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目組請魯豫真是請對了!"
這是我看脫口秀綜藝時經常在彈幕上刷到的一句話。
近期,兩檔脫口秀綜藝正面對面打得熱火朝天,《喜劇之王單口季》和《脫口秀和 Ta 的朋友們》。
一周四期更新,每天都有無數新段子等待欣賞,我等觀衆隻能感慨頭一次被綜藝進度攆着跑。
沒想到,在一衆優質演員裏殺出重圍的,是魯豫。
魯豫坐鎮《脫口秀和 Ta 的朋友們》的領笑員一席,這也是繼兩年前的《脫口秀大會》之後她再次擔此要職。
這次的她,顯然對這片舞台更熟悉了。
她時而跟選手打趣,時而輸出犀利觀點,羅永浩盛贊魯豫是 " 比‘古典大局觀’更出色的‘新時代大局觀’角色 "。
觀衆也感歎:" 脫口秀節目不能沒有魯豫!"
看着這個被選手信賴、被觀衆支持的魯豫,我不由得想起幾年前,那時魯豫還被看作内娛的" 情商窪地 "。
提起她來,人們隻能想到她宛若棒棒糖般的身材,和那句 " 真的嗎我不信 "。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她被認爲是國内最糟糕的主持人,她采訪時的 " 冥 " 場面 cut 被剪成鬼畜,在互聯網上瘋轉。
如今,魯豫的公衆形象經曆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人們從唾棄她,取笑她,變成了贊賞她,說她是互聯網嘴替。
唯有置身風暴中心的魯豫,似乎從未改變過。
不少明星名人貿然來當脫口秀嘉賓後,都遭遇過短暫的口碑危機。
周迅那英落得個 " 高處不勝寒 " 的名聲,劉震雲楊瀾被說是走錯片場的語文老師,這季請來了 " 名嘴 " 窦文濤來飛行幾期,也多少有點水土不服。
魯豫卻是爲數不多大加分的人。
不得不說,脫口秀舞台上的魯豫,确實有魅力極了。
她展現了十足的專業性。
經過嚴格訓練的主持人來到這裏,算是降維打擊。魯豫還總能從文本、表演、主題出發,給出一針見血的點評。
有時觀衆同樣感覺不對勁的地方,經她點評頓覺茅塞頓開。
選手張駿也感慨:" 魯豫老師的點評精準到可以幫我改稿。"
不僅專業,魯豫還非常用心。
錄制前就做好完備的功課,不會因爲這些演員不夠出名就怠慢他們。
何廣智講了一個眼紅志勝的段子,魯豫點評時順勢出梗:" 你眼睛再紅志勝也看不出來(因爲志勝曾在段子中說過自己有紅綠色盲)。"
顯然是個老觀衆才能琢磨出的内部梗。
豆豆淘汰時,魯豫提到了他的播客爲他打廣告。
她還順口提過顔怡顔悅、王梓晗的播客,一個忠實脫口秀迷都未必能做到這一步。
你能感覺出她是真的愛惜這群年輕的創作者。
從來不吝啬對他們表達祝福;
魯豫對選手山河的點評
贊美他們坦誠就是無往不利。
魯豫對選手 Kid 的點評
最重要的,你能感受到她對脫口秀的喜愛。
《脫口秀大會》上,她就分享過看脫口秀看哭的經曆,是一段喬治 · 卡林長達三分半的貫口。
喬治 · 卡林是美國脫口秀界已故元老級人物,這段貫口更是将文字遊戲玩至巅峰的經典之作。
喬治 · 卡林
後來她還在自己的頻道分享過一段背誦貫口選段的視頻,足見魯豫是貨真價實的鐵杆粉絲。
童漠男也認證:" 魯豫老師真是吓着我了,國外的專場她看得比我都全。"
有網友說,隻要認真看過節目,都不會相信她是個隻會提問 " 真的嗎我不信 " 的主持人。
