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的原著,和電視劇有所出入。
《凡人歌》中的那偉失業後,選擇了創業,但是因爲創業初期,所以并沒有什麽收入,反而還貼了不少的錢。
爲了生活,沈琳不得不出來找工作,最後選擇了當月嫂。
然而沈琳當月嫂這件事恰巧被自己的堂哥發現了,而且還告訴了老家的爸媽,弄得全村都知道自己出去當月嫂了。
這讓沈琳非常難堪。
沈琳當月嫂遭受親生父母的嫌棄
沈琳的父母一開始是不相信女兒會出去給人當月嫂,于是得到消息後,立馬給沈琳打電話。
但是沒辦法僞裝,沈琳隻好破摔罐子到底說了實話。
其實原著中沈琳父母得知女兒當月嫂後并沒有像電視劇那樣又是送菜,又是送錢。
原著中他們的反應更讓人覺得涼薄,也讓沈琳覺得心寒。
原著中寫道:
母親無聲地哭了。沈琳非常惱火:" 是,我在當月嫂。讓你們覺得丢臉,我很抱歉。但是媽,我不偷不搶,靠自己的勞動掙錢養家,有什麽見不得人的?那麽多人在從事服務行業呢,難道他們都很卑賤嗎?"
父親的聲音憤怒:"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你是大學生,怎麽能幹這種低等的粗活兒?"
在沈琳父母眼中,自己的一對兒女都送出去讀了大學,到頭來卻沒有人家沈志國兄弟過得好,賺得多,最後女兒都淪落到給人當月嫂了,這讓他們覺得非常丢人。
在他們眼中自己的一雙兒女既然讀了大學,就應該高人一等,不可能做這種不體面的工作,這種落差讓他們無法接受,讓他們覺得自己在村裏擡不起頭。
而且他們爲了确定女兒是不是真的去當月嫂了,還專門來到北京沈琳工作的地方大鬧。
沈琳非常煩惱,卻又拗不過,隻好告訴他們白寒甯家的地址。一個小時後,父母出現在門外,沈琳匆匆出門,母親見她穿着粉色的月嫂服,眼淚又流出來了。
她和老伴奮鬥一生,拼命托舉兒女往上爬,可他們一個兩個全掉下來了。這身衣服,坐實了老兩口人生的失敗。
兒女就是父母命運的外顯,赤裸裸的證據。
沈琳不耐煩,要她不要哭,這樣在雇主家門外哭哭啼啼成何體統。
父親要她辭掉這份工作,又怒氣沖沖,說要去問責女婿,爲什麽連老婆都養不活,要叫她來當保姆。
當二老親眼看着女兒穿着月嫂服被人使喚的時候,那一刻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心疼,而是覺得天塌了,他們無法接受這個現實。
甚至覺得女兒淪落到給人當月嫂是女婿的無能,甚至在雇主門外大鬧讓女兒辭職。
但是沈琳非常清醒,因爲她知道不能沒有這份工作,她堅定的關上門回頭繼續這份工作,而她的父母卻落寞的回去了。
原著中并沒有劇中那麽溫情,而是非常現實,沈琳的父母就是覺得女兒給他們丢臉了,覺得天塌下來了,自己的一對兒女最後混的不如人家文盲,這讓他們很難接受這個結果。
沈志國兄弟對 " 讀書人 " 的嘲諷
沈志國和沈志成兩兄弟都是沈琳的堂兄,兩人沒讀過什麽書,隻有初中文化,一直在北京幹技工搞裝修。
但是這兄弟倆混得不錯,兩兄弟包工隊,平均每年可以掙七八十萬,收入可觀。
不僅僅如此,兩兄弟還全款在燕郊各自全款買了一套一百平米的二手房,用來給兒子未來在北京發展用。
兩人的兒子今年都已經十八歲了,打算在縣職高混完學曆就來北京跟着父親幹裝修,算是子承父業。
沈國志和沈志成兩兄弟從前是最羨慕沈琳和沈磊兩姐弟的。
可以說他們見證了這兩姐弟從富貴到落魄的轉變,最後他們得出一個結論:
讀書無用,不如學一門技術。
後來沈琳一家夜逃離北京,搬到了燕郊,而且沈國志兩兄弟也幫了不少的忙。
後來在吃飯的時候,兩兄弟喝多了,說出了一些心裏話。
沈志成已微醺:" 那偉,說句不怕得罪你們的話。
早些年,我挺崇拜你們讀書人的。
但這些年,我看開了,人不一定要考大學。
考個清華北大之類的嘛還行,考個普通大學,讀個不鹹不淡的專業,四年出來兩眼一抹黑,啥也不會。
在公司幹點萬金油似的工作,一到三十五歲失業了幹瞪眼,滿大街找工作跟流浪狗似的,還不如去學一門手藝呢。"
這兩兄弟親眼見證了沈琳和沈磊兩姐弟的遭遇,他們覺得讀了大學也沒啥用,最後混的不如他們。
沈志國手舞足蹈,一錘定音,中國根本不需要這麽多大學生,需要的是像他們這樣的技術工人。
人家藍領在國外可吃香了,他就是太愛國了,如果想移民,保準比老那夫妻和那隽兩口子要容易,信不信?
