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吳 靜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玉超
3 月 4 日起,中國正式進入兩會時間。
正值全國 " 兩會 ",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戰卻如火如荼。這場由特斯拉掀起,問界、小鵬等電動車品牌跟進的新能源汽車價格戰,直接燒到燃油車市場且被推至高潮。一時間,近乎瘋狂的價格戰在行業蔓延 ……
眼下促進汽車産業健康、高質量發展是整個行業都需要直面的課題,當然,這也是曆屆兩會的重要課題之一。
今年,針對汽車産業高質量轉型升級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提出了《關于保障新能源汽車健康協同發展的建議》《關于統籌智能網聯汽車數據收集與共享的建議》《關于完善 SEP 沖突解決機制的建議》等 5 份圍繞汽車行業的相關建議,内容涵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面臨的關鍵原材料、車規級芯片、電池标準化、數據安全、專利沖突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眼下,整個中國汽車行業都在朝 " 四化 " 方向積極轉型。作爲中國汽車品牌的代表,長安汽車在促進汽車産業健康、高質量發展與轉型,加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方面,不僅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也顯示出頭部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加速電動電氣化轉型
" 汽車四化 "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威力席卷全球汽車工業,在這場世界範圍内嶄新的競逐浪潮中,中國已當仁不讓成爲主陣地。
但随之而來的,圍繞汽車産業領域的技術之戰也逐步升級。
随着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汽車産業的技術之戰已不僅僅局限在傳統的機械領域。智能化、網聯化的技術革新,也逐步帶來汽車行業與其他行業的異業競争。截至目前,通信行業的 SEP 訴訟戰火已經逐漸蔓延至汽車行業,車企面臨的标準必要專利訴訟挑戰日趨嚴峻。
SEP 是 Standards-Essential Patents 的縮寫,即标準必要專利,是指達到某一标準所必須使用的一些專利。目前 SEP 在通訊領域普遍存在。
爲什麽通信 SEP 訴訟會在當下的時間節點引發汽車行業的震動?
這離不開中國汽車企業極力推進的電動電氣化轉型,在未來的自動駕駛中,5G 通信 SEP 技術對于自動駕駛的貢獻度非常大。特别是智能車聯網功能需要使用無線通信技術和标準,從而涉及到通信标準必要專利許可問題,由于不同行業在知識産權保護和專利許可模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因而引發全球範圍内通信企業和汽車企業标準必要專利訴訟。
當前,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一是面向整車的許可模式,不符合行業的許可慣例;二是許可費率不具有合理性,損害汽車産業發展;三是訴訟沖突頻發,阻礙汽車産業國際化。
針對存在的問題,作爲行業頭部的長安汽車也給出了解決建議:一是要加強知識産權領域反壟斷監管;二是要出台 SEP 指導案例,統一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三是要規範 SEP 聲明制度,建立 SEP 審查機制。
此次,長安汽車提出打造汽車産業 SEP" 中國模式 ",這無疑将加速以長安汽車爲代表的中國車企的汽車四化轉型。
當前,長安汽車正堅定不移推進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加速推動新能源 " 香格裏拉 " 計劃和智能化 " 北鬥天樞 " 計劃,全面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尤其是在智能網聯發展方面,長安汽車以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交互三大領域技術爲支撐,已實現智能網聯運營,分階段打造智能汽車平台。當前,長安汽車已掌握視覺感知、多模融合等 200 餘項核心技術,同時,已實現 IACC、APA6.0、智能語音、飛屏互動等 80 餘項智能化功能在量産車型上的搭載。
