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電車通
時間過得很快,小米 SU7 發布即将過去一周,交付儀式也定在了 4 月 3 日,那些攥着訂單狠狠期待的準車主已經迫不及待提車了。過去的一周時間裏,小米 SU7 的熱度滲透車圈各個角落,連平時不了解汽車行業的都來關注,甚至下了訂單,把自己的 " 第一次 " 給了小米汽車。
小米汽車的火爆是有數據依據的,互聯網充斥着各種有關小米 SU7 的讨論,各大話題熱搜榜單當中,十個熱搜就有四個跟小米汽車有關。根據微信指數,小米 SU7 的熱度在 3 月 29 日達到最高峰,整體指數日環比暴漲 244.36%。
百度指數公開的數據也一樣,小米 SU7 的熱度在 3 月 28-3 月 30 這段時間内維持高位,小米汽車被國内網友推到汽車圈的頂峰,站在汽車曝光的角度,SU7 可謂是夢幻開局。沖着小米和雷軍的高人氣,這款車型的關注度前所未有。
巨大的流量讓小米 SU7 得到充分曝光,一款汽車覆蓋整個車圈甚至車圈以外的用戶,是多少車企夢寐以求的效果。SU7 的風也吹到了國外,在 X 平台上輸入 "xiaomi",第一個彈出的關鍵搜索詞就是 "xiaomi su7",很顯然,這款車型在海外的關注度也不差,外國網友對這款國産車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小米 SU7 在國内引發的 " 大地震 ",連海外都有強烈的 " 震感 "。
小米汽車在海外,有好也有壞
事實上,小米 SU7 早在 CES 展會上就亮相,放在小米展區的 C 位。前去報道的小夥伴告訴小通,許多人圍着 SU7 參觀,當時他們對小米汽車展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應該是小米汽車第一次出現在海外媒體的視野當中。
除了海外媒體不帶任何修飾色彩的報道,還有不少來自國内的上手體驗視頻,這些都爲遠在大洋對岸的海外網友提供了小米 SU7 最直觀的呈現。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台看似平平無奇的中國汽車,就這樣激起了海外網友激烈的讨論。但小通吃瓜一天之後,發現他們對小米 SU7 的看法都停留在 " 長得怎麽樣 "" 想不想買 "" 什麽時候可以買 "" 像不像保時捷 " 這幾個維度上。
首先汽車行業的大咖對小米 SU7 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日經中文網引用了伊藤忠總研主任研究員深尾三四郎的話,稱小米汽車如同喬布斯發布第一代 iPhone 一般,令人感到震驚。蘋果放棄了 "Apple Car" 的構想,而小米代替蘋果打造了一個智能手機和電動汽車相結合的生态系統,站在競争對手的角度來說,簡直無懈可擊。
前 CAR 德國汽車研究中心費迪南德 · 杜登霍夫也給予了小米汽車頗高的評價,他認爲小米汽車終結了亨利福特開創的傳統汽車時代,開創了科技定義汽車的時代。雖然小米 SU7 看起來和保時捷 Taycan 有相似之處,但性能數據比 Taycan 好,在中國的售價約爲 6.5 萬歐元。
雷軍在發布會上表示小米 SU7 各項參數全面對标保時捷 Taycan 和特斯拉 Model S,不僅做到了參數對标,價格也不到後者的一半,光是性價比這件事,小米或許一直很有發言權。
事實上小米 SU7 的國内售價爲 21.59 萬元起,相當于約 2.78 萬歐元,這位汽車專家給出的價格有錯誤,或許是算上了這款車型進口到當地銷售的各種稅費。但不論價格有沒有說對,專業人士的評價代表着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實力的高度,他們對傳統品牌的了解更深刻,也會主動接納來自中國造車新勢力帶來的 " 新玩意 "。
雷軍也在 X 平台中官宣了小米 SU7 的首次交付儀式,一位 Photoshop 教學老師 @DharnyelPeter 表示了對小米汽車的祝賀,他認爲這是小米正式進軍電動汽車是長的重要裏程碑。@Abhi_Banarasi 則表示小米汽車回爲小米這個品牌提供更多的高端屬性,最終會影響到小米高端手機的銷售,看得出來他們對小米這個品牌有一定的了解。
當然也少不了一些 " 白嫖黨 " 的伸手要飯 ......
