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重返燃油車
當中國有錢人轉投問界,留給奔馳的隻能是——
跌跌跌跌。
在剛剛披露的最新年度财報中,豪華一哥銷量跌,價格跌,利潤跌 … 連股價都在跌。

特别是當做未來救命的轉型方向,中國市場肉搏的純電車型銷量,奔馳直接暴跌了23%。
電動技術不行,智能化能力也不突出,奔馳現如今,确實也隻剩下品牌價值了。
奔馳早已放話,正在用盡全力打出一張全棧自研的智能化王牌,目标今年就要量産上車。
然而随着 ddl 逼近,這份救命作業看起來,現在也無法準時完成了。
爲什麽這些百年積澱的品牌,不差錢不差人,卻在轉型周期裏如此步履維艱?
更早之前,奔馳已經在中國區動刀,換掉了 12 年大中華區主管。然而情況,沒有更好。
甚至,最新産品規劃還打算重新專注燃油車,重蹈覆轍。
奔馳利潤降至四年來冰點
先看财報傳遞了哪些核心信息。
營收層面,奔馳集團的全年營業收入爲 1455.94 億歐元(約 1.1 萬億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4.5%。

粗略計算,2024 年的單車平均價格爲7.3 萬歐元,折合人民币約爲55.3 萬元,比去年同期的 7.5 萬歐元下降 2.7%。
總收入中,中國市場貢獻了15.9%,來自中國的收入爲 231.4 億歐元(約 1753.92 億元),同比下滑 8.5%。

利潤方面,奔馳更是跌至四年來的最低水平。
全年毛利285.76 億歐元(約 2166 億元),同比下跌 19.5%;集團毛利率降到 19.6%,也是四年來第一次全年毛利率跌破 20%。

2024 年的除稅後淨利潤爲 104.09 億歐元(約 789 億元),同比大跌了 28.4%。

其實,在上一次披露季度财報時,奔馳的利潤就有大幅下降,第三季度的除稅後淨利潤爲 17.2 億歐元(約 130 億元),直接腰斬。

由此,奔馳也在短短兩個月内,兩度下調全年預期,把汽車業務的調整後利潤率從11%下調到了7.5%-8.5%。
此後還有消息透露,奔馳 2022 年設定的中期盈利目标,也要做出向下調整。
按照中期目标的設想,在市場形勢良好的情況下,調整後利潤率将達到14%,即便是困難時期,最低也不低于 8%。
但從之前的業績情況推測,現實或許會打破設想中的下限。
财務狀況低迷,一部分原因來自汽車單價下滑,更多還是銷量減少所緻。
2024 年,奔馳汽車總銷量爲198.34 萬輛,同比下滑 3%。

這種整體下滑,可以分爲兩個維度解讀。
其一,從各大細分市場來看,主要源于中國和歐洲市場失守。
2024 年,奔馳汽車在中國的銷量爲 68.36 萬輛,同比下降 7%。

在歐洲的銷量爲 64.18 萬輛,同比下跌 3%;其中,德國本土的銷量跌幅最大,賣出了 21.35 萬輛,同比下跌 9%。
而北美市場仍保持了 8% 的同比增速,主要是由美國的交付量提振,其全年銷量達到 32.45 萬輛,同比增長了 9%。

其二,則是來自奔馳,同時也是所有傳統豪強,都不得不直面的困境——電動化轉型受阻。
就這方面進展來看,奔馳純電車型全年交付量爲 18.51 萬輛,同比大跌 23%,純電銷量占總銷量的比例爲9.3%,同比直降 1.8 個百分點。

" 躺賺 " 的日子早已不複存在,特别是電動汽車潮流異軍突起,新能源滲透率節節攀升,已成大勢的現在。
曾經,燃油車的盛世,讓奔馳一派德系豪強吃盡紅利," 德系車 " 一度成爲高端、品質的代名詞。
然而,時代轉關之際,德系車的優勢悄然湮滅,甚至原本引以爲傲的百年根基,此時也在轉型中成爲沉重的桎梏。
站在燃油市場縮水、電動市場難以融入的路口,這是一個必須攻克的難關,也是奔馳成功破局的關鍵。
奔馳,開啓了 " 自救 "。
奔馳的自救
從近期行動軌迹來看,奔馳的兩個自救動作主要有兩個。
其一劍指管理層,去年 12 月,奔馳剛完成了一次人事大換血。
8 人的隊伍,一次換掉了 3 人,并且都是在公司深耕多年的 " 老奔馳人 "。
其中還包括奔馳大中華區 CEO,胡伯特 · 唐仕凱(Hubertus Troska)。

