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九行 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鍾文雅,編輯:曾寶氣,校對:車輪餅,題圖來自:AI 生成
大漢山國家公園(Taman Negara)位于馬來西亞半島,占地 4343 平方公裏,差不多相當于 6 個新加坡的面積。它橫跨彭亨、吉蘭丹和登嘉樓三州,這裏的熱帶雨林已有一億三千萬年的曆史,約在白垩紀時已形成,比剛果和亞馬孫的熱帶雨林還要古老。
一早從吉隆坡出發,我和朋友坐了 4 個多小時的車,在暴雨中抵達大漢山國家公園的對岸村莊。
" 你們來得不是時候,哪怕晚兩周來,天氣也會好很多。" 民宿老闆 Luka 一見面,就跟我們科普馬來西亞的雨季,還轉發了當地氣象部門發布的連續降雨預警。聽完,我的心涼了半截。
△雨中眺望河對岸的大漢山國家公園。(圖 / 曉洋)
我們通過旅行社報名了兩項體驗活動,一項是抵達當晚的 " 夜探叢林 ",另一項是包括徒步、" 激流泛舟 " 和參觀原始部落的一日遊。我們在報名時就被提醒,如遇大雨,這些活動會取消。整個下午,雨淅淅瀝瀝,沒有要停的意思。我們已做好不能成行的準備,被我拉來叢林的朋友順勢松了口氣。
到晚上 8 點多,我們抱着 " 來都來了 " 的精神,去到活動集合點。幸運的是,天空終于顯出倦意,雨漸停。" 夜探叢林 " 如期進行。包括我們在内的 9 名遊客,跟着向導一頭紮入漆黑裏。
△向導手持電筒在找亮點。(圖 / 曉洋)
剛摸黑從一處下垂的樹枝下走過,接着向導便讓我們駐足轉身,擡頭 45 度。沿着手電筒的燈光看去,我的心咯噔了一下。距離頭頂不到半米的位置,一條蛇盤旋纏繞在樹枝上。它身長約 2 米,吐着舌頭。盡管向導解釋這種蛇沒有毒,我依然默默把雨衣帽戴上,夾緊雙臂,以免打擾那些看不見的動物。
△内有蛇出沒,放大請謹慎。(圖 / 曉洋)
夜探活動持續約 1 個小時,具體能看到什麽動物,全憑運氣。由于剛下完雨,許多竹節蟲出來活動。我們近距離看到不同顔色的竹節蟲,最大的一隻比我的手掌還要長。對于不喜歡潮濕的蠍子,我們隻能遠遠觀賞。這片雨林的蠍子的外殼是黑色的,被紫光燈照射會呈現神奇的熒光藍。
△比我手掌還長的竹節蟲。(圖 / 曉洋)
當天晚上,我們看見了 4 隻竹節蟲、3 隻黑蠍、1 隻毛蛛和 4 條褐蛇。同行的朋友平日最怕蟑螂,這一趟能堅強走下來,她自己也覺得神奇。走出熟悉的城市,進入陌生的叢林,有些事情可能就不是事了。
不過,這神奇的夜晚隻是我倆叢林體驗的開始,好戲還在後頭。
第二天領上盒飯和水,我們再次向着叢林進發。第一公裏,我們走走停停,一路聽向導講解:左手邊的白酒杯狀蘑菇,不小心誤食可能會 " 躺闆闆 ";右手邊的綠葉摘幾片,加水搓一搓能做成天然防曬霜;山邊大樹的闆根能傳信息,用力敲擊,聲音能傳到一公裏外 …… 所謂的 8 公裏 long trek,要是都這樣娓娓道來,應該挺舒服的。
△左:向導講解。右:能搓成防曬霜的葉子。(圖 / 曉洋)
轉眼到了木棧道終點,接下來的都是山野土路。向導讓所有人拿出驅螞蟥噴霧,做好走山路的準備。雨後螞蟥往往十分活躍,一旦被盯上就得血濺當場。身邊英國大叔爲這螞蟥都擔心好幾星期了,早早就用長襪紮住褲腿,以防螞蟥有機可乘。
比起螞蟥,我更擔心自身體力。生物課本告訴我 " 熱帶雨林樹木繁茂 ",但課本并沒寫這會在徒步中造成多大的困難。
我們走十來米就得翻過一段倒塌的樹幹或者被平地拔起的闆根。這些 " 樹障 " 高及我的大腿根,上面長滿青苔、蘑菇,偶爾還有成群螞蟻路過。身高一米九的荷蘭小哥輕松邁過這些檻,而身高一米六的我卻要掙紮着邁過這及腰 " 圍欄 "。跨了上去,我的腳還夠不着地,得前邊的意大利花臂大哥拉一把。
△上圖:開頭較輕松的路段,我還有興緻和闆根合影;下圖:轉眼就被身高一米九的荷蘭小哥們遠遠抛在後面。(圖 / 曉洋)
