一樣的配方,但包裝已經變了模樣——演員早換成當地人更容易接受的外國面孔。
目前最火的劇集,英文名叫《The double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翻譯過來《億萬富翁老公的雙面人生》。
看了幾集之後,我覺得更适合它的名字應該是《替嫁新娘與頂級神豪的打臉之路》,或者是《北美陸依萍嫁纨绔》。
一開篇便是熟悉的味道,女主放下自尊到親生父親家裏借錢爲母親付醫療費,被狠心的繼母和姐姐一口拒絕。中國觀衆立刻識别出,這是《情深深雨蒙蒙》的經典橋段。
北美如萍與時俱進,在一貧如洗的依萍面前秀起來自己新買的限量款包包。
而依萍爲了付巨額醫療費,隻好答應繼母和妹妹的替嫁要求和沒見過一次面的纨绔私生子結婚。 婚後兩人情愫漸生,一直隐藏自己神豪身份的老公,看不得依萍受委屈,開啓了依萍在前頭受氣,他跟在後面打臉衆人的循環劇情。
另一部爆款《Never Divorce a SecretBillionaire Heiress》(永遠不要與秘密的億萬富翁女繼承人離婚),單看名字像是上一部的性轉版,實際上人家拍的是《杉杉來吃》加《回家的誘惑》。
劇情可以概括爲:億萬富翁女繼承人甘願爲老公的白月光當三年移動血庫,離婚後冷血前夫忽然醒悟窮追猛打,和新出現的鮮肉未婚夫競争上崗。
豪門霸總的适應性雖強,但看多了同一種類型,觀衆總是會膩。出海沒多久,歐美就走出了一條極具本土特色的短劇之路。
狼人當霸總,ABO 設定營造宿命感,更适合歐美寶寶體質的本土爽劇,一經推出便成了平台頂流。
借用這部《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命中注定我的禁忌阿爾法)給大家科普下此類型劇集的世界觀設定,孤兒女主角 Selene,一直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到了十八歲卻意外和兩位狼族大哥成了烙印愛人。
托《暮光之城》全球爆紅的福,國内觀衆對這個設定也已經非常熟悉。而 ABO 的設定,簡單來說可以理解成 Alpha 是站在權力頂端的強勢霸總,Omega 處于社會底層,而 BETA 能力平庸,一般在劇中是男主的下屬。
劇中爲了強化這一設定,甚至在每個角色的名字前都加了身份,比如 Alpha Jackson 和 Beta Luka,可以說是等級森嚴了。
以上這些短劇,全都出自同一個短視頻平台——豎屏短劇 APP ReelShort。
就在上周,它力壓 Tik Tok 沖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在内的多個國家 iOS 娛樂榜第 1 名,一時間風頭無兩。
早在幾個月前,ReelShort 的瘋狂沖榜速度已經吸引一批業内人士的關注。
去年 8 月上線的它,今年七月第一次沖入暢銷總榜前 100,隻不過還沒撐到月底已經滑出。十一月的走勢,更是堪比心電圖。據七麥數據統計,11 月 1 日 Reelshort 還在美國 iOS 免費榜 400 多名,12 日便躍升至娛樂榜第 1 名。截止到發稿,美國娛樂榜前十名裏已經看不到 ReelShort 的身影。
忽高忽低的排名,以及母公司翻倍的股價,讓 ReelShort 陷入了買量沖榜的争議,也讓它在海外爆紅的真實度大打折扣。
ReelShort 在海外到底是真紅還是假紅?中國土味爽劇和歐美觀衆的适配度究竟如何?這門生意到底有多賺錢?
