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消費者報道 作者:陳梓慶
按:3 · 15" 危險的出行 " 專題是由消費者報道、時代周報共同推出的 315 特别專題,旨在以消費觀察報告、行業數據報道、投訴監督報道等引導消費領域積極行動,讓消費更放心。
說起國産車的崛起,五菱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然而,在此消彼長的汽車市場,五菱也開始遭遇困局。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 年,上汽通用五菱全年銷量爲 78.6 萬輛,同比下滑 18.7%。
持續的營銷動作下,五菱的形象總是風風火火。然而,微型電車市場的井噴式發展、車型價格沖高受挫、産品安全性不足等問題成爲五菱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多方因素下," 國民神車 " 五菱與中國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在不知不覺中拉大。
李有田駕駛的五菱汽車,同樣隻有悲歡,沒有離合。
▲《狂飙》劇照(來源:豆瓣)
五菱突然不火了
說起 " 神車 ",五菱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宏光、榮光等 " 拉貨神車 " 可謂家喻戶曉,而橫空出世的五菱宏光 MINIEV 更是将五菱推至 " 國民神車 " 的高度。
▲來源:五菱汽車官方網站
然而,在 2022 年,五菱的崛起卻悄然按下了暫停鍵。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 年,上汽通用五菱全年銷量爲 78.6 萬輛,同比下滑 18.7%,與 2021 年超過 96 萬輛的數字相去甚遠。
新能源車型方面,上汽通用五菱 2022 年全年銷量爲 44.2 萬輛,同比增幅爲 2.5%。這個數據不算難看,然而特斯拉全年的銷量超過 43.9 萬輛,僅比五菱少了不到 3000 輛,這就讓五菱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難盡人意。畢竟,五菱的新能源車售價要遠低于特斯拉的車型。
▲來源:乘聯會
以五菱最爲驕傲的宏光 MINIEV 爲例。從 2022 年 10 月的 4.1 萬輛之後,五菱宏光 MINIEV 的銷量整體開始呈現下滑态勢,此後 2 個月的時間裏銷量沒有再超過 4 萬輛。2023 年 1 月,五菱宏光 MINIEV 的銷量僅爲 1.6 萬輛,同比大跌近四成。
實際上,五菱并非隻有五菱宏光 MINIEV 這一個爆款。五菱宏光、五菱凱捷曾經也是獨當一面的車型。然而,它們的銷量也出現了下滑态勢。
▲五菱凱捷(來源:五菱汽車官方網站)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 年 1 月,五菱宏光銷量剛剛超過 1 萬輛,同比下滑近六成;五菱凱捷銷量僅爲 957 輛,同比下滑近八成。
五菱微型電車優勢不再
回顧過去兩年的發展曆程,五菱宏光 MINIEV 是五菱得以大紅大紫的首功。當人們抱怨新能源汽車普遍價格更高、充電時間長之時,五菱宏光 MINIEV 猶如一顆驚雷點燃了新能源汽車的修羅場。
3 萬元左右的售價,加上嬌小玲珑的車身,五菱宏光 MINIEV 不僅成爲消費者日常短途代步的首選,更是深受女性歡迎,一時間風頭無兩。
▲五菱宏光 MINIEV(來源:五菱汽車官方網站)
然而,這樣的商機,五菱是難以獨享的。微型電車并不需要太多智能駕駛輔助功能,本質上将新能源汽車精簡化,按照政策和市場需求提供最爲簡單的産品解決方案,這也決定了微信電車的準入門檻不會太高。
于是,在五菱宏光 MINIEV 走紅之後,多個自主品牌也加入微型電車市場的争奪。奇瑞 QQ 冰淇淋、長安 Lumin 相繼問世,加上零跑 T03 等車型,五菱宏光 MINIEV 面臨的競争壓力不可謂不小。
