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畫了 4 個多月的大餅。
△ 今年 2 月 9 日首次官宣
終于喂到觀衆嘴裏。
一上線,網友就忍不住開盤。
# 我和高圓圓點外賣區别、# 喜人奇妙夜 三喜、#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小品等話題引起讨論。
這麽熱鬧?
作爲 " 喜人 " 的粉絲,Sir 怎能不第一時間嘗鮮——
喜人奇妙夜
一大波 " 喜人 " 出動。
觀衆代表。
有米未掌握了喜劇綜藝的 " 神 ",馬東,和他的老哥們黃渤;有來看熱鬧的新面孔,秦昊、賈冰、高圓圓。
還有翻身把歌唱登上主持台的金靖、宋木子。
光是看到 " 宋木子 ~ 宋 ~ 宋 ~",就忍不住笑出聲。
至于選手陣容,20 支喜人小隊,他們多多少少硬控過大家的笑點——
喜劇人,齊活了。
好笑,是肯定的。
但怎麽個好笑法,Sir 想先從本期最高分《小品的世界》說起。
01
喜劇的力量
你有多久沒在看小品時真心笑過了?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 小品 " 幾乎等于 " 尬笑 " 的代名詞。
沒想到,到了《喜夜》第一期,就有人爲小品 " 翻案 "。
由玩漫才的呂嚴、整小品的何歡和搞話劇的鄧帥組成的 " 量子力學 ",以小品爲 game 點,上演了一出《小品的世界》。
熟悉的故事走向——
滿懷心事的孩兒(呂嚴 飾)、忙裏忙外的孩兒媽(鄧帥 飾)、不着四六的孩兒爸(何歡 飾),吵吵鬧鬧一家人。
親子小碰撞,夫妻小争吵,日子過不了,說離咱就離。
然後呢?
更熟悉的——
一通電話響,全把誤會解,雙雙把家還,翻出擀面杖,齊來包餃子。
這裏你可以看到語言梗套路——
雞同鴨講般的話對不上話,裝聾作啞式地轉移話題。
防不勝防的網絡口頭禅——
這真的是泰!酷!辣!
四六八句打油詩輪番上陣,真真是扮演角色把戲唱。
要素過多 ……
這哪裏是什麽小品的世界,明明是小品的宇宙啊!
而這,正是《小品的世界》逗笑觀衆的第一番:搬演小品的常規模式,并通過 " 上帝視角 ",讓這些套路的橋段變得好笑。
舉例來說。
掉凳兒。
作爲小品界逗樂觀衆的法寶,早已被觀衆厭棄了。
而《小品的世界》則出奇制勝。
在下面這個場景裏,鏡頭給到了孩兒他爸,然後根據套路,孩兒他爸大概率會表演一個 " 驚慌失措 " 的掉凳兒。
結果呢?
大概延遲了一秒之後,仿佛演員猝不及防忽然想起來似的,表演了一個極其好笑的掉凳兒。
由此,這些老套的套路便在觀衆心裏出現了新的趣味。
可如果隻停留在這一番,那還遠遠不夠。
更加好玩的在于。
當有一天,小品世界裏的人,覺醒過來了呢?
尤其這個人,還是吐槽役呂嚴。
被狠狠撓中了笑點。
看着爹媽抖完包袱,在那擺出定格 pose。
孩兒呂嚴實在憋不住了:
等什麽呢
誰會在這個節骨眼上笑
誰會笑
哈哈哈哈哈哈反而笑倒台下一大片觀衆。
覺醒後的呂嚴,他的 " 猛火 " 還包括但不限于——
吐槽小品用網絡梗這招,太爛了。
吐槽小品劇情推進的套路化。
上一秒,孩兒媽還疑心孩兒爸有外遇。
下一秒,電話響起,果不其然,正是 " 外遇 "。
- 男的女的
- 媽劇情推到這
肯定得是女的
吐槽小品的結局走向永遠合家歡大團圓包餃子。
咱家遇上天大的事
也能在十三分鍾之内解決
回頭一看
都是誤會
一番又一番。
你以爲看的是小品,結果是個漫才,爸媽是 " 怪人 ",孩兒呂嚴是 " 直人 "。
你以爲隻是個漫才,它又有 "sketch"(素描喜劇)的味道,圍着 " 小品世界裏有人覺醒 " 這一個 game 點層層加碼。
然而最終,你會發現,終究走不出小品的世界:這,就是個無限流小品。
春聯永遠貼在屋裏,鍾表永遠指向 18:00,冰箱裏關着大象,反向回答着小品史上的經典難題:把大象關進冰箱裏,總共分幾步?
