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周一帆 萬科近日 " 傳聞 " 纏身。3 月 5 日,針對萬科能否償付 3 月 11 日到期美元債的市場質疑,記者從該公司方面獲悉,萬科美元債 VNKRLE 5.35 03/11/24(XS1917548247)所有資金已經到位,償債工作在有序鋪排中。
對此,創金合信基金金融地産研究員胡緻柏向記者表示,在需求端未見明顯改善的背景下,房企的現金流壓力也很難看到緩解的迹象,行業融資環境的修複和市場信心的恢複,還有賴于更多政策支持。
胡緻柏亦表示,優質的國央企開發商和地方國有房企,憑借自身融資能力和融資成本較低的優勢,出現現金流危機的可能性較小,如果因爲風險事件的沖擊而帶來短期股價的下行,則存在一定程度的修複機會。
公募密集逃離房企
從機構投資的角度來看,在近年多家知名房企暴雷後,包括公募在内的資金已紛紛開始逃離房地産股票。
以目前受到市場廣泛關注的萬科 A 爲例,根據 Wind 統計,2023 年第四季度持有萬科 A(000002.SZ)的基金數爲 73 隻,相比三季度減少了 36 隻,下降比例達到 33.03%。同時,2023 年四季度萬科 A 的公募持股總市值爲 29.17 億元,環比下降 31.65%。
整體來看,2023 年四季度數據顯示,在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包括靈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基金),共有 35 隻産品選擇減持萬科 A,其中 25 隻于去年三季度重倉萬科 A 的基金在四季度已直接清倉。
基金公司方面,四季度減持萬科 A 超過 500 萬股的有安信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嘉實基金和上海東方證券資管,分别減持 1309.15 萬股、1223.19 萬股、943.52 萬股和 720.00 萬股。其中,上海東方證券資管已清倉萬科 A,而嘉實基金盡管已大幅減持,但仍持有 1.37 億股,位列基金公司之首。
在具體産品上,2023 年四季度減持萬科 A 最多的基金是安信穩健增值 A,共計減持 930.00 萬股,仍持有 1330.01 萬股;随後則是嘉實豐和 A 和嘉實産業優選 A,分别減持 612.68 萬股和 566.71 萬股。實際上,在 2023 年四季度減持萬科 A 超過 100 萬股的 11 隻基金中,除安信穩健增值 A 外的 10 隻均爲上期重倉,且均已選擇清倉。
與此同時,港股的萬科企業(2202.HK)也面臨相似命運。2023 年四季度數據顯示,持有萬科企業的基金數爲 11 隻,相比三季度減少 2 隻;公募持股總市值爲 2.88 億元,環比下降 49.97%。
在具體産品上,三季度重倉萬科企業的泓德豐潤三年持有和永赢惠添益 A 基金在第四季度分别減持 871.74 萬股和 82.10 萬股,均爲清倉減持。
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對持有地産債也越發謹慎。2023 年四季度末,僅兩隻基金買入萬科境内債,持倉市值僅 0.23 億元。
房地産 " 走向何方 "
在格上理财研究員畢夢姌看來,因受制于資金壓力,房企可開工優質土地儲備減少,後續開工或将持續承壓。同時房企也在持續出清,開工主體不足。在銷售持續難有起色、資金端仍然承壓的背景下,房企出險暴雷的過程也并未完全停止。
" 人口因素亦是影響房地産市場的最關鍵因素。勞動年齡人口占比持續提升的時期爲人口紅利時期,各經濟體在人口紅利時期都伴随着經濟高增長,房地産需求旺盛;而在人口紅利時期結束後,房地産需求則逐漸萎縮。目前從我國的人口年齡分布來看,人口對我國房地産市場需求的支撐力将持續下降。另外,目前我國的房地産市場庫存仍在較高的水平,從長期的角度而言,政策的刺激或難改變長周期的趨勢,行業确實還面臨着壓力和風險。" 畢夢姌進一步告訴記者。
消息面上,3 月 5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 2024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在房地産市場方面,草案提出要促進其平穩健康發展,高質量完成保交樓任務。同時,将一視同仁地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産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繼續支持城市政府自主調整優化房地産市場調控措施。此外,草案還強調了加強在建項目預售資金監管的重要性,并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平急兩用 "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中村改造。
" 地産行業需求端和融資端政策不斷放松,一定程度上能夠提振市場需求和房企現金流壓力。但從目前放松政策的效果來看,春節後二手房活躍度有所提升,基本達到去年 9 月新政後水平,但相對傳統的小陽春還有差距。價格上看,盡管部分城市環比數據出現止跌,但大部分城市下行仍是主流。" 胡緻柏坦言," 今年的小陽春二手以價換量的現象明顯,與傳統季節性的量價齊升的熱度相比還有距離。新房市場的銷售情況偏弱,購房者觀望情緒濃厚,房企信心不足,銷售回款情況較爲一般。"
其同時表示,在融資層面,央行、住建部等部門政策頻出,但從實際效果上看,房企新增銀行信貸規模較小,債券市場經曆大幅波動後,民企信用債新發仍未恢複,定增逐步落地但偏慢,實際完成募集資金房企僅有兩家。因此,盡管政策的邊際放松不斷,托底思路明确,但房企現金流緊張的蔓延趨勢尚未得到明顯緩解,債務風險的不确定性仍在向更上層級的房企傳導。
" 從需求端整體看,行業基本面尚未觸底,但從長周期看,中國城市化進程仍在不斷演進,城市居民改善性需求始終存在,對長期房地産市場也無需過分悲觀,待到行業拐點出現後,市場有望在合理的需求中樞上實現穩定。" 胡緻柏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