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讀城記工作室 (ID:DUCHENGJIPLUS),作者:王晨婷,編輯:梁勵,原文标題:《最強地級市想當下一個 " 萬億消費城市 "》,題圖來自:AI 生成
" 蘇州演唱會市場是悄悄爆發了嗎?"
住在蘇州的小雪是個 " 演唱會女孩 ",坐半小時高鐵去上海看演唱會,是她以往的日常。但最近她發現,來蘇州開演唱會的知名歌手明顯多了起來:張韶涵、鄧紫棋、陳奕迅、羅大佑、張學友、汪蘇泷 ……"10 月、11 月,我的每個周末幾乎都排滿了!"
在這背後,是蘇州奮力一搏 " 萬億消費 " 的決心。近日,蘇州發布《進一步促進文旅體聯動豐富産品供給的意見》,制定十條針對性措施,對舉辦大型演唱會、音樂節、體育賽事、漫展等給予真金白銀的補助。
演唱會、體育賽事,對拉動地方消費立竿見影。前三季度,蘇州社零總額 7418.5 億元,同比增長 5.0%。如果能在接下來的四季度保持如此增速," 最強地級市 " 蘇州,将成爲全國第 7 個萬億消費城市。
全年社零增速需超 4.35%
2023 年,深圳和成都社零總額雙雙突破萬億,蘇州全年社零以 9582.9 億元收官,距離萬億也僅有一步之遙。
但這近五百億的 " 一步 " 也并不好邁。
△ 2023 年社零總額排名前十的城市。制表:時代周報記者王晨婷
今年的蘇州消費先聲奪人,1-2 月社零增速高達 11.8%,但之後卻逐漸放緩。一季度同比增速爲 10.6%,上半年增長 7.4%,前三季度增速爲 5%。
盡管比起全國社零增速仍高出 1.7 個百分點,但消費放緩的趨勢似乎讓蘇州的萬億目标顯得不那麽 " 保險 "。據測算,如果今年蘇州社零要突破萬億大關,全年名義增速需要超過 4.35%,四季度增速至少要達到 2.5%。
今年蘇州消費中最亮眼的增長,來自于以舊換新政策的帶動。蘇州在 5 月發布 " 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政策,拉動全市家電、汽車更新換代需求持續釋放。前三季度,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 70.4%,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 66.5%。
旅行社及相關服務業、娛樂業營業收入增長也較快,1~8 月增速分别達 21.1%、19.9%。
但蘇州也有短闆。前三季度住宿和餐飲業增速 4.3%,不及整體,略顯疲軟。降幅最大的類别則來自于體育、娛樂用品類,1~9 月降幅達到 49.7%,文化辦公用品、五金電料類、通訊器材類、家具類的消費降幅也都達到兩位數。
△蘇州市 2024 年 1-9 月社零情況。圖源:蘇州市統計局
最後一季度,蘇州将萬億消費的突破希望寄托在文旅體上:豐富文旅體聯動産品供給。以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爲例,每站次售票超 5 萬人次的,按每人次 15 元獎勵主辦單位;每站次售票超 10 萬人次的,對超出部分按每人次 20 元予以獎勵。
" 據業内人士測算,一場演唱會期間,每 1 元門票收入能直接拉動主辦地 7 至 8 元的餐飲、住宿、交通、文旅等消費。"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除了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策劃優質引流活動也能進一步豐富城市的消費産品,将流量轉化爲有效消費增量。
不過,王鵬也指出,這類業态對消費的拉動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活動的舉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收益或許具有不确定性。
萬億城市如何重振消費
跨上一個新台階,晉級萬億消費城市,并不僅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一定程度上,這意味着城市發展能級更高,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發展動能更加澎湃。
成爲萬億消費城市,對于後續城市的招商引資,如吸引首店落戶等都意義深遠,也能進一步加強區域輻射帶動能力。
不過,早前晉級萬億消費的幾個城市,似乎在今年面臨一些 " 熄火 " 問題。前三季度," 消費第一大市 " 上海社零總額爲 13313.82 億元,同比降幅達到 3.4%;北京也錄得負增長,同比減少 1.6%;廣州、深圳則分别微增 0.1%、0.7%。
中西部兩座消費大市則相對堅挺。重慶前三季度社零總額爲 1.17 萬億元,同比增長 3.8%,超過全國平均線 0.5 個百分點,它也是萬億消費城市中唯一跑赢全國增速的;去年剛剛晉級的成都前三季度社零總額爲 7427.3 億元,同比增長 2.2%。
問題出在哪裏?以上海爲例,細看各項數據,基本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批發零售業同比下降 3.2%,住宿餐飲業下滑 5.4%,穿的商品、用的商品、燒的商品分别同比下降 1.6%、5.9%、7.0%,僅有吃的商品同比增長 1.7%。
人均消費支出也罕見地出現了下滑,前三季度上海全市人均消費支出下滑 0.9%。不過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增長了 4.2%。
△北京三季度消費者信心指數。圖源:北京市統計局
" 這幾個萬億消費城市在今年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如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摩擦等,導緻消費者信心下降,減少了非必需品的支出;再者,高房價和生活成本上升也壓縮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影響了消費能力;最後,消費趨勢的變化,例如年輕一代更傾向于在線購物,對實體商業造成了一定壓力。" 新金融專家餘豐慧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北京的消費數據也體現了人們消費習慣的變化。在各個公布的細項中,隻有網上零售額爲正增長,占比已經接近全部社零的四成。
此外,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支出是北京今年消費的一大亮點,同比增長 24.5%,與蘇州通過文旅體活動拉動消費的目标不謀而合。
△ 2024 年 1-9 月北京社零情況。圖源:北京市統計局
要走出消費疲軟,王鵬認爲,可以從需求側入手培育新消費群體,從供給側改革入手提供豐富多彩的消費品和消費形式,培育壯大新型消費。" 同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既能促進消費、拉動投資,也能增加先進産能、提高生産效率,還能促進節能降碳、減少安全隐患,既惠民、又利企。" 王鵬說。
今年多地推進 " 兩新 ",帶動家電類商品消費快速增長。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部分消費大市是在近期才推出相關政策,帶來的效果尚未完全體現在日前公布的三季度數據中。
如北京是在今年 8 月 26 日推出 " 兩新 " 政策,這一時間節點已處于三季度的後半段。但據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來現餘介紹,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北京市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由 1~6 月的同比增長 1.4%,提高到 1~8 月同比增長 8.9%。
由此可見," 兩新 " 的政策效應将在四季度持續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