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張曉玲
汽車圈微博之王李想,本以爲已經戰勝了問界殺出了重圍,6 月他發文洋洋灑灑爆料去年如何迎戰問界,理想近幾個月每月都能賣 3 萬台以上,而問界前九月卻盡顯頹勢。
沒想到,國慶前後,餘承東帶着新問界 M7 殺了回來,狂攬 5 萬多台大定,又讓李想不淡定了。
市場上,理想和問界已經打起了來。
" 您問界已經下定的問題,我去申請把大定的錢給免掉。我們理想是現車 ",一些理想銷售與客戶溝通,爲了 " 拿下 " 該車主,可以承擔對方 5 千元的問界定金,還保證有現車交付。
與此同時,理想還推出了數萬元的限時優惠、保險補貼以及數十項禮品等措施,争搶客戶。
粗略估計,理想這一單的 " 獲客成本 " 或将高達 4、5 萬元。
理想銷售人員透露," 搶 " 問界大定的是上海某門店的銷售,因爲上海已經停止爲增程車贈送車牌,所以補貼比外地多。
理想方面對于上述的優惠幅度也并不諱言:" 現在競争很激烈,主要是今年實施了經營權下放,各地政策和補貼也都比較靈活。不過這一般都是限時限量的促銷活動,不會一直如此 "。
月銷 3 萬多台的理想,竟然都得集中火力下場搶單。可見 9、10 月份華爲問界爆賣後,對二、三十萬元價位的 SUV 市場帶來的強烈沖擊。
9 月中旬,華爲汽車 BU 董事長餘承東打出王炸,把一年多來都沒有 " 存在感 " 的 M7 換代并降價到 25 萬元區間後,25 天就賣出了 5 萬 +。期間餘承東的每日訂單海報,更是不斷挑起行業的焦慮,當然也包括李想。
在該車對标的諸多競品中,重合度、市場熱度中最高的,莫過于理想今年的銷冠 L7。在發布新 M7 時,餘承東也與之和理想 L7 對比,新 M7 在配置和價格方面都有優勢。
作爲理想現有産品矩陣中的入門産品,L7 在 9 月就收割了 1.3 萬台銷量,但問界新 M7 來勢洶洶,很想後來居上。
就在當雙方針尖對麥芒的激烈時段,理想内部,進行了一場爲期四天的中高層閉門 " 腦暴 ",重點就是将現金轉化爲持久的競争力和銷量,在 2028 年行業終局前鎖定赢面。
在門外發起奇襲的問界,被必然要被擺上桌面。據知情人士透露,戰略會第一天晚上,理想管理層召開的一個多小時會議,就着重讨論了該如何應對華爲。
理想不僅将華爲的戰略高度提到特斯拉、比亞迪之前,鎖定爲最強對手,并且有意将華爲吹來的 " 寒氣 " 向中層傳遞,公司上下敲響警鍾。
因爲理想知道,L7 和 M7 的雙雄之争,僅僅是個開始,接下來兩家的相互滲透将進一步加速。
事實上,餘承東的造車軍團已經開始集結,其中在今年底,華爲和奇瑞合作的轎車智界 S7、以及問界最重磅的旗艦 SUV M9 都将上陣參戰。在智選車的彈夾裏,後續或許還會有與江淮合作的百萬 MPV,以及北汽的車型;理想這邊,同樣在年底有着旗艦 SUV MEGA,以及一款 50 萬元的旗艦 MPV 規劃。
李想率領的部隊将作何決策進一步迎戰華爲成爲焦點。
理想判斷,到 2028 年,公司若想成爲留在牌桌上僅剩的四五個巨頭,就必須達到 300 萬台的銷量水平,這是理想今年目标的十倍。
面對當下的市場局勢,如何 " 花好錢 ",成爲理想此次内部達成的共識。财報顯示,截至二季度末,理想在手現金 737.7 億元,相當于蔚來與小鵬同期之和。接下來,選定方向和瘋狂投入,是理想謀求破局的關鍵。
産品方面,理想對于需求端的思考,是選擇繼續深耕家庭細分的主戰場,并将産品規劃延伸到了 2027 年。另一面,李想還在着手加速打破産能瓶頸。10 月 10 日他發文稱,9 月底常州工廠升級以及北京工廠資質切換的影響已經解除," 這個月可以提前挑戰一下四萬交付量了 "。
同時,對于華爲殺手锏的智駕功能,李想也有 " 遲來一步 " 的反思,并直言," 投入不足落下的課,隻能通過加強投入來解題 "。
有智駕行業人士指出,擅長 " 後發制人 " 的理想,原本計劃等技術更加成熟再加碼智駕,此時投入成本更低,走的彎路更少。但如今理想發現拐點已到,智駕的風口稍縱即逝。好在時間還不算晚,後續的投入力度将決定勝負。
對于李想在會議上的發言和規劃,理想方面隻表示 " 不代表官方 "。不過就在此次閉門會後,10 月 10 日,理想一口氣公開發布了 50 多個智駕相關崗位的招聘,涵蓋算法、智駕大模型、軟硬件、決策規劃、高精地圖、仿真測試等諸多種類。并表示,在後續的車型上,理想将堅持智駕的标配,同步向 L4 級沖擊。
有接近理想的人士透露,他們認爲到 2025 年,下半場智能汽車的決戰就結束了,那個時候能跑出來就出來了,跑不出來也就沒了。因爲數據模型、訓練量這些底子都就已經定型了,背後需要的是大量的啓動用戶,也就這三年決戰時間。理想将用大模型,在智駕賽道彎道超車。
可以預見的是,待年底之後,理想和華爲将在産品矩陣和技術上,進一步短兵相接。在接下來的淘汰賽裏,任何短闆都有可能給予對手反超的機會,無論是智選車合作的統籌、産能的調配規劃;還是理想技術層面的發展,和純電産品的走向。
不過,兩個新能源明星的 " 互卷 "、産品力的拼殺,反倒有可能共同吸引更多用戶,爲各自的銷量水池引流。李想也認爲,其與華爲、比亞迪、特斯拉将有望成爲最終的 " 四常 "。可以說是在 " 相愛相殺 "。
有接近理想的人士透露,李想和餘承東二人相互加了微信,私下裏偶爾也會聊。但在台面上,血雨腥風的競争才是常态,一位想在國内橫掃 BBA、一位想要做到整個行業的 TOP1,他們都有着成爲巨頭的野心。
而究竟誰才能率先走入比亞迪、特斯拉的圈層,甚至實現超越?隻有卷赢了技術、産品、交付這三大綜合能力,才有拿到船票的機會。李想說,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汽車行業最過瘾的幾年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