切換到普通網友的視角,一位對新能源汽車了解比較深入的網友認爲,小米 SU7 的外表看起來很華麗,考慮到它在中國的售價,他似乎猶豫了一下,說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面臨着巨大的競争壓力。他可能從未了解到小米汽車的曆史,但也認識到汽車行業已經是軟件時代,軟件體驗決定了一款汽車的成與敗。不過關于小米汽車軟件的一些細節,他大概也不清楚了。
小通看了許多評論,發現大多數海外網友都是被小米 SU7 的外觀所吸引過來,實際上他們對小米這個品牌的了解并不深,不知道小米造了汽車,更不知道外表之下的 SU7 還有什麽樣的競争力。各種來自國内的體驗視頻成了他們評價這款車好壞的素材,了解參數的很少,大多是來湊熱鬧的。
大部分海外吃瓜群衆可能并沒有了解到小米 SU7 的配置和價格,光靠外觀和内飾這種肉眼可見的東西簡單評價,比如不少網友都在發問,小米汽車會不會在印度、歐洲等市場推出。更有直球一些的表達出強烈的喜愛,像 " 有生之年 " 必買一輛、這輩子最喜歡的汽車就是它了之類的言論,不免有點尬吹的成分,小通就當是他們對 SU7 的一種認可。
但海外的網絡環境和國内有一個共性,凡事熱度高的事物,都存在看好和看衰兩種聲音。看完了一些對小米 SU7 的期待和好評,不看好的聲音也值得我們關注。
@schmi1000 的言論十分尖銳,他堅信小米 SU7 隻是保時捷的 " 複制品 ",這也代表着國産車沒有屬于自己的設計。網上對小米 SU7 外觀的争議一直存在," 抄襲保時捷 " 顯然是被多次提及。
也有像 @Lexnyc5644 這樣對小米 SU7 外觀直言不諱的,他認爲小米設計的前臉比較一般,側面和後面還算過得去,價格上雖然不錯,但他打賭用的材料和零件都很便宜。在小通看來,這些聲音都是正常的,激烈讨論的背後并非隻有清一色好評或差評,但無論是哪種評價,多少都帶一點 " 有色眼鏡 "。另一方面,小米 SU7 在國内試駕過程中出現的懸挂斷裂、翻車之類的,也進入到了海外網友的視野中。
" 抄襲保時捷 " 小通不敢苟同,就像蘋果 AirPods,行業總會誕生一個标準答案,它會是綜合各種因素最理想的解法,在接近最優解的道路上少不了設計上的相似。電動汽車更注重風阻系數和流線形體,沒有必要爲了不同而去忽視設計對能耗表現的影響。對于這些偏激的看法,還是太片面了。
另外,小通還沒怎麽看到過有網友讨論小米汽車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現,隻有一些簡單的疑問,比如 " 小米汽車可不可以跟我的三星手機聯動 " 之類的。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海外網友對小米汽車以及小米這個品牌了解十分有限,認知遠不如積澱深厚的傳統品牌,導緻了他們對小米 SU7 的評價過于片面,很少能給出足夠中肯的看法。
智能化也是一樣,對于他們大多數人而言,CarPlay 以及特斯拉幾乎是手車互聯和智能汽車的全部,對國産新能源車的發展成果、綜合實力、品牌影響、智能化進程欠缺了解,他們對這些沒有具體的概念,也想象不出先進的智能車機和智能駕駛會怎麽樣改變他們的生活。這是小米汽車,以及一衆國産品牌出海所面對的困境,這一現狀恐怕還将維持許多年。
