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 CES 國際消費電子展又将正式舉行,許多廠商也會在這個時候帶來新品。
例如之前提到過的 NVIDIA RTX 40 SUPER 系列,正式發布也就是接下來 1、2 天的事。
AMD 這邊也可以确定,新品包括 RX 7700M 、7800M 筆記本 GPU 以及銳龍 8000G 桌面 APU 等。
相比移動版獨顯,肯定是後者更值得關注,上代 5700G、5600G 就給大夥留下了深刻印象。
臨近發布,Geekbench 數據庫已經提前出現了 Ryzen 5 8600G 和 Ryzen 7 8700G 的參數和跑分數據。
CPU 部分,8700G 和 8600G 分别爲 8C16T、6C12T Zen4 核心,符合 AMD 過去的命名規則。
Boost 頻率 5.1/5.0GHz 相比上代提升 400-500MHz ,符合 Zen3 到 Zen4 的升級程度。
當然作爲 APU ,重頭戲當然是其核顯了。
上代銳龍 5000G Vega8 核顯在一卡難求的時期提供了近似低端獨顯的性能,不得不說很有性價比。
銳龍 8000G 核顯從 GCN 跨幾代更新至 RDNA3 架構,光是這點就值得期待。
8700G 和移動版 R7 7840HS 一樣采用 12CU Radeon 780M 核顯,8600G 則是 8CU 的 760M ,但頻率比移動版高 0.2GHz ,Boost 頻率最高來到了 2.9GHz 。
理論上應該比移動版 780M 還要強?能比肩什麽水平獨顯?
然而洩露的跑分測試數據有些打臉了,Vulkan 得分 35427、OpenCL 得分 29244 。
相比比移動版 780M ,8700G 在 OpenCL 項目上甚至略低。
對比 GTX 1060 獨顯,還是有一定差距。
不過注意到該測試所搭配的内存頻率,似乎就解釋得通了。
桌面 780M 憑借更高的默認頻率、内存、散熱、乃至更高的手動超頻空間,領先移動版是理所應當的。
等過兩天正式發布,這微小的差距很快就反轉了。
如果和過去一樣内存頻率能大幅超越同代銳龍 CPU ,這顆核顯的性能實際應該能 1060 接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