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爲了走紅,成龍曾去找古龍大俠求角色,不料,古龍瞅了一眼大鼻子、小眼睛的他,丢下一句侮辱性大,傷害性也極強的話:
" 我的戲是寫給狄龍、鄭少秋的。"
成龍聽了很傷心,躲在廁所,看着鏡子裏的自己痛哭流涕 ……
因爲那時的狄龍正處于顔值巅峰,英氣逼人,演技在線,還特别能打,妥妥的票房擔當,很容易讓成龍自慚形穢 ……
但很多人不知道,與李小龍、成龍、梁小龍并稱" 香港四小龍 "的狄龍,在成 " 龍 " 前,卻是一隻 " 小老鼠 "。
1946 年,狄龍出生于香港,原名 " 譚富榮 "。
雖然名字非常 " 富貴榮華 ",但狄龍自幼家貧,從小跟着母親艱難求生,飯都吃不飽,鞋幫和鞋底都分家了,還要用魚線縫起來接着穿 ……
由于兄弟姐妹衆多,母親根本無暇顧及狄龍,導緻他曾被汽車撞骨折,被開水燙脫皮,甚至誤食藥水被送到醫院洗胃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10 歲時,狄龍就開始踩着自行車給人送貨。由于長期從事體力勞動,但營養又跟不上,狄龍十分瘦弱,獲外号 " 老鼠 ",經常被混混欺負。
爲了擺脫 " 老鼠 " 的命運,狄龍做出了一個改變一生的選擇。
二、
爲了保護自己,狄龍立志強身健體,還報名參加了詠春國術班,師從葉問的弟子招允。
幾年後,身體逐漸強壯的狄龍,在姐姐的介紹下,到尖沙咀一家洋裝店做裁縫學徒。
爲了和外國顧客暢通無阻地溝通,狄龍開始學習英語,短短一年時間,就從學徒升爲師傅,成爲月薪 2000 多元港币的高薪打工人。
那時,狄龍白天上班晚上練武,錢包和肌肉一起日漸豐盈,終于擺脫積貧積弱的 " 老鼠時代 "。
然而,一個巨星的出現,讓狄龍安穩富足的生活,頓時躁動起來。
三、
1967 年,由張徹導演、王羽主演的武俠片《獨臂刀》橫空出世,成爲香港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電影,21 歲的裁縫狄龍也貢獻了一張電影票。
看着熒幕上威風凜凜的王羽,狄龍羨慕不已。
因爲常年健身習武,狄龍早已練就一身腱子肉,胸肌、腹肌、肱二頭肌應有盡有。于是,他也有樣學樣,模仿偶像王羽舞刀弄劍,并漸漸萌生了當明星的夢想。
幸運的是,在武俠片的熱潮下,狄龍這身硬邦邦的腱子肉,很快就爲他敲開了娛樂圈的大門。
1968 年,邵氏招募演員,22 歲的狄龍慕名前往,憑借英俊外形和滿身肌肉,被張徹一眼相中,成功進入邵氏的南國演員訓練班。
在那裏,狄龍每天都要學習劍、棍、騎馬、翻跟鬥等各項技能,生活十分充實。
那時,狄龍躊躇滿志,一心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夠成爲像偶像王羽那樣的主角,不料,第一次閃亮登場,就被潑了盆冷水 ……
1969 年,狄龍在恩師張徹導演、偶像王羽主演的電影《獨臂刀王》中打醬油,飾演一個袒胸露乳的白衣少俠。
雖然隻有一句台詞,但從沒演過戲的狄龍,十分認真地在家排練了上千次。結果拍攝時,狄龍一開口,蹩腳的普通話還是引發了哄堂大笑。
說完唯一的一句台詞後,狄龍就領盒飯了 ……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中,還有一個和狄龍 " 旗鼓相當 " 的炮灰角色。
就是同樣一出場就被秒了的姜大衛,他是秦沛的弟弟、爾冬升的哥哥,日後與狄龍 " 出雙入對 " 的頂流影帝。
雖然狄、姜二人在片中戲份不多,但眼光獨到的張徹,卻從兩人身上看到了别的東西,很快便計上心來,徹底改寫了狄姜二人的命運。
四、
這一年,姜大衛 22 歲,原本是一名 " 玩命 " 的龍虎武師,一年前被亡父嚴化的老友張徹發掘,與邵氏簽約,和狄龍一起進入 " 張家班 "。
與狄龍不同,出身演藝之家的姜大衛,從小耳濡目染,在演戲方面頗有天賦,性格也比較外放。
而苦出身的狄龍,沒有任何表演經驗,全靠後天努力,時常感到自卑,因此性格也相對内斂些。
除此之外,兩人的外形也非常互補,姜大衛身材瘦小長相陰柔,狄龍身材高大長相俊朗。
于是,張徹計上心來,決定将兩人打造成一對 " 黃金搭檔 "!