" 米車出海 " 或許不是太難
不可否認的是,小米在造車之前就已經打開了海外市場的銷路,智能手機銷量跻身全球前五,并獲得一定的知名度。
說到海外布局,3C 業務起家的小米恐怕比部分國産汽車品牌更有話語權,這個品牌從 2014 年就到海外銷售 3C 數碼産品。
作爲小米的一大市場印度,門店數量就超過了 18000 家,并在數十個海外市場當中紮營。眼下小米汽車雖然還是獨立門店銷售,但等到時機成熟,與小米之家共享銷售渠道也是可以預見的。
這也就意味着小米汽車在海外有着銷售渠道的優勢,全球布局隻是時間上的問題,前提是小米汽車的産能順利爬坡。現階段國内一車難求,海外市場呼聲再大,小米汽車的全球布局仍然需要時間。
要不了多久,國内汽車市場将會進入存量市場階段,市場總量不變,車企隻是在不斷啃食傳統車企打下的江山。想要向上發展,走出國門成了行業共識,這幾年陸續有車企宣布出海,把海外市場當做增長點。
但他們中有很多都在籌備和摸索的階段,線下門店布局節奏很慢,也不像小鵬和零跑那樣有巨頭的支持,推廣難度很大。
再加上海外市場很少有針對新能源車進口的補貼,進口關稅重,出海的成本較高。理想汽車這幾年都沒有出海計劃,海外的購車需求基本是靠個人代購出海完成的。
依托小米的實體門店,小米汽車的全球布局或許會比我們想象的更輕松,有線下銷售渠道打基礎,操心的事情自然比友商少一些。
不過,限制國産汽車出海腳步的,小通認爲還是要回到認知這件事上。
要知名度,更要認知度
馬斯克曾分析過特斯拉汽車在日本不受歡迎的原因,是當地消費者對電動車和特斯拉的認知不足,導緻銷量低迷。
解決辦法也有點對症下藥的味道,他認爲首先加強對當地消費者的 " 教育 ",讓他們認識到電動車的優勢,以及特斯拉作爲電動車巨頭的品牌力。
本以爲是馬斯克想得過于簡單,畢竟像 Model 3、Model Y 這樣的車型并不便宜,對于寸土寸金的日本而言,也不适合大規模普及。但細想一下,使用條件并不是當地特斯拉銷量低迷的關鍵因素,而是消費者沒有認識到電動汽車的好處,這一點跟海外網友對國産電車欠缺認知沒有本質區别。
小鵬與大衆合作的消息在海外社交媒體當中也十分有讨論度,但大多數人隻對大衆這一品牌有較爲深刻的了解,有更多的認同感,對于小鵬這個成立剛滿 10 年的中國造車新勢力知之甚少,更不了解小鵬汽車在智能化交互、智能駕駛等領域的先進性,這也導緻了不同網友對這次合作有片面的看法。
蔚來、比亞迪、小鵬等新能源品牌布局海外,從成績上看已經小有成就,部分車型在細分領域當中連續數月奪得銷量冠軍,性價比和産品力兩大優勢逐漸在海外市場體現出來。
簡而言之,國産汽車工業主導世界,放在今天早已不是新鮮事。國産車大舉西進,确實讓更多人看到了更有性價比的選擇,可性價比産品背後的品牌和背景,仍然無法造成太多影響。
毫無疑問,從官宣造車到首款車型上市僅有 3 年的小米,SU7 名聲大噪是一件好事,刷新海外網友認知則需要一個更長的過程。國内許多人因爲小米和雷軍才購買小米汽車,相信海外消費者也會有同樣的态度。
在海外搞發布會、試駕體驗,以及多在大型車展上露面,在海外知名賽道上刷圈,國産品牌還需要更多的機會提升海外用戶的認知,隻有這樣,海外網友才能真正了解國産車,并打心底接受國産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