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能被冠以 " 神車 " 名号的,五菱宏光占據一席之地。
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五菱宏光 MINI EV 在去年創下 了 150 萬輛以上的銷量記錄,登頂 A00 級車型銷量榜首。
爆款的出現讓更多車企盯上了這塊 " 小型車 " 市場,比亞迪、江淮、長城等車企都接連推出了 A0 級純電小車,這對在 A00 級和 A0 級小車市場均有布局的五菱來說,壓力随之而來。
今年以來,五菱的銷量也在逐步下降,今年 1-8 個月上汽通用五菱的累計銷量爲 75.14 萬輛,同比下滑 17.63%,此前動辄月銷四五萬的五菱宏光 MINI EV 也跌至一萬左右,6-8 月銷量分别爲 1.38 萬輛、1.55 萬輛和 1.58 萬輛。
雖然五菱在小微型電動車市場依舊占據着重要位置,但爆款優勢銳減讓五菱不得不繃緊神經應對市場競争。
五菱亟需自證實力。今年新能源混動車型以及動力電池技術的進步,尤爲被市場關注。10 月 16 日,五菱向外界發布了其 " 靈犀混動 " 和 " 神煉電池 " 兩大自研技術,并且公開亮相了搭載這兩大技術的首款 A 級轎車 " 五菱星光 "。
五菱有技術嗎?
五菱此前鮮少将其技術擺到台面上講,這也是爲何外界會質疑五菱是否有技術沉澱。
" 針對市場上一些誤解五菱的聲音,我們很有必要予以還擊,告訴市場和消費者五菱有足夠的技術在新能源市場上立足。" 五菱産品創新中心總經理趙奕凡在會後交流中表示。
爲了打破外界對五菱技術的負面猜想,五菱打出了 " 靈犀混動 " 和 " 神煉電池 " 兩張牌。
先看靈犀混動,其由 " 混動專用發動機 "、" 電磁式 DHT"、" 電驅系統 " 和 " 混動專用電池 " 等硬件做基礎,結合 " 五菱式 " 全場景數據軟件标定。
在能耗表現上, 五菱靈犀混動配備 1.5L 排量混動發動機平台,熱效率爲 43.2%,熱效率覆蓋率達 40%,有 92% 的時間工作在高效區,發電功率覆蓋 8kW-60kW,最高效率達到 96.8%,系統效率 85% 以上的區間占比大于 85%。
電控最高效率達到 98.8%,并使用了新一代 IGBT 高功率芯片和 OreoPACK 雙面散熱塑封等技術來縮小 2/3 系統體積和減少 25% 熱阻損耗。另外,通過智能能量回收技術,能夠實現 30% 能量回收率。
五菱方面表示,電磁式 DHT 是其首創,能夠實現 0.1 秒響應,通過智能軟件開發和标定,以及進氣壓力傳感器和慣導系統的智能識别,适應平原、高原、坡度、平路、山路等不同的工況。
混動系統之外,五菱認爲站穩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另一個武器在于電池。爲掌握電池研發技術,五菱建立了電芯和電池雙系統實驗室,而五菱此次推出的 " 神煉電池 " 正是出自其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
相較于比亞迪的 " 刀片電池 "、吉利的 " 神盾電池 "," 神煉電池 " 雖是後來者,但五菱在發布環節上多次将其它品牌電池拉出來比較。
" 有人把針刺試驗作爲檢測電池安全的珠穆朗瑪峰 ",但在五菱品牌及市場總監思行看來,僅是針刺不起火還不夠。需要說明的是,針刺試驗是比亞迪自證電池安全的試驗項目之一。
從現場播放的測試視頻來看,除了挑戰針刺實驗外,五菱 " 神煉電池 " 用電芯刺穿三分之一模拟極端側碰受傷依舊能正常循環、擠壓形變 40% 不起火、極端溫變、浸水依然不起火不爆炸等。
五菱方面解釋,這是因爲其從電芯内部結構、固液界面和材料體系等多方面進行了優化,具體包括——