以及裏面出現的每一個人,都是那麽的 " 小品 "。
黃大錘,小錘四十,大錘八十,裝修都離不開他,砸完這家砸那家,讓他砸誰他砸誰。
△ 上圖《小品的世界》,下圖《裝修》
頂天立地一保安,聽說有人要砸牆,特地上來瞧一瞧。
△ 上圖《小品的世界》,下圖《吉祥三寶》
鍾點工,接了個好活,上門陪人唠嗑,叮咚 ~ 叮咚 ~
△ 上圖《小品的世界》,下圖《鍾點工》
更重要的是,當添加了 " 有人覺醒 " 這個設定,以爲一切都要走向反套路的時候,一家三口依然沿着小品的慣性邏輯行事——
有了自主意識的呂嚴要砸開 " 電視牆 ",也即打破隔着觀衆與演員的第四堵牆。
一開始,孩兒爸媽阻攔;經過一番唇槍舌戰和大煽情後,孩兒爸媽支持;看着爸媽爲自己改變,孩兒的想法動搖了:
媽,砸不開不砸了
而且我在家裏已經很開心了
您細品,您說說,這是不是還很 " 小品 "?
也正是這一番,讓我們意識到,原來小品還能這麽玩,在套路與反套路之間來回搖擺,然後給出觀衆新鮮感。
可是然後呢?
一擊即中觀衆的内心,完美收官?
不。
最後一個鏡頭,在孩子心疼母親,說 " 這可能隻是我的幻想 " 時,孩兒他媽突然掀掉自己的頭套,奮力地砸了下去。
她相信自己的孩子。
煽情?
或許。
畢竟誰看到這一幕,恐怕都得熱淚盈眶。
無厘頭?
也或許。
畢竟很可能許多不熟悉經典小品的,在看到頭套掀掉的時候,也會哈哈大笑。
可是 Sir 卻覺得。
這樣的反轉,更讓整個作品的立意又深了一層。
孩子他媽爲什麽要掀開頭套?她知不知道自己其實一直生活在 " 楚門的世界 "?或許她是知曉的。
但因爲身份,因爲家庭,她隻能忘記自己的疑問,安安心心地去做一個孩子他媽,以及丈夫的妻子?
于是這一掀。
掀出的是面對真實的勇氣。
所以你看。
隻要勇于打破、勇于創新,小品的喜劇力量,就還沒有消亡。
而《小品的世界》正是 " 量子力學 " 獻給小品、獻給喜劇的一封情書:
我們形成的喜劇觀、價值觀
包括做喜劇的許多邏輯
其實都是因爲這些
……
我們對于小品這個詞的一個緻敬
我們很愛這個東西
也正是因此。
在這個作品中,經典不過時,快樂無代溝,不同年齡段都能尋找到撓到自己胳肢窩的笑點。
而這。
也是《喜人奇妙夜》的一個縮影。
02
喜劇的共鳴
《小品的世界》毫無疑問地獲得了第一期《喜人奇妙夜》的最高分。
但是否意味着。
其他的作品,在《小品》的光環下,就不值一提了呢?
Sir 覺得恰恰相反。
看完第一期後,Sir 發現,完整播出的這些作品,幾乎都能精準地擊中某一部分觀衆。
爲什麽?
