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不記得自己來過國家會展中心多少次了。每逢節假日,大大小小的展會和活動總會輪番上演。今年五月,這裏又顯得尤爲熱鬧:我爲了《明日方舟》嘉年華而來,同一時間,一位同事正在隔壁《崩壞:星穹鐵道》活動現場。
人們像潮水一樣湧向目标場館,很遠處就能看到入口處上方的大幅畫像。我跟着人群向前走,前方是兩個女孩,她們顯然有備而來:穿着适合長時間活動的平底鞋,身背痛包,其中一人的背包上挂着顯眼的 " 請找我交換無料 " 挂件。她們低聲而快樂地交談着,但很快,挂着挂件的女孩 " 哎呀 " 一聲:" 糟糕,我好像把無料忘在酒店裏了。"
在這種時候,我總會習慣性地觀察身邊的人。一般來說,類似活動中的大部分玩家都會表現得十分興奮——這可是 " 嘉年華 " 現場!當然,不同遊戲自身的風格與玩家群體不太一樣,會導緻他們展現出種種獨特的氣質。
入口上方的展示
我想找到《明日方舟》嘉年華,或者說,《明日方舟》五周年慶典期間線下活動的氣質。我不那麽想簡單地在現場找上幾個玩家,請他們聊聊自己爲什麽喜歡《明日方舟》——類似的感覺有點像在春運列車上問 " 大家是不是都買到了票 "。出于工作關系,我當然知道遊戲可以感動人,無數的人從遊戲中獲得了快樂,但當置身于某個特定的時刻,我總想找出一些 " 不一樣 " 的地方,哪怕隻是一些細節。
我覺得," 真誠 " 是個不錯的主意:我對《明日方舟》并不陌生,喜歡它的世界觀、美術和角色,也了解過它的故事,甚至知道關于它的一些知名段子;不過我也得承認,自己沒怎麽玩過它,也不算是 " 二次元 " 遊戲的核心玩家。
但正因如此,我決定給自己一個 " 來都來了 " 的機會——以一個 " 路人粉絲 " 的身份加入這次活動,我會獲得怎樣的體驗和感受?
夢想之地
沉浸感,這是我對《明日方舟》嘉年華的第一印象。
進入《明日方舟》嘉年華活動的場館,現場廣播和 NPC 對我的稱呼都變成了 " 博士 "。細節雖小,卻展示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在這段時間、這塊地方的體驗,将會盡力打造 " 沉浸感 "。這種沉浸感同時出現在音律聯覺的現場和玩家群體中——散場時,聽到 " 接駁車請往這個方向 " 的廣播,一位玩家自然而然地玩了個諧音梗:" 來接博士的車,确實應該叫‘接博車’。"
嘉年華主場地根據地域劃分出了一個個場景:矗立着巨大蒸汽騎士的維多利亞、活躍着火山的新汐斯塔,雪國列車在謝拉格馳騁,卡西米爾的競技場裏人頭攢動,都是遊戲中耳熟能詳的場面。
噴射蒸汽的騎士十分威武
馳騁在謝拉格的列車
讓我有些意外的是《明日方舟:終末地》區域。相比其他地方,這部分曾經細緻體驗過的内容反而令我印象尤爲深刻。在熟悉的基地場景中,我很難不回憶起奔跑在開放地圖上,到處拉電線、搞基建的經曆,而那隻是遊戲試玩中的一個片段。我不知道現場有多少玩家參與了《明日方舟:終末地》的技術測試,但從排隊人數來說,對它抱以期待的人不在少數。
《明日方舟:終末地》區域的布置也頗爲用心
從實際觀感來說,今年的音律聯覺是通過每個國家和地區的音樂串聯起了時空,音樂之間以地區 Logo 作爲區隔,像是一場以聲音爲載體的巡禮。當被音律聯覺喚起 " 巡禮 " 思緒的玩家們踏進嘉年華現場,很難不進一步加深沉浸感。