是啊,在魯豫的梗文化橫行霸道的那幾年裏,大衆總會刻意忽視她極強的職業素養。
但隻要追溯魯豫的職業路徑便會知道,她一直如此,一個專業、負責、敢想敢幹的新聞猛女。
1970 年,陳魯豫生于上海,在北京長大。
名字取自父母的籍貫,對職業的興趣也一脈相承。
魯豫的父母都是國際廣播電台的小語種播音員,爸爸學斯瓦西裏語,媽媽是孟加拉語。
上小學時,爸爸問她想不想學英語,她撇撇嘴不屑道:" 你中學學的是俄語,大學學的是斯瓦西裏語,你的英語有口音,我要麽不學,要學就學最标準的英語。"
魯豫小時候
大學時,魯豫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外語系國際新聞專業。
1991 年北京市申奧舉辦英語演講比賽,魯豫自告奮勇去參加,是闖入決賽圈的 10 名中唯一一個非北外學生。那次,魯豫憑借紮實的英語功底,一舉拿下冠軍。
魯豫收到了許多電視台的橄榄枝,還未畢業,她便成爲央視《藝苑風景線》的主持人。
年輕時候的魯豫
魯豫去央視面試還有個段子,當時作爲面試官的張曉海導演讓她現場想問題采訪。
沒想到魯豫上場就盯着張曉海的大胡子發問:" 爲什麽文藝部的導演都留大胡子?你、趙安、張子揚。"
緊接着又追問:" 你們 3 個人是中央台最年輕有爲的導演,你們之間的競争厲害嗎?"
這看似無厘頭又尖銳的發問,讓魯豫脫穎而出。
後來有期《圓桌派》上馬未都回憶道,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魯豫時,就感歎這女孩好聰明。
那個年代的主持人都比較端着," 本來挺好一人,到鏡頭面前就變成一個木偶了 "。
但魯豫不一樣,她的狀态非常松弛,風格清新,受到不少喜歡。
第二年,魯豫就憑借《藝苑風景線》被評爲 " 中央電視台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 "。
廣院 40 周年校慶時,搭檔趙忠祥做主持的,正是當年臉上還有嬰兒肥的魯豫,彼時她才 24 歲。
魯豫在央視并沒有待太久。
1996 年,劉長樂帶着兩岸三地一衆傳媒人組建了鳳凰衛視,魯豫正是他網羅的幹将之一。
當年的宣傳片還記錄着她的青蔥樣貌。
她和窦文濤、許戈輝結成了日後的死黨,三人被稱爲鳳凰衛視的金童玉女。
窦文濤形容他們仨是 " 小三口 "。
一開始,魯豫負責的是《音樂無限》《音樂發燒友》,後來主持資訊類的《鳳凰早班車》,這也是許多人認識她的起點。
跟以往的資訊節目不同,魯豫不像其他主播一樣正襟危坐、一闆一眼播報,而是一開 " 說新聞 " 的先河,将新聞以說家常的方式講述出來。這讓新聞變得平易近人,也讓節目收視率一路飙升。
作爲鳳凰衛視的當家花旦,那幾年魯豫一人擔任着《鳳凰早班車》《鳳凰午間特快》兩檔節目的主持。
爲此她堅持着苛刻的生活作息,每天 4 點起床,化妝,7 點錄制早間新聞,結束後抓緊時間休息幾小時,12 點再開始錄制午間新聞。
她在《偶遇》一書中描述過那段時間的生活——
「我太知道淩晨四點的香港點呼吸和味道了,微鹹而黏的海風,靜谧的街道隻有我和我的腳步聲。
整個香港還在熟睡,呼吸平穩,可那份無處無刻不在的壓力和活力,那種每一個大城市都有的壓力和活力就那麽清晰地跟随着我。
