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盈利砸錢研發,小米汽車還在 " 憋大招 "
文|包校千 宋立偉
編輯 | 趙成
從 2024 年 4 月 3 日 SU7 系列啓動交付至今,小米已提前完成累計生産 10 萬輛新車的目标。三季度,有 39790 輛新車交付到用戶手中。而随着産能持續爬坡,月交付量在 10 月突破 2 萬之後,小米正在向全年交付 13 萬輛的新目标沖刺。
不僅如此,小米集團(01810.HK)在 11 月 18 日也交付了一張創曆史新高的成績單。根據财報,2024 年三季度,小米集團總收入達 925 億元,同比增長 30.5%。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爲 63 億元,同比增長 4.4%。
其中,小米 SU7 系列自 2024 年 3 月 28 日正式發布後,在過去半年多貢獻了 95 億元的營收,占公司總收入的 10.27%。與此同時,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的毛利率達到了特斯拉水平,爲 17.1%,并好于絕大多數中國車企。在盈利方面,電動汽車業務在三季度有 15 億元的虧損,不過較二季度的 18 億元,環比縮窄了 20%。
在業績電話會上,分析師不僅好奇毛利率在逐步改善的原因,也非常關心汽車業務與智能手機業務間的協同效應,會給小米整個業務鏈的運營帶來哪些優勢。
圖源:IC
根據第三方數據,2024 年三季度,小米高端智能手機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出貨量占總體的 20.1%,同比提升 7.9%。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米造車帶來了這波品牌勢能,讓沖高不振的手機業務從中受益。而在 " 人車家 " 的戰略下,二者的相互作用也會進一步被放大。
01 電動汽車利潤率趕上特斯拉
過去 8 個月,小米汽車一直在刷新 " 戰績 "。首當其沖的,便是在 " 交付 " 上下功夫。
小米一期工廠的規劃年産能是 15 萬輛。SU7 系列首個 10 萬輛,原定計劃是在 2024 年底完成,但訂單遠超企業預期。按照月産 2 萬輛的速度,其産能利用率高達 160%。
達到相同成績,2017 年開啓交付的特斯拉 Model 3 用時 18 個月,2021 年上市的極氪 001 耗時 10 個月。僅用時 8 個月的小米,顯然擁有過硬的供應鏈能力和更充足的訂單。
可如此高負荷運轉,小米仍然面臨着巨大的交付壓力。
小米汽車小程序顯示,訂購 SU7 鎖單後交付時間爲 25-28 周,SU7 Pro 和 SU7 Max 分别是 22 周 -25 周和 20 周 -23 周。在産能利用方面,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表示 " 仍處于現有庫存挖潛階段 "。換句話說,小米目前不會通過擴建産能的方式來縮短産品的交付周期。
圖源:IC
産能的充分釋放,換來了新車交付量的增長并轉化爲收入。三季度,SU7 的銷售收入從二季度的 62 億元增加至 95 億元,環比提高 52.1%。與此同時,小米汽車的平均銷售價格有所改善,由第二季度的 22.86 萬元 / 輛增加至第三季度 23.87 萬元 / 輛,增幅達 4.4%。
SU7 Pro 版本和 Max 版本的交付占比有所提高,這直接影響到汽車業務的平均銷售價格。"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米 SU7 Max 的整體占比還是非常高的。" 在盧偉冰看來,用戶對頂配車型是比較感興趣的。随着小米 SU7 Ultra 車型的開售,這會大幅度提高汽車業務的整體銷售價格水平。
平均銷售價格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更多的利潤空間。除此之外,核心零部件價格及單位制造成本減少,讓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在三季度的利潤率環比增長 11%,達 17.1%。整體利潤率和特斯拉持平,并超過了行業平均 15% 的水平。
盡管與比亞迪、賽力斯、理想汽車以及長城汽車同期 25.6%、25.53%、20.9%、和 19.04% 的毛利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小米汽車的毛利率已經位居行業前五。盧偉冰表示,單品、爆品之下的規模效應是毛利率提升的關鍵因素:"SU7 能做到一個月生産 2 萬多輛、交付 2 萬多輛,已經是 20 萬元以上轎車(含油車)裏的第一名了,這樣的一個單品、爆品自然就會帶來很好的成本水平。"
2024 年三季度,比亞迪、賽力斯、理想汽車、長城汽車、特斯拉、小米汽車毛利率。制圖 / 宋立偉
而當工廠的産能在用足了之後,自然工廠的投入分攤就降下來了。這些都是小米汽車提高毛利率的很好的手段。他相信," 小米汽車四季度的毛利率表現肯定會比三季度更好。"
