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讀娛,作者|趙二把刀
截止 2023 年 4 月 7 日 17 時,《玲芽之旅》在國内票房達到 6.60 億,超過 2016 年《你的名字》,成日本動畫在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第一位;同時,曾拿下 13 個單日票房冠軍的《玲芽之旅》,在 4 月 6 日丢掉這個頭銜後,也意味着其在中國市場的高票房之旅或許要告一段落。
那麽,爲什麽《玲芽之旅》能夠取得如此的票房成績?這是否意味着日漫在中國市場迎來爆發的時刻嗎?以及,這對于國漫行業又會帶來什麽樣的思考。
01
能夠打破票房紀錄,首先來自于影片自身的品質 " 過硬 "。
作爲新海誠災難三部曲最後一部《鈴芽之旅》,延續了之前的風格,全片拍得很唯美奇幻,節奏也很流暢緊湊,大戰蚓厄的動作場面壯觀霸氣,三條腿的椅子和兩隻貓咪都很萌,玲芽一路冒險打怪,最終走出童年地震陰影的煽情故事,情感相當飽滿。
這也讓很多從《你的名字》《天氣之子》一路伴随而來的觀衆們,走進影院支持,也使得該片一經上映單日票房就破億。
其次,在宣發方面,《鈴芽之旅》也是近期國内電影市場的 " 優等生 "。
《鈴芽之旅》延續了《你的名字》《天氣之子》的宣發策略,邀請新海誠到中國參加首映以及路演。能夠看到,疫情過後,年輕的觀衆群體們對新海誠的國内之行還是相當歡迎的,無論是首映式還是大學之行等,所到之處相當火爆。此外,周深演唱的中文主題曲流行度也很高,作爲二次元大本營的 b 站也搞了多輪站内網友的觀影活動等。
有針對性的宣發也是撬動了年輕群體的觀影熱情,根據燈塔專業版顯示,累計 79 萬的想看人數中,20~24 歲的群體占據了 36.4%,20~29 歲的群體比重更是超過 55%。
再次,低票價策略。根據部分媒體統計的數據,《鈴芽之旅》票價屬于相對較低的,平均票價不到 40 元,在部分二三線地區的票價甚至接近 20 元,這也吸引了很多青少年觀衆購票觀看。
除了影片質量,口碑,宣發和定價策略之外,讀娛君認爲,《鈴芽之旅》能夠在國内取得如此高的票房,離不開對上映時間點的拿捏。
《鈴芽之旅》是 3 月 24 日正式上映,離春節檔的超級票房電影收割票房的時間已經久遠,離三月唯一有競争力的國産喜劇電影《保你平安》的檔期也錯開近半個月,所以其上映後的兩周時間内,基本上就沒有能影響其票房走向的競品。就算到 4 月初,新上的幾部片子,《忠犬八公》《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柯南》等,對其也沒有形成任何的挑戰,這可以說是讓《鈴芽之旅》能夠在日冠上能夠暫時還沒被趕超的客觀原因。
合适的檔期,加上之前積累的口碑,以及相當過硬的品質,都使得其在這個三月底四月初,成功将日漫大電影的票房成績創出新高。
不過,也要看到《鈴芽之旅》雖然成爲日漫内地票房新冠,但就此得出以其代表的日漫電影在國内市場已經 " 破圈 " 成功可能也是不謹慎的——畢竟,相較《你的名字》,《鈴芽之旅》在除中國之外的市場的表現都是有所退步的。
02
有分析認爲《鈴芽之旅》的票房成功來源于 " 破圈 ",但這個破圈要打一個引号。
讀娛君統計了在國内上映的日漫電影的觀衆人數,超過千萬的隻有三部,分别是《你的名字》《鈴芽之旅》和《千與千尋》;其他,如《柯南》系列以及《哆啦 A 夢》系列雖然受衆廣泛影響力巨大,可仍未形成觀影熱潮。
以清明前上映的《柯南:貝克街的亡靈》爲例,目前觀影人數尚不到 70 萬,票房 2400 萬——當然,作爲批片,這樣的表現應該還是可以盈利的。隻是類似的表現,其實對柯南這一日漫經典 ip 還是存在一定的傷害的。
透過觀影人數來看,《鈴芽之旅》其實比 2016 年的《你的名字》還沒有實現超越。雖然《鈴芽之旅》票房成績遠超《你的名字》,但從觀衆數量來看,遂已經很接近,但趕超有難度。