無數個淩晨四點,我匆匆趕往演播室,去準備清晨七點的新聞直播。好奇怪,那時候心裏從來不覺得凄苦、孤獨,仿佛一切理所應當。」
鳳凰時期的艱巨任務錘煉了魯豫極強的工作能力,許多重大新聞的報道裏都有她的身影。
1997 年香港回歸,鳳凰衛視策劃了一場長達 60 小時的直播,所有主持人駐紮在不同的地點接力,魯豫當時在國家領導人下榻的酒店待命。
結束之後,台長劉長樂和所有主持人留下這張合影,慶祝香港回歸。
1999 年底,鳳凰衛視策劃了跨世紀的《千禧之旅》系列節目,魯豫是第二棒中東,和學者餘秋雨一起走過約旦、伊朗、伊拉克。
途徑約旦傑拉什時,得知國王在當地開會,魯豫大膽設想是否可以采到約旦國王,于是立馬讓導遊寫了條子遞給首相," 就說我們是鳳凰衛視,從中國來的, 想采訪國王殿下 "。
沒想到國王還真同意了,魯豫采訪了他足足半個小時。
還有 "9 · 11" 事件,鳳凰衛視發出了華語媒體的最早播報,進行了 36 小時的輪番直播。
魯豫就坐鎮直播間,現場同傳 CNN 新聞。
彼時所有人對她的印象都是一名猛将,能力強,膽子大,敢闖敢拼。
不過,魯豫想做的不止新聞這麽簡單,她還想要擁有一檔節目,一檔真正屬于自己的節目。
在離開央視、入職鳳凰之前,魯豫曾在美國留學過一段時間。
那時她看了無數美國的電視節目,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奧普拉秀》。
進入鳳凰幾年後,魯豫決定着手制作屬于自己的《奧普拉秀》,也就是從 2001 年開播、一直延續至今的《魯豫有約》。
正如 slogan「說出你的故事」,有上萬人曾在《魯豫有約》說出他們的故事。
嘉賓輻射範圍從普通民衆、少數群體,到名流富豪、明星大腕。如今要考古哪位名人,《魯豫有約》依然是宛如素材庫的存在。
《時代周刊》曾評價《魯豫有約》是 "15 年來中國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之一 ",CNN 的一篇報道更是将魯豫譽爲 " 中國奧普拉 "。
2009 年,魯豫還真和奧普拉本尊現場連線互動,全程流利英語溝通應對自如。
那次奧普拉的發問并不全然友善,比如她質疑這檔節目是自己節目的翻版:
" 你是不是看了我的節目,照抄了一份?"
" 爲什麽你節目的話題是我二十年前就用過的?"
魯豫首先承認," 是的,我是你節目的忠實觀衆,從你那裏收獲了很大啓發 ",但至于節目本身,都是自己一手操辦。
至于話題雷同,是因爲那本就是 " 屬于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 ",具有普适性,從來沒有美國人聊過中國人就不能再聊的規矩。
奧普拉還試圖刁難她," 中國有八卦小報嗎?"
魯豫的回答不卑不亢:" 中國現在什麽都有,但幸運的是中國的小報不及美國的那麽糟糕。"
話音剛落,奧普拉和她現場的觀衆都忍不住大笑起來。
魯豫向來是機敏的,腦子轉得很快又抓得準重點,這也是她做訪談主持人最關鍵的特質之一。
然而《魯豫有約》熱播數十年,留給她的卻是一個 " 情商窪地 " 的稱号。
其實深究她被全網黑的點,很多都是無稽之談。
比如被罵最多的訪問農村留守兒童的片段,魯豫問小孩:" 爲什麽不吃肉呢?肉很容易壞嗎還是什麽原因?"