2024 年前三季度,小米投資的 88 億元中,大部分都是研發費用。三季度,研發費用由 2024 年二季度的 55 億元增加至 60 億元,環比增加 8.3%,同比增加 19.9%。從具體投入來看,小米智駕是重點投入的方向,内部對這部分研發投入原則是 " 上不封頂 "。
盧偉冰坦言,小米本來投入的比較晚,所以基本上 " 哪裏需要就去哪拼命投 "。除了智駕外,比如最近大家看到的 " 四電機智能底盤技術 ",也是小米在技術方面的一大投入。
在智能化上,小米汽車從 2024 年 10 月 30 日起,在小米 SU7 Pro 和 SU7 Max 開啓全量推送城市領航輔助功能(城市 NOA)。此外,小米汽車表示其端到端 全場景智能駕駛,預計将于 2024 年 12 月底開始推送先鋒版。截至 2024 年 11 月 14 日,小米智駕活躍率超 85%,總行駛裏程超 8000 萬公裏,NOA 裏程占智駕裏程 82.4%。
" 在汽車業務方面,很多人都特别希望我們盡快盈利。我希望大家能夠給我們一些寬容的時間。汽車對我們來說确實是新業務,我們正處在第一輛車的大投入期間。" 盧偉冰強調,在這麽長的百年大賽道上,過早地盈利實際上是不合适的。
也就是說,即使小米汽車的毛利率超預期,爲了提高競争壁壘,未來會把超額的毛利、更多資源會投在未來的研發項目上。" 明年的相關費用支出肯定會更大,但我們也希望能做出更好的成績來。" 盧偉冰表示。
02 汽車業務助力小米品牌向上
前不久,當預售價爲 81.49 萬元的小米 SU7 Ultra 原型車征戰紐博格林北圈賽道,并引爆輿論時,很多人忽略了小米 " 人車家 " 的戰略已經走過了一周年。對于小米來說," 車 " 已經扮演起了更重要的角色。
汽車業務是否已經爲小米帶來了實際收益,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小米之家是小米 " 人車家 " 生态非常重要的載體。根據我們此前在小米之家線下門店走訪,銷售表示自從 SU7 實車到店後,一些老門店的客流量有顯著提升,帶動了産品銷售。
圖源:IC
智能手機增長的持續放緩,讓手機廠商在越發激烈的競争環境下迫切需要新的增長動能。這樣就不難理解爲什麽華爲、魅族等手機廠商進軍造車領域。中國信通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 年 9 月全國市場手機出貨量達 2537.1 萬部,同比下降 23.8%。但有了汽車業務加持,小米方面仍希望每年實現市場份額 1 個百分點的增長。
2024 年以來,小米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從去年的 1.46 億台增長至約 1.7 億台,各個區域市場均實現了增長。其中三季度,智能手機業務創收 475 億元,同比增長 13.9%。雖然财報并未指明小米 SU7 的高流量爲小米旗下手機及其他産品帶來多少收益,但小米方面坦言:" 汽車對品牌的提升和新零售趨勢的推動,給智能手機的業績表現和發展産生了積極影響。"
在業績電話會上,小米高管表示汽車業務和智能手機業務之間的交叉影響和協同效應正在加強,這讓小米能夠從基礎層面吸引用戶,并逐步建立與他們的聯系,從而有效地爲業務帶來流量。比如智能手機用戶會逐漸被轉化爲購買其他小米産品,也會從購買小米手機延伸到購買小米汽車。
不僅如此,小米在三季度财報中表示,高端化戰略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圖源:IC
例如小米 15 系列,雖然産品競争力和芯片價格的上漲,對整體定價也産生了影響,但新機漲價後依然熱銷,甚至銷售速度更快。
此外,分價位段來看,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 3000 元– 4000 元的智能手機市占率爲 18.1%,同比提升 9.3%;4000 元– 5000 元智能手機市占率爲 22.6%,同比提升 9.7%;5000 元– 6000 元的智能手機市占率爲 6.9%,同比提升 2.4%。
從低價産品入局手機行業的雷軍,深知從低端向高端突破有多難,這也是爲什麽多年來小米高端機型銷量一直不盡如人意的症結所在。不過雷軍清楚,小米長期以來在公衆心中的定位,所以更明确,要想打破這一僵局,實現品牌向上,汽車業務是難得的機會。但隻有實現高端化才能夠分擔高昂的研發成本。
事實上,汽車業務對小米集團的助益遠不止于此。艾媒咨詢 CEO 張毅表示,小米集團是小米汽車的大股東,這意味着無論小米汽車未來是否尋求獨立上市,其業績都會充實到小米集團,作爲資本回報來說,一輛車的營收遠超一台手機,這将極大地支撐公司營收規模,有助于提升小米的體量,其次基于對公司市值管理的需要,汽車業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責編:張生婷
推薦閱讀
☎️ 聯系我們
星标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