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開的北京市兩會上,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推廣布局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優化調整社區養老服務驿站功能,建立健全全面覆蓋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同時,支持經濟困難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爲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普惠性照護服務。近年來,北京市已初步形成以居家爲基礎、社區爲依托、機構爲補充、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框架。其中,截至去年底,全市現有社區養老服務驿站 1502 家,但距更好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就近養老等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1 月 22 日,在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題爲 "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衆 " 的專題座談會上,三位政協委員就 " 一體推進 " 一老一小保障、充分發揮養老驿站優勢、構建社區失能老人照護模式等建言獻策。
市政協委員、北京經開區總工會主席安春玲:
設施、服務、人才 " 一體推進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确指出,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發展銀發經濟。其中,北京市在養老、托育服務兜底保障、設施建設、标準制定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但目前居家、社區養老托育供給能力仍顯不足,社區養老托育功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空間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高效利用。同時,專業化機構總量短缺與結構矛盾并存,養老托育服務行業供需錯位,服務水平與人民群衆的期待仍存在差距。對此,安春玲建議 " 一體推進 " 一老一小保障。其中,在設施建設方面,應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建設審批、規劃用地功能複合、消防驗收和資金支持上,精準化支持養老托育事業發展。全面落實社區養老托育的配建要求,打造 " 家門口 " 的養老托育服務點,針對北京市老城區和中心城區等空間資源緊張的建成區,結合既有資源改擴建,分析養老托育服務設施階段性功能融合利用的可行性,探索 " 新建小區配建 "" 老舊小區改建 "" 未來社區共建 "" 固定時間互訪 " 四種共配模式,靈活分隔使用空間,确保新建小區與養老托育設施同步建設交付,老小區配建 " 一老一小 " 活動空間。
在服務模式上,要通過政府和社會聯動機制探索新型養老托育模式,加快促進老幼同托模式落地。安春玲認爲,打造 " 養老 + 托育 " 一站式專業機構,構建 " 一老一小 " 在同一個園區内享受專業服務的服務機構綜合體,能夠保障獨立生活區又構建共享活動區,提供老人與兒童共同活動的時間與空間,實現老人情感需求和幼兒認知建立的雙向滿足。同時,還要加大專業設施供給,依托數字化改革,叠代打造托育與養老相結合的一體化平台并通過多跨對接,實現戶籍、醫療、教育等數字資源彙集、共享、分析和應用。
作爲高質量養老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根本保障,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安春玲建議,創新 " 老幼共護 " 人才培育機制,在京院校要借鑒國内外有益經驗,加強交流合作;強化保育師和養老護理員一體培訓,建立 " 中高本碩 " 養老托育服務人才體系,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标準,規範職業資格認證,通過進一步完善養老托育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充實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資源共享平台,推動産教深度融合。此外,要完善職業發展通道,增強工作人員職業認同感。實現一名專業人員一體服務幼兒和老人,培養更多高質量實用型人才。
市政協委員、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酒店管理學院院長許豔麗:
建常态化機制對接需求與服務
養老驿站立足于社區 , 在養老機構中離百姓最近,在就近就便提供養老服務上具有獨特優勢。" 通過調查發現,老年人對養老驿站有需求,公辦民營的思路走得通。" 許豔麗表示,目前養老驿站服務供給與老年人就近就便養老的需求之間仍存在差距。其中,主動深入社區、走進家庭的養老驿站,與老年人的需求進行對接上還未做到位;目前養老驿站功能過于龐雜,功能定位與自身空間小的特點不相符,未能凸顯出驿站的優勢,且養老驿站和養老照料中心的居家助老功能有一定重疊,沒能有效實現兩者的功能分級和有效互補。同時,雖然養老驿站單體經營的不在少數,但規模化不夠,不容易實現盈利,例如餐食服務、生活服務等項目獲利少或不盈利,緻使養老驿站生存困難。
