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吹不動了。
打臉來得那麽的突然。
《新聞女王》大結局,#爛尾 上了熱搜。
前期邊追邊誇的觀衆,感覺到了"背叛",豆瓣評分一天之内也從8.2降到了8.0。
前期《新聞女王》出圈,基本全靠和内娛偶像劇的反差感:
杜絕戀愛腦。
一心搞事業。
沒有白蓮花人設,玩的就是手段。
獨立女性,專業職場,再加上行業内幕和宮鬥。
全都是觀衆想看,但内娛拍不好的。
以至于有人說,看《新聞女王》看得乳腺都通了。(對立面的是"乳腺結節劇")
但抱歉。
剛身心舒暢沒幾天,《新聞女王》就來添堵了。
劇中人氣很旺的非典型女強人許詩晴(高海甯 飾),花瓶身,事業腦。
前期,拉拉鏈,送批發"戰衣",都是爲了積累新聞資源,作爲自己當上黃金時段女主播的跳闆;
到中期,搖身一變,一身樸素的衣服去探望養老院中的父親,來了一段"亦有苦衷"的親情戲;
再過兩集,父親去世,身邊男同事突然官宣戀愛,許詩晴一臉甜蜜,宣布"封胸"?
性感野心家→苦情大孝女→甜心小女友。
結果,下一集劇情,懷孕?
嘿嘿,逗你玩呢,男朋友隻是我聯合男高層轉換人設的幌子罷了。
這人設一天一輪,仿佛隻是在表演對前一集形象的"背刺"。
當開播時人人贊賞"這是今年最具有覺醒意識的新時代職場劇",還沒有意識到監制鍾澍佳曾經的話語中的"殺傷力"。
他當時的大概意思是,這是一部在保留着港劇成功因素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的劇。
"成功因素"大家都熟悉,TVB職場劇與TVB宮鬥劇成功經驗的雙管齊下。
而"與時俱進",在Sir看來,則是将近年來流行的"大女主爽劇"節奏融入其中。
反而失去了TVB職場劇的底蘊。
01
一味圖"爽",最終乏力
《新聞女王》達到如今的流量高度,有兩大殺手锏。
一道顯性:大女主話題。
著名台詞:
你連狗咬人都想象不了
人咬狗的世界不适合你
找個男人嫁了吧
我也想知道誰能坐我這個位置
是你的工作重要還是我重要
你說呢
這些"出圈"台詞無一不與當下的"大女主"影視潮相關。
而持續性保留觀衆活性的方式,則是另一道隐性殺手锏:強節奏。
之前的文章分析過,第一集,《新聞女王》前5分鍾的教授講座就結束了一場至少三方的小戰鬥,有三五次反轉。
老實說。
這種形式很适合剪成短視頻傳播,靠金句和drama出圈。
但當你帶着高期待去看劇時,又會感受到落差:
原來好看的都剪出來了,其實劇情沒那麽有料。
這也是爲什麽一部分觀衆沒到大結局,就已經提前棄劇。
《新聞女王》每一集都呈現這樣的沖突模闆:
佐治和飛爺就像動畫中的灰太狼,憋着一肚子壞要陷害女主→利用主播A使絆子→此時爆發一個社會熱點新聞→女主利用主播/記者B來平息→沒想到吧主播C還憋着個大招呢,留個懸念放片尾曲。
下一集,文慧心繼續開金手指解決。
然後ABC的位置在以下人物中排列組合互換一下。
當然也有短暫失利的時候,白月光前任就是一個複活點,說兩句滿血複活,繼續女王歸來,掃平對手。
這是一個簡單提氣的挑戰模式,但是"鬥"的填塞會導緻敵對勢力趨向匮乏。
前半段終于把佐治壓下去了,其他的三位主播也都沒法站在和文慧心同一水平線。
于是,電視台返聘了上一屆主播門面,也就是被文慧心搶了位置的師父,華姐來空降填場。
打個比方,這就像假如《延禧攻略》中,"雷電法王"魏璎珞鬥到最後後宮空無一人,編導設定隻能讓反派勢力操控穢土轉生技術,讓上一屆宮鬥冠軍複生過來繼續鬥。
這個"返聘"就是一次離譜的"穢土轉生"。
而這個華姐,根本也沒有什麽個人意志和強實力展現,她隻是攪和了兩集渾水,說了句全世界沒人信的理由。
我想交給一個真正的新聞工作者
△ 噂嘟好想給華姐播放前19集讓她看看佐治的手段
讓佐治拿到了文慧心的把柄,給後續的"下絆子"強加了道具,華姐就直接殺青了。
強節奏模式的設置也會導緻用于填充劇情的套路趨向重複。
就新聞事件來說,前幾個車禍、基金會選舉、思覺失調案還好。
到了養老院虐老案,反轉得莫名其妙,沒明确下文,隻是爲了突出許詩晴人物的反轉。
而後面來了一個電視台内性騷擾案,雷聲大雨點小,是瞞報;
緊接着又來了一個排球隊Metoo,這次是真的。
反反複複,觀衆隻會像被喊多了"狼來了"的村民,看着你們主打的女性互助,一臉"别再逗我"。
中期,黃金時段女主播的位置成爲必争之地,上文提到的三個主播ABC人均搶過4-5次。
一開始觀衆還把它當香饽饽,現在,經手好幾次的流水席。
鬥了十多集,結局是?
