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養老金上漲的預期是穩的。但是,退休老人更關心怎麼漲?能不能向低收入人群傾斜?這是原因是:有些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太低了。
2021 年養老金全國平均水平是 2900 元,其實,中位數在 2600 元左右。目前全國有企業退休人員 1.3 億人,有 8000 萬人低于 2600 元,有 1 億人的養老金在 3000 元左右。
2023 年養老金預計統一上調 3.5%,3000 元隻漲 105 元,10000 元的要漲 350 元。差距越來越大,窮的越窮,富的越富,這不是共同富裕的理念。
所以,很多退休工人,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和傳統虧損國企的退休工人,他們的養老金水平隻有一千多元。
他們呼籲:在 2023 年養老金上調中,把 30 年工齡以上的老工人的養老金多漲 20% 左右,統一上調到 3500 元?養老金高于 5000 元的少漲一點,3000 元以下的多漲一點,慢慢追平,共同富裕。
我們來分析這種提議的可行性:
一是社保基金沒有這麼多錢。退休人員超過 1.3 億,至少有 1 億人達到了 30 年工齡、養老金低于 3000 元,如果統一漲到 3500 元,等于多漲了 500 元。那麼,一個月就是 1 億人 *500 元 =500 億元,一年就是 6000 億元。養老金 2021 年的結餘才 3000 多億元,這不是寅吃卯糧嗎?
二是打擊了高收入群體多繳費的積極性。以前的老工人,工資低,繳費少,甚至在 1993 年之前沒有繳過社保。高薪的人是這些年才出現的,他們的工齡短、繳費多,為養老基金做出了貢獻。如果退休後,工齡長、繳費少的人大幅度上調養老金,繳費高的人就不願意多繳費了。高收入的不繳費了,養老金池子的水就會幹涸了。
三是違反 " 長繳多得、多繳多得 " 的原則。工齡(視同繳費年限)隻是影響到養老金的一個因素。工齡 30 年的人,有的養老金達到四五千元,有的隻有一兩千元,中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人家繳費的多少和時間的長短。如果按照工齡統一标準,就起不到激勵多繳費、長繳費了。
以上是社保專家的反對意見。其實,大家都應該聽聽退休工人的真實呼聲。
第一,怎麼不公平啦?養老保險是按照工資的比例提取的,你繳費高,說明你的工資高,你在職幾十年已經享受了高工資的紅利。退休之後,大家都不再創造價值,為什麼不能向低收入者傾斜呢?
第二,工齡就代表曆史貢獻。尤其是工齡長的退休人員,尤其是工齡 30 年以上的工人,都是當年支援邊遠地區和參與國企建設的工人。他們在最艱苦的年代,從事着低工資、高強度的勞動,在職時沒有積蓄,退休後養老金太低,生活質量如何提高?當年他們做出了 " 犧牲 ",為什麼年老之後不給一點關照呢?
第三,養老金水平低不是他們的無能。他們當年很多都是被下崗安置的,甚至是提前退養、買斷工齡的。當年,國企經營不善是工人的錯誤嗎?國企下崗是工人的無能嗎?很多八級鉗工都下崗,是他們的手藝不精嗎?所以,他們的下崗、收入低、養老金低不是他們的錯,為什麼讓他們承擔呢?
PS:2010 年前退休的人員中,很多都是當年的下崗失業工人。應該給這三類退休人員多漲 20%,否則,他們将哭暈一大片。
第一類是當年實行低工資的國企退休老工人,他們都沒有積蓄,微薄的養老金讓他們在兒孫面前都直不起腰來。
第二類是當年支持改革、主動下崗的國企老工人,他們的晚年生活都比較憂傷。
第三類人是當年響應号召、犧牲個人利益買斷工齡、減輕企業負擔的國企人員,他們自謀職業之後,晚年一般都比較凄涼。
PS:你同意嗎?轉發給更多的人,共同促進養老事業更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