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啓樂讀
11 月 28 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心和公益基金會和親近母語公益等協辦的 " 精研閱讀力,共做點燈人 " ——元啓樂讀 · 0-6 歲以早期閱讀培育全人項目走進成都新津活動在石筍街小學新津分校成功舉辦。

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文學院院長姚蘇平、親近母語創始人徐冬梅、心和公益基金會理事長伍松、心和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劉斌、三槐堂保育園創始人王劍,成都市石筍街小學新津分校黨支部書記賴敏、成都市新津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研訓室主任謝彬,新津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區小學教育名校聯盟首席校長,區學前教育聯盟首席園長以及區教育局相關科室,社區教育學院、名師(名園長)工作室領銜人、教師代表近四百人出席了活動,就早期閱讀的價值意義、關鍵問題與提升策略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讨。新津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主任周麗莎爲活動緻辭。


成都市新津區第二幼兒園楊柳園區大班的小朋友們率先登台,以活潑可愛的童聲誦讀了《小步日誦》的經典童謠——
" 白雲淡,天氣晴,坐隻小船去采菱 ",仿佛帶我們置身于江南水鄉,感受着采菱人的快樂與滿足;" 不知是鵝過河,還是河渡鵝?" 以充滿哲思的童言,展現孩童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
孩子們天真爛漫的天性和對語言的純真感受,爲活動增添了一抹生動的色彩。





專家視角:早期閱讀的重要性與核心問題
"80% 的大腦發育在 3 歲完成,每秒鍾會有 100 萬個神經細胞突觸連接發生。3 歲幼兒的神經細胞突觸連接是成人的兩倍。非認知技能主要形成于 3-4 歲。" 劉斌老師指出,0-6 歲,尤其是 0-3 歲,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對個人未來的認知、語言能力和社會情感發展至關重要。孩子們的大腦就像超級計算機,而早期教育正是啓動這台計算機的鑰匙。

劉老師爲大家介紹了聖何塞倡議、哥本哈根共識、聯合國《婦女、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全球戰略》《國際早期學習和兒童幸福研究評估框架》 (IELS)等,說明 0-6 歲嬰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已經是國際共識,并爲之共同努力。

當我們把目光轉向國内,劉老師提到了中國在嬰幼兒發展領域的政策和實踐,如《3 歲以下嬰幼兒健康養育照護指南》的推行,顯示了中國在促進嬰幼兒全面發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同時指出目前從認知到資源的欠缺,從國家投入、幼兒園一體化發力、社區幼兒閱讀空間打造、家長互助共學等角度,對我們的早期閱讀發展提供了具體的建議。


王劍老師帶來《0-6 歲嬰幼兒早期閱讀中的關鍵問題》專題分享。他将書比作一種特殊的玩具,強調了兒童通過人際關系、情緒和理解外部世界來學習的重要性。引用了羅森茨韋克的實驗研究,說明豐富多彩的環境對兒童大腦發育的重要性,從而強調書籍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

在探讨 0-6 歲孩子閱讀的幾個階段時,王老師提出了從玩書到聽書、讀書、說書、看書、畫書(文字)的遞進過程。他強調,無論是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裏路,核心都是 " 與人對話 ",而閱讀和思考是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唯一方式。
最後,王老師細述優秀繪本應具備的特征,并推薦了一系列優秀的作家和繪本書目,如宮西達也的恐龍系列、柳原良平的《好喜歡吃蔬菜》、吉竹伸介的《夏美變變變》等,爲大家提供了具體的選書參考。
實踐探索:早期閱讀的創新路徑
"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徐冬梅老師以《問劉十九》開場,帶大家一起誦讀、吟唱,她說,在這個天有些冷的成都,我們也飲一杯酒,它就是兒童閱讀。徐老師用一個小時的時間,闡述了 0-6 歲兒童的認知和語言發展,并分享親近母語在幼兒閱讀領域的理念、研究研發與實踐。

徐老師指出,理解兒童的成長和學習方式是嬰幼兒教育的核心,兒童的發展具有整體性、個體性和文化性,而語言發展的重要節點貫穿于兒童成長的各個階段。
自 2003 年成立以來,親近母語一直緻力于爲 0-12 歲兒童、家庭和學校提供優質的中文分級閱讀圖書和解決方案。親近母語研發的圖書,如《日有所誦》系列、《小步樂讀》《中文分級閱讀文庫》等,都是基于兒童認知和語言發展規律精心設計的,旨在通過閱讀激發兒童的潛能。