新汐斯塔的火山
當然,不論是嘉年華,還是音律聯覺,它們之間有着載體自身的差别——音律聯覺現場,每個人幾乎都與手中的熒光棒融爲一體,每首歌曲都能被全場跟唱;嘉年華現場,展台活動、互贈的小禮物、玩家合影和自發派送的無料小周邊,構成了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共性:看起來都是屬于一群愛好者們專屬的遊園會。
Starset 樂隊演唱《Monster》,全場跟唱
這也讓我意識到,這樣富有沉浸感的氛圍同樣是來到現場的人共同維護起來的。這不僅包括将 IP 内容在現實中用搭建呈現,還有玩家與官方、玩家與玩家之間約定俗成,彼此心照不宣的内容。
音律聯覺觀衆在台下整齊劃一地喊起 " 畫了不賣 ",歌手們無論何時将麥克風伸向觀衆席,都能收到齊心協力的合唱。在我身邊,不少人從頭到尾都保持着投入,每當一個地區的 Logo 亮起、熟悉的面孔出現在屏幕上,呐喊與歡呼都震耳欲聾。
攝于嘉年華現場," 畫了不賣 " 已經成爲《明日方舟》玩家玩梗的保留節目
這是現場參與的魅力,也是默契的魅力。如前所述,我不算是《明日方舟》的核心玩家,卻也能在其中感受到這種魅力:它們的确是一些支撐了夢想的地方,而這其實并不容易做到——有太多遊戲宣稱要爲人們帶來美好、快樂的情緒價值,但當我在遊戲行業裏待得足夠久,見過許多名不副實的宣傳,才尤其珍視這樣的感覺。隻有每一方都付出真誠,才能給予更多人相同的情感。
而當我在嘉年華現場看到《明日方舟》編年史長廊,就明白了這種沉浸感是由怎樣的内容支撐起來的:從 2019 年至今,遊戲的每一個版本都可能成爲玩家 " 入坑 " 的契機,從頭至尾觀看,也可以直觀感受到故事風格的轉變。正因如此,我聽到不少玩家邊看邊讨論遊戲 5 周年更新的劇情内容:經曆了一段又一段波瀾壯闊的冒險之後,人們已經看到了一個階段性的結果。
現場所見,頗爲壯觀
交彙之地
在嘉年華排了幾個打卡活動之後,我開始尋找休息的地方。不少玩家選擇在可供休息的空地席地而坐,一小圈一小圈地聚在一起,有的喝水、吃些東西,有的拆開買到的場販周邊拍照,還有的拿出手機打開《明日方舟》。
人群中,劉女士看上去十分特别。她一個人坐在一級矮矮的台階上,周圍環繞着幾個裝滿了周邊的購物袋,低頭刷着手機,偶爾擡頭看看面前路過的年輕人們。手機界面上是社交網站,看上去并沒有《明日方舟》相關的内容。我坐到她旁邊,問她參加嘉年華的感受。
" 我是陪孩子的。" 劉女士說," 我從四川過來,她從北京過來,我們今天上午在機場集合,然後就一起來這裏了。" 提到 " 北京 " 時,她的語氣裏有種屬于家長的欣慰——她的女兒在清華上學。
玩家們與朋友、家人結伴前來
" 她和我說想來,我是支持的,就是覺得女孩子可能不太安全,就讓她約幾個同學、朋友一起來。後來我轉念一想,不如我和她一起來嘛,就當旅遊,順便體驗一下她喜歡的東西。" 她笑着向我講述和女兒一起排隊買周邊、參加小遊戲的故事,後來累了,才坐下休息,順便幫女兒和朋友們看行李。
我腦海裏又浮現出了一個 " 在春運列車上問人是否買到了票 " 類型的問題,但還是忍不住問了出來:" 您一直支持孩子玩遊戲嗎?"