同年,張徹導演文藝片《死角》,讓狄龍擔任男主角,與男二号姜大衛首次正式合作,搭檔的女主角則是 " 娃娃影後 " 李箐。
隻可惜,由于内容前衛尺度較大,這部新浪潮電影在香港上映 7 天就被強制下架了,在新加坡等地也被禁演,狄龍出師不利。
但這之後,由姜大衛擔任男一号、狄龍擔任男二号的《保镖》《報仇》《十三太保》等電影,均大獲成功。
憑借電影《報仇》,姜大衛更是斬獲第十六屆亞洲影展 " 最佳男主角獎 ",成爲香港曆史上的第一個影帝,一時風頭無兩。
但姜大衛卻說:" 總覺得要得獎,應該是我們倆同時得才對。"
畢竟,頻頻合作的狄、姜二人,感情早已在朝夕相處中迅速升溫,同吃同住情同手足。
然而,好到同穿一條褲子的這對好兄弟,沒有料到,日後竟會以那樣的方式分道揚镳 ……
五、
此後,兩人又合作了恩師張徹導演的《雙俠》《新獨臂刀》《水浒傳》等多部武俠片。
片中,姜大衛飾演的大多是叛逆傲嬌的浪子,很受女生喜愛,亦舒、李碧華都是他的頭号迷妹。狄龍則多以剛毅木讷的少俠形象示人,更受男性觀衆歡迎。
配合默契的兩人圈粉無數," 狄姜 " 也漸漸成爲公認的票房保證,在武俠片的黃金時代," 狄姜 " 迅速飛升頂流,成爲名滿香江的雙子星!
當年," 狄不離姜,姜不離狄 " 一度傳爲佳話,誰也沒想到," 出雙入對 " 的狄、姜二人,日後竟會陷入 " 狄不見姜,姜不見狄 " 的僵局 ……
當然,那是後話了。
在那之前," 狄姜 " 一直情同手足,但在大多數電影中,狄龍都是作爲姜大衛的陪襯,本就因出身感到自卑的狄龍,心中難免不快。
但很快,狄龍就抓住了一個扭轉乾坤的機會。
1972 年,張徹導演改編自清朝四大奇案之一 " 刺馬案 " 的複仇電影《刺馬》,派出黃金搭檔 " 狄姜 " 再度攜手主演。
由于男主角 " 馬新贻 " 是個搶了兄弟老婆、還殺了兄弟的大壞蛋,姜大衛沒什麽興緻,但狄龍卻覺得自己從未演過反派,不妨突破一下。
于是,張徹結合狄龍的正派形象,将 " 馬新贻 " 塑造成了一個亦正亦邪的反派野心家。
沒想到,首次從正義少俠轉型奸詐反派的狄龍,竟大獲成功!