他在奔馳工作36 年,其中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中國度過。
正是他的加入,讓奔馳在中國的銷量翻了 3 倍。
然而,汽車市場正在被 " 年輕 " 的力量——電動汽車洗牌,奔馳也需要 " 年輕 " 的力量,爲轉型添一把火。
接替唐仕凱的,是之前的産品戰略和轉向負責人,剛剛 41 歲的奧利弗 · 托恩(Oliver Thoene)。

據奔馳透露,在公司内部,奧利弗也是車輛開發路線的重要人物,奔馳2030 年的未來産品組合,就是由他領銜制定。
随着财報披露,最新的産品發布規劃也一并揭曉,然而重心卻重新落回到燃油車上:
預計到2027 年底前,奔馳将發19 款油車和17 款電動汽車。

另外一項自救動作,其實更早之前就開始鋪墊,并且已經初見成果——向智能化進軍。
奔馳一度是全球第一個獲得L3 級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國際認證的車企。
現在,智駕已在中國遍地開花,奔馳也正在追平差距,要做傳統豪強裏的領頭羊。
自然,智駕的尖端技術集中在中國,奔馳的研發力量也建立在中國。目前,奔馳在中國的研發團隊超過 2000 人,在北京、上海設立了兩大研發中心。
2023 年,奔馳中國研發團隊主導,開發了高速 NOA 系統,不到 12 個月就量産上車。
2024 年,奔馳全新一代的自動駕駛系統——無圖 L2++ 全場景高階智駕,完全端到端大模型——也在上海街道亮相。

在城市場景下,基本的城市 NOA 功能,包括主輔路切換、進出環島、U 型調頭、識别紅綠燈、避讓行人和自行車、無保護轉彎、旁車博弈等等,這套系統都可以實現。
同時,奔馳還宣布,已成爲首個同時獲準在北京開展L4 級城市和高快速路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的國際車企。
在老家德國,S 級、EQS 純電轎車等車型,已有可選配的 L3 級自動駕駛系統。
并且不久前,奔馳剛剛獲得德國聯邦機動車運輸管理局批準,可以在特定條件下,以最高95 公裏 / 小時的速度使用其 L3 級自動駕駛模式。

而這套全城市高階智駕系統,将會在新一代純電MMA 平台上使用,此外平台還将搭載800V 電氣架構,以及全新MB.OS整車操作系統。
MB.OS 全新架構,也是奔馳智能化的另一步關鍵落子。
MB.OS 采用的是域控制架構,由 4 個功能域,以及 1 個通信模塊組成。這四塊功能域分别是:
智能座艙、 自動駕駛、車身控制、行車與充電。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将分别采用高通 8295 芯片,以及英偉達 Orin 系列智駕芯片,除此之外,MB.OS 有超 80% 都是奔馳自主開發的。

基于這個全新 MMA 平台,預計首款車型純電 CLA将在今年量産。
隻是這款智能化的集大成者,能否幫奔馳掀起波濤,現在還要先落下一個問号。
因爲按照原本計劃,CLA 的亮相時間隻剩不足 3 個月,但實際的進展,似乎要把這個節點往後拖一拖了。
One More Thing
光明就在眼前,隻差臨門一腳,奔馳卡殼了。
今年年初,有多家媒體爆料,由于 MB.OS 架構的進度落後,CLA 的量産時間也随之從 5 月推遲到了 9 月。
并且爲了加快 MB.OS 進程,之前作爲輔助的中國研發團隊,現在要接手更多的研發項目,目前兩個團隊的研發人員已超過 600 人,并且還在擴招。
中國仍然作爲德系車的最大單一市場,"In China, for China"的口号被屢次喊響。
現在,也許還要在後面加上一個 "With China"。
也難怪在奔馳 CFO 哈拉爾德 · 威廉(Harald Wilhelm)的演講文稿裏,會把中國叫做 OUR HOME AWAY FROM HOME —— " 家外有家 "。
看得出來對中國市場的渴求,但這種說法,也凸顯文化上的差異。畢竟在中國,這種 " 家中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 "、" 另立外室 " 的表達,都不是啥好事。
轉型周期裏要更快,奔馳可能真正把心安在中國,用中國技術,全面擁抱中國産業鏈——
德國基因,中國智造,世界品牌。
另外,隔壁的奧迪,已經把 " 靈魂 " 交給華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