" 這是避不開的問題呀。" 劉女士又笑了起來,她的目光偶爾掠過我們身邊一些穿着 Cosplay 服裝的玩家,臉上的笑容一直沒有消失," 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接觸手機,玩遊戲,上學的時候,同學們課間讨論的也是遊戲。(家長)哪怕禁止,還是會去玩,那不如就讓她玩,隻是要約好一個度的問題。"
停頓了一下,她又補充:" 現在的孩子應該有他們自己的娛樂方式,我們哪怕不理解,也應該尊重——我女兒還喜歡看動畫,她小的時候,我把我喜歡的動畫片推薦給她看,可她不喜歡,覺得有點‘土’。那時我就知道,還是順其自然的好。更何況,有些東西就該在特定的年齡去玩,長大之後再去做小時候喜歡的事,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 她伸手指了指現場," 就像這種活動,你看,全是年輕人。"
" 您不玩這個遊戲,來現場會覺得有些‘無聊’嗎?" 我又問。
" 陪女兒嘛,自己也體驗一下。" 劉女士又把這句話重複了一遍," 從我的角度,可能還有一個理由——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你知道,很多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和父母的關系是越來越遠的。我不太想這樣,所以經常和她一起經曆一些事。" 她舉起手機晃了晃," 我們還買到了音樂會的票,今晚就去看。"
她的話讓我聯想起前一天晚上,音律聯覺散場時遇到的一家三口。女兒走在中間,左邊挽着父親,右邊挽着母親,興緻勃勃地向他們說着自己的感受。父親看上去超過 50 歲,臉上帶着一點 " 我聽不懂但挺高興 " 的神情。
" 我是第一次聽這個,票是孩子買的。" 父親說,完全意識不到入場券有多難買," 很有意思,和之前聽的音樂會都不一樣。每當大屏幕上有一個(角色)出現,全場就開始歡呼,我也就跟着一起喊。"
" 我平時其實也不聽這種(音樂),但孩子喜歡,我也覺得很有意思。" 他又說。我們聊得其實不多,隻有兩三句,但他重複了好幾次 " 有意思 "。
嘉年華現場可以和同好玩《明日方舟》主題桌遊
告别劉女士,我開始排第 3 個項目——啓動維多利亞的蒸汽騎士。盡管 NPC 手中的牌子上寫着 " 排隊約需 90 分鍾 "(那個 "90" 看起來尤爲刺眼),但畢竟 " 來都來了 ",融入才是最重要的。
站在隊伍中,我仍然在想,劉女士的 " 陪孩子 "、那位父親的 " 有意思 ",所指的其實是同一件事:不同代際的人相互理解,一起去做他們喜歡的事。但與更早之前一些頗爲功利的 " 尊重孩子 " 思維不同,在這個過程中幾乎沒有哪一方做出妥協,而是簡單、真誠地投入一段經曆——可以是一場主題嘉年華,也可以是一場精彩的音樂表演。重要的是,它們也同樣展示出了真誠,因此足夠打動人,讓不同的人們在此處交彙。
這種真誠的交彙當然也體現在玩家與玩家之間。嘉年華現場,我一直能夠從人們身上感受到一種松弛、同時暗暗帶着點兒雀躍的情緒。一位 30 多歲的玩家對我說,他之所以喜歡《明日方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有種讓自己舒适的 " 老宅 " 氣質:在大多數場合,人們總是表現得有些矜持,隻有在真正擁有共同愛好的人面前,才會展示出心有靈犀、" 對上了暗号 " 的熱情。
嘉年華現場除了 " 官方館 ",還有 " 衍生館 ",館内除了 FES 舞台區,還有個小型自由舞台,供玩家自行報名表演——隻要你有勇氣站在舞台上,就可以面向所有人表達自己對于某個角色、某首歌曲的愛,而觀衆們絕不會吝惜掌聲與喝彩,哪怕許多表演都帶着生澀的瑕疵。因爲他們知道,台上與台下實際上是一體的,這種熱情與快樂并不因爲表演者的技巧而失色。
又或是場地裏此起彼伏的 " 請問 " 與 " 謝謝 " ——在拍攝 Coser ,或彼此合影時,我總能聽見這兩句話。許多 Coser 抓住每一個合影的機會 " 整活 ",引起一陣陣小範圍的笑聲和歡呼聲。
圍觀玩家紛紛評價:" 被綁架了你就說一聲。"