▲長安 Lumin(來源:長安汽車官方網站)
于是,車身小巧、外觀可愛、價格便宜,這些五菱宏光 MINIEV 身上的優勢,在其他微型電車身上同樣具備。受制于本身的條件,微型電車難以提供更高的續航裏程和更多的科技配置。因此,一些細小的差異就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車選擇,這也增加了五菱宏光 MINIEV 的目标用戶流向其他品牌的可能。
質量問題不斷的 " 神車 "
除了面臨來自友商的壓力,五菱的問題更多還是來源于自身。
《消費者報道》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缺陷産品管理中心發布的汽車召回公告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結果發現,2021 年和 2022 年全年,五菱分别召回 145.67 萬輛和近 61 萬輛汽車,均是自主品牌之最。
▲制圖:消費者報道
近兩年的召回中,五菱榮光、五菱宏光、寶駿 510 等車型紛紛在列,主要涉及發動機和變速箱及其相關零部件的故障和安全隐患。
在 2020 年的央視 315 晚會上,寶駿 560 因變速箱故障問題被點名曝光。随後,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因違反汽車三包備案制度,被廣西柳州市市場監管局處以警告并頂格罰款 3 萬元。
▲來源:央視财經
除了質量問題以外,五菱旗下汽車的安全性問題也備受質疑。雖然近期五菱宏光 MINIEV 在與奔馳和路虎的車型碰撞事故中 " 不落下風 ",不過受制于車型和售價的先天不足,五菱的安全功能和配置仍然有較大的進步空間。
以目前在售的五菱宏光 MINIEV 爲例,官方指導價爲 4.48 萬元的 2022 款 悅享款 三元锂,沒有配備任何的安全氣囊。在售的 23 款車型中,隻有 2022 款 敞篷版在主副駕駛位均配備安全氣囊,車身穩定控制等主動安全功能自然更是奢望。
▲來源:五菱汽車官方網站
在懂車帝于 2021 年 5 月策劃的宏光 MINI EV 與 " 老頭樂 " 的高速對撞測試中,前者在碰撞後盡管電池包系統保持完好,不過整個車身損壞嚴重,A 柱變形明顯,縱梁脫焊,地闆存在褶皺。
▲來源:懂車帝 App 官方微博
誠然,售價下探容易讓車型在市場上輕松實現走量,不過在安全問題面前,消費者未必會願意做 " 單選題 ",甯願多花點錢購買安全配置更加齊全的車型,這也成爲五菱進一步開拓市場的絆腳石。
超過 10 萬元,沒人願意買五菱?
再看五菱旗下的熱銷車型,無論是五菱宏光 MINIEV,或者是五菱宏光,均是 5 萬元以下價位的車型。實際上,五菱并非沒有突破 5 萬元這一 " 天花闆 ",甚至嘗試将部分車系的頂配車型推至 10 萬元的價位,然而市場表現總是事與願違。
首次搭載混動系統的五菱星辰,近期月銷量總體在 6000 輛左右波動,作爲一款頂配車型隻需 10.98 萬元的 SUV,這樣的銷量顯然是不合格的。
▲五菱星辰(來源:五菱汽車官方網站)
于是,五菱面臨着一個尴尬的問題:一方面,性價比高的車型讓其在市場受寵;另一方面,一旦價格稍微走高,又與消費者對其品牌的認可度背道而馳。" 神車 " 的偶像包袱,讓五菱在高端化之路上屢屢受挫。
與此同時,比亞迪、吉利、長安等自主品牌紛紛推出高端新能源車型,部分車型甚至已經在市場站穩腳跟,這是所有自主品牌的目标,也是五菱在現階段還遙不可及的夢想。
歸根結底,五菱還需要發展出更加強大的核心競争力,依靠技術和産品優勢立足,鋪天蓋地的營銷可以帶來昙花一現的驚喜,卻不能換不來長久的繁榮。
▲五菱缤果(來源:五菱汽車官方網站)
不過,五菱似乎準備繼續在微型電車市場上 " 狂飙 "。五菱 Air EV 晴空、五菱 NanoEV、五菱缤果,一輛又一輛五菱宏光 MINIEV 的 " 變裝 " 車型接連登場。
這樣的産品布局,五菱究竟是在進取,還是在擺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