或許,這也是《喜人奇妙夜》的優勢所在,它不止是在笑點鋪陳和結構精妙上下功夫。
它試圖,建立起與觀衆的内心勾連。
舉例來說。
大鎖就提出了一個概念," 攝像頭喜劇 "。
什麽意思?
其實就是 " 演我 " 的另一種說法——
我們從大家的生活中取材
然後演出來
投射到大家的生活裏面去
于是你可以看到,在《熬人奇妙夜》這個節目中,他所關注的都是那些獨自一人的時候,我們真實的所思所想——
深夜睡覺,真的能夠沾上枕頭就睡着嗎?
不。
對于社畜來說,隻有夜晚的時光才屬于自己,既然這樣,誰還會浪費這段自由的時光啊。
Let's 頭腦風暴,啓動!
嘿嘿想想怎麽暴富 ~
——基金是翠綠的,存款是個位數的,工資是倒貼份子錢的,夜宵是點不起的,貧窮是使人自律的。
換個主題,想想牽挂的前任 ~
看不見她的笑,怎麽睡得着啊嗚嗚嗚,切小号、翻陳年評論、找到頭像、點進去!
她還是那麽美 ~
可是!這些照片是誰給她拍的!!!
越想越睡不着,越想越精神起來。
誰沒有在深夜失眠的時候,腦電波自動開啓懷念前任頻道。
終于,夜深了,眼閉了,睡過去了。
叮鈴鈴 ~
鬧鍾,響了。
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來,一閉眼就鬧鍾響。
這,不就是大夥兒的生活嗎?
如果說《熬人奇妙夜》隻切中一部分喜歡熬夜的人群。
那麽下一個節目。
《工作的她》,則是全方位地,把攝像頭安插在我們周圍。
這何止是她一個人的故事。
明明是你我他她的故事——
剛邁出學校,進入社會的我們,曾經多少都如此活力滿滿、滿懷期待。
今天
我以公司爲榮
明天
公司以我爲傲
大小姐駕到
通通閃開
A few moments later……
打工人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這是奴才剛改的方案
勞煩佛爺啊
check check
工作,做不完;升職,不加薪;地鐵,擠不上;共享單車,搶不過;裸辭,解決一切?
《工作的她》戳破這一層幻夢。
畢竟,錢花光了,還是得重回職場的。
所以你看。
在題材上,不論是打工人的心酸還是蓋不住的 " 班味 ",《喜人奇妙夜》都有意于與大衆産生連接的誠意,才是人們對這檔綜藝滿意的重要因素。
這樣的節目在爆笑的外衣下,其實有着鐵打不變的真實。
即便拿《回音山谷》來說。
一個 " 造夢 " 的故事——
打小一同長大的發小,一個留在老家,繼承家業當個小賣部老闆,一個去大城市,當上大律師,有了新世界。
漸行漸遠?
是的,現實裏的确如此。
然而到了作品裏,他們還是希望,能留一個溫暖一點的、美好一點的、現實裏難得的結局。
于是猝不及防。
節目的最後,大律師還是忘不了發小,專門回老家探望,倆人還是長長久久的好朋友。
現實嗎?
未必。
但因爲整個事件營建在現實的基礎上,所以哪怕是這樣的 " 造夢 ",也戳中了無數人内心。
畢竟在這個斑駁的世界裏。
我們得允許,有人始終保留着内心最柔軟的一塊,而他,也必須得有一個好的結局。
所以啊。
戳破幻夢也好,營造幻夢也好,在《喜夜》的舞台上,總有那麽一刻,它們會戳中你心裏的一根弦。
有時候看得人樂不可支,有時候又一下子淚眼汪汪。
說到底,還是因爲我們能從喜劇中找到共鳴。
看到當下,看到生活。
更看到我們自己。
03
喜人的堅持
老實說,要做到這樣,的确很難。
畢竟這個環境下,五六分喜劇就可以橫掃票房榜,打着安全牌的小品,也受到更多話事人的青睐。
改變,似乎變成了口頭說說,但誰也不敢真的去做的口号。
打破與重建?
