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帽子,塞入耳機,沉浸式健身。
如果運動服和訓練鞋是健身房第一标配,那麽排在其次的,則是健身時出現頻率頗高的帽子和耳機。
戴帽子的健身者,看起來是健身房「健身老手」,而戴耳機的有氧和無氧區運動愛好者,則是屏蔽社交、專注訓練的第一利器。比如帶着衛衣帽的巨石強森,和有氧區清一色的 airpods。
訓練者健身服可以不同樣的穿,但帽子、耳機不能沒有戴。帽子、耳機,才是你的最佳健身伴侶。
在知乎,關于 " 健身爲什麽要帽子,是健身房有太陽嗎?" 的問題浏覽量也高達 670 萬。
有一種說法,訓練戴帽顯得更像健身老手。畢竟,健身帽确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更好地保持專注,有着吸汗的功能,提高健身效率。但根據我們的部分用戶訪談,健身帽對更多人來說是健身者的 " 顔值焦慮遮羞布 "。
讓健身房 ≠ 選美大賽,健身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沒來得及化妝、油頭、沒打理的發型、遠去的發際線以及訓練中跳脫的表情管理,健身帽都能一站式解決顔值焦慮。
耳機更是一件适用于全場景的單品,更是健身訓練的重要護具之一。
外網推特的發言 " 隻有在去健身房前才記得起充電,沒有音樂的訓練,我做不到 ",更是引發了一衆健身愛好者的共鳴。
就像束腰能夠保護腰椎,耳機更像是保護健身的源動力。調查發現,66% 的訓練者會因爲沒戴耳機縮短訓練時間,甚至放棄當日的訓練計劃。
耳機隔離了健身房額外的噪音,訓練的叫喊、私教的推銷、不喜歡的音樂,給訓練愛好者一個全身心的訓練投入。而學界也早有發現,音樂與運動表現有着密切聯系。相較于無音樂和聽廣播,訓練者在動感的音樂下的心率和峰值都會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健身帽子和耳機流行也側面反映了訓練者對健身環境的要求。相比于對帽子、耳機的需求,健身訓練者追求的是沉浸式的健身體驗。
對于無用的社交,和煩人的推銷,帽子和耳機是最好的防禦武器。
01 健身愛好者 偏愛帽子與耳機
帽子和耳機,早已成爲日常生活中配飾的重要成員,作爲生活中的全場景單品,在健身房裏也依舊流行。
無論是國内的小紅書,還是 Instagram,健身拍照時總少不了帽子與耳機。對于一個人訓練的愛好者,在 沒有訓練搭子情況下,顯然,帽子與耳機已經成爲健身的最佳訓練伴侶。
小紅書健身穿搭 圖源:小紅書
甚至對于一些狂熱健身愛好者,沒有帽子 / 耳機就不知道如何訓練。
如果說深蹲腰帶是爲了訓練時候更好的身體保護,那麽帽子與耳機更多就是外貌與聽覺的最佳保護。健身愛好者對帽子、耳機的執念,也引發了市場的火熱。
各類服飾品牌也注意到了這個趨勢,帽子正在成爲訓練者的必備産品,在現有産品線外也拓寬着運動配飾的設計。除了 Nike、Adidas、UnderArmour 一衆經典運動品牌,gymshark 新興品牌甚至擁有 37 款帽子産品,從鴨舌帽、老爹帽到毛線帽,款式豐富。lululemon、昂跑等 Athleisure 品牌也推出帶有品牌調性的運動帽,均價在 300 元左右。
運動耳機逐漸也被重視起來。在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9 年,20% 的耳機使用場景發生在健身房,僅次于聽音樂與打遊戲。
運動耳機
耳機賽道除了 Beats、Sony 等老耳機玩家外,Apple、小米等主打生态的品牌也湧入運動耳機賽道,而韶音耳機也幾乎成爲運動耳機品類的頭部玩家,運動耳機的款式從入耳 / 頭戴發展延伸爲骨傳導,功能除了降噪外,更是延展到心率等多功能監測。Apple 最新的 AirPod 傳聞可以追蹤訓練者運動時的呼吸頻率,更好地進行運動管理。
帽子、耳機款式功能的增多,也爲健身愛好者提供着更豐富的訓練選擇。 對于沒有搭子的訓練者來說,幫助他們 lookcool 的同時,隔絕掉不必要的社交與幹擾,帽子、耳機就是他們的最佳健身夥伴。
02 帽子、耳機 打造獨立健身空間
帽子、耳機在健身場景的廣泛運用,很大程度是因爲,它們幫助訓練者打造屬于自己的健身空間。當然也不乏有說法:訓練戴帽與耳機會顯得你健身看起來更加專業。
