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産行業正在走出谷底,但是震蕩依舊存在。
此前,萬科創始人王石曾公開表示,房地産行業高增長時代已經結束,但不意味着沒有市場機會,而是 " 剛剛開始 "。房地産開發之外的經營服務業務,将是萬科實現二次增長的 " 機會 " 所在。
對于未來行業機會,萬科的董事長郁亮也表示,消費者需求更新叠代的速度快,市場是不會飽和的。
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行業的陣痛期存在毋庸置疑,但也因爲行業規模巨大,改善的需求依舊存在,因此未來地産相關行業依舊是一個規模巨大行業。
但這需要時間去消化。
與内地地産市場不同,香港地産市場近幾年表現平穩,降幅較小。
近日,李嘉誠 7 折賣樓的消息,引爆了香港地産圈。
由于價格 " 驚爆 ",該項目一經推出,就遭到了瘋搶。據悉,該項目開啓認購之後前兩日收票逾 5000 張,超額認購達 18.6 倍。
面對火熱的認購局面,8 月 6 日,長實集團宣布,按原價再加推 122 套公寓。
受此影響,8 月 7 日,長實集團出現了小幅的上漲,與之相比的是一衆地産股票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九龍倉置地大跌 5.77%,恒大物業大跌 11.50%,碧桂園大跌 7.69%,碧桂園服務大跌 7.32%……
根據長實集團的财報顯示,截至 2022 年末,長實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值項目高達 566.57 億港元,那麽不缺錢的長實集團爲什麽要七折大甩賣?李嘉誠這一舉動又透露出了什麽信号?
作爲地産界的 " 風向标 ",李嘉誠的動作總會對行業帶來一定的影響。
8 月 3 日,長實集團旗下新樓盤 " 親海駅 II" 項目公布了首張價單,共 132 戶,每平方英尺價格爲 1.5 萬港元(約合人民币 14.8 萬元 / 平方米),均價回到 7 年前。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其中最便宜的房型,實用面積爲 210 平方呎(約合 19.5 平方米),扣除 18% 折扣後,折實售價爲 290 萬港元,折實呎價 13810 港元(約合 14.87 萬港元 / 平方米),這一售價比周邊二手房價格便宜約 30%。
所以,該項目開啓認購之後,便遭到了瘋搶。
那麽不缺錢的長實集團爲什麽要七折售房?此行爲是否會引起相應的 " 價格戰 "?侃見财經認爲,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香港一手住宅市場放量。根據香港地政總署 7 月批出可預售樓花的單位共涉及 4602 戶,按月環比漲幅接近 4 倍,爲一年以來的高位水平,爲了推動新盤的銷售,此時向市場讓利,吸引人氣也無可厚非;
第二,地産商一般會采取 " 先量後價 " 的策略來吸引客戶。據悉," 親海駅 II" 樓盤預計到 2025 年 10 月才能交付,此價格可以對沖未來兩年的下行風險;
第三,利率下行的風險較高,未來走勢已經非常明确,所以此時低價有助于長實集團回籠資金;
第四,前面的魚市場有重建風險,其次是用料和電梯比例,住宅中其實是很多人共用兩個電梯。
此外,侃見财經還認爲,本次的推盤量 并不是很大,總共也不過 254 套,所以外界對于此項交易反映過于劇烈,相關媒體報道也有些誇大。
長江實業集團主席李澤钜表示,訂價的确吸引,集團一向奉行以市價或低于市價去賣樓以促進銷售。
實際上,本次并非李嘉誠第一次降價賣房。
早在今年三月,長實集團就曾推出屯門飛揚第 2 期樓盤首張價單,折實呎價爲 11042 港元至 13972 港元,最低呎價創周圍片區 3 年新盤新低。
對于實力雄厚的長實集團而言,打折出售并非是因爲集團的現金流壓力。
對于市場,長實集團主席李澤钜表示,我們認爲應該在逆周期買地或者置業,現在的時機的确比三年前更加穩妥。
8 月 3 日,長實集團披露了 2023 年中期業績報告,财報顯示,集團已确認物業銷售收入爲 82.46 億港元,同比減少 59.6%;收益爲 35.3 億港元,同比減少 56.2%。據悉,2022 年,香港樓市價格累計下跌約 15%。
大幅下滑的業績有可能是此次長實集團加速回籠資金的另外一個原因,而對于債務的謹慎也一直是李嘉誠的底線。
因此,長實集團的債務水平一直保持在 30% 以下。
此外,促使李嘉誠旗下公司長實集團低價推盤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其被市場低估了,所以過去一年多以來,長實集團進行着密集且瘋狂的回購。
資料顯示,進入 2021 年之後,由于美聯儲加息的影響,香港的股市進入到了下跌周期,但是,長實集團則從 2019 年就進入到了下跌周期當中,此後的很長市場都處于寬幅震蕩之中。對于長實集團的表現,一方面是因爲交班問題,另外一方面則是市場原因。
爲了應對長實集團的下跌,體現公司的價值,長實集團便進行了密集的回購。
進入 2022 年 5 月中旬之後,長實集團就展開了密集的回購,進入 2023 年 5 月之後,長實集團的回購金額有明顯擴大的趨勢,其中 5 月 25 日、5 月 31 日、6 月 21 日,單日回購金額均超過了 1 億港元。
對于港股地産市場的低估狀态,港股上市公司碧桂園服務近期也表示,由于當下的股價未能充分反映集團的内在價值。所以公司将根據實際需要,于公開市場回不多于 3.37 億股股份,據悉該部分股占到了碧桂園服務已發行的股份總數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