李曉悅說我信,老那好脾氣地笑。
沈志國拉着老那的手,說妹夫你别怕,萬一你工作室做不成,跟哥學學裝修,水電安裝,養家糊口沒問題。
他醉醺醺指着這屋,你住燕郊,我也住燕郊,XXX 的北京不要我們,大家都是無産階級兄弟。又指着那隽說,你别以爲你在大公司上班,其實也是無産階級。我早聽說了,你被資本家壓榨得都得抑郁症啦。
他哈哈大笑,李曉悅憋着不笑,老那搖頭笑歎,那隽笑不出來。
那偉從前是公司副總,沈琳是企業白領,那隽更是年薪百萬的技術骨幹。
這些都是多麽體面的工作,但是如今卻在沈志國和沈志成兄弟眼中:
卻成了在公司幹點萬金油的工作,到了中年就失業活得不如流浪狗,而那隽更是外表體面實際上已經被公司逼出了精神病。
這是何其諷刺的一頓飯啊。
讀書真的無用嗎?
沈志成道:" 是啊,我這妹夫,大錢掙不來,小錢不想掙。"
這句話是沈志成對那偉的評價,那偉創業失敗後,非常失落,遲遲找不到工作,看到老婆出去擺攤也是非常震驚,更是覺得丢人。
而沈志成兄弟卻覺得找工作沒有那麽難,他們甚至覺得北京處處都有賺錢的機會。
然而他們眼中賺錢的機會都是什麽工作呢?
一個月可以掙上萬塊錢的送外賣;
一年可以掙好幾十萬的快遞點和水果店;
一個月輕松月收入過萬的裝修師傅;
一天至少能賣出一百個的煎餅的煎餅攤。
在他們眼中隻要拉下面子,到處都是賺錢的機會,雖然話沒錯,但是這些工作真的那麽輕松嗎?真的每個人都收入很高嗎?
其實他們口中所說的那些工作并沒有那麽收入高,他們所了解的也不過是片面的。
而且這些工作大多數是沒有社會保障,甚至還有高危險的,并不是什麽好工作。
其實沈志國曾經還差點因爲工作摔成殘疾,原著中寫道:
大家喝着酒,話漸漸密了起來。
沈志國說你們讀書人,日子過得太順利,要是吃點我們工人的苦,就會發現,眼前的困難都不算什麽。
有一年我給人家貼瓷磚,從手腳架上摔下來,好險沒摔成殘疾,躺了三個月。
工頭還跑了,一分錢補償也沒有。沈志國把手亮給老那看,它關節粗大,皮膚被石灰塗料水泥泡得粗黑開裂,無數細密的傷痕。
從這段描述可以看出,其實他所說的那些工作并不容易,而他很顯然是少數成功的人,不能作爲普遍的例子。
他們之所以選擇做這些工作,不是因爲錢多,而是因爲沒辦法,因爲沒選擇。
因爲沒讀過書,因爲沒有選擇,所以隻能做這些高危沒有保障的工作,而他們兄弟不過是很幸運的人,因爲他們最後成功了。
但是不能因爲他們個例的成功否定了讀書的意義,否定了上大學的意義。
那偉和沈琳就算中年失業了,但是他們也在北京有着 800 萬的資産,他們就算後半生從頭開始,但是他們的前半生也是坐在空調房裏,坐在精緻的辦公樓裏做着有保障的工作,這些都是不可比的。
而那隽就算身體出了一點問題,但是辭職後他依舊能夠找到很體面的工作。
那偉和沈琳兩人雖然最後賣鹵貨,但是他們的人生選擇終究是比沈志國兄弟要多。
讀書的意義,尤其是對窮苦家庭的孩子來說,更是多了一條路一個選擇,不然隻能像沈志國兄弟那樣做着沒有保障的工作,每天擔心受怕。
而殘酷的現實是絕大多數人是沒有沈志國兄弟這種好運氣的。
雖然絕大多數人會面臨那偉和沈琳那樣的中年危機,但是哪怕中年危機來了,他們的前半生也積累了一定财富和經驗,他們依舊會有更多的選擇和出路。
所以不管什麽時候都不要放棄讀書,雖然讀書不一定會讓你富有,但是不讀書你就隻有那幾條路可走,但是讀了書卻不止那幾條路。
這便是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别,這也是沈志國兄弟的狹隘之處,同樣也是他們人生的局限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