還有在表白牆上寫下留言、拼接圖案的人們。他們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創作段子,或是畫上心儀角色的 Q 版形象,留下的内容或許有所不同,卻也有着相當的默契。
真心的祝福
合作拼圖
現場還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 " 搭讪 " 的玩家裏,并不是所有人都持續不斷地投入《明日方舟》,不少人出于種種原因 " 淡出 "" 退坑 ",但每逢音律聯覺和嘉年華活動,又會不辭辛苦地努力搶票、打點行裝乃至制作無料周邊,來到現場。
他們說,這當然是因爲自己在《明日方舟》裏感受過快樂,某個角色、某段故事也讓他們真誠地感動。但不僅限于此,或許,像音律聯覺、嘉年華這樣的活動,是一些 " 特殊的時刻 ",它們代表着一些共同體驗,不同于論壇和社交媒體上的社交,而是能夠置身其中,看到那麽多人真正因爲遊戲和遊戲中的朋友獲得快樂——哪怕每一次都會有點小遺憾,也可能會吐槽 " 太累 ",但下一次仍然樂此不疲。
這些交彙在一起的體驗,既構成了劉女士口中的 " 孩子自己的娛樂方式 ",也能讓更多的父親、母親們覺得 " 有意思 "。如果一定要給它一個定義,我會想到 " 文化 " 這個詞:人們喜歡《明日方舟》,喜歡遊戲,喜歡線下活動,并不止是因爲它們有宏大的場景、精彩的音樂或者驚人的視覺效果,而是因爲真誠,以及同樣真誠的共同記憶。不少人說,羅德島是自己的第二個故鄉——除了現實之外,《明日方舟》還給了他們一個同樣精彩的精神家園。
主題樂園
如今,再一本正經地讨論 "IP",總會讓人覺得有點俗套:不僅限于遊戲,幾乎所有載體都在強調 IP 的重要性。如何把一款優秀的作品經營成一個具有長期生命力的 IP,所有廠商都在付出努力。
從這個角度看,《明日方舟》嘉年華、音律聯覺這樣的線下大型活動,更容易讓我聯想起另一件事物——主題樂園。它們都擁有打動人心的内容、讓人們沉浸其中的布置,以及吸引更多人主動了解的影響力,哪怕初次接觸時并不熟悉,也能從中獲得足夠精彩的體驗。當然,這種體驗也包括 " 排隊 1 小時,遊玩 10 分鍾 " 的煩惱,而遊戲展會當然不會有 " 速通票 " 這種東西……
許多展品的細節十分精細
但不論如何,身臨其境的感覺仍然難能可貴。像是在迪士尼樂園裏,米奇、唐老鴨、高飛等等角色會自然而然地與人互動,或是環球影城裏被威震天稱爲 " 愚蠢的地球人 " 一樣,在《明日方舟》嘉年華與音律聯覺中,一聲聲 " 博士 " 總能讓我和周圍的人們不知不覺地想要延續這樣的體驗——甚至于,玩家自身也會成爲維護這種氛圍的一部分。
《明日方舟》與迪士尼這樣的世界級 IP 當然還有很大差距,現實中的主題樂園,以遊戲爲核心的更是鳳毛麟角。然而,未來并不會一成不變,當我們目睹越來越多的遊戲——其中當然也包括中國遊戲——擁有世界級的影響力,遊戲 IP 活動以更加多樣的形式出現在人們視野中,也許并沒有那麽遙遠。
實際上,遊戲 IP 的成長速度很可能比想象中更快。《明日方舟》就是如此,從一款優秀、廣受關注的遊戲開始,到動畫、漫畫、音樂、嘉年華,也僅僅用了 5 年時間。而它在玩家心目中建立起的形象、氛圍、對内容的期待,還可以持續更久。
置身現場,很容易産生 " 意猶未盡 " 的感覺(圖爲可拍攝節目)
某種意義上,人們對《明日方舟》嘉年華、以及更多遊戲主題嘉年華的期待,也代表着對于遊戲未來的期待——假如某一天,我們身邊真的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主題樂園,《明日方舟》無疑應該是其中頗爲亮眼的一部分,因爲它從一開始,就是這樣做的。
在這次嘉年華的衍生館中,有一個區域,放置的是許多畫師爲《明日方舟》五周年繪制的賀圖。入口處,有一段遊戲制作人 " 海貓絡合物 " 寫下的話,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一段:" 我現在有個願望,希望我能夠讓它(《明日方舟》)一直帶給大家快樂、理想和希望。"
很平實,也很真誠。我想,這應該也是人們對《明日方舟》未來的期待。