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旋翼門、GT 跑車、純電、國産,當一堆吃力不讨好的名詞集合在一台車上的時候,你就知道它挨的罵應該不比坤坤少。
這台 21.99 萬起售的昊鉑 GT,不論怎麽看都帶這些 " 裝 b" 的氣質在身上,畢竟 " 花小錢辦大事 " 的 " 浪花感 " 一直是 " 裝 b" 黨追求的浮誇。
"
撰文|呂嘉豪
編輯|周 展
視覺|慢 慢
但今天我要讨論的 " 裝 ",不是 " 裝 b" 的裝,而是 " 安裝 " 的 " 裝 "。試駕下來最大的感受是,但凡是安裝在這台車上的配置,都不是敷衍性的 " 這個價位有就不錯了湊合用吧 " 的那種體驗,而是很認真的 " 都決定要裝了那就不計成本給它裝到底 " 的踏實感。
外觀上面,沒有旋翼門的話昊鉑 GT 可能并沒有那麽吸睛奪目——這是在它變形尾翼沒打開的時候的觀感。能夠通過語音開關的電動尾翼被分成三段式,啓動的時候也是陸續升起的,不說它在擾流上提供的下壓力怎麽樣,單就是尊貴的視覺儀式感就很與衆不同。
然後再配合上電動的旋翼門,這台車的靜态展示就更加有沖擊力了,43 度的開角,573mm 的寬度,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讓車身姿态更低趴來打造不到 0.2 的風阻系數。電動門的壞處是配合隐藏式門把手開門很擰巴,電動門的好處是自動識别障礙物暫停開啓來避免碰撞。
在了解它倆之前,我始終覺得這兩個設計是很雞肋的,是廣汽爲這台車玩的噱頭,而當真實體驗了一下之後,能感覺到廣汽爲了這兩個設計能夠完美融入車型、提升車型、成就車型而下了多少功夫。
這個細節不一定能決定成敗,但絕對能拯救好感。
内飾部分,套用同車媒體的話:" 這是我開過非織物座椅裏最舒适的皮質體驗了,這也是我坐過的在腰部不通過頂腰撐就能提供極佳腰部支撐體驗的座椅了。"
我聽不懂,但我大爲震撼,而且不打算反駁。我雖然沒有在上面坐出升天的快感,但它确實不磨褲子,即便是牛仔褲,在小範圍移動時也很輕便,同時長途駕駛裏我也并不需要不停調節座椅角度、高度等來緩解我的疲勞——沒有不适就是最大的适。
當然,這也并不足以說明它 " 裝 " 的到位。那接下來就要提到它的座椅通風了,這個價位有座椅通風,很好但不足以讓人驚豔。但這個三檔通風是吸入式不是吹風式的,給到人體的體驗是非常迅速的清爽感,廣汽确實是懂座椅通風的。
但這裏也有需要指出來的,廣汽懂座椅通風,但不懂無線充電通風——手機放一會兒差點 BBQ。
最後就是駕駛體驗,我覺得 GT 跑車和跑車和超跑最大的區别在于 GT 跑車的目的是讓人跑得快的同時還覺得很舒服,能感覺到昊鉑 GT 有秉持着這個理念在打造它的駕駛反饋的。
首先,昊鉑 GT 在駕駛調節裏面有一個自定義,刹車的力度、油門的線性、動能回收的反饋全部都可以自行調節,非常人性化。
在我調整到我個人最習慣的駕駛模式後駕駛了 50 公裏之後,能感覺到昊鉑 GT 在通過颠簸路面時的濾震相當軟,整車很平穩;轉向的手感偏重,即便調到最輕也是如此,不存在虛位的昊鉑 GT 能夠讓你覺得它有 " 操控性 " 可言;刹車很好,建議放到很松,否則輕踩即點頭。
而且整台車非常安靜,即便在時速接近 140km/h 的狀态下,它的揚聲器依然能夠幾乎無損的傳達入耳,整車也很平穩,後段的動力也依然充沛——感謝廣汽吧,但凡不是傳統主機廠的底盤素質和調教經驗,昊鉑 GT 都不可能有這麽好的反饋。
試駕的結果這麽驚喜,可爲什麽大家提到昊鉑這個品牌連帶着它的 SSR 和 GT 都嗤之以鼻呢?個人認爲還是廣汽從最初立項開始就注定了這個結果。
想要追趕新勢力,然而埃安的品牌形象無法促成這次升級,勢必要搞出個新品牌的向新勢力看齊的研讨會就變成了這樣的畫風:
小鵬有剪刀門!
廣汽說:好!搞 TMD!
理想有自動駕駛!
廣汽說:好!搞 TMD!
蔚來有換電!
結果就是制造成本嘩嘩上升導緻成本降不下來,傳統車企在成熟流水線生産、穩定零部件供應的性價比優勢無法被體現,什麽都有的昊鉑一頭紮進市場大家卻感覺它仿佛什麽都沒做好。
而誇張的 " 性能 " 定位,浮誇的 " 剪刀門 " 設計既沒能籠絡到迷戀新勢力的年輕一代,又讓原本廣汽埃安偏 B 端的中年人群痛失好感。
不過不用氣餒,昊鉑 GT 沒染新勢力口若懸河、誇大其詞的臭毛病,産品力完完全全對得起它給自己下的定位和做的宣傳,在 7 月份完成了 2000 多台交付的情況下,相信能夠靠口碑去吃下原定的市場份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