喜報:齊齊和解,大家一起"包餃子"。
不知道是不是在夢中重開了一局。
這樣的填充卻對劇集的人物和主旨是有害的。
鬥得起勁,但是,人物的深度依舊和第一集一模一樣(不算許詩晴的反複動機突變)。
Man姐還是那個Man姐,除了最後幾集的辭職不能反敗爲勝,其他的困局都金手指照開,飛來一些臨時提一嘴的外部力量輔助。
看不見更多關于新聞底線的探讨、權|鬥與個人生活平衡的處理。
性格弱項是過度依賴、讨好他人的徐曉薇,二十多集了也還是依賴着突然鑽出的新人物。
猶猶豫豫到最後,又突然因爲被介紹了新工作,嚴重到産生妄想的精神疾病不治而愈了
這些标簽式的人物最終造成的結果是懸浮。
在這樣的節奏下,劇集中的電視台變成了一座架空的圍城,沒有人想過:
其實放棄了權|鬥、放棄了方太太的牌桌,還有别的生活。
放棄了電視台這一小寸土地,還有網絡自媒體。
每個人弱肉強食、越戰越歡。
明明這套規則單薄、脆弱,但隻要有觀衆、隻要有玩家,這個遊戲就還是要進行到無可沖突爲止。
如果說《新聞女王》也不過是TVB最擅長的宮鬥劇,那麽這個"大女主爽劇"的節奏模式,也許才是困住創作者自己的"皇宮"。
02
TVB就不該有"大女主"
當初對《新聞女王》抱以期待。
是因爲相信:
我們熟悉的TVB職場女性,這次要回來了。
不像今天,職場"大女主"是這樣的:
△如果不是TVB出品,《新聞女王》的出場架勢與内娛"大女主"如出一轍
妝容精緻,虎虎生風,氣場全開。
但,好像跟職場的關系不大,更像在走秀。
正式展開的職場線,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扒拉案件漏洞,主打一個"直覺"。
我一點問題
都沒看出來
但我的直覺告訴我
問題就應該出現在
我看不懂的财務報表裏
赢得勝訴的方式,打感情牌,講人情、講博愛、講道德審判,甚至講"腿腳功夫",就是不講法律。
△ 敢相信這是律師腳踢對方的證人嗎
一言以蔽之,大女主就要美,就要赢,勝利的籌碼永遠掌握在她手上,即使不擇手段,即使毫不專業。
但,過去TVB的職場女性呢?
她們會輸。
在《壹号皇庭5》裏,歐子強爲警察辯護一案就敗訴了,但她依然赢得對方律師的認可,也沒有因爲失敗損壞女性律師角色的魅力。
隻是在事實證據面前,公正的天平實事求是地倒向了另一方。
她們會甘于成爲"小女人"。
《陀槍師姐》裏的娥姐(關詠荷 飾),"師奶味"十足,無論是職場還是家庭,她都隻用負責邊邊角角的事情。
選擇警隊工作,也是因爲這份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想起丈夫兒子就滿臉幸福。
這種人設,絕對不符合今天國産劇裏"獨立女性"的标準。
那必須得是神仙下凡般的存在,氣場爆表,能力開挂,顔值永遠在線。
但凡她還沾着一點柴米油鹽,就顯得不夠"獨立"。
但TVB的職場女性呢?