爲規避整車應用振動工況中極耳下沉與機片接觸帶來内短路風險,其采用了 L 型極耳替代傳統 U 型極耳;
基于極片頂部絕緣保護層和寬裕 overhang 設計,避免了自放電與頂部析锂;
在材料方面,通過采用高熱穩定、低熱導率的陶瓷層塗覆,抑制隔膜收縮,熔融,進一步防止熱失控發生。
雖然是五菱首次談及其在混動系統和電池方面的技術細節,但實際上這些技術早已應用在産品上,例如宏光 MINI EV 就已經搭載了 " 神煉電池 " 的相關技術。據趙奕凡透露,未來五菱的高壓快充方案将基于神煉電池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五菱在大不會上還提及打造了全新原生新能源架構,但并未做過多介紹,僅透露打造全新原生新能源架構累計投入近 20 億元。
在活動現場,五菱還發布了搭載上述技術成果的 A 級轎車産品 " 五菱星光 ",這也是全新原生新能源架構的首款車型,提供純電和 PHEV 兩種動力的版本,計劃于今年 11 月上市。
另外,據官方透露,後續還将推出全新原生新能源架構打造的其它車型,下一款新車會是 SUV。
五菱的反攻
無論是 " 靈犀混動 " 還是 " 神煉電池 ",都足以窺見五菱在新能源路線上的布局,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五菱發布的并非技術期貨,而是可以實現量産上車的實用性技術。
此次亮相的 " 五菱星光 ",不僅搭載了五菱的新技術,其也是五菱從 A00 級車向 A 級車的試探。
衆所周知,技術的投入需要成本作支撐,由于 A00 級和 A0 級小車的單車利潤不高,考驗的是車企對成本的控制能力,一旦銷量減少,難以形成規模化效應,營收也将大打折扣。
去年以來,比亞迪海鷗、熊貓 MINI、長安 Lumin、零跑 T03、奇瑞小螞蟻等微型車的推出,無不與五菱的産品形成了競争和分流。
尤其是 A0 級市場,海鷗和海豚與五菱缤果和五菱星雲形成正面競争。在今年上半年,海豚已經成爲 A0 級市場位居首位的選手,排在後面的是五菱缤果和歐拉好貓兩款車型。
面對競争對手的兇猛攻勢,五菱也在積極應對,A00 級市場依舊是宏光 MINI EV 坐鎮,A0 級車型則是交由五菱缤果和五菱星雲擔起重任,而小車領域的智駕則是由旗下品牌寶駿雲朵和 2023 款 KIWI EV 進行占位,五菱星光的到來則是五菱沖擊價位更高市場的舉措。
另外,從此次新技術與新産品的亮相也不難看出,五菱 " 靈犀混動 " 和 " 神煉電池 " 兩大技術瞄準比亞迪意味明顯。但事實上,比亞迪的強項不僅是三電技術,還在于其垂直整合能力帶來的成本控制能力。
在如今競争異常激烈的汽車市場中,與 " 電動化 " 并行的,還有智能化。今年以來,各家車企在智駕上的開城之戰、成本之戰不斷加劇,智能座艙的戰役更是從車内智能向車機聯動方向 " 卷 "。
從目前五菱在智能化上的動作來看,其在智駕上并非走自研路線,而是選擇與大疆合作打造 " 靈犀智駕系統 ",2023 款 KiWi EV 和寶駿雲朵靈犀版均有搭載,但目前還未真正上量。
雖然此次五菱僅在電動化層面輸出,并未談及智能化上的布局,但當下的汽車市場早已不是打完電動化上半場才開啓智能化下半場的比賽,即使是微型電動車,其對于智能化、軟件層面的需求也并未減少。
對五菱來說,要在微型電動車領域站穩腳跟,還需再造爆款。而五菱星光能否在兩大新技術的加持之下成爲爆款,還未可知。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 ,作者 | 肖漫,編輯 |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