新浪娛樂和多位海外短劇從業者聊了聊,還原高熱度背後短劇出海賽道的真實現狀。
國内的短劇市場起步不過三四年,但爆發式增長的勢頭不容小觑。今年前三季度,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數據,已有 349 部 7855 集網絡微短劇備案。浙江橫店影視基地也成了短劇劇組的心頭好,因爲遍地都是短劇制作團隊,甚至被玩笑式改名 " 豎店 "。
數據顯示,一半以上的短視頻用戶看過 3 分鍾以内的微短劇、微綜藝、泡面番。
相比國内全面鋪開,沖上榜一的 ReelShort 所代表的出海短劇賽道," 市場還沒有完全打開,不像國内短劇一樣成熟。"
數據顯示,截止到 10 月末,ReelShort 在海外累計獲得 1100 萬下載量,用戶畫像裏中老年女性用戶占比奇高,美國安卓用戶中,女性用戶比例高達 70%。
數據來源 :data.ai
洛杉矶影視公司 Unreal Imagine 的制片人謝湘婺在采訪中介紹," 海外短劇的大部分受衆還是從英文網絡文學平台轉移到短劇的,所以核心用戶和網文核心用戶高度重合,都是 25 歲至 35 歲有消費能力的女性。"
主攻北美市場的 ReelShort,盡管在澳洲、新西蘭等國家也同步登頂 ios 娛樂榜,但業内人士透露,平台隻在美國進行了大規模廣告投放,澳洲地區的投放相對較少。
澳大利亞英雄之旅戲劇工作室的總負責人 Nick 告訴新浪娛樂," 它在澳洲,不像美國一樣普及。目前仍處在一個粉絲積累的過程,平台吸引來的大部分用戶,是本來就對特定題材很感興趣的年輕人。"
另一方面,目前出海短劇題材豐富度并不高,主要集中在歐美女頻熱門題材,如豪門霸總、狼人吸血鬼等。
雖然 ReelShort 官方宣傳說,平台上有數千小時的短劇内容,但如開篇介紹的歐美特工劇集并不多,數量在幾十部左右,其餘都是搬運過去的國産短劇。
而對于這些國産短劇,謝湘婺介紹說," 搬運的劇一般都是平台的打底庫存 "。
Nick 也觀察到," 中文短劇翻譯成英文,效果沒有那麽好。因爲歐美觀衆對于劇本身的質量,美術效果、劇情演技的要求比較高。"
另外,短劇出海本地化的過程并不像國内部分媒體推測的那樣樂觀,霸總劇先行打開市場,後續男頻劇集跟上,給歐美觀衆們一點點 " 贅婿 " 震撼。
實際上," 歐美觀衆能接受的題材範疇範圍并沒有國内這麽廣 ",Nick 說,許多極具中國本土特色的題材,如贅婿、神豪等,歐美觀衆并不能完全理解,更别說跑出爆款。
有媒體調研發現,歐美地區上線的贅婿題材基本是 " 做一部撲一部 "。
不過,Nick 也提到," 中東觀衆的觀劇習慣和中國觀衆更爲相似,對于戰神劇、贅婿等題材,甚至中國演員出演的接受度相對歐美觀衆高了不少。"
與其說,短劇出海輸出的是霸總文化、土味文化,不如說是輸出的是網文影視化的商業模式,一種建立在人性之上,全世界觀衆都難以抗拒的 " 精神快消品 "。
據業内人士介紹,海外短劇的生産方式主要分爲三種:國内團隊找外籍演員在國内拍攝;海外團隊拍攝,後期制作由國内完成;純海外團隊制作。
第一種模式,成本最低,風險卻很高。雖然在咱們看來,都是老外臉演土味劇,但到了真正的受衆面前高下立見。在謝湘婺看來," 國内拍攝可選擇的場地不多,效果也沒法保障,外籍演員大多是來自烏克蘭或者俄羅斯模特,口音和演技不穩定,都會影響劇集的水準。"
而對付費短劇來說,觀衆的觀影體驗是其盈利的根本。無人買賬,也意味着國内生産國外上線這一模式的失敗。
謝湘婺說," 身邊的海外團隊,最多做到用現成的劇本拍攝 "。
目前海外短劇平台和制作公司裏很多編劇都是中文編劇,有很多中國風格的題材,需要經過一輪本土化之後再投入拍攝。而海外制作團隊在這一過程中的角色,便是幫助删減、修改那些不符合本土背景的劇情。