這個片段被單獨截出來嘲諷她 " 何不食肉糜 "。
但結合小孩的回答便知道她的提問意圖:" 不是,是現在肉價太貴了,我五嬸嬸告訴我的,她的小孩非常喜歡吃肉。"
全程魯豫用一種和兒童溝通的語氣慢慢誘導,爲的就是讓小孩自己親口說出生活的困苦和吃不起肉的事實。
采訪劉翔的這段也被說 " 無腦 "。
魯豫設問劉翔在 08 年退賽那一刻,是否有想過 " 是不是我犧牲在這裏,反而就對得起所有人了 "。
這個提問很冒險,但因此我們才得知劉翔真實的痛苦程度——
" 确實就是這樣,我一直不想說,那個時候我對我自己真的很殘酷 "。
其實經常看采訪會發現,能讓受訪者卸下心房去聊自己,并不容易。
很多時候,要麽采訪者自己奪過話筒說個痛快,要麽就順着受訪者說沒有任何信息增量。
但魯豫是難得會裝傻的主持人,很多被營銷号截出來的明知故問,步步緊逼,恰是她的采訪技巧。
早年的新聞訓練使得她深知自己的作用,絕不是做那個看似聰明的人,而是把舞台留給對方。
魯豫和心理學家武志紅對談
她始終藏在聚光燈之外,即使鋪天蓋地的嘲諷湧來時,她也沒有多說什麽。
隻是默默地,繼續着自己的工作。
2014 年《奇葩說》的播出,象征着網生綜藝的崛起。随後,流媒體的狂潮不斷沖擊着電視媒體,許多媒體人從電視台出走,投身網絡市場。
而魯豫,并不是最早掉頭的那個。
《魯豫有約》從鳳凰,先後輾轉湖南、安徽、海南的地方衛視,爲了收視率,嘉賓也越來越向娛樂明星傾斜。
隻有演播廳,長沙發,和長沙發上坐着的魯豫,從始至終。
直到 2016 年,節目改版成帶有真人秀性質的《魯豫有約一日行》,魯豫走出了演播廳,走到受訪者的城市,去他們的家裏,工作的地方,抑或是喜歡的街道和小店。
她承認自己并不是積極擁抱變化的人,即使要改變也是微微調整,但最愛做的,還是内容。
她跟王健林、董明珠這樣的企業家對談,也邀請顔怡顔悅、鳥鳥這樣的後輩交流。貫徹之前的采訪原則,她跟受訪者見面從不提前對好内容,一切力求真實,做好完備的功課,對話就自然産生。
新版節目一錄就是十二季,魯豫始終保持着高頻飽滿的工作狀态,與一個個新鮮面孔會面交談。
魯豫采訪王健林、董明珠、賈玲
全網黑的陰影也逐漸不再籠罩着她,越來越多人會去完整觀看她的節目,才發現" 魯豫好像沒那麽糟糕 "。
這些年,魯豫越來越多地表達自我,她做電影類内容,也上綜藝節目,還嘗試播客領域,創辦了自己的頻道《岩中花述》。
魯豫參加綜藝《超級演出家》
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訪時,她分享道," 我已經到了允許自己多說的階段 "" 因爲如果你一直不說,就會忘記怎麽說。你不再會客觀地看待自己。這是一個微妙的變化過程 "。
她不再是那個隐藏在嘉賓身後的提問者,而是越來越樂于講述多年來的生命感悟,發表自己的觀點。
她不忌憚年齡的增長,《圓桌派》上窦文濤調侃地問她年齡能說嗎,她大剌剌回應道:" 我 54 歲了,有什麽不敢說的。"
在脫口秀的舞台上,她是妥帖到令所有選手安心的存在。
因爲 " 她懂脫口秀,她懂我們的表達 "。
在《岩中花述》采訪張春那期,張春形容她對采訪的執着有" 像太陽一樣的熱情 "。
魯豫自認沒有太陽那麽大的能量,但正是某種如太陽般笃定、持久、蓬勃的存在,推動着她不停地向前行駛。
行駛過二十出頭的意氣風發,行駛過淩晨四點的咬牙堅持,行駛過被誤讀的無奈,行駛過問心無愧的坦然。
如今的魯豫,54 歲,還要将這份仿佛天生就屬于她的工作,繼續踏踏實實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