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天下網商
闖關兩年,潤本生物的上市計劃終于完成。
10 月 17 日,潤本成功在上交所主闆上市,發行價格 17.38 元 / 股,盤中股價最高漲至 26.68 元 / 股,市值一度超過百億。
潤本背後,站着一對廣州 70 後夫妻——趙貴欽與鮑松娟。據公開資料顯示,2006 年,潤本的前身 " 鑫翔貿易 " 創立,彼時,趙貴欽夫婦從代工開始,爲多家品牌生産貼牌産品,多以線下經銷模式爲主。2010 年,嗅到線上機會的趙貴欽,推出自有品牌潤本,并同步開設了線上直營店。
在接下來的幾年間,潤本一步步開拓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在内的線上渠道,實現了銷售規模的快速增長。
據招股書,2020 年 -2022 年,潤本的營收分别爲 4.43 億元、5.82 億元和 8.56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 45%,其歸母淨利潤從 2020 年的 0.95 億元增長至 2022 年的 1.60 億元,年複合增速爲 64%。小小的驅蚊品類,被做成了一門大生意。
出色的盈利能力,引發了資本市場的關注。2021 年,JNRY VIII(與高瓴資本是同一主體)按投前估值 20 億元的價格入股潤本股份,成爲其第三大大股東。如今,以驅蚊産品起家的潤本,成爲了 A 股 " 驅蚊第一股 ",背後的大股東高瓴終于迎來收獲時刻。
目前,潤本已形成驅蚊産品、嬰童護理産品、精油産品三大産品系列。2020 年起,潤本的核心業務發生了轉變,潤本将目光投向嬰童護理領域,試圖用已構築的品牌力切入 " 新賽道 "。
不論是在驅蚊這個優勢領域,還是新進入的嬰童護理行業,傳統品牌與新銳勢力交鋒不斷,上市之後,潤本能否講好新故事?
從 " 驅蚊 " 轉向嬰童護理,上半年淨利潤 1.2 億元
作爲居民剛需消費,近年來,熱度不減的 " 驅蚊 " 生意,成就了多家上市公司。2020 年,主營家用取暖電器、衛生殺蟲用品的彩虹集團在深交所上市;2021 年,立白集團旗下朝雲集團登陸港交所,朝雲集團坐擁兩個專業殺蟲驅蚊品牌——超威和貝貝健。
朝雲集團上市後,驅蚊産品起家的潤本也開始在 A 股市場積極尋求機會。如今,潤本終圓夢,成爲驅蚊賽道第二家上市公司。
2020 年 -2022 年,潤本的業績連年高速增長,從 4.43 億元跳漲至 8.56 億元。在最新報告期内,今年 1 月 -6 月期間,潤本實現營業收入 5.79 億元,同比增長 31.93%;實現歸母淨利潤 1.19 億元,同比增長 52.10%,可以看出,品牌仍處于加速擴張階段。
2023 年 1-6 月潤本經營業績與上年公司同期對比情況
與彩虹集團、超威兼做驅蚊業務不同,潤本股份靠驅蚊業務起家,并重點深耕嬰童驅蚊護理領域。
從創始之初,潤本便強調溫和、低刺激、兒童可用、有效驅蚊等特點,通過電熱蚊香液、藍牙智能加熱器套裝、驅蚊噴霧系列等,吸引了一批穩定的寶媽用戶群體。驅蚊産品,也成了潤本的營收支柱。
從 2020 年 -2022 年,潤本的驅蚊産品收入達到 1.69 億元、2.28 億元和 2.72 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 38.21%、39.14% 和 31.82%,這一度是潤本的營收基本盤。
據灼識咨詢統計數據,國内驅蚊行業企業超過 5000 家。在 2022 年,每家平均僅得整個驅蚊市場 0.02% 份額的基礎上,潤本股份一家就獨攬了約 5%,其中公司電熱蚊香液的整體市場份額約爲 16.2%,驅蚊液的整體市場份額約爲 15.9%。
值得注意的是,驅蚊類産品仍屬于 " 季節限定 " 品類,大多賣兩季,且受制于天氣變化,更像是一種季抛性生意。潤本也深知驅蚊賽道的天花闆所在。
同樣做驅蚊産品的朝雲集團瞄準了寵物賽道,想要掙 " 毛孩子 " 父母的錢,而潤本則借助自身在驅蚊市場的産品、渠道經驗以及核心用戶群體,擴充産品矩陣,逐步瞄準了嬰童賽道。
2019 年前後,潤本推出嬰兒潤唇膏、紫草舒緩膏、嬰兒滋潤防皴霜等産品,同樣打出 " 安全 "、" 天然 "、" 溫和 " 的标簽,主要面向 25-35 歲的年輕寶媽群體,開始了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策略。
作爲潤本外延的新業務之一,嬰童護理逐漸挑起 " 大梁 ",成爲其主要業績支撐。
2020 年 -2022 年,潤本嬰童護理産品收入分别爲 1.44 億元、2.17 億元和 3.9 億元,占比分别爲 32.47%、37.24% 和 45.59%。
值得一提的是,2022 年,潤本嬰童護理産品營收首次超過驅蚊産品,成爲其旗下第一大業務闆塊。
廣州夫妻店起家,幹出百億市值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潤本算得上是一個家族企業,迄今爲止,趙貴欽與鮑松娟這對夫妻依然直接間接控制潤本約 85% 股份。