此外,《鈴芽之旅》的口碑也是新海誠三部曲較爲有争議的,部分觀衆認爲這部影片的故事不夠精彩,後半段劇情崩了,以及鈴芽純愛戰士的人設也并不讨喜等等,這些或許使得這部影片的口碑有所下滑,截至日前,《鈴芽之旅》豆瓣評分 7.4,低于《你的名字》的 8.5。
還是以豆瓣的數據爲例,《你的名字》的想看人數 24 萬,《鈴芽之旅》想看 11.6 萬——不知道是熱衷上豆瓣打分的用戶數量銳減了,還是《鈴芽之旅》的熱度可能也沒有那麽高。
值得一提的是,《你的名字》全球票房達到 3.83 億,其中日本本土票房 2.33 億美金,韓國票房 4799.5 萬美金,這都高于《鈴芽之旅》;《鈴芽之旅》在日本是 2022 年底上映,本土市場票房 1.04 億,韓國票房 2985 萬,全球票房 2.34 億美金……
雖然在中國市場一路飄紅,但放在全球票房的大盤子裏,《鈴芽之旅》比《你的名字》少了一個多億美金。考慮到貨币貶值以及票價上浮等因素,《鈴芽之旅》和之前新海誠的作品相比,在日本本土市場以及韓國市場都是萎縮的。
從以上多個維度,可以對《鈴芽之旅》這部電影的表現有較爲客觀的評價:
首先,從多部影片的票房成績和入場觀衆其實可以明顯看到,新海誠已經成爲日漫大電影在内地市場最具号召力的廠牌,這點是很多經典 ip 也難以比肩的;其次,對新海誠而言,三部風格較爲近似的作品,在更大範圍的市場來看,其實已經是遭遇到審美疲勞的,受衆和票房都有所下滑。所以,新海誠下一部作品能否延續之前的好成績,其實是要打一個問号的。
或許,對于之後将要上映的主打情懷的《灌籃高手》電影版的票房預期,應該也是要适當回調的。
0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透過日漫電影過去 10 多年在本土市場和中國市場的表現,對于中國動畫電影市場,我們或許應該報以更大的信心。
日本動畫電影大緻上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導演風格顯著的精品大作,前有宮崎駿現有新海誠;另外一類則是 ip 改編,比如柯南、哆啦 A 夢、航海王等等,這些改編電影占據了内容供給側的大頭,影片數量龐大,但多數口碑和票房都在及格線上線浮動,屬于供應大戶,主打情懷和圈層市場。
雖然市場規模龐大,起步很早,不過更多的還是強在動漫以及 ip 衍生開發等,動畫電影側其實并不像想象中那麽強大。
反觀國内市場,在精品動畫大電影領域,成績斐然。比如,《哪吒》 票房就有 50.35 億,1.41 億的入場人次;《姜子牙》也有 4000 萬 + 的入場人次,票房達到 16 億 + ——這些實打實的數據,就算是新海誠等也是要望其項背的。
但在腰部,國内動畫電影其實是有一些虛的。以追光最近的兩部動畫電影爲例,《白蛇 2》 票房 5.80 億,人次 1486 萬 +;《楊戬》 票房 5.55 億,人次 1318 萬 + ——其實追光的作品和新海誠的作品有相似之處,都是優點很突出,也有一些缺點,隻是号召力似乎總是差一些。追光的宣發其實可以多借鑒一些新海誠的思路,在主題曲以及儀式感上多一些層次。
不過也要看到,雖然國漫市場已經興起,但積累也是有所欠缺,尤其在動漫 ip 的電影版,市場上的供給是偏少的,也很少有能夠延續的。唯一的亮點可能就是《熊出沒》大電影持續輸出,經過多部口碑積累,在這個春節檔拿下 14.92 億的好成績。
所以,對于國内的動漫市場而言,之後除了加強頭部精品作品的供給之外,其實還要看目前受衆不錯的國漫作品能否找到一條輸出大電影的路徑——透過日本動畫電影市場的發展曆程可以看出,兩條腿走路才能讓市場更健康也更有序。
至于出海,動漫真正出海可能尚早,還需要在國内市場做大做強後再談出海。畢竟,日漫受衆廣泛,但中國電影崛起的當下,國漫用戶更是龐大。期待下一個 10 億 + 的動畫電影可以在暑期檔出現。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