而有些小衆題材的劇本,在海外短劇發展的現階段,還進入不到微調的部分,就會被勸退。比如仙俠和古風,這裏古風的古,是歐美曆史的古,比如羅馬史詩等。謝湘婺所在的團隊,遇上此類劇本會建議讓海外編劇改良,或是盡量不要碰曆史題材。
純海外團隊的制作成本是三種模式裏最高的,在洛杉矶制作一部短劇的成本在 10 萬到 20 萬美金,單集成本在 2000 美金左右徘徊。
而國内短劇初期成本隻需要 10 到 30 萬元人民币,但在精品化趨勢的倒逼下,國内短劇成本也逐漸攀升至 50 萬。
因此,如何控制成本是海外團隊無法回避的問題。
" 在劇本設計階段就把成本控制住。用人物對話去推動情節發展,保證爽感和結構的同時不去卷大制作 ",盡管短劇是在國内已經跑通了的賽道,但出海之後,國内的打法并不能完全照搬。Nick 表示,在澳洲因爲演員和市場的限制,海外團隊仍然要摸索屬于自己的打法。
初期拓展階段,海外短劇的制作團隊并沒有像人們想象中那樣,賺得盆滿缽滿。
在國内,低成本、短周期、高回報的短劇一度被稱作流量 " 金礦 ",跑出了分賬、平台定制、廣告植入、直播變現以及付費點映等多種變現模式。
而在海外,制作團隊以承制爲主,話語權依舊把控在平台手上。
接受采訪的海外從業者,不約而同提到," 現在制作方賺不了太多,還停留在走量階段。"
盡管平台的收費标準不低,ReelShort 采用單集收費模式,用戶試看一定數量集數後,就會按照每集 10-70 美分的價格進行收費。看完一部 60 集左右的短劇,至少要花費 20 刀。
不低的定價,直接帶飛平台的流水。點點數據顯示,ReelShort 巅峰時期全球雙端日流水在 27 萬美元(約合 196 萬人民币)左右。
不過,賺多賺少暫時都與承制團隊關系不大。
謝湘婺告訴我們," 有一些平台會買斷版權,之後如何分銷都是平台方決定 ",這種操作方式降低了制作團隊承擔的風險,但也決定了收益的天花闆。
市場仍未完全打開,中式男頻題材碰上文化壁壘,制作成本翻倍是短劇出海路上必須要翻過的大山。
而落到實際執行的層面,對于這個全新的賽道,從制片到導演再到演員,都需要一個适應期。而在這個适應過程中,華人團隊的優勢逐漸凸顯出來。
題材可以多變,但核心邏輯不變。情緒的拉扯、節奏的變化、爽感的疊加,早已被國人吃透。
" 因爲團隊中很多人都是看影偶像劇長大的,比較懂這種套路 ",在和美國編劇溝通時,謝湘婺會重點強調節奏,給她們參考一些中國短劇案例,也會參考一些美國肥皂劇的套路模式,比如《五十度灰》、《黑幫大佬和我的 365 日》。
" 短劇的節奏非常快,電視劇可以等幾集,但短劇不能等 ",Nick 說," 開頭幾秒就抓住觀衆是短劇安身立命之本,短劇要交代情緒信息,不斷地用反轉,情緒的拉扯去推動觀衆付費。"
在流量的刺激之下,或許歐美的專業團隊會很快入局,但面對這套完全不同的創作邏輯,也要從頭學起。
海外短劇風頭正盛,反觀國内,在風口上飄了兩三年的微短劇行業再次迎來新的專項治理。
本月 15 日,廣電總局宣布将啓動一個月專項短劇治理工作。各大短視頻平台快速響應,禁投的禁投,下架的下架。
跑得太快的微短劇,在被日趨完善與嚴格的監管措施追上之後,必然會迎來新一輪内容洗牌。
面對緊縮的監管,國内微短劇從業者有人走上了内容精品化路線,有人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場。但對于毫無海外拍攝經驗的國内團隊來說,這條路走起來是更自由,還是坎坷,仍然是個未知數。
而這一次,短劇出海的風能吹多久,吹多高,或許隻有時間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