六、
1973 年年初,《刺馬》上映後轟動一時,27 歲的狄龍成功斬獲第 11 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優秀演員特别獎 ",明顯有了趕超姜大衛之勢。
手拿獎杯的狄龍,終于有了得到認可的感覺,他買名牌車、買新衣服,還去東南亞溜達了一圈,感覺人生突然走上了巅峰。
當然,這并沒有影響狄、姜二人的兄弟情誼,用狄龍的話來說,兩人這是 " 良性競争 ",狄龍得獎,姜大衛也由衷地爲好兄弟開心。
反倒是恩師張徹的一個決定,讓他一手打造的 " 狄姜雙俠 " 分崩離析 ……
1974 年,張徹帶領張家班遠赴台灣省,成立長弓電影公司,準備扶持兩大得意弟子狄龍、姜大衛做導演。
話說張導也是妥妥的 " 端水大師 ",讓狄龍導演《電單車》,姜大衛導演《吸毒者》,狄龍再導一部《後生》,兩人你一部我一部,誰也不吃虧。
可導着導着,問題就出現了。
兩人不僅要導演自己的電影,還要出演對方導演的電影,難免分身乏術難以兼顧,搞得兩人都覺得對方沒把自己的電影當回事。
而且,以前兩人都是演員,隻用負責演好戲,現在卻要在導演和演員的身份之間來回切換,性格本就不同的兩人,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分歧。
俗話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如果兄弟不齊心,自然難以成事。
果然,兩人導演的電影上映後,你一部我一部地,撲得前仆後繼 ……
這讓狄龍大受打擊,決定回頭專心做演員,但姜大衛卻不以爲然,繼續朝着導演之路昂首挺進。
自此,兩人的人生就注定駛向不同的方向了。
但畢竟是同吃一碗飯的好兄弟,就算方向不同意見不合,也不至于輕易一拍兩散,然而,接下來的一件事,卻讓裂痕進一步加大!
七、
1975 年,李翰祥籌拍電影《傾國傾城》,找邵逸夫和張徹借來當紅的黃金搭檔 " 狄姜 ",狄龍擔任男主角,飾演光緒皇帝,姜大衛則演他身邊的小太監寇連材。
據說,姜大衛本來不樂意給狄龍擡咖,狄龍得知後也不樂意了,喊話我給你擡咖那麽多次,你給我擡一次又怎麽樣?後來姜大衛同意出演。
結果,李翰祥看姜大衛演得好,不停給他加戲,風頭差點蓋過狄龍,狄龍又不樂意了 ……
就這樣,這對好兄弟漸漸産生嫌隙," 狄姜 " 的不和傳聞甚嚣塵上。
但狄龍澄清說,他并沒有要求姜大衛出演,至于真相如何,旁人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傾國傾城》之後,狄龍與姜大衛再也沒有正兒八經地合作過,即便同拍一部戲,也不再有旗鼓相當的對手戲,當年的 " 狄姜雙俠 ",變成了 " 王不見王 "……
多年後,狄龍才回應不和傳聞,暗指兩人是轉型做導演之後,才漸行漸遠的。
但姜大衛似乎不以爲然,隻感慨" 朋友可以共患難卻不可共富貴 ",還賭氣似地說:" 狄龍不以我爲友倒無所謂,隻要不把我視爲敵人就好了。"
反目成仇當然不至于,但兩人确已形同陌路,好在一件喜事沖淡了失去兄弟的痛苦 ……
與好兄弟分道揚镳的這一年,29 歲的狄龍與 19 歲的邵氏演員陶敏明,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很快,新婚燕爾的狄龍,事業也有了新景象。
1976 年,導演楚原籌拍由古龍小說改編的電影《天涯明月刀》,邀請狄龍出演 " 傅紅雪 "。
爲求原汁原味,劇本由楚原和古龍親自操刀,果然,電影上映後大獲成功,狄龍、楚原、古龍的 " 鐵三角 " 就此成立。
此後,鐵三角又先後合作了《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等武俠片,狄龍飾演的李尋歡、楚留香等大俠形象深入人心,紅遍東南亞。
1980 年,事業如日中天的狄龍化身 " 妻管嚴 " 後,又喜得貴子,多年後,兒子譚俊彥子繼父業,也成了一名演員。
不過在當時,初爲人父的狄龍,并沒高興太久。
1985 年,邵氏江河日下,幹脆宣布電影停産,辭退了 " 年老色衰 " 的狄龍,再加上古龍離世,張徹勢衰,香港武俠片的黃金時代就此宣告終結。
這一年,年近 40 的狄龍發際線越來越高,頭發越來越稀疏,昔日隻身闖江湖的 " 大俠 ",也隻能獨自面對中年失業的的窘境 ……
就在這時,陷入低谷的狄龍,吸引了幾個和他一樣失意的男人,卻意外成就了一部得意的作品。
八、
1986 年,吳宇森導演犯罪片《英雄本色》,邀請狄龍飾演有情有義的黑社會老大 " 宋子豪 ",搭檔的是周潤發和張國榮。
這時,周潤發已經從電視劇轉戰大熒幕,不料卻屢遭滑鐵盧,甚至被封爲 " 票房毒藥 ",吳宇森與狄龍也各自處于事業低谷期 ……
所以,大家都憋着一口氣,拍戲時很拼命。
果然,電影上映後轟動一時,在當年香港票房排名第一,狄龍也因此斬獲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以及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成功東山再起!
