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2018 年,外媒報道稱,中國有超過 487 家電動車制造商。
這一數字何其恐怖,如今擁有百年曆史的傳統老車企不過 25 家,中國的造車曆史也不過 67 年,卻有近 500 家電動車企如雨後春筍一般爆發。
到了 2023 年,根據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透露,正常經營的新勢力車企,僅剩 50 家左右。今年倒下的車企有很多,同時也有不少新品牌萌芽。除了已經狠狠對标理想汽車的極石汽車外,即将上市的極越也是一匹黑馬。
話說新品牌的名字也越來越同質化了,不帶個 " 極 " 或者 " 越 " 都不好意思叫新勢力 ......
懷揣着同樣的夢想,造車新勢力們一擁而上,一頭紮進風口之中,争做市場的掌上明珠。但在越來越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中,車企發生什麽事,今天 " 開業大吉 " 明天 " 溜之大吉 " 之類的事情一點也不稀奇。
我們報道過許多已經 " 長眠 " 的造車新勢力,這一次的主角同樣稱得上 " 元老 " 級别。
敢做最大的夢,卻做不出最好的車
與夢想走不到一起的現實,是造車行業應有的常态。
2014 年,80 後創始人黃修源用先進的理念和精美的 PPT,成功拿到了 300 萬元的融資,并組建了一支規模不到百人的團隊,開始了自己的造車生涯,這也是他的第五次創業。
黃修源的造車靈感與影視劇密不可分,在少年時代,他被一部名爲《霹靂遊俠》的美劇深深吸引,男主擁有一輛名爲 "KITT" 的 AI 跑車,它有自主意識,可以全天候自動駕駛,随意切換任意車型,内置的高度人工智能幾乎無所不能。他創立遊俠汽車,大概就是希望将自己兒時的夢想變爲現實。
現實中的遊俠汽車,還有着 " 中國特斯拉 " 的驚人名号。
2015 年,正當蔚小理還在萌芽之時,一款名爲 " 遊俠 X" 的電動概念車正式在北京太古裏的一個大廳中正式對外展出。展廳内外人頭攢動,許多人都迫不及待想要看一眼屬于中國電動車的未來。按照黃修源的說法,遊俠 X 是要做 " 平民版 " 或者 " 中國版 " 的特斯拉。
在 " 複制 " 特斯拉的同時,遊俠 X 還搭載了基于 Android 5.1 打造的 KITTOS 交互系統,可以跟車主直接進行對話,并提供交通信息提示。用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車内氛圍、模拟引擎聲浪等,這在當時已經十分先進。
" 未來這些都會有的 ",黃修源在發布會上,畫足了大餅,給足了消費者和投資者們信心。
人氣賺足了,但距離遊俠 X 正式量産還有兩年時間。" 畫大餅 "" 提前預售 " 之類的期貨概念,早已在 8 年前植入了造車新勢力的靈魂之中。
尴尬的是,沒過多久,遊俠 X 的 " 真實身份 " 就被扒了出來。有媒體發現遊俠 X 的外形和參數與特斯拉 Model S 高度相似。發布會 PPT 中顯示的性能參數,隻是遊俠汽車研發團隊的 " 預想 " 标準,并不是試制車型的實際參數。
《第一财經報道》曾報道稱,黃修源帶領團隊另辟蹊徑,造車初期買了一輛現代燃油車和一輛特斯拉,經過拆解和改造,硬是 " 拼 " 了一款車型。
" 遊俠汽車成立之初,最大的開支應該就是買了一輛特斯拉 Model S,和請钣金師傅純手工打造的外殼 ",這是網友對遊俠汽車的調侃。" 光說不練假把式 ",也讓遊俠汽車的輿論一下子倒向 PPT 造車這邊,這在當時缺乏直接競争對手的新能源市場,也是一個大笑話了。
遊俠汽車公關部人士表示,他們拆解的特斯拉底盤仍然在車間裏。雖然這款車外觀上有相似的地方,其實很多地方是有着 " 差異 " 的。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也完全是在内部實測後得出的。