爲推進電動化進程,從 2022 年年底開始,長安新能源技術路線全面開花,陸續發布了原力智能增程技術、智電 iDD 電混技術、以及氫燃料電池系統。截至目前,長安汽車掌握新能源 " 大三電 " 等核心技術 400 餘項,發布七合一智能整車域控制器(長安智慧芯),自主研發 iBC 數字電池管理系統,有效避免電池整包熱失控。
2023 年,長安汽車還将加速推進電動電氣化轉型,全面有序推進燃油車替代。作爲新能源三大動力系統之一的電混系統的長安智電 iDD,長安汽車旗下曾經的經典産品将全面加入 " 智電 "。例如,UNI-K 智電 iDD、UNI-V 智電 iDD 已經全新上市;随後 CS75PLUS 智電 iDD、CS55PLUS 智電 iDD 也将加入其中;而新能源産品方面,深藍品牌已經發布首款 SUV 深藍 S7,此外,C236、覽拓者 EV、阿維塔 E12 都預計在今年加入長安汽車大家庭。
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
無論是從行業視角還是從社會責任出發,作爲中國汽車品牌的佼佼者,長安汽車都展示了其應有的擔當。
2022 年,在行業整體下行的背景下,長安汽車銷售 234.6 萬輛,同比增長 2%,創下近五年新高。其中,10 萬元以上産品銷量占比達 73%,産品結構持續向優,新能源銷量快速增長,同比增長 160.5%,行業排名同比上升 4 位至第 6 位。
最新數據顯示,2023 年 2 月,長安汽車集團銷量突破 19 萬輛,達到 191007 輛,同比增長 38.27%。其中,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銷量 163156 輛,同比大漲 50.1%。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 117622 輛,同比大漲 68.2%。
主要車型銷量方面,2 月份長安自主品牌新能源銷量達到 20574 輛,同比增長 103.38%;其中,深藍 SL03 交付量 4103 輛,累計交付量達 31328 輛,純電微型車長安 Lumin 銷量 8137 輛,截至 3 月 2 日,阿維塔雙電機版累計交付突破 4000 輛。
作爲龍頭企業,近五年,長安汽車爲重慶地區貢獻産值 5127 億元、稅收 265 億元,拉動全國上下遊 GDP 18830 億元,貢獻稅收 641 億元,解決就業人數約爲 60-70 萬人,帶動産業鏈百萬餘人就業,爲脫貧攻堅等捐贈 9000 餘萬元。其更是助力重慶、全國汽車産業在技術、人才、品牌向上等方面的高質量發展。
長安汽車是重慶及兩江新區汽車産業的龍頭企業,作爲鏈長,其在供應鏈、産業鏈、人才鏈等方面的作用功不可沒。
首先,在技術研發領域,基于市場化機制,長安汽車激發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市場創新主體活力,并結合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速推動下一代電池和車規級芯片等 " 卡脖子 " 技術。截至目前,長安汽車已掌握智能低碳核心技術 600 餘項,與清華大學、重慶大學等高等院校,華爲、騰訊、博世等科技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共克關鍵技術,合資布局新産業。
其次,在供應鏈保障體系領域,長安汽車聯動上下遊企業協同發展,全力推進産業鏈轉型升級,積極發揮主機廠 " 鏈長 " 帶頭作用,聯合産業鏈上下遊合作夥伴,核心零部件進行 " 補鏈強鏈 "。以電池爲例,要打通從上遊原材料,到中遊動力電池制造,再到下遊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的電池全産業鏈。
最後,在人才引進方面,長安汽車加大引進力度,調整人才結構。着力打造智能化、新能源、軟件領域研發團隊,吸引軟件、算法、AI 等領域的高精尖人才。例如,長安汽車就将新增構建 10000 人研發隊伍,在新汽車科技産業鏈累計投入超 1500 億元。
汽車産銷從 0 到現如今的累計 2320 萬輛,長安汽車成爲行業内屈指可數的,既有規模又有效益的中國品牌。
作爲行業轉型升級 " 排頭兵 ",長安汽車主動肩負起引領中國汽車産業發展的重任。相信 " 兩會 " 之後,長安汽車将奮力前行,攀登新高峰。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
轉載或内容合作請聯系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
掃碼加入讀者微信群
交流汽車話題
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