有着港片港劇裏一以貫之的草根氣息。
陳三元上班四天,就因爲追賊把街市弄得翻天覆地,後來還打草驚蛇,擾亂了警隊的部署,還連累好幾個夥計入院。
自己也落得一身傷痛,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從"不成熟"到"成熟","不完美"到"完美",自然是故事能勾住觀衆的叙事邏輯之一。
可也正是因爲她們的不完美與狼狽,拉近與觀衆的距離,就像是将平常職業女性的故事搬上熒幕,接地氣,不懸浮。
讓台前觀衆看得到自己的影子,然後相信自己如果做出與劇中人同樣的選擇,能夠擺脫自己的人生困境。
《陀槍師姐》的面世,正處于港劇從師奶愛看的家庭劇轉向呈現中産階級的職場劇時期,娥姐這一師奶形象,也是當時無數家庭婦女的真實寫照。
所以她的轉變,才能引起觀衆的共情、欣賞和向往。
讓人相信,家庭師奶可以走向職場女性,從"傻白甜"到獨當一面。
她們的成長之路,也不需要男性角色的拯救,甚至都沒有刻意渲染"girls help girls"。
而是還原生活,将女性放進情景當中,順從内心做出選擇。
老公出軌離婚,意氣消沉,一度想離職,卻意外地第一次開槍就救下了整組人。
感受到了成就,娥姐決定再接再厲,還申請配槍,成爲"陀槍師姐"。
對成長的刻畫,TVB職場劇也做得紮紮實實,并不是女主一決定改變就能立刻開挂逆襲。
她還是得靠自己,練槍法、練體能,練得拿筷子的手都在發抖,練得在家也自然而然地訓練。
開槍時手臂會抖,就掄榴蓮增強手臂力量;扣不動扳機,就用噴壺來鍛煉指尖力量;身體素質太差,就每天做俯卧撐。
其實對标現在的标準,娥姐的結局也不是大女主的結局。
她沒有斷情絕愛,和陳小生(歐陽震華 飾)在一起。
她還留有"媽味",一開始不辭工是爲了能帶兒子去迪士尼,決定成爲陀槍師姐也有爲了兒子的成分,後來,她還爲了兒子跟陳小生分手。
這種看起來很不"獨立",很不飒的舉動。
才是港劇最難的地方:
不求完美,隻求真實。
忠于自己,才是TVB職場女性的靈魂。
就像被稱爲"男人婆"陳三元,她會爲了意中人試圖改變自己,穿裙子、打耳洞,一改往日風格。
與其說這是"媚男",不如說是對自己的感情負責:我渴望,我想得到,那我就去争取。
可一旦感覺這樣會令自己不舒服,她就會潇灑轉身,重新回到令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
自己,永遠都是第一位。
這是TVB職場女性教會我們的重要一課。
在《新聞女王》裏面,張家妍在雨中跟自己說"愛自己"的那一幕,打動過很多人,成爲不少觀衆自我激勵的榜樣。
但,她後期的強行黑化,背棄了自己堅守已久的新聞理想,終究是讓"愛自己"的閃光點變得黯淡無力。
03
先有職場,再談獨立
提起TVB職場女性,就會有幾幅熟悉的畫面閃過。
陳慧珊飾演的法醫聶寶言,戴着細框眼鏡,面無表情地穿過圍觀群衆,利落地戴上手套投入工作。
滕麗名飾演的陳三元,一頭勁酷短發,卧倒在地,依然迅速拔槍、瞄準、開槍,手起刀落,在電視劇中打響了香港女警的第一槍。
還有《妙手仁心》裏的醫生唐姿禮(蔡少芬 飾)、《壹号皇庭5》中的律師程若晖(宣萱 飾)、《刑事偵緝檔案》裏的記者高婕(郭可盈 飾)……
光看圖片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忽略她們身後的職場背景,這是讓職業女性形象立起來的核心。
法醫聶寶言出場前,警方先到場,拉起警戒線,一派認真辦案的模樣。
醫生唐姿禮露面前,先是劇中的其他醫生處理一場手術,後是救護車送來傷者的緊急情況,正在查看其他病人的唐姿禮聽到催促後匆忙趕來檢查病情。