在 0-6 歲兒童的認知和語言發展方面,徐老師詳細闡述了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生理發育、認知發展和社會性發展,以及語言發展的重要裏程碑。她特别提到,0-3 歲的嬰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早期經驗對孩子的大腦神經回路形成至關重要。因此,爲嬰幼兒提供豐富且優質的閱讀經驗,對于他們的語言發展和整體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
徐老師還分享了親近母語在 0-6 歲兒童閱讀領域的研究計劃,包括理論研究和科研、内容開發、早期閱讀指導和教育研究實踐,以及嬰幼兒教育和機構賦能。親近母語不僅關注兒童的閱讀習慣培養,還緻力于通過閱讀傳承文化,潤澤生命,讓每一個兒童的生命河流彙入中華民族、人類文明的洪流。
成都市新津區教科院謝彬老師和陳先蓉、蔣桂、曾瑤、鄭棪爔四位園長分别從幼兒閱讀能力提升策略、家校社協同育人、閱讀公益活動、幼小銜接、親子共讀等不同角度作了主題報告。

從 "3D 兒童閱讀法 ",到以聽說讀寫點亮幼小銜接閱讀之路的實踐案例;從家庭親子共讀實操,到園家社高效協同育人機制;從學校閱讀基地、家庭閱讀包到社區公益閱讀點,各方多元而紮實的實踐,給了與會者很好的借鑒與啓發。




新津區儒林幼兒園帥麗娟園長以繪本《大戰紅孩兒》爲載體,爲大班的孩子們呈現了一節充滿想象力與探索精神的繪本課。


在她的課堂上,孩子們仿佛跟随孫悟空一起,不僅認出了被綁在大樹上的妖怪,還體驗了孫悟空變化成小飛蟲的奇妙旅程。帥園長通過生動的講述和互動,讓孩子們在緊張刺激的故事情節中,學習到了勇敢與智慧。
高新區芳草第二幼兒園徐鵬園長以《一顆蘋果樹》爲文本,以問題爲導向,通過提出 " 如果黑熊分享了他的蘋果,會怎麽樣?" 這樣的問題,激發孩子們的思考和讨論。


他鼓勵小朋友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推理和預測,如在《生日蛋糕》的繪本中,徐園長引導孩子觀察細節,提出問題,讓孩子們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培養觀察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文化傳承:圖畫書中的中國故事
從北宋到今天,跨越千年的圖畫作品中,有哪些經典的中國味?兒童圖畫書裏,蘊含了哪些純正的傳統藝術元素?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文學院院長姚蘇平教授以《兒童圖畫書裏的中國》爲題,帶我們開始了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感受傳統藝術的代代傳承。

姚教授聚焦圖畫書中的中國文化元素,深入分析了中國故事背景、人物形象、畫面風格,讓我們看到圖畫書如何成爲傳播中國文化的小巧使者。她說,這些色彩斑斓的頁面對兒童的文化認知和精神成長有着不可小觑的影響,建議老師和家長們都可以用圖畫書作爲橋梁,引導孩子們探索并愛上祖國的文化瑰寶。
在具體作品的賞析中,姚教授帶我們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多樣性。如對比于虹呈的《梁山伯與祝英台》與顧恺之的《洛神賦圖》,感受圖畫叙事如何在一代代的創作中得以延續;看楊志成的《狼婆婆》以及《安的種子》《石頭湯》等作品,怎樣展現中國故事的豐富多樣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熊亮的《小石獅》,其開放式結尾不僅引發成人的深思,也啓迪孩子們去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和不确定性。此外,《一園青菜成了精》以其獨特的韻律和節奏,對兒童語言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同樣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講座的最後,姚教授特别強調了孩子們的創作潛力,他們不僅是文化的接收者,也是創造者。《大山裏的小詩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告訴我們,兒童的創作同樣值得被世界聽見和重視。她鼓勵老師們認識到兒童在文化傳承中的雙重角色,以及他們在創作中所能展現的無限可能。
一天的精彩活動很快落下帷幕,我們帶着滿滿的收獲和對未來的期待,更加堅信 0-6 歲早期閱讀意義深遠,它是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能力,增強情感認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徑,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也是他們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石。
親近母語以其專業的中文分級閱讀解決方案,爲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心和公益基金會則通過其公益項目,将閱讀的種子播撒到每一個需要的角落,讓閱讀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長之路。
我們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裏,彼此攜手,與更多耕耘在一線的兒童閱讀路上的點燈人一起,爲孩子們的閱讀與成長貢獻力量,照亮他們的未來。

關于元啓樂讀
" 元啓樂讀 · 以 0-3 歲兒童早期閱讀與語言發展促進全人教育 " 項目,是由心和公益基金會支持,親近母語公益中心承接的公益項目,從當下中國 0-3 歲兒童缺乏優質的早期閱讀教育指導的現實層面出發,爲家長、早教機構、圖書館館員等相關人士解決早期閱讀指導的專業度缺乏問題。
項目通過開展書目發布、實證調研、理念傳播和專業培訓,提高早教機構 / 育兒園從業者、圖書館館員、幼兒園教師、家長等對早期閱讀與語言發展的認識和閱讀實踐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 0-6 歲兒童的語言能力發展,全面激發幼兒的語言天賦,培養其多元智能和社會适應能力,爲全人發展和終身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項目咨詢丨王詩雨老師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