公關部人士的說法,更像是給遊俠汽車的 " 套娃 " 找理由,盡管拆解改造這件事并未坐實,但以當時遊俠汽車的資金體量來看,不到 2 年就有新車落地," 拿來主義 " 應該是最靠譜的解釋了。
也有人認爲,黃修源隻是想做個夢,并沒有打算把造車這件事認真貫徹下去。
一度換帥,但沒能跨過資金、資質兩座大山
沒有足夠的錢,拿不到生産汽車的資質,就沒有踏進汽車制造行業的資格。
蔚來 CEO 李斌曾說過,一家電動車企業走到量産至少需要 200 億元。黃修源當然是知道汽車制造水深,憑借早期幾千萬的融資壓根沒法讓遊俠 X 量産變成現實。在融資即将耗盡前,遊俠汽車當務之急是找到更多的融資,又或者是找到一個 " 好騙 " 的接盤手。
通過一系列的自降身價和高超的畫餅能力,黃修源将遊俠汽車 90% 的股份出售給 " 接盤俠 " 衛俊,而他自己功成身退,享受财富自由的人生,但這至少是 2016 年之後的事情了。
看看,夢想這玩意隻是拿來打動消費者和投資人的話柄,财富自由才是真正的人生目标。
而衛俊出身于拓工業集團,有着多年的工業級電力電氣自動化研發制造經驗,和專注汽車制造的遊俠汽車簡直不要太合适。他認爲中國電動車産業發展機會巨大有望誕生兩三家年銷 200 萬至 300 萬輛、估值達到 3000 億美元以上的本土汽車企業。
他的加入,使得遊俠汽車在資本搭建、人才招募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打通了各家供應鏈體系以及相關部門的合作,完成了累計 50 億元人民币的兩輪融資,并對外宣布在湖州投資 115 億元建立超級工廠,預計年産量爲 20 萬輛。
按照遊俠汽車當年的規劃,首款量産車遊俠 X 于 2019 年第四季度發布,并在 2019 年内實現交付。
換帥之後的遊俠汽車看起來有精氣神了許多,遊俠 X 的量産工作馬上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在此之前,遊俠汽車還是一家被傳解散的造車新勢力,累計融資僅有 12.2 億元,還不到李斌口中造車門檻的一個零頭。
和部分造車新勢力不同,遊俠汽車開局就打算走自建工廠的道路,看似很美好,實際上仍然是一地雞毛。自從 2018 年高調融資和一陣對外宣稱外,遊俠汽車的 2019 年并沒有讓人們看到任何實質性進展,最後的結果就是不了了之,造車工廠更是陷入爛尾的境地。
背後有還是經典的兩層原因——錢不夠、資質拿不下來,這也是讓許多造車新勢力折戟市場的主因。夢想着做 " 中國特斯拉 " 的遊俠汽車,遊俠 X 隻停留在夢想,唯一的量産車型還是一輛 " 老頭樂 "。
誰都想造車,但不是誰都能成功
很顯然,即便衛俊再有本事,靠着一輛 " 模型車 "、一堆研發數據,也沒辦法将遊俠汽車帶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神壇,就連活下來都是幾經波折。強撐 6 年,吸金超百億,遊俠最後還是沒有擺脫 PPT 造車的命運。
造車就是這樣,不是砸錢就能做,也不是說做就能做到。
一家健康的車企,有穩定且上升的銷量、精準的産品定位和對應的用戶群體、現金流穩定、有足夠的生産規模,并且對供應鏈把控有一定的能力。對于隻畫餅不造車的、融資賬目造假之類的假大空車企,沒有辦法在這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中活下來。
5 年間,淘汰了 400 多個國産電動車企,足見市場是殘酷的,它不會爲沒有準備的新人提供生存空間。如今兇狠的價格戰連家大業大的傳統車企都狼狽不堪,新品牌如果不具備以上的幾點,就像一棵沒有根的樹,一吹就倒。
新能源市場不會停下洗牌的腳步,下一家走向 " 電車墳場 " 的,又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