萬一,最後垮了呢?
于是。
在 Sir 看到《喜人奇妙夜》前導片中,幾乎所有的喜人都 " 痛苦萬分 ",嚷嚷着要退賽的時候,會有更多的感觸。
我們會覺得。
這樣的 " 成果 ",來之不易。
爲什麽?
因爲對于 " 喜人 " 而言,踏入米未大門,就等于 ……
" 坐牢 "。
——歡迎來到 " 喜劇監獄 "。
沒有本子?硬寫!
精神狀态?瘋了!
想逃的心,強烈!
賭上違約金都在所不辭。
但是 30 塊錢真的不夠賠啊 ……
既然如此折磨,那爲什麽又心甘情願地回來了?
還是因爲,那顆放不下喜劇的心啊。
因爲熱愛。
所以不服輸。
就像《小品的世界》裏的何歡,參加過《一起來笑吧》《喜劇班的春天》《歡樂喜劇人》《喜劇總動員》等喜劇綜藝。
上過春晚小品,還參演過《你好,李煥英》等喜劇電影。
經驗豐富的喜劇人老前輩?
但他卻覺得:
好久沒有逗大家笑了
是因爲你的東西
稍微有點落伍了
……
我不想喜劇把我抛棄了吧
他想跟上當下喜劇的節奏。
于是在《小品的世界》中出現了這麽一句話:
如果我們真的是小品
那我想看看外面的觀衆
他們的眼裏究竟是開心
還是尴尬
純粹吐槽嗎?
或許。
這是何歡等喜劇人發自内心的反省,是哪怕有這麽多的頭銜,也敢于打破虛幻,重拾初心的過程。
沒錯,喜劇人也會有職業瓶頸。
而且笑點也好,喜劇也好,向來都會随着大衆生活節奏而變化,是普通人生活的最大公約數的脈搏。
如果喜劇和喜劇演員一直停留在原地打轉,那怎麽能把到脈象呢?
于是隻能豁出去。
隻能一遍又一遍的,跌倒、爬起,直至傷痕累累。
說到這裏。
Sir 想起了闫佩倫、張祐維的《斷片山》。
這是一個跟自己 " 過不去 " 的故事。
因爲他們二人在之前的闖關成績都不太如意,但是沒有放棄攀登喜劇大山,所以這次他們繼續來闖關,想站在更高處看看。
于是故事暗含深意——
它表面上是爬山,其實是在說自己。
就這個 " 山 " 來說。
一個很明顯的映照就是,在當下,能刺激觀衆大笑的新 game 點越來越難找,能承托自己千奇百怪想法的本子越來越難寫,表演能提升的空間越來越窄了。
所以山的更高處," 空氣 " 更稀薄。
一次一次上去。
卻做着一次又一次的 " 無用功 "。
放棄嗎?
不。
哪怕反複折磨,他們依然想發起沖鋒,把 " 旗子 " 插到 " 山頭 " 上。
感人嗎?
沒錯。
現場的确哭倒一大批人,人們想到這二人的經曆,難免不爲所動。
但在 Sir 看來。
《斷片山》這個講述兩位登山者在缺氧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往上沖、插上旗子的故事,不僅僅是這兩人在米未的心路寫照,也是無數喜劇人的心路寫照。
一次又一次,推倒又重來,就爲了在喜劇大山上有一面屬于自己的旗子。
所以每次都嚷嚷着 " 退賽 "。
每次都咬緊牙關将自己 " 獻祭 " 給喜劇,在 " 喜劇監獄 " 裏痛并快樂着(也樂并痛苦着)。
這就是 " 喜人 "。
他們的每一個作品,都是獻給喜劇、獻給觀衆、獻給自己職業生涯的一封情書。
它讓我們相信,喜劇力量可以一直奔湧向前。
令人笑是件難事。
但幸好,還有人在做這件事。
賣力(表演)
然後下面笑
然後我們就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