那句 " 阿 Sir,我沒有當大哥已經很久了 ",更是紅遍兩岸三地,被無數年輕人争相模仿。
以至于,狄龍去北京坐的士,司機一眼就認出了他,大喊 " 豪哥 ",還不肯收他的車費 ……
但這部電影帶給狄龍的,還有一份意外之喜。
在當年的金馬獎慶功宴上,狄龍與姜大衛在秦沛、石天等人的撮合下,一 " 抱 " 泯恩仇,看得一旁的小弟爾冬升熱淚盈眶。
此後,與姜大衛 " 破鏡重圓 " 的狄龍,事業也迎來第二春,又接拍了《英雄正傳》《豪門夜宴》等英雄片,從江湖俠客轉型黑幫大佬。
然而,友情也好事業也罷,似乎隻是回光返照。
1989 年,爲紀念張徹從影 40 周年,張家班衆弟子義務參演由姜大衛、李修賢策劃,吳宇森、午馬導演的電影《義膽群英》。
誰知,原本擔任男主角的狄龍,提議修改劇本,遭到衆弟子的否決,後來狄龍生病請假,重回劇組後卻被告知換角了。
最終,大家不歡而散,剛剛破冰的 " 狄姜 ",也因此再度封冰。
而事業短暫回春後的狄龍,雖然又接連出演了《醉拳 II》《流星語》等電影,還拿了不少獎,但畢竟年齡擺在那裏,屬于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而他與姜大衛徹底結怨,隻差最後一步。
九、
2002 年,張徹去世,姜大衛等張家班弟子悉數到場,送恩師最後一程,可狄龍遲遲沒有現身,隻是派兒子代爲出席。
狄龍此舉,再度引起了張家班其他弟子的不滿,據說姜大衛對狄龍意見頗大,關系進一步破裂。
其實,當時狄龍正在大陸拍攝《還珠格格 3》,就在張徹離世前不久,狄龍才請假返港看望病危的恩師,不料他剛回去,張徹就突然離世,一向兢兢業業的狄龍,就不好意思再向劇組請假了。
但不論如何,狄龍與姜大衛的兄弟情誼,終究是不複當年了 ……
張徹離世後,狄龍雖然巅峰已過,卻也不至于無戲可拍,此後多年,狄龍又接拍了《雄心密令》《天行者》《光輝歲月》《鄉村愛情 11》等多部影視作品。
既然同在娛樂圈,狄龍與姜大衛也不可能毫無交集,近幾年,兩人屢次同台,隻不過明面上依然沒什麽交流。
2022 年,在 TVB 萬千光輝頒獎禮上,狄龍與秦沛爲姜大衛頒發 " 萬千光輝演藝大獎 ",但再度同台的狄、姜二人,依舊沒什麽互動。
曾經 " 出雙入對 " 的鮮衣怒馬少年郎,如今卻各自老去,分道揚镳,實在令人唏噓。
幾個月後,大師兄王羽離世,當年的武俠江湖裏又走了一個,不知狄龍與姜大衛得知,心中作何感想 ……
可以肯定,大俠狄龍内心是多情的。
因爲多年前,林青霞與狄龍夫婦一起前往不丹,參加梁朝偉和劉嘉玲的婚禮,上山時,突逢大雨,一行人駐足躲雨。
這時,狄龍念了一首宋詞,名叫《虞美人 · 聽雨》,此情此景,令人無比動容: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殘陽似血,刀劍如夢,潮起潮落之間,曾經鮮衣怒馬的翩翩美少年,不知不覺間已被歲月這把無情刀剮成了一個秃頂大爺,曾經的風花雪月、豪氣幹雲、悲歡離合 …… 都已釀成一杯苦酒,一首宋詞。
"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 這樣的意境,大概也隻有狄龍這樣從古詩詞裏走出來的大俠才能品味一二!
隻是," 大哥 " 早已年逾古稀,而那個曾經熱烈的江湖,也早已一去不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