健身帽通常是鴨舌帽款式,在提供止汗的同時,長帽檐壓低視野,降低周圍環境幹擾,爲健身者提供更爲專注的健身空間,提高健身的效率。
不可否認,健身愛好者們都是自戀的,戴帽子很大程度也是爲了好看,或者緩解了外貌焦慮。
沒有洗的油頭、沒來得及畫的妝、剛起床的發型、乃至倒退的發際線,一頂合适的健身帽就能完美地化解以上顔值焦慮。
巨石強森訓練
在知乎上,關于健身房帶帽訓練的問題下 " 不讓别人發現面部代償 " 的回答,更是引發了健身訓練者的共鳴。誰都不想被發現自己 " 痛苦面具 " 的模樣。
如果說帽子是健身護具中的 " 護面 ",那麽耳機可以說是當下健身訓練者的護耳神器。與帽子相似,耳機阻擋了健身房中的無用噪聲。
在高峰時間段的健身房,私教的推銷、吵雜的訓練聲、不合口的音樂都會成爲幹擾,降低訓練者的健身體驗。耳機則是一道屏障,隔絕了外界的吵雜,更是激勵健身表現的動力源。
學術界早已發現合适的音樂與運動表現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
有趣的是,不同的歌手也能帶來不一樣的訓練加成。Beyoncé 的音樂幫助跑步者提高速度,平均縮短跑步時長 2 分 45 秒,可以說,Beyoncé 也可謂跑步訓練者們的興奮劑。研究發現,同樣能夠幫助提高跑步表現的歌手還有 KayneWest,CardiB, 以及 Rihanna。然而像 Drake 的音樂則被發現會延長跑者的跑步時間,和 BTS,DojoCat 以及 NickiMinaj 一樣,并不是跑步訓練的最佳選擇。
就健身而言,自選音樂也有着額外的訓練加持。心理層面,一項舉重訓練者的研究發現,89% 的訓練者認爲自選音樂提高整體的訓練質量。這種反應,更像是我們常說的,正向心理暗示 " 我認爲它有用,那麽它确實會産生效果 "。
當然,自選音樂對健身表現的提升還表現在力量耐力方面。在聽自選音樂時刻,受訓者卧推重複次數增加 5.8%,若每組都有接近 6% 的增量,那一次訓練下來的訓練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對很多訓練者來說,音樂對運動表現的的影響并沒有那麽重要,更多的隻是爲了避免讓人訓練下頭的環境噪音、享受自己喜歡的音樂,研究也已經證實自選音樂确實能提高 28% 的訓練體驗。
無論是健身帽還是耳機,在提供額外功能性需求的基礎上,能成爲健身訓練者的必備單品,更重要的是它隔絕了外界對自我訓練的影響,幫助訓練者打造一個獨立的個人健身空間。
03 沉浸式的健身體驗
健身帽和耳機在訓練過程中也并不隻帶了便利,也有風險。
一方面耳機減少了外界的幹擾,提高訓練的專注度。但另一面,耳機裏的自選内容也更加容易導緻注意力的分散。在訓練過程中,不乏會遇見挑歌、切歌的額外時間花費,而對音樂的熟悉也會影響訓練的平衡和呼吸的穩定。
就像段子所言,郭德綱相聲系列下的大重量訓練帶來的不隻是一時的樂趣,更多是訓練的風險。
與其說,健身愛好者需要健身帽、耳機作爲健身伴侶,不如說他們追求的是沉浸式的健身體驗。
從沉浸式看展到沉浸式開箱," 沉浸式 " 一個起源于互聯網的新詞,描述參與者在活動過程具有強投入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也同樣被健身訓練者所需要。
在高度強壓的工作時間外,沉浸式健身也成爲都市人釋放壓力的過程。 曆經一整天的情緒勞動之外,都市人也需要情緒釋放的途徑,而健身就是選擇之一。
高峰時間段的公用健身房難免是擁擠且嘈雜的,而面對緊迫的時間安排,高效健身成爲一個重要目标,而沉浸式的健身體驗則是實現目标的重要因素。
健身帽将緩解了訓練者的外貌焦慮,把健身房從選美大賽中解脫,耳機則爲健身注入了源動力,再隔絕了各類的無效噪音。 當健身房沒辦法提供沉浸式健身的大環境,當代的健身者正在爲自己打造一個獨立的健身房,完成屬于自己的訓練。
健身房雖是公共空間,但也可以是一個獨立空間。 戴上帽子,塞入耳機,無需擔心面部的猙獰、工作後的疲憊面容,健身房對于都市健身人來說,更是一個是爲自我塑造與發洩的汗水烏托邦。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精練 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以償,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