跟現在側重于刻畫大女主的職場劇不同,那時的TVB職場劇更注重于刻畫職場,然後呈現女性在這一職場中的選擇、行動、結果與變化。
先有職場,再來談職場女性。
如第一次直接以雙女警作主角的《陀槍師姐》。
一開場,是命案發生、警署開會、警員出動、巡邏追賊,圍繞着警局的工作動态,展開緊而有序的劇情。
滿屋子的人齊齊整整地穿着警服,得到指令後,戴帽子、領手槍、裝子彈、收手槍,一氣呵成,将警局的工作氛圍拉滿。
而兩位女主雖然在裏頭忙上忙下,但在故事線正式展開之前,她倆還隻是職場的裝點,觀衆的重心也在于如何破案、如何追緝犯人。
如陳慧珊出演的第一部職業劇《壹号皇庭5》。
法庭的布置,律師的裝扮,還隻是這部律政劇的職場表面。
核心在于,面對一樁樁是非難辨的棘手官司時,劇中人如何用專業知識唇槍舌戰,或是"打"得令專業人士都心服口服,或是引導觀衆去思考法律對與錯之外的暧昧地帶。
比如第一個案件,在街上有人亂槍殺人、挾持人質,警察開槍,反而失手導緻人質中槍死亡。
陳慧珊飾演律師歐子強,需要爲這名警察辯護。
她先隔山打牛,引導同爲警察的證人承認開槍的可能,以此爲當事人佐證開槍的合理性。
然後直擊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出當事人過往開槍成功解救人質的經曆,爲這次開槍辯護。
在庭上,她的每一聲"反對",每一句辯護,都沒有刻意突顯她的女性身份,也沒有強調光環,而是圍繞案件進行有力反駁和提問。
職業性與專業性優先于女性特質,這是TVB職場劇的一大特質,TVB對職場線是真槍實戰地下功夫。
職場劇的王牌監制鄧特希曾說過,他們會專門有一組人做資料搜集,如果要寫法醫的戲,劇組會去到現場觀摩解剖。
即使現在的TVB老被稱爲"衰落",也依然保留這一傳統。
醫療主題電視劇《白色強人》的編劇之一戴德廣就說過,編劇們會搜索相關的資料,盡量貼近真實的醫療場景,完成劇本後會交由相關的專業人士審閱,對不合情理之處進行修改。
演員也會以演出角色的職業特性要求自己。
爲了演好"新聞女王",佘詩曼會去認真了解新聞主播的職業常态,還會專門練習新聞主播的播音腔(粵語版)。
得益于此傳統,《新聞女王》前期的公交車案、仁心慈善案、思覺大叔案都曾讓觀衆感歎"TVB的職場劇回來了"。
劇情節奏拉滿、職場氛圍感拉滿、專業知識拉滿,将職場的畫卷鋪展得足夠專業、足夠真實。
當女性在其中大展拳腳、赢得尊重的時候,才是讓人真正地看到職業女性的力量。
但是,到了中後期,爲了突出"大女主"群像和強節奏的"職場宮鬥"套路,TVB"重職場"的優良傳統顯得難以爲續。
養老院案的半遮半掩、斜杆與飙車案的虎頭蛇尾,以及結尾仁心慈善處突然闖入精神失常者卻隻爲了讓衆人和解的莫名煽情。
人物偶有一兩次越線行爲,可以說是精彩添料。
但是集集出格、回回越界,就等同于新聞規則的無效。
△詩晴直接進入思覺大叔家直播、直播曉薇妹妹被撞,劉豔直接在換衣間偷聽
而人物出格的後果又在強節奏模式下被新一輪套路沖突所掩蓋,是自己削弱了主題,視每一集片頭的新聞箴言于無物。
當《新聞女王》一出場便爆火的時候,無數人(包括當時的Sir)都拿它鞭策過内娛影視劇。
但現在看來,無論是TVB還是内娛,如果隻是想順從潮流,一味地用虛假的大女主、浮誇的強節奏營造出流于表面的深刻感,并以此麻痹觀衆。
那麽到頭來,"爆火"也不過是一種回光返照。
它對當下影視現象的諷刺,最終變成一記回旋镖,正中自己的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