許豔麗坦言,目前養老服務以及由此産生的問題,既不能使老年人的需求與養老驿站的服務對接,不利于老年人需求的滿足,更不利于市場化的運營。她建議,建立養老驿站服務對接常态化機制,有效對接老年人需求和養老驿站服務,使供給雙方能夠定期做出調整優化。其中,在四級養老服務體系中分别成立由政府方代表、服務提供方代表和老年人代表組成的三方委員會,就養老服務的範圍進行定期會晤協商,對養老驿站在初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或修正。對前期選址調研不充分、轄區老年人養老需求不強的養老驿站可進行關停調整。
對于養老驿站和養老照料中心的職能定位,許豔麗建議進行劃分。" 養老驿站主要發揮中介、媒介和中轉的作用,以接收能夠自理、需要幫助的老人爲主,主要提供日間照料和上門護理服務(如提供餐食、精神慰藉和生活服務等),并将其作爲主要中轉站,負責将失能失智半失能的老人轉至養老照料中心,使得不同類型的老年人分流并享受不同類别的養老服務,以實現驿站和照料中心的功能分級和有效銜接。" 她表示。
此外,對于養老驿站規模化不夠、不容易實現盈利問題,許豔麗建議可由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承接服務區域内社區養老驿站的建設運營,也可以由一家實力強且符合條件的運營主體經營多家養老驿站。同時,建議政府進一步制定和完善養老驿站評估體系和标準化運營體系,通過機構自評、老人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等評估方式來督促養老驿站提升運營水平和服務質量,以标準化運營體系來規範和引導養老驿站的準入和建設。例如,民政部門通過巡視探訪和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等工作的大力開展,确定失獨、失能、獨居、高齡等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并将服務對象信息有效的分發給對應的養老服務驿站,爲轄區内服務對象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另外,政府部門從資金補貼和扶持政策兩個不同層面繼續加大對養老驿站的扶持力度。
市政協委員,樂普瑞康(北京)養老服務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餘立新:
構建社區整合式長期失能照護模式
随着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長期失能老年人的照護問題已成爲必須面對和解決的社會問題。"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失能老人照護給家庭帶來巨大壓力。在此背景下,餘立新建議,依托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構建一個社區整合式長期失能照護模式。該模式以社區爲基礎,以資源整合爲核心,旨在通過發展小型、靈活的組織,提供全方位、高效便捷的照護服務。" 我們需要對社區内的照護資源進行全面評估,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資源,并清楚了解哪些資源可供利用,優勢和潛在價值是什麽。同時,根據失能老人的實際需求和社區資源狀況,可以設計出一系列可組合的服務模塊,如基礎照料、社區托養、失能預防、失能幹預和照護等,爲後續的資源配置和服務設計提供基礎。" 她表示,以養老服務綜合體爲中心,可以構建一個資源共享網絡,實現設施共享、人員共享和信息共享。
同時,大型照護機構往往難以滿足社區個性化、差異化的養老照護服務需求。餘立新建議,可以發展小型、靈活的照護組織,如家庭照護小組、鄰裏互助小組等。鼓勵專業化的跨學科照護團隊參與,協作提供更全面、更人性化的照護服務。但要明确小型照護組織的布局和職責,确保各組織間高效協作,避免服務重疊和資源浪費。
作爲長期失能照護的重要力量,餘立新表示,需要爲家庭照護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訓,包括照護技能培訓、心理疏導、健康管理等。這不僅可以提升家庭照護者的照護能力,還可以減輕他們的身心負擔。通過爲家庭照護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能夠更好地保障失能老人的照護質量和生活品質。
此外,餘立新建議,政府應在政策和資金層面給予長期失能照護以支持,推動智能照護設備、遠程健康監測等技術在長期失能照護中的應用,鼓勵建立社區參與機制,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長期失能照護中來。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能夠推動長期失能照護事業的持續發展,爲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的照護服務。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 文 張笑嫣 /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