除了在潤本生物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外,趙貴欽還在卓凡投資、鑫翔貿易、潤康電商、潤豐健康等多家子公司擔任執行董事或總經理的職務,部分子公司則由趙貴欽的妻子鮑松娟、父親趙漢秋共同成立并控股。
公開資料顯示,潤本創始人趙貴欽創業 16 年,從事了多年的個體經營,成立了多家子公司,是廣州商界的一個傳奇人物,但兩夫妻卻異常低調,鮮少接受媒體采訪或對外發聲。
或許兩夫妻也沒想到,從代工起家的潤本,如今能擁有近百億市值。
回顧品牌發展史,潤本可謂踩中了兩個極其重要的風口。時間往前回溯十年,當時市面上的驅蚊産品大多是盤式蚊香、蚊香檀香、風油精,主要在街邊商店或者超市零售,這部分産品滿足的僅爲 " 滅蚊 " 的需求。
随着 90 後、00 後消費者入場," 安全 "、" 無刺激 "、" 嬰童可用 " 等特性,成爲了他們所看重的點。驅蚊産品也呈現出精細化的消費需求新格局,而潤本,正是抓住了這個細分領域的機會。
點進潤本的線上店鋪,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大部分産品詳情頁,都标明了 " 天然 0 香精、0 防腐劑 "、" 無煙無灰無香 "、" 自然舒緩 " 等标簽,更強調 " 溫和無刺激 ",其中,銷量最高的一款兒童寶寶霜,顯示 " 已售 10 萬件 "。
如果說安全無毒、嬰兒可用的切入點,讓其在市場上撕開了一道口子。那麽線上銷售渠道的發力,則直接讓潤本實現了爆發。
和朝雲集團等老玩家線上線下齊發力不同,潤本主打線上銷售渠道。2010 年,潤本開出了首個線上直營店鋪——天貓 " 潤本旗艦店 ",随後拓展至京東、抖音、拼多多等平台。目前,潤本在 " 貓狗抖拼 " 擁有近 10 家自營店鋪。
據潤本招股書,報告期内(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公司通過天貓、京東、抖音三個平台實現銷售收入分别爲 3.22 億元、4.12 億元和 5.92 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别爲 72.75%、70.77% 和 69.14%,集中度較高。
其中,天貓是潤本生物的主陣地之一,以 2022 年爲例,潤本生物天貓平台直營店鋪銷售收入金額約爲 3 億元。招股書同樣提到,從 2019 年的 141 萬元增長至 2022 年的 1.57 億銷售額,抖音也正成爲其不可忽視的線上平台之一。
逃不過的通病:輕研發、重營銷
潤本把握線上電商與新零售的風口,吃到了一定的流量紅利,覓得騰飛的契機。但爲拓展和維護渠道,潤本需要投入大量流量推廣等費用。
2020 年 -2022 年,潤本的推廣費用分别爲 7712.26 萬元、1.08 億元和 1.87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爲 17.42%、18.54% 和 21.90%。推廣費中包括線上、線下兩部分,其中以線上推廣費爲主,例如線上平台的流量推廣費用、平台傭金以及技術服務費用等。
有很多品牌踩着互聯網流量紅利進入大衆視野,随着互聯網流量見頂,仍想要保持高增長态勢,就需要付出更高的獲客成本。
研發能力和産品叠代能力,決定了品牌的核心競争力。在其他日化品牌紛紛開設實驗室、苦尋創新點之時,潤本在研發上的投入比并不高。這三年間,潤本研發費用僅爲 1071.26 萬元、1360.16 萬元、1951.26 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潤本的研發團隊似乎并不出彩。據招股書顯示,目前潤本核心技術人員有三名,分别爲趙貴欽、王俊林和孫金媛,從具體履曆看,幾人具備的更多是管理經驗、生産和采購經驗,實際的研發能力較爲欠缺。
不難看出,輕研發、重營銷、季節性生意天花闆高、同質化競争,仍是潤本的短闆所在。
不過,從本次拟募集資金的用途來看,潤本生物也有意在 " 補課 " ——潤本生物 IPO 拟募集資金中的 3.69 億元,将用于黃埔工廠研發及産業化項目。與此同時,潤本也開始布局線下渠道,驅蚊類、個人護理類産品進駐到部分商超、便利店等。
據資料顯示,公司已開發的線下渠道包括大潤發、沃爾瑪、山姆會員店、7-11、屈臣氏、WOW COLOUR 等渠道。
據弗若斯特 · 沙利文數據,2021 年 -2026 年,中國母嬰護理品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爲 12.4%,至 2026 年,預計市場規模将達 959 億元,這個市場正不斷釋放新的潛力和機會。
在嬰童護理領域,貝親、強生等國際品牌牢牢占據市場,啓初、紅色小象、戴可思等新品牌也虎視眈眈。潤本的嬰童護膚業務想要持續破局,還是要形成獨特的優勢。
上市之後,潤本仍要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能否抓緊時間補齊短闆,将成爲潤本未來增長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