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鈴 1 月 9 日,中國政府網刊文稱,針對醫生不敢收治複雜病人、病人被強制頻繁轉院等醫療付費改革相關問題,國家醫保局作出了回應。
該文提到,近期,在中國政府網收到的網民留言中,有醫生反映,按病組付費(DRG)改革後,醫院擔心虧損,不敢收治病情複雜的病人;還有網民稱,親屬住院不滿 15 天,被多家醫院以 " 醫療費用已經超過 DRG 報銷的上限 " 爲由強制要求轉院。
國家醫保局表示,收到中國政府網轉去的留言後,認真研究辦理。
國家醫保局答複稱,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實際工作中,部分醫療機構管理較粗放,直接将病種平均費用當做最高 " 限額 ",損害醫務人員收入和參保人就醫權益。民衆遇到相關情況可及時與醫保部門反映,各地醫保部門将按規定及時處理。
醫改專家徐毓才告訴經濟觀察網,出現醫生不敢收治複雜病人、病人被強制頻繁轉院的情況,一方面是醫療機構沒有真正理解并正确實施按病種付費,将壓力直接傳導給科室和醫生;另一方面是醫保政策确實存在不完善問題,比如病種分值或病種費用标準有問題,難以真正滿足臨床實際或某些特殊情況。
他認爲,解決辦法有三,一是不斷完善政策,推進診療走向規範化;二是加快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三是盡快落實 " 特例單議 " 制度。
徐毓才提到的 " 特例單議 " 制度,指對于住院天數明顯高于平均水平、費用偏離度較大、ICU 住院天數較長或者運用新醫療技術等特殊病例,定點醫療機構可提出按特殊病例結算的申請。
" 特例單議 " 制度也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醫保局等六部門于 2023 年 7 月聯合印發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2023 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中的内容之一。該文件提到,在深化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中,要指導各地建立并完善病組 / 病種、權重 / 分值、系數等要素調整機制,完善協商談判、結餘留用、特例單議和基金監管等配套機制,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
2019 年起,國家醫保局開展 DRG 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試點,推進以按病種付費爲主的多元複合支付方式工作。DRG 是根據診斷的不同、治療手段的不同和病人特征的不同,将每個住院病例對應進入不同的診斷相關組,使複雜的醫療行爲可比較、可評價。DIP 是利用大數據優勢,歸集一定區域範圍内全樣本病例數據,通過對 " 疾病診斷 " 與 " 治療方式 " 進行組合,窮舉形成 DIP 病種,并選取覆蓋絕大多數病例的 DIP 病種成爲核心病種,确定病種的付費标準。
國家醫保局表示,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也是醫療保障制度自身發展完善、不斷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的必然要求。DRG/DIP 都是按病種付費的具體形式,與傳統單病種付費相比,能夠明顯擴大覆蓋的病種範圍,提升管理精細度,并有效控制基金風險。
在回複中,國家醫保局同時提到,下一步,将按照《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完善核心要素管理與調整機制,健全績效管理與運行監測機制,形成多方參與的評價與争議處理機制,建立相關改革的協同推進機制。突出病組 ( 病種 ) 、權重 ( 分值 ) 和系數三個核心要素,使分組更加貼近臨床需求及地方實際,使權重 ( 分值 ) 更加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通過系數管理,促進醫療服務下沉,大幅提高醫療服務資源和醫保基金使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