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麽個東西,不管你是幹皮還是油皮,下巴上大概率都有。
那就是一粒粒凸起的小顆粒。平時看着還行,但洗臉、抿下巴的時候,摸起來有點糙。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
尤其是化完妝,這些小顆粒會讓浮粉來得更早一些。
有些朋友的下巴小顆粒,形态顔色統一,不痛不癢;有些各有特點,既有小小淺淺的,也有紅腫發痛的。
圖片來源:社交平台
社交平台上,很多人把它統稱爲:下巴小顆粒。
各種一鍵消除小顆粒的方法,動辄幾萬贊。比如頻繁用清潔泥膜、瘋狂擠瘋狂刮……
有人按教程操作真的變好了,但更多的朋友把下巴整紅整傷了,也不見改善。
「整治」前,咱其實漏掉了一件事:這些小顆粒到底是啥啊?
下巴凸起的小顆粒,
多數是這倆小東西
每個人下巴顆粒的大小、輕重,可能都不太一樣。
但多數情況下,普遍、大面積存在的,都和一個皮膚結構有關:膨大凸起的毛囊皮脂腺。
因爲下巴部位的皮脂腺比較發達,油脂分泌旺盛,就會把毛囊「撐」起來,像迷你痘痘。
左側黃色爲皮脂腺,1 爲基底細胞,2、3 爲皮脂細胞,4 爲皮脂
圖源:站酷海洛
根據毛囊皮脂腺的開閉狀态不同,這些下巴上的小顆粒,可以分爲兩種情況:皮脂腺肥大、脂質微絲。
如上圖,淺色的閉合狀态是皮脂腺肥大;下方表面有黃色小凸起,用手指稍微一擠,還能擠出一條油脂細絲或小粒粒,這種狀态叫脂質微絲(鼻翼周圍也可能有)。
大家可以找個鏡子對照檢查一下,如果你下巴的小顆粒分布均勻,大小相似,不紅不痛不癢,那大概率就是了。
這兩者都是正常生理現象,不用特别處理。
>即便脂質微絲裏冒出小顆粒,也是皮脂新陳代謝的正常産物,一般 30 天左右就會被代謝。
抿嘴時摸着可能有點粗糙,但千萬别整狠活兒,過度清潔、亂摳亂擠反而會讓毛囊皮脂腺受損,輕則紅腫發炎,嚴重的可能會變黑、留下色素沉着斑,得不償失。
實在介意的朋友,推薦 2 種靠譜的辦法改善一下:塗抹維 A 酸類藥物,或酸類護膚品。
長得很像的小顆粒,
還有這 3 種
就像前面提到的,有些人的下巴小顆粒,長得形态各異,并不純粹。
這時候,用網上那些「萬能去除方法」就更不靠譜了。
除了凸起膨大的毛囊皮脂腺,下巴小顆粒還可能是這 3 種情況——
1. 粉刺
粉刺,包含白頭粉刺和黑頭粉刺,屬于輕度痤瘡的一種。
外觀上,白頭是白色或膚色小丘疹,可以擠出皮質内容物;黑頭中間會有明顯針尖狀的黑色。
圖片來源:《皮膚性病學圖鑒》
粉刺引發的原因很多,包括雄性激素分泌、毛囊口栓塞、皮脂分泌過多及細菌感染。
可以在醫生建議下及時用維 A 酸,比如阿達帕林凝膠或維 A 酸軟膏。如果皮膚比較敏感,可以用更溫和的壬二酸,孕哺期也适用。
注意千萬不要摳和擠,很容易加重炎症,甚至變成囊腫。
2. 痤瘡後增生瘢痕
痤瘡後增生瘢痕,是一種機體對真皮損傷的過度組織反應。
通常是淺色樣凸起皮膚,形狀不規則,有大有小。
痘痘嚴重或者用不當手法處理,會導緻皮膚修複過程成纖維細胞和膠原蛋白「過度加載」,産生瘢痕。
對于瘢痕,護膚和簡單用藥的改善作用都較小,想修複可以咨詢專業醫生,考慮用醫美激光和冷凍療法。
3. 粟丘疹(脂肪粒)
粟丘疹,俗稱脂肪粒,是一種直徑在 1~2 mm 的表皮下角化囊腫。
從外觀上看,是邊緣清晰的圓頂狀、黃白色小粟粒,不痛不癢,摸上去實實的。
常見于面部,尤其是眼周位置,下巴也可能會有。
圖片來源:《皮膚性病學》、pubmed
雖然叫脂肪粒,但和脂肪沒關系,也不影響健康狀況。
引發原因很多,包括遺傳、皮膚調節能力弱、外用藥或化妝品使用不當,紫外線暴露多等。
如果覺得影響美觀,可以去醫院皮膚科就診,用專業消毒工具挑出,或用激光手段去除。
說實在的,皮膚是真實的生理組織,有點紋路、疙瘩、毛孔很正常,不要一看到「不平整」就擔心。很多以爲的「皮膚問題」,平時不怼鏡子,其實看不太出來。
如果确實想有更細緻的皮膚狀态,那咱要先分清楚這些凸起的小顆粒都是啥,再用靠譜的手段去改善。
對于正常的毛囊皮脂腺和脂肪粒,日常做好面部清潔、控油是關鍵;
遇到粉刺,及時用藥,避免瘢痕增生。
最後,還有一個小小提醒:不管是啥類型的下巴小顆粒,千萬不要摳!哇!
本文審核專家
更多優質内容
皮膚長了不明疙瘩
發紅、凸起、疼痛怎麽辦?
都可以嘗試拍照問醫生
策劃制作
策劃:之樹 | 監制:Feidi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讀者說找不到我們的文章
大家記得把丁香醫生設爲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