這條路線是相當成熟的,有難度的一些上下坡位點都設置了輔助繩索。隻是趕上雨季,路況會更有挑戰。下雨前,森林裏悶熱得像蒸桑拿。身體散發的汗給眼鏡蒙上一層霧,此時噸噸喝水也不用找廁所。
走到最困難的 2.5 公裏,豆大的雨點砸了下來。雨裏分不清是汗水還是雨水,将視線模糊。我站在全程最陡的下坡路上,切身體會到書本上 " 植被保持水土 " 一詞的關鍵分量。上下坡的幾乎每一踏腳點,都是粗壯樹根所賜予的。若沒有它們的存在,我恐怕隻能在濕泥裏失速滑跌。這段路沒有拍一張圖,隻因全部注意力都放在 " 下一步該怎麽走 " 上面。
出發前,向導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害羞,有任何問題随時提出。最後的路段,我和朋友都感到走不動了,電子表多次警示 " 心率過高 "。我跟向導說,擔心自己走不完,想坐救生船中途撤退。向導擡頭看了看,問了我一句 " 是不是包太重?" 就麻利地接過我倆的背包,再将我們從隊尾叫到前頭。陡峭的上下坡,他都會看着我倆平安通過,再繼續往前走。
△要不是向導幫忙背包,我倆沒法完成這趟旅程。(圖 / 曉洋)
對于我們兩個拖後腿的打工人,萍水相逢的外國朋友沒有太多怨言。德國小哥主動跟向導申請,想輪着幫我們背包。荷蘭運動健将們會努力刹住大長腿,耐心等我們找到下一個落腳點。在靠近終點的小瀑布前休息時,英國大叔不時來幾句英式幽默,調劑空氣中的疲乏氛圍。
△接近徒步終點的小瀑布時,雙腳已累麻了。(圖 / 曉洋)
經過 7 小時,我們終于完成了 8 公裏的徒步。我的衣服、鞋子都濕透了,但是這一日遊還沒完。接着還有 " 激流泛舟 "。
我們登上鐵皮小船,河面涼風呼呼而過。正享受着這份悠閑,船劇烈搖擺起來,清涼的河水唰唰地拍在臉上。小船上一浪接一浪,可比水上樂園裏一下就沒的沖浪項目過瘾多了。随着興奮的尖叫聲此起彼伏,徒步所緻的疲乏感也瞬間全消。
再次上岸,我們的衣服濕得能擰出水來。原始部落居民給我們演示鑽木取火。隻見他用藤條快速抽拉竹片,不消 1 分鍾即完成生火。淋了半天雨,還濺了一身水,此時凝望那跳動的火苗,竟有莫名的幸福感。
好不容易完成這一日遊,我不僅用渾身的酸痛換來了對 " 雨林 " 倆字的重新認識,而且學會了區分兩個詞:trek 和 hiking。前者是有規劃好的步道可以走,後者是手腳并用地爬上爬下,倘若沒有向導指點,有時腳都不知往哪擱。旅行社路線介紹的名稱叫 "a long trek",親測下來覺得那應改名爲 "a long hiking"。
△一趟 hiking 後,鞋已廢。(圖 / 曉洋)
據民宿老闆觀察,中國遊客去馬來西亞大多喜歡去海邊和購物,較少到叢林裏遊玩。對此,朋友笑稱這趟大馬旅行是 " 沒苦硬吃之旅 "。
這趟大馬旅行前,同行朋友已連續出差半個月。由于年底工作忙,我的個人鍛煉也有所松懈。如果重新規劃行程,我和朋友會考慮把 8 公裏徒步到達小瀑布的行程暫時放一旁,将之替換成坐遊船去觀賞大瀑布的行程,淺淺在河邊徒步 30 分鍾就可以了。
另外,我們一緻推薦 " 激流泛舟 " 項目。這活動有點刺激,但又不至于過于刺激,對于脆皮打工人來說強度剛剛好。這座國家公園裏有長達 550 米的樹冠步道,目前正在維修中。要是對外開放的話,将是另一個行程亮點。
對于實在想體驗 " 沒苦硬吃 " 的小夥伴,建議把行程安排在 4 月至 9 月的旱季,穿上一雙防水防滑的徒步鞋,最好配上一條防水褲。徒步背包裏備好防水袋存放手機、護照等重要物品,其餘的物件盡量從簡。像中國遊客人手一件的防曬衣,到了叢林裏就不大能派上用場,反倒成了一種累贅。
總之,完成比完美重要,而完好無損地回家具有壓倒性的重要。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九行 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鍾文雅(新周刊首席記者),